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女性生5個以上的孩子,阿茲海默症風險高?!
2018.07.25
女性生5個以上的孩子,阿茲海默症風險高?!
一項研究發現,與生育孩子數較少的女性相比,生超過五個孩子的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了70%,而曾經流產或人工流產的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則少一半。   研究方法及結果 研究分析了3,549名韓國和希臘的婦女,從她們71歲開始追蹤。這些婦女提供了有關生育史的資料,包括有多少孩子和流產次數。研究團隊還測試了她們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看看是否患有阿茲海默症或輕度認知障礙。這群婦女中有118名罹患了阿茲海默症,896名患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其中,生育五個或五個以上孩子的婦女,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生育較少孩子的婦女高70%。在716名有五個或五個以上子女的婦女中,59名患有阿茲海默症,而在2,751名有較少兒童的婦女中則有53名。研究人員考量了其他因素,如病史、荷爾蒙替代療法的使用情形和母乳哺育後結果保持不變。   此外,經歷過不完全懷孕的女性(曾經流產或人工流產),阿茲海默症風險大約是從未有過不完全懷孕過的女性的一半。在2,375名不完全懷孕的婦女中,47名患有阿茲海默症(佔1.9%);1,174名從未有過不完全懷孕的女性中則有71名(佔6%)。   而記憶和思維能力的測試結果,有五個或更多孩子的女性得分低於孩子數少的女性。研究發現有五個或更多孩子的女性平均得分約為22分,表示代表有輕度認知問題;而孩子數小於五的女性得分接近26分,表示正常思維能力。(註:測試結果的最高分為30分)。   生產為何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生育的孩子數與阿茲海默症風險的關係牽涉到許多因素–包括雌激素增加、孩子數多對就業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及較貧困的人通常會有更多的孩子。在考慮了這些背景因子後,結果仍然成立。   雌激素在較小劑量下具有保護作用,但當劑量高時是有害的。研究作者Ki Woong Kim博士表示,懷孕第八週雌激素水平就會增加一倍,然後逐漸攀升至正常水平的40倍。未完全懷孕的女性可能受益於適度提升的雌激素水平。   阿茲海默症協會Doug Brown博士表示,我們知道女性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男性高,但還不知道病因也不知如何治療,因此像這類對於了解失智症的病因、如何降低風險的研究非常重要。   不用感到擔憂 雖然研究人員表示,懷孕期間改變雌激素水平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但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關係,到目前為止,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試驗尚無定論。此外,研究的資料收集方式也帶來一些研究限制,例如研究無法比較懷孕的人和沒有懷孕的人,以理解懷孕和分娩如何影響阿茲海默症風險變得棘手。   研究強調,這項研究不應該讓已經分娩過幾次的女性感到擔憂。研究確實發現了改變雌激素水平和阿茲海默症風險之間的有趣關聯,但仍有太多未解決的問題。   編譯來源: * Daily Mail(2018.07.18) * Ki Woong Kim et al. _Differential effects of completed and incomplete pregnancies on the risk of Alzheimer disease_.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First published July 18, 2018        
+ read more
美國新指引:65歲以下女性做骨質疏鬆檢查
2018.07.18
美國新指引:65歲以下女性做骨質疏鬆檢查
在美國,一直以來僅對65歲及以上的女性作骨質密度篩檢的B級建議(見下圖)。今年,新的建議對於65歲以下已停經且有骨質密度及品質降低風險的女性,也給了骨質密度篩檢的B級建議。       這群停經女性是經過FRAX(骨折風險評估工具)或OST(骨質疏鬆自我評估篩選工具)等評估後,有骨質疏鬆風險增加者。對於男性來說,因為沒有足夠證據顯示檢查的益處和危害,因此建議等級與以前一樣維持I級的建議。   USPSTF在2011年的建議中僅分別給年長女性和男性B和I等級的骨質疏鬆檢查建議。現在,最新的建議以168份報告的系統回顧為依據。   2011年,USPSTF支持以FRAX辨識50至64歲應做骨質密度篩檢的女性。具體而言,2011年指引建議50至64歲女性,如果她們未來10年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預測等同於65歲沒有其他骨折風險的白人女性(9.3%),則要作骨質密度檢測。   不過,一份研究顯示2011年版的USPSTF建議只比毫無策略的效果稍好一些,並且FRAX作為辨識上比其他工具弱。基於這樣的發現,Jane Cauley認為USPSTF需要改變指引,尤其是在看到最近美國髖部骨折率比預期還高時更是如此。Cauley表示,為可能受益於治療的高風險患者進行篩檢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可以預防這些人骨折。   然而,醫學博士Margaret Gourlay並不接受將有風險的較年輕女性做骨質疏鬆篩檢的建議列為B級。她說:「自2002年以來,65歲以上女性進行常規性骨質疏鬆症檢查的B級建議一直是USPSTF以實證為基礎建議。不幸的是,新增的對65歲以下停經後婦女採用兩步式評估策略的B級建議,不符合現有證據。並沒有證據表明早期開始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的婦女(50-59歲),可以從多年的治療中獲得更多益處。」   Gourlay又說,「對這群人口而言這樣的建議有過度醫療及不善利用資源的風險」,因此對65歲以下停經婦女建議做骨質疏鬆檢查應列為I級建議非B級。   USPSTF呼籲,未來研究應更多關注男性的骨折結果而不是骨質密度。   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評估骨質疏鬆症(使用骨質密度測試或臨床風險評估工具)對骨折結果的直接影響。並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單獨使用臨床風險評估工具(無骨質密度測試)是否可以幫助識別患者,以進行預防骨折的醫療。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8.06.26)、USPSTF Grade Definition        
+ read more
乳酸菌能減緩年長婦女的骨質疏鬆
2018.06.28
乳酸菌能減緩年長婦女的骨質疏鬆
瑞典Gothenburg大學的研究員作了世界首見的研究, 指出促進健康的補充物—益生菌, 可以用來影響人類的骨骼的保健。年長婦女服用益生菌者,其骨質流失比沒有服用者減少了一半。這個研究對年長者預防骨折開啟了新的一門方法。   骨質的鬆脆亦即骨骼疏鬆症(osteoporosis) 就是骨骼變得多孔且脆弱, 於是造成例如由高處跌下時發生骨折、骨鬆人口的比率隨年齡而增加, 主要是80歲以上的婦女都有此病症。   Gothenburg大學老人學教授及主治醫師Lorentzon說:“目前有許多藥物可以有效治療骨鬆症, 然而骨骼的脆弱很少在第一次骨折前被發現, 所以預防性治療或保健變得有迫切需要。”   這是頭一次有研究學者展現如果年長婦女服用促進健康的益生菌, 可能可以將與年紀有關的骨質流失減半。   雙盲隨機研究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TUDY) 這項研究是在瑞典Mölndal的大學醫院進行的, 其結果發表在內服藥物期刊上 (_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_)。90位年長婦女平均年齡76歲, 每天服用益生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6475 菌株)或空白劑,為期一年。   一年後用CT Scan 測量了這些婦女們小腿骨的骨質流失並和試驗前的數據比較, 服用益生菌的人骨骼流失只有服用空白劑人的一半。而且相較於服用空白劑者,服用益生菌者並未發生更多副作用。   研究的意義:保健模式的轉變 (PARADIGM SHIFT) 過去已有研究顯示腸道菌會影響老鼠的骨骼, 然而用益生菌來降低老人的骨質流失卻是頭一遭的研究。這項發現對將來有非常重要的意涵。年長婦女是社會中最具骨鬆和骨折風險的族群。益生菌的治療可以影響骨質流失代表了一種保健模式的轉變。將來益生菌治療可以成為預防老人骨鬆有效並安全的方法。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6.22)      
+ read more
注意!勃起功能障礙者心血管疾病風險高!
2018.06.19
注意!勃起功能障礙者心血管疾病風險高!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雜誌_Circulation_的新研究,有勃起功能障礙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無論其他風險因素如膽固醇、吸煙習慣和血壓。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團隊追蹤1,900以上名年齡在60歲至78歲之間的男性。為期四年的追蹤,共發生115例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臟病發作、致命性和非致命性中風、心臟驟停和心因性猝死。有勃起功能障礙的男性發生心臟病發作、心臟驟停或中風的比例是6.3%,比沒有勃起功能障礙的男性2.6%高。當調查人員調整分析以排除其他風險因素的潛在影響時,心血管疾病風險雖有所減輕,但仍顯著增加:有勃起功能障礙的男性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幾乎是沒有起功能障礙患的人的兩倍。   研究結果指出,勃起功能障礙是一個重要的跡象,可以幫助醫生評估中年男性的心血管風險。2017年英國正式將勃起功能障礙納入臨床醫生評估患者「10年內罹患不良心血管」的風險指標。   過去幾年出現的勃起功能障礙和心血管疾病之間有關的證據有限,但這份最新的研究是科學家認為迄今為止,最能夠顯示性功能障礙代表著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研究。   研究人員Michael Blaha博士表示,勃起功能障礙本身就是心血管風險的有效預測指標。無論其他心臟疾病風險因素如何,臨床醫師都應該對有勃起功能障礙的男性進行進一步的的檢查,並且應該考慮更積極地管理任何其他風險因素,例如高血壓或膽固醇。   而尋求勃起功能障礙治療和評估的男性應該進行全面心血管評估。此外,研究人員表示,男性應該意識到,勃起功能障礙將他們置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06.11)      
+ read more
心肌梗塞男女很不同!
2018.06.15
心肌梗塞男女很不同!
心肌梗塞可分「冠狀動脈阻塞」及「非冠狀動脈阻塞」(以下簡稱MINOCA)(註)。最近一項研究發現不是因動脈阻塞引起的心臟疾病類型,其常見程度及風險比過去認為的更高,並且以女性居高。   研究團隊花了12年的時間追蹤了大約36,000名心臟疾病患者,發現近6%的患者的心臟疾病不是因動脈堵塞引起。研究作者Kevin Bainey表示,他在臨床上看到越來越多這類的患者,這是他發起研究的原因。   MINOCA過去一直被視為一種良性病症,患者通常未被給予任何治療或生活方式的建議就回家。然而,一年後5%的患者再次發生心臟病或死於心臟病。這樣的現象令人震驚,因為冠狀動脈堵塞引起的的心臟疾病患者疾病復發或於一年內死亡的比例是9%。   這項研究是世界上第一個長期觀察MINOCA的研究。Bainey表示,這種疾病包括一系列目前尚不了解的心臟疾病原因,這些原因大多數被視為是良性的。研究不僅發現隨著時間其預後會惡化,而且,5年後相較於動脈阻塞引起的心臟疾病患者有16%會死亡或疾病復發,MINOCA患者為11%。   此外,研究也發現MINOCA患者的女性人數是男性的的兩倍。在一般的心臟疾病患者中大約有25%是女性,而MINOCA患者中有50%是女性,目前尚不清楚背後的原因。   傳統上,因為沒有看到斑塊破裂或堵塞,醫生傾向於低估心臟疾病風險,提供患者有限的資訊,並告訴他們回家、不要擔心。許多已知導致MINOCA的原因其實是有藥物治療的,但是,只有40%的MINOCA患者獲得合適的藥物,例如降膽固醇藥物,此藥物可以降低心臟疾病復發或死亡的風險。   患者需要知道MINOCA是真的,它會發衍生不良結果,患者需要諮詢醫生以獲得更多關於疾病和預防心臟病復發的資訊,包括進行重要的生活方式改變如健康飲食和運動。   從醫生的角度來看,毫無疑問地當辨識出MINOCA時,需要更加警惕地調查並確定原因。2017年,歐洲心臟病學會的指引確認了MINOCA是重大心臟病。   註:什麼是「非冠狀動脈阻塞之心肌梗塞(簡稱MINOCA)」? Kevin Bainey指出,女性更容易罹患與動脈阻塞無關的心臟疾病。雖然研究人員仍在調查潛在原因,但他們已經確定了以下內容: * 動脈中有微小的破裂或撕裂,稱為SCAD(自發性冠狀動脈破裂)。SCAD如果沒有專門的設備就無法觀察到。 * 在冠狀動脈造影圖中無法看見少量斑塊積聚和凝塊。 * 由壓力引起的心肌失調。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05.29)        
+ read more
新發現:為什麼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女多於男?
2018.06.13
新發現:為什麼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女多於男?
在自體免疫性疾病中,免疫系統會誤將自身的組織視為外來的異物而產生抗體攻擊之。幾乎所有的自體免疫性疾病影響女性的人數都比男性多。紅斑狼瘡(SLE)的性別差異尤其大,十位患者中有九位是女性。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了風濕病和其他自體免疫性疾病的患者為什麼女多於男的可能原因,對未來的疾病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原來睪丸素(睪酮素,TESTOSTERONE)是關鍵! 眾所周知,雄性激素「睪丸素」和保護人體免於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間有關。男性通常比女性更受保護,因為女性只有男性十分之一的睪丸素。   睪丸素會減少B細胞的數量。B細胞是在脾臟產生,會釋放抗體的淋巴細胞。在某些狀況下,有些B細胞失去了對於自體組織或細胞的容忍,而產生對付自體組織或細胞的有害抗體。而此研究試圖了解睪丸素和B細胞之間尚未被瞭解的的關係。   經過多次老鼠實驗和檢視128名男性血液樣本後,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睪丸素和B細胞有關的關鍵在於蛋白質BAFF。這種蛋白質使B細胞更具活力,而睪丸素會抑制BAFF。如果你消除睪丸素,你會得到更多的BAFF,從而在脾臟中產生更多的B細胞。女性因為較低的睪素丸,因此會有較多缺乏容忍度的B細胞。這個發現在過去從未有過。   研究支持了以前一項研究結果,過去的研究表明BAFF的遺傳變異可能與紅斑性狼瘡等疾病的風險有關。這種疾病是用BAFF抑製劑來治療,但是這種藥並沒有真正達到預期的效果。   研究者Asa Tivesten表示,這就是為什麼這種關於人體如何調節BAFF水平的訊息非常重要的,這樣就可以繼續將散落的訊息拼在一起,並試圖了解哪些患者需要BAFF抑製劑的治療及哪些不用。因此,這次的研究結果是未來進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使用藥物的基礎。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06.06)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