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1.26
上市40年的孕吐藥物竟然沒有科學依據!!
懷孕晨吐是懷孕期間最常見的現象之一。通常,懷孕婦女的孕吐如不能用非藥物療法改善,醫師會處方主成分pyridoxine-doxylamine的藥物來緩解噁心。目前此類藥物在台灣有「舒孕膜」及「免孕吐膜」。然而,去年年初,學者發表了一個以前未發表的研究指出,這種藥物療效是有問題的。
加拿大多倫多聖米迦勒醫院的家庭醫生兼研究員Persaud博士最近在“
PLOS One
”雜誌上發表了這個已有40年歷史而從未發表的研究。這項研究是已經歇業的梅里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在70年代進行療效的試驗。它測試pyridoxine-對於2300多個正在經歷晨的孕婦的影響。雖然該研究的結果當時尚未公佈,但是顯然地加拿大衛生部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都使用這些數據核准了pyridoxine-doxylamine作為防晨吐藥物的上市。
然而,Persaud博士指出,該研究如何進行以及如何分析結果存在一些缺陷。這些因素引起了關於這種藥物的療效的問題。
因為這個論文的發表,加拿大家庭醫師期刊表示他們同意Persaud博士的看法,並且不支持pyridoxine-doxylamine做為第一線用藥。
但是,由於藥品下架通常是因為「安全」的問題,因此,pyridoxine-doxylamin因為「無效」而下架是比較不可能的。
研究的缺陷
來自1,599名婦女的數據顯示,與安慰劑相比,所有其他七種藥物治療組顯示孕吐減少,pyridoxine-doxylamine的降低幅度最大,為14%。然而,Persaud博士發現了一些矛盾,他挑戰研究結果,指出:
──
研究只有摘要結果,沒有最終結果。此外,結果數據僅適用於安慰劑組中37%的女性
──
即使審判只持續了一個星期,也有許多的參與者未能完成。研究人員用來──
評估孕吐症狀的方法也是模棱兩可
──
1975年食品和藥物的一封信,命令排除30名研究參與者;
信中提到“沒有病人訪問時的數據記錄”
Persaud博士無法聯繫任何原來的研究人員,而許多調查人員已經離開人世。不過,他認為他的發現提出了pyridoxine-doxylamine治療晨吐症的功效的問題。
PYRIDOXINE-DOXYLAMINE的歷史
pyridoxine-doxylamine於1956年首先由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於1956年以Merrell
Dow生產的Bendectin品牌獲得批准。該藥成為孕吐的主要治療方法,被全球超過3300萬名婦女使用。
在1983年Bendectin被自動撤回,因為有人指控這是導致出生缺陷的原因。然而,FDA的審查結論是“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Bendectin與出生缺陷風險增加有關”。
2013年FDA再次核准加拿大製藥公司Duchesnay
Inc.的pyridoxine-doxylamine
以Diclegis品名(加拿大Diclectin)上市。
沒有發表的研究為何會被發表?
美國有一個計畫名為「RIAT」(restoring invisible and
abandoned
trials)。RIAT的目的是鼓勵『被資助的研究機構或廢棄試驗的研究者發表(在未發表的試驗的情況下)或正式修正或重新發布(在報告錯誤的情況下)他們的研究』。而Persaud博士發表的論文,就是在這個計畫下,分析36,000多份FDA的文件,包括原始的研究報告,協議和研究結果的總結,還原了40年前pyridoxine-doxylamine研究的真相。
編譯來源:Meidcal News Today Jan. 19, 2018; Jan. 5, 2017
+ read more

2018.01.25
有妊娠糖尿病,小心未來心血管健康!
一項大型回溯性研究指出,有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女性,於產後罹患糖尿病、缺血性心臟病及高血壓的風險都顯著地較沒有妊娠糖尿病的產婦高。
研究分析英國健康促進網絡資料庫的資料,共包含了9,118名GDM婦女及37,281名沒有GDM的婦女做對照組。GDM婦女多為非白人、過重或肥胖。研究追蹤這些女性長達25年。
結果發現,GDM婦女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沒有GDM婦女的22倍,缺血性心臟病及高血壓風險也顯著較高,腦血管疾病(中風及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的風險則沒有差異。此外,研究認為心血管疾病並非總是以糖尿病為中介的,因為GDM婦女中,後來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的人,只有36%也罹患了糖尿病。
如何做產後健康風險管理?
目前美國國家健康與英國保健卓越機構(NICE)建議,為了預防未來罹患糖尿病,GDM婦女於產後6-13周追蹤是否罹患第2型糖尿病,並每年做糖化血紅蛋白檢驗,同時改變飲食及運動習慣等生活方式。不過,研究分析醫療記錄後發現,僅有58%GDM婦女在產後第1年測量血糖,產後第2年和第3年有做血糖測量的分別降至40%和24%。
此外,儘管約有80%的GDM婦女在產後第1年做了血壓測量,但只有一半婦女在產後第2和第3年做了測量。而在產頭3年內,也僅有約28%和23%的GDM婦女分別測量了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測量。研究作者認為,應更新2015年NICE指南,增加為GDM婦女檢查及積極管理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建議,如高血壓、血脂異常及吸菸習慣。
研究作者表示,他們的發現不僅與過去觀察性研究結果一致,他們在第2型糖尿病和缺血性心臟病的影響估計值也較過去的研究高,但對高血壓的影響估計值則較低。此外,他們的研究不僅涵蓋了大量的人口,也辨識出一群相對較年輕、適合做風險因素管理的女性,以改善長期的代謝及心血管健康狀況。辨識出這群人不僅有助於更有效地運用預防疾病計畫的經費,實證顯示這也能避免GDM婦女在未來罹患第2型糖尿病。
編譯來源:
* Medical News Today(2018.01.17)
* Daly B, et al "_Increased risk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hypertension, and type 2 diabetes in women with previous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 target group in general practice for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_" PLOS Med 2018.
+ read more

2018.01.24
初經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牛津大學研究發現,12歲以前就有月經及較早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不過,目前尚無法確定原因,只能指出初經年齡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若能有更多研究來釐清背後的原因,將有助預防或延緩女性心/血管疾病發生。
研究團隊利用英國資料庫,檢視267,440名女性及215,088名男性的資料,他們都很健康且沒有心/血管疾病,研究團隊觀察他們7年後的健康狀態。資料顯示,罹患冠心病者有5,782名(1.2%)、中風者有3,489名(0.7%),整體來說有9,054(1.9%)心/血管疾病,其中有34%是女性。
研究發現
研究控制了年齡、BMI、吸菸習慣及血壓的因素,發現初經年齡在12歲以前的人比在這之後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出10%。具體而言,這群人中風風險高了17%、冠心病風險高出5%。而女性在47歲以前就進入更年期,心/血管疾病風險也高出33%。
此外,研究還發現,不論男女,生育過的人冠心病風險較高,並且隨著孩子個數越多風險越高。研究表示,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很複雜,受到社經地位、文化等因素影響。而經歷過流產及子宮切除術的女性,冠心病風險各增加的14%及20%,經歷過胎死腹中的女性也被發現中風風險較高。
可能的解釋
研究表示,目前無法確定初經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相關的原因。不過,初經年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可能是受到童年時肥胖影響。而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有兩種可能解釋:(1)較早進入更年期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或(2)沒有臨床症狀的心血管疾病導致較早進入更年期。
綜觀而言,後續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背後的因果關係。研究作者Sanne
Peters指出,目前已知有幾個基因與女性育齡時間長短有關,因此若分析女性參與者的基因,可能有助釐清初經及進入更年期年齡較早是否為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原因,或是這種關係其實受到環境因素或生活習慣因素影響。
編譯來源:Guardian(2018.01.15)、Peters SA, Woodward M. Women’s
reproductive factors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UK
Biobank. Heart: 15 January 2018.
+ read more

2018.01.19
冷凍不比新鮮差!試管嬰兒使用新鮮胚胎與冷凍胚胎活產...
一般人都會認為認為新鮮的比冷凍的好,因此持有對於新鮮胚胎的活產率較冷凍胚胎要高的想法。不過,最近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指出,使用冷凍胚胎及新鮮胚胎進行試管嬰兒,兩者的活產率相似。
在台灣,自2010年至2016年植入冷凍胚胎的活產率都高於新鮮胚胎。近兩年差距更大,平均為35%
vs
28%。至於為何使用冷凍胚胎比較好?和胚胎分化的時期及冷凍的技術是否有關,仍有待研究。
中國的研究
研究在2015年3至11月間招募2,157名正進行試管嬰兒(IVF)
的女性。研究團隊將這些女性隨機地分派至新鮮胚胎組及冷凍胚胎組。植入的胚胎為卵裂期的胚胎(cleavage-stage
embryos)。
此份研究發現,新鮮胚胎組及冷凍胚胎組的活產率分別是48.7%及50.2%,沒有顯著差異,並且兩者發生生化妊娠(biochemical
pregnancy)[1]、臨床妊娠(clinical
pregnancy)[2]、受精卵著床、持續懷孕及流產的比率也沒有差異。但是在懷孕第3至6個月期間,冷凍胚胎組的流產率比新鮮胚胎組低。此外,研究還發現冷凍胚胎組的「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比率較低。
越南的研究
研究以782名沒有多囊性卵巢炎(PCOS)的不孕女性為研究對象,他們都在胡志明市接受體外受精。研究發現,在冷凍胚胎組中有36.3%受孕,新鮮胚胎組中受孕者有34.5%,兩者差異也並不顯著。而冷凍胚胎組的活產率為33.8%,新鮮胚胎組為31.5%,兩組比率相似。
而不同於中國的研究結果,越南的研究並未發現冷凍胚胎組的「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較低。
越南研究的主要作者Lan
Vuong博士指出,凍卵技術在全球已日漸普及,因此這項研究結果對生殖醫學領域及民眾是相當重要的訊息。Ben
Mol博士也認為此訊息對做試管嬰兒的人很重要,代表這些人在進行新鮮胚胎的試管嬰兒後,仍可將未用到的胚胎冷凍,冷凍胚胎並不會減少獲得活產的機會。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8.01.10)、Daily News(2018.01.10)
[1]
「生化妊娠」指的是一種懷孕階段,在此階段只能透過驗血或驗尿這種生化的方式來檢測是否懷孕。
[2]
在經歷「生化妊娠」後會進入「臨床妊娠」,即能透過超音波或監測胎盤和胎兒之間的血流的多普勒檢測來確定是否懷孕。
+ read more
/pain killer.jpg)
2018.01.11
男性注意:退燒/止痛藥和不育有關!
安舒疼(Advil)和莫疼錠(Motrin)是不需要處方籤、普遍使用的止痛及退燒藥。其主有效成分布洛芬(ibufrofen)在昨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被指出,對年輕男性睾丸有負面影響。持續服用一般運動員使用劑量的布洛芬時,有些年輕年男子會發生激素狀況。這種情況與生育力下降有關。
這項新研究是針對孕婦開始的一項研究的延續。
法國和丹麥的研究團隊一直在探索三種輕度止痛藥: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也被稱為撲熱息痛和泰諾)和布洛芬對於孕婦健康的影響。
他們幾篇早期的實驗論文指出,妊娠期間服用這三種溫和藥物都可能會影響男嬰的睾丸。
睾丸不僅產生精子,它們分泌睾丸激素,主要是雄性激素。
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神經科高級科學家David M.
Kristensen解釋說,所有這三種藥物都是“抗雄激素的”,這意味著它們會破壞男性荷爾蒙,甚至增加了男嬰生出先天性畸形的可能性。
於是他們把調查的重點放在了效果最強的布洛芬上,想知道成年人會發生什麼?
研究作者Jégou說,布洛芬是在比賽之前,運動員為了防止疼痛常常服用的藥物,包括奧運選手和職業足球運動員在內。常規使用布洛芬等的運動員是否會有健康的影響?
研究小組招募了31名年齡在18-35歲之間的男性志願者,其中14人每天服用布洛芬兩次,一次600毫克。這是許多專業和業餘運動員每天服用的劑量,也是仿單上每天使用劑量的上限。其餘17名志願者被給予安慰劑。
對於服用布洛芬的男性來說,在14天內,刺激睾丸產生睾丸激素的黃體生成激素增加23%,與此同時,睾丸激素與黃體生成激素的比例下降,顯示因為布洛芬的作用,產生了代償性性腺機能減退症,使睾丸功能失調,無法反應黃體生成激素的刺激。
Jégou說:對於那些短時間使用布洛芬的少數研究參與者來說,“這些效應是可以逆轉的”。但是,長期服用布洛芬的健康效果是否可逆是未知的。
生育專家Drobnis教授指出,很多藥物上市前很少對男性的生育力作影響分析。市面上有些藥物對男性生殖系統特別有害,包括睾丸激素,鴉片類藥物,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免疫調節劑,甚至是胃藥好胃明(Tagamet)。然而,醫師或藥師處方這些藥物時很少提及這些不良反應。
她認為,這項新研究雖然很小,但是“重要”,因為布洛芬是最常用的藥物之一。
雖然新的研究表明布洛芬破壞了健康年輕男性的生殖激素,但她認為在低生育力男性中可能會有更大的負面影響。
非處方藥物產商的消費者保健產品協會的發言人Tringale
表示:「這些產品中有效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經得到充分的證明,並得到數十年的科學研究和實際使用的支持。但是,我們也支持並鼓勵持續的研究與發現,並持續消費者的教育,以幫助確保安全使用OTC藥品」。
編譯來源:
1. Ibuprofen alters human testicular physiology to produce a state of
compensated hypogonadism
2. CNN (2018.01.09)
+ read more

2018.01.05
不孕?和精子息息相關
現今不孕的原因有30%是來自於男性,研究指出,美國、歐洲以及澳洲的男性,因為壓力、抽菸、飲酒以及不健康的飲食型態,他們的精子總數比70年代的男性減少了一半,但很少男性會意識到不孕的議題與自己有關。
任職於柴郡生殖健康團隊的Nardo醫師表示,就他自身的觀察,在2014年,不孕的原因約有5%是來自於精子的問題,但到了2017年已增加至30%,但是,很少男性意識到在25歲之後他們的精子品質就會開始下降。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暴露在化學品環境中,像是肥皂、防曬乳或是塑膠製品,精子的品質會到影響;而壓力、過度飲酒、抽菸或是不健康的飲食型態也已經被視為影響精子品質的重要因素。但專家們表示,相較於對於女性不孕症的研究與治療,醫療體系對於男性不孕顯然是遠遠落後。
今年7月一篇刊登於人類生殖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的研究指出,因為西方的生活型態,像是壓力、過度飲酒、抽菸或是不健康的飲食型態讓美國、歐洲以及澳洲男性的精子數量比70年的男性少了一半。
此項研究是分析了1973到2011年間185篇有關歐洲、北美、澳洲及紐西蘭等地的男性精子數與濃度的論文,他們發現:男性精子數從1973年到2011年間平均下降了59.3%,而精子濃度則下降了52.4%。而精子數的下降明顯與環境及生活型態有關,像是化學暴露、殺蟲劑暴露、壓力與肥胖等。
該篇研究的作者Dr.Levine表示,男性的精子數是測量男性不孕的最佳衡量指標。如果我們不對我們的生活型態、化學品暴露的情形及環境採取積極的行動,人類的未來將十分堪憂。
除此之外,我們也必須正視男性的生育因子可能會增加早期流產風險。若男性的年齡高於41歲,其做試管嬰兒受孕的失敗率將增加5倍。
許多研究指出:男性的生育力在25歲達到高峰,95%的男性他們的精子DNA沒有任何損壞,但到了35歲,只有80%的男性精子沒有任何損壞。另外,在2015年發表的一篇研究也指出,小孩父親的年齡若超過45歲,小孩得到精神障礙{像是自閉症}的機率會提高。
凡此種種都證明了認為只有女性會深受不孕的困擾是一種迷思,
雖然醫界提出鼓勵男性即早凍精—最好是在25歲的時候,但台灣女人連線認為,改變環境及生活型態恐怕才是正本清源的方法,這包括了:
保持適當的體重、戒菸、戒酒、穿寬鬆的褲子、充足的睡眠、釋放壓力及保持運動等。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2.18)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