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嘸路用!維他命飲料無助營養補充!
2015.01.15
嘸路用!維他命飲料無助營養補充!
  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與懷雅遜大學合作研究了維他命水、能量飲料與果汁水等飲品,近日發表研究成果,指出市面上這些看似有神奇功效、能提供每日人體所需養分的飲品事實上並不如我們想像的美好。   根據研究,市售的相關飲品標示含豐富營養成分,包裝上會特別強調其成分能幫助提升免疫力、抗氧化,或是含有特定營養素。亦常將所謂的營養成分與良好表現、健康等正面訊息結合在一起,甚至誇大營養素所能帶來的實際功效;有些產品則宣稱其中所添加的營養素能為食用者帶來特定的好處。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飲品中的微量營養素含量往往大幅超過人體的實際需求量。最常見的營養素為維他命B、B3、B12以及C。但是,以最可能飲用這類產品的青年人為例,其日常飲食所攝取的養分可能就已足夠。   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研究員Naomi Dachner表示,研究結果證實,事實上這些添加微量營養素的飲品對於營養的攝取助益非常小,甚至沒有幫助。   當這些飲品被視為日常生活中的飲食選擇,而非保健食品時,其標示改而遵循食物的標示規範,但是,這些規範往往與微量營養素的標示沒有太大的關係。Dachner說明,大多數產品中所添加的微量營養素是被允許的,問題在於添加的量並不合宜。消費者因而被誤導或暴露在過多不必要的營養素之下,不但沒有獲得益處,反而可能造成負擔。   資料來源: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 read more
美:HPV基因檢測比子宮頸抹片篩檢更有效
2015.01.13
美:HPV基因檢測比子宮頸抹片篩檢更有效
  2014年4月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將HPV基因檢測技術運用於25歲以上女性的子宮頸癌初級篩檢,幫助患者了解自己未來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並有助醫事人員評估後續的追蹤檢測流程。日前,兩篇新的研究結果顯示HPV基因檢測所提供的數據比現行普遍採取的子宮頸抹片篩檢更為有效。   為了評估HPV基因檢測作為子宮頸癌初級篩檢方式是否適切,來自各領域的子宮頸癌篩檢專家學者組成專門小組,一同回顧「進階HPV診斷需求之滿足(ATHENA)」研究的相關數據,期望能藉此了解HPV基因檢測法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HPV基因檢測可辨別出14種病毒型,包含造成美國7成子宮頸癌的16型與18型病毒。專家小組建議,女性若經由HPV基因檢測發現感染16型或18型病毒,應立即接受陰道鏡檢;若是檢測出其他12種病毒型,則應在一年內再次接受HPV基因檢測與抹片檢查。   另一篇研究檢驗了ATHENA的分析結果,共計42,209名25歲以上的女性同時接受抹片檢查與HPV基因檢測,以供研究人員比對檢測結果;同時,研究者也關注HPV基因檢測在不同年齡層施作的差異。結果發現,在25~29歲的女性群組當中,HPV基因檢測篩檢出高風險子宮頸病變的數量是抹片檢查的兩倍。在其餘年齡群組中,HPV基因檢測的結果則與抹片檢查的結果一致。 專門小組中的Huh博士認為這是子宮頸癌篩檢的一大進步,因為HPV基因檢測結果為偽陰性的可能性極小,能針對女性罹癌的風險評估提供更可靠的保證,而且與抹片檢查一樣每三年接受一次檢測即可。其他學者也認為HPV基因檢測的經濟效益較高,更有利於資源不足以接受多項檢查的弱勢群體。   目前已有部分國家,如澳洲、荷蘭,使用HPV基因檢測進行初級篩檢。   資料來源:Gynecologic Oncology        
+ read more
你有一個容易感冒的鼻子嗎?
2015.01.08
你有一個容易感冒的鼻子嗎?
  美國耶魯大學的免疫生物學教授Iwasaki近日發表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鼻子受寒更容易感冒。 人類的鼻腔由於常接觸外界空氣,鼻腔內的溫度會較人體核心體溫的37度稍低,剛好是造成一般感冒的鼻病毒(rhinovirus)最適宜生存的溫度,因此,大約有1/5的人的鼻腔內平時就帶有鼻病毒。 Iwasaki教授表示,過去的研究都將焦點放在體溫如何影響病毒,現在她和她的研究團隊決定轉而關注體溫對於人體免疫系統的影響。 研究人員採集了老鼠的呼吸道細胞,觀察並比較其在核心體溫(37度)下與在較冷的33度下,免疫系統對於鼻病毒的反應有何不同。結果發現,較低的溫度會降低免疫系統的反應能力,使得鼻病毒較易繁殖。 Iwasaki教授的研究雖然還不足以對這整個過程提出完整的解釋,而且使用的是動物實驗的數據,但是她認為相關的研究證據已足作為後續人體免疫系統研究的線索。同時希望未來能夠進一步的將此次研究發現運用到預防、治療孩童氣喘病症之上。 雖然尚在起步階段,但這項研究確實提供了冬季保暖的好建議:為預防感冒,天冷的時候記得保護好自己的鼻子啊! 資料來源: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read more
睡不著?睡不好? 3C產品惹的禍!
2014.12.31
睡不著?睡不好? 3C產品惹的禍!
  一份新的睡眠研究報告指出:晚上使用手機、平板等科技產品會對睡眠品質造成負面的影響。計畫主持人Anne-Marie Chang助理教授解釋:由於科技產品所散發出來的光比自然光含有更多的藍光,因此對睡眠與生理時鐘有很大的影響。 這項研究找來12名自願者,總共歷時兩個星期,在全程受研究者控制的狀況下於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睡眠研究中心進行。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每晚睡前進行4小時的閱讀,並填寫Karolinska睡意量表且接受多重睡眠監測,以利研究人員取得其睡眠期間的腦波、心律、呼吸與眼動情形。 睡前的閱讀內容與方式是本研究重點。研究人員讓受試者自行選擇想要閱讀的刊物,但必須有實質的「內容」,且可被歸類為閒暇閱讀的題材,並且排除圖像與數獨、字謎一類的益智遊戲。閱讀方式分別為iPad與紙本,以5天為一個週期,例如:若前5天的閱讀方式是透過iPad,則接下來的5天就必須改為以紙本閱讀。至於受試者閱讀iPad或紙本的先後順序,則是隨機決定的。 研究結果發現,不論是在哪一輪的實驗過程中使用電子閱讀器,所有的受試者都出現較難入睡的情況,比睡前閱讀紙本的那幾晚多花了將近10分鐘的時間才睡著。同時,睡前使用電子閱讀器會抑制人體退黑激素的分泌、打亂(延遲)身體的晝夜節奏、減少快速動眼睡眠(最深層的睡眠階段)的時間長度或延後其發生;而最讓研究者驚訝且擔心的發現是,受試者都較易疲累且在隔日早晨發生警覺度下降的狀況,換言之,較不易清醒、反應較慢。 Chang助理教授強調:我們現在身處一個睡眠受限的社會,再加上科技產品的影響,長期累積下來將會對人體健康將造成很大的損傷。因此,她提醒民眾注意自身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也呼籲學界重視這個問題,進行更多相關的研究。   資料來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read more
美FDA發佈孕婦用藥標示新規定
2014.12.15
美FDA發佈孕婦用藥標示新規定
  在美國每年有超過六百萬名婦女懷孕,而這些孕婦在懷孕期間可能平均會服用三到五種處方箋藥物,其中有些婦女是在懷孕前就有健康問題,例如氣喘、高血壓,在懷孕及哺乳期間仍需繼續服藥;有些婦女則是在懷孕或哺乳期間健康出狀況需要治療。   為提升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的用藥安全,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12月初針對藥品標示發布新標準與指導草案,要求未來所有相關藥物及生技製藥包裝上的使用說明,必須特別針對懷孕及哺乳期婦女服用該藥品的風險及益處提供相關訊息,以供參考。新規範將於2015年6月30日起生效實施。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目前是將藥物以A、B、C、D、X等五個英文字母,代表藥物對孕婦及胎兒可能造成的危險程度,並搭配相關的文字說明。然而字母分類制度過於簡化,且容易被錯誤解讀為藥物分級制度。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官員表示,用藥本應視每位孕婦或哺乳婦女的個人狀況而有所不同,並應將對胎兒及嬰幼兒可能造成的好壞處都考量進去。新的用藥說明規定要求廠商必須提供更完整的資訊,讓使用者可以依此判斷藥品對母親、胎兒及吃母乳的嬰兒可能帶來的療效或危險,將取代原有的字母分類制度。   新規定要求用藥說明上必須以「懷孕」、「哺乳期」、「有生育潛能的男女性」等三個標題,分別提供相關的詳細說明,包括藥物可能風險的摘要說明、相關研究數據及討論等,希望這些說明能作為醫護人員作為開立處方箋及患者諮商的參考依據。   「懷孕」類別的說明應該提供孕婦使用該藥物相關的資訊,例如用藥劑量、對胚胎發育的潛在危險;另外也要求必須說明是否有針對該藥物或生技製藥對孕婦的影響持續進行資料收集與研究;「哺乳期」類別應提供哺乳期間用藥應注意事項,母乳中添加藥物的劑量、對吃母乳嬰幼兒的可能影響等;針對「有生育潛能男女性」類別,提供的資訊應該包括該藥品與驗孕、避孕及不孕的關連。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
+ read more
以藥物刺激泌乳 恐增加媽媽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
2014.12.12
以藥物刺激泌乳 恐增加媽媽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
大多數生產完的媽媽能夠分泌足夠的母乳餵飽寶寶,但也有一些媽媽是需要藉由藥物刺激以增加泌乳量。有專家會鼓勵媽媽服用一種具有鎮吐以及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domperidone,利用藥物可能會產生高泌乳激素血症的副作用,促進乳汁分泌,但是過去已有研究該藥物可能與出現心律不整與心因性猝死等健康傷害有關連。   近日一項法國的新研究呼應過去的論點,提醒大家domperidone雖然對喝母乳的寶寶沒有危險,但對媽媽心臟健康的潛在傷害風險仍值得憂慮!   這項由法國研究者Catherine Paul博士所領軍的研究,分析數個domperidone藥物的大、小型研究,整理當中與藥物效益及風險相關的資料。分析的結果顯示,有4個研究結果發現domperidone會增加母乳分泌量。部分研究認為服用10-20毫克劑量的domperidone三天,但也有其他建議應提高劑量到120或160毫克才夠。   關於副作用,在7個共包含113名寶寶的小型研究中,其中85名寶寶身上並未見有任何藥物副作用反應、其他28名則無相關資訊。其他涵蓋60對媽媽與寶寶的小型研究結果,在藥物安全性上同樣沒有疑慮,但針對domperidone的效益則無法做出結論。   研究認為,在大型研究中發現服用domperidone可能會引起心律不整和心因性猝死,而心律不整又是女性比較容易出現的疾病,因此要拿domperidone做為催奶的藥物,對媽媽還是有健康疑慮。研究最後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改善母乳哺育的實際實行情形要比非適應症服用domperidone來得效益高且較安全。     資料來源:人類哺乳期刊(Journal of Human Lacta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