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1.25
不健康的心臟對女性大腦的威脅可能比男性更大
對心臟有益的東西對大腦有益,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這種聯繫可能對女性尤其重要。
這項針對 1,800 多名 50 多歲和 60
多歲成年人的研究發現,患有心臟病或心臟病風險因素的人,通常會隨著時間表現出更大的記憶和思維能力下降。
這並不奇怪,因為過去的研究顯示心臟健康與精神敏銳度之間存在關聯。但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聯繫在女性中尤為強烈。
心和腦息息相關
與心臟一樣,大腦也依賴健康的血管為其細胞提供氧氣和營養。多年來的研究發現,心臟病和中風的許多危險因素,也與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能力的迅速下降有關
— 並且可能會增加患癡呆症的風險。
這些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吸煙和肥胖。
另一方面,研究顯示,一些有益心臟健康的做法,例如運動和富含「好」脂肪的魚類、蔬菜,有助於保護大腦老化。2019
年的一項臨床試驗發現,積極降低老年人的高血壓可降低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
這指的是記憶力和思維的微妙但明顯的下降,在某些情況下會發展為癡呆症。
為什麼女人較易受到影響
論文作者 ─ 密州Mayo Clinic in RochesterMichelle
Mielke教授─者出,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較差的心血管健康可能對女性的認知更不利。推測可能和更年期和荷爾蒙變化有關。
但是,還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例如:女性和男性的心臟病可能不同。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在身體較小的血管中出現功能障礙,而不是在在供養心臟的較大血管中出現阻塞。這可能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女性的風險因素是否像男性一樣受到積極的管理?女性和男性之間生活方式的差異,比如運動。
阿茲海默氏症協會主任Claire
Sexton說,讓每個人去看醫生、了解他們風險的數字,然後控制任何心血管風險因素,這一點至關重要。這可能「對你的大腦有額外的好處」。
但是,測試分數的下降並不意味著一個人注定會患上癡呆症。
Dr. Richard
Lipton說,一定程度的下降是正常老化過程的一部分。在許多情況下,它可能與特定的健康狀況或藥物影響有關。
這項研究於 1 月 5 日發表在《神經病學》雜誌上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2.1.6)
+ read more
/泳圈肚.jpg)
2021.12.04
女人有「泳圈肚」感受到更多污名
沒有人喜歡自己腰間有一圈贅肉,但不管男女體重多少,女人對自己腰間多出來的磅重,比男人更嚴苛。
新的研究指出,女人對「泳圈」越在意,越可能在這個高風險部位增重。在這「泳圈」中,脂肪包圍著內臟器官,被認為是比其他種類的脂肪更危險。
為什麼女人會更在意?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食品政策和健康中心副主任Rebecca
Puhl説:「這個研究顯示了,責怪自己的過重,且自我污名化,有害健康,特別是婦女。」
這並不令人驚訝,因為社會理想的女性美強調「瘦」,當婦女身材偏離這種不切實際的理想時,容易受到責怪、羞辱和污名。這在社交媒體平台上頻頻出現,而且常常是公開的。婦女內化污名,覺得是自己的錯,反而比較會用食物來應付壓力和其他負面的情緒。
越在意 腹部脂肪越多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博士生Natalie Keira
領導的研究團隊,想要了解對體重的自我污名如何影響男女的腹部脂肪。
將體重的自我污名,以1到7的升序測量對70位男女作問卷調查。同時,研究人員也使用掃瞄測量參與者的內臟和全身脂肪。
結果顯示,婦女的分數平均3.5, 男人2.7。婦女每增加一分,內臟脂肪平均增加0.14磅。相反的,男人內臟脂肪和分數並沒有關係。
研究人員結論,體重污名是一種慢性的壓力源,迫使人們釋出更高量的壓力荷爾蒙皮質素
(Cortisol),從而導致累積更多的內臟脂肪,和更多心臟疾病風險。
美國心臟協會專家Dr. Chiadi Ericson
Ndumele也同意:「內化體重的偏見可能導致婦女為了怕看到醫療專業人員責難的眼光,不願尋求醫療人員的幫助。」
「體重污名使得醫師難以用最有建設性的方式來解決肥胖的問題。當一個人了解肥胖的複雜性,就比較不會覺得污名,比較能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並非因懶惰或缺乏意志力而引起,而是基因、荷爾蒙、個人的選擇和環境所形成的複雜的關係。」
Puhl主任認為,最終目標應該是去除體重污名化。這需要轉移社會對體重的態度,教育公眾肥胖的複雜因素,挑戰有害的瘦身,正視體重歧視為不公正,實施政策禁止人們因為體重而遭受不平等待遇。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1.11.09)
+ read more

2021.12.01
骨質疏鬆藥物要吃多久才有效?
雙膦酸鹽療法是防止女性骨質疏鬆繼而骨折的藥物。但是,產生效益的服用時間一直沒有一定的說法。
根據一項整合分析,防止更年期婦女骨折,至少要服用一年的雙膦酸鹽。
加州舊金山大學William
Deardroff醫師和同事指出,在10個隨機臨床試驗包括23,384位婦女中,雙膦酸鹽治療需要12.4個月,100個停經期的婦女可以避免一個非脊椎骨折;而在治療18個月時,能夠預防1.5例骨折。
集結的整合分析確認:200位有骨質疏鬆的停經後婦女,需要20.3個月雙膦酸鹽療法,可避免一例臀部骨折;需要12.1個月雙膦酸鹽療法,能避免一例臨床脊椎骨折。
他們在《JAMA內科》期刊提出:「這些結果認為雙膦酸鹽療法對有骨質疏鬆且預期壽命超過12.4個月的停經後婦女最可能有益處。」
Deardorff指出骨骼疏鬆雖潛在有骨折的嚴重風險,但常常未能診斷出來且治療不足。第一線的治療如雙膦酸鹽已顯示其預防骨折的成效.但是,這類的藥物確實有短期隱患,如胃腸不適或嚴重的肌肉骨骼疼痛。
對一些年長的婦女,雙膦酸鹽減少骨折風險的益處雖然需要一段時間,但可能比立即的不適,如:最普遍的上腸胃症狀等更重要。而其他年長的婦女,面對可能立即經驗到不良反應,來換取12.4個月内有1%的機率獲益時,會使她們決定放棄雙膦酸鹽療法。
編譯來源: MedPage Today (2021.11.22)
+ read more

2021.11.24
喝咖啡可以降低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對於我們這些早上沒有一杯拿鐵就無法面對一天的人來說,好消息是:一項長期研究指出,多喝咖啡有降低患阿茲海默症的可能。
Edith Cowan University (ECU) 的研究追蹤了200
多名澳大利亞人長達十年,旨在瞭解喝咖啡是否影響其認知能力。
首席研究員 Samantha
Gardener博士說,結果顯示咖啡的量與幾個阿茲海默症重要生物標誌物
(biomarkers) 的多寡有關。
在研究開始時,沒有記憶障礙且咖啡攝入量較高的參與者,發生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較低,也沒有人在研究過程中罹患阿茲海默症。
多喝咖啡對認知功能的某些領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特別是執行功能,包括計劃、自我控制和注意力。
更高的咖啡攝入量似乎也與減緩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有關,這是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關鍵生物標誌物。
Gardener
博士說,雖然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但這項研究令人鼓舞,因為它表明喝咖啡可能是一種幫助延緩阿茲海默症發作的簡單方法。 對於有認知能力下降風險但尚未出現任何症狀的人來說,它可能特別有用。
成雙更好
如果您每天只允許自己喝一杯咖啡,該研究顯示您最好多喝一杯咖啡,儘管目前的研究無法確定每天喝多少杯的咖啡最好。
Gardener博士說,如果在家喝一杯咖啡是 240
克,增加到每天兩杯,在18個月後可減少 8%
認知能力下降。 在同一時期內,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也可能減少
5%。
該研究無法區分含咖啡因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也無法區分其製備方式
(釀造方法、牛奶和/或糖的存在等) 的好處或後果。
不僅僅是咖啡因
研究人員尚未準確確定咖啡的哪些成分對大腦健康產生了看似積極的影響。
儘管咖啡因與結果有關,但它可能不是延緩阿茲海默症的唯一因素。
「粗咖啡因」是無咖啡因咖啡的副產品,已被證明在預防小鼠部分記憶障礙方面同樣有效,而其他咖啡成分,如咖啡醇、咖啡豆醇和二十烷酰基-5-羥色胺也已在其他各種研究中被觀察到影響動物的認知障礙。
編譯來源:EurekAlertk!(2021.11.23)
+ read more

2021.11.19
研究:防曬不會削弱您的骨骼健康
大多數人都知道,陽光會讓你的身體產生維生素
D,對骨骼有益。那麼避免曬太陽以降低皮膚癌的風險會削弱你的骨骼嗎?
一項新研究給出了令人欣慰的答案:防曬行為,如:穿長袖、尋求遮蔭或使用防曬霜等,不會降低骨質密度或增加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
這些發現應該可以舒解人們的不安。
紐約市Lenox Hill Hospital皮膚科的Michele Green
博士說,「讓患者了解適當的防曬並不會使他們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更高,這對於預防危及生命的皮膚癌很重要。」
這項新研究由明尼蘇達州Mayo Clinic皮膚科的Megha
Tollefson博士主導。她的團隊分析了聯邦政府數據中
3,400
多名的美國成年人完成的防曬行為問卷調查。他們的平均年齡約
40 歲。
分析結果顯示,近 32%
的參與者表示他們經常尋找陰涼處,約 12%
的人表示他們刻意地穿長袖,約 26% 的人使用防曬霜
— 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幫助避免皮膚癌。
Tollefson
的團隊隨後分析了所有研究參與者的骨礦物質密度測試數據以及任何可能與骨質疏鬆症有關的骨折史。
該研究沒有發現防曬行為與骨礦物質密度之間存在顯著的關聯,並且「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也沒有增加」。
研究作者說,這些發現很重要,因為防曬霜會消耗人體骨骼生成維生素
D 的迷思仍然普遍存在。
儘管缺乏既定數據支持防曬與維生素 D
狀態和骨骼健康之間存在負面關聯,但許多患者可能仍然不願意使用防曬霜。因為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我不想變得缺乏維生素
D 」。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新研究有助於進一步展開圍繞這些迷思的「防曬對話」。
該研究最近發表在《JAMA Dermatology》線上。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1.11.8)
+ read more

2021.11.12
您的心臟可能有一個「最佳就寢時間」
是否有一個理想的就寢時間讓你避免心臟病?
顯然有!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晚上 10 點到 11
點之間倒頭大睡可能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理想時間。
這一發現可能值得關注,因為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午夜或之後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
25%;在晚上 11 點到 11 點 59 分之間睡覺的人風險增加
12%;晚上 10 點之前入睡的人風險增加
24%。按性別進一步分析,女性與心血管風險增加的相關性更強。研究作者說,增加的風險可能歸因於身體晝夜節律
— 其內部生理時鐘 — 的改變。
為什麼幾點睡和心臟病有關?
英國 University of Exeter 的首席研究員 David Plans 解釋:
晝夜節律系統控制著日常行為和生理節律。晝夜節律的中斷具有廣泛的影響,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並增加各種身心健康狀況的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
大腦中的中央時鐘控制著全身的晝夜節律。這個中央時鐘是通過暴露在光線下進行校準,特別是晨光,這是由眼睛中的受體檢測到的。
當身體檢測到晨光時,時鐘會重新校準。因此,如果一個人睡得太晚,他們可能會睡過頭而錯過這個關鍵的晨光時期。如果這種情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發生,晝夜節律就會被打亂。結果,會導致其他行為和生理節律產生影響,這可能對健康有害。
然而 Plans
強調,這項研究不能證明一個人睡覺的時間會導致心臟病,但如果得到證實,它也許就是一個可能的風險因素。
紐約州 Northwell Health 的睡眠醫學專家 Harly Greenberg
博士對研究結果發表了評論。他說:「這些結果強調了身體晝夜節律的重要性,並進一步證明,當我們的日常作息與晝夜節律不一致時,健康風險會增加
—
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
洛杉磯 Ahmanson-UCLA 心肌病中心主任 Gregg Fonarow
博士說:「這些發現為睡眠開始時間相對於晝夜節律可能如何影響心血管健康提供了潛在的見解。然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研究如何進行
在這項研究中,計劃主持者和他的同事收集了 2006
年至 2010 年間招募的超過 88,000
名男性和女性的數據,平均年齡為 61 歲。
研究人員通過佩戴在手腕上的加速度計獲得了參與者在一周內何時入睡和醒來的信息。參與者還完成了有關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問卷調查。
在近六年的平均隨訪中,3.6%
的參與者患上了心臟病。大多數患者是在午夜或更晚睡覺。研究人員發現,最不可能患心血管疾病的人在晚上
10 點到 10 點 59 分之間睡覺。
在晚上 11 點到 11 點 59 分之間睡覺的人風險高
12%,晚上 10 點之前入睡的人風險高 24%。
該報告於 11 月 9 日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 —
數字健康》上。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1.11.9)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