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記者會] 骨折或顎骨壞死?!骨鬆用藥的兩難
昨日時報週刊披露,近兩年來口腔顎面外科臨床上發現,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以治療骨質疏鬆或癌症骨轉移的患者,發生顎骨壞死的案例高達兩百多人。國外自2003年陸續有研究發現雙磷酸鹽類藥物與顎骨壞死之關聯,2004年美國FDA針對此藥物不良反應提出警語,國內衛生署則是2007年底才第一次發佈警訊,然而國內醫界對於此現象卻未加以重視。
醫師發現顎骨壞死患者,有八成同時服用骨質疏鬆藥物
雙磷酸鹽類藥物為治療骨質疏鬆的常見藥物,據醫師估計國內有50萬名病患者服用該類藥物。長期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的患者,可能在拔牙或牙周病後,發現傷口無法癒合並開始化膿潰爛,嚴重者齒骨會暴露於外,疼痛異常,需要做長期的治療以重建齒顎骨,此即為顎骨壞死。國外研究顯示此副作用多集中於以靜脈注射雙磷酸鹽類藥物的癌症患者,口服該藥物的骨質疏鬆患者發生率極低,然而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李正喆發現,其所收治的81名顎骨壞死患者,竟然有65名為口服雙磷酸鹽類的骨質疏鬆病患,比率高於國外甚多!李醫師認為,此種差異原因為何尚屬未知,有必要做進一步研究。
李醫師提醒民眾,如有需要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應先至牙科診所檢查是否有牙周病或牙齒需修補等問題,待口腔問題解決後再開始服用藥物。已服用藥物超過三年以上之骨質疏鬆病患,應定期至牙科診所做檢查,若口腔發生病變可及早診療。台灣女人連線也提醒民眾,若民眾正在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應主動告知牙科醫師,以利牙科醫師注意相關問題。李醫師強調,顎骨壞死雖為嚴重疾病,然一旦因骨質疏鬆而骨折,對生命的威脅更大,因此不可因噎廢食,若發生骨質疏鬆仍需治療,與醫師討論並適當服用藥物。
婦女與醫界皆缺乏充份的藥物副作用資訊
雙磷酸鹽類藥物除有顎骨壞死之副作用,亦會提高大腿骨骨折的風險、提高嚴重心室纖顫的風險等副作用。然而這些資訊,服用骨質疏鬆藥物的婦女是否清楚,令人質疑。台灣女人連線於今年1至4月間與全國各地婦女團體合作,調查骨質疏鬆檢測的相關問題,結果發現不管是衛生主管單位、醫療院所、藥廠所發送的衛教單張,都沒有提供完整的骨質疏鬆藥物資訊,骨質疏鬆婦女只被告知需用藥,卻對藥物副作用一無所知。雖然藥物仿單已刊載顎骨壞死之警語,2007年衛生署也曾經發佈警訊,婦女卻未能獲得相關資訊,以及從週刊報導病人多次求醫卻找不出病因的情況顯示,醫療體系對於此一關聯現象似乎未予應有的重視。
雙磷酸鹽類藥物用於預防骨質疏鬆及骨折是否恰當
台灣女人連線也於調查過程中發現,我國骨質疏鬆藥物的處方似有浮濫之現象。雙磷酸鹽類藥物的仿單,核准的適應症為停經後的骨質疏鬆婦女(T值<-2.5),而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的骨質疏鬆治療指引中,建議停經後低骨量(T值介於-1到-2.5間)婦女要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以預防骨質疏鬆及骨折。台灣女人連線的調查過程中也發現,有停經前的骨質疏鬆婦女被醫師建議自費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卻未同時給予的充足資訊,以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判斷。根據衛生署11月的調查報導,我國50歲以上的婦女,任一部位骨質疏鬆的比例為41%,而腰椎低骨量有30%,對於這麼大量的可能使用者,考慮到藥物的副作用,使用藥物治療應有更嚴謹的討論,特別是在「預防骨質疏鬆、骨折」的使用上。
加強落實不良反應通報,善盡告知義務
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黃淑英認為,政府及醫療體系應正視雙磷酸鹽類藥物造成的嚴重副作用,提供民眾及醫界充份的資訊,讓民眾於使用藥物的時候有其判斷依據。另外,截至2008年12月,台灣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中因雙磷酸鹽類導致顎骨壞死的案例,僅有9例,且皆為靜脈注射雙磷酸鹽類藥物之癌症患者,與臨床發現差異甚大,顯示醫師可能不清楚口服雙磷酸鹽類藥物與顎骨壞死的關連,因此未予通報,或者不瞭解通報程序。因此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黃淑英呼籲,政府應就已發出警訊之藥物加強落實不良反應通報,以確定雙磷酸鹽類藥物嚴重副作用之發生率,釐清藥物的安全性,並持續與醫界溝通,避免因資訊不足造成健康危害及資源浪費。
出席名單:
台大口腔顎面外科李正喆醫師
衛生署藥政處祁若鳳科長、王兆儀科長
台灣女人連線蔡宛芬秘書長
黃淑英立法委員
雙磷酸鹽類藥物於國內品牌包括「福善美」、「廣骼」、「益良骨」、「積骨康」、「骨維壯」、「骨得寧」、「雷狄亞」、「愛骨泰」、「卓骨祂」、「骨力強」
+ read more
[記者會] 骨鬆檢測到處做,政府把關在哪裡?!
骨質疏鬆是老年婦女健康的重要議題之一,為響應10月20日世界骨鬆日,各界紛紛在10月份透過各種管道宣導預防骨鬆及骨鬆篩檢的重要性。疏鬆的骨骼容易提高老年婦女意外跌倒時的骨折風險,並可能造成胸部壓迫、長期臥床等健康問題,因此,骨質疏鬆防治之宣導非常重要。然而在骨鬆篩檢的部分,台灣女人連線於今年聯合全國各地共10個婦女團體實地觀察骨鬆篩檢的現況後,發現街頭巷尾到處進行的骨質密度檢測不僅過程荒謬百出,準確率也偏低。此外,台灣除缺乏本土骨質疏鬆參考值,也無大型且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盛行率調查,因此,對於報章雜誌上聳動的骨鬆盛行率報導,民眾應持審慎態度。
骨鬆篩檢遍地開花,檢測過程、結果荒謬百出
在骨鬆篩檢的部份,實際檢驗現行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後,我們發現:
一、操作儀器及說明結果的人員,有一半並非合格醫事人員,此已違法。
二、檢測出的數值,其判讀標準竟混亂不一,例如同一個數值在台北市中正區健康中心被判讀為正常,在大安區健康中心卻是屬於骨質已經流失!
三、檢測後的衛教說明不僅片面、錯誤、甚至出現政府舉辦的骨鬆篩檢活動,其檢測結果報告上直接推薦服用特定廠牌健康食品的情形。而若婦女檢測出骨質偏低或骨質疏鬆,衛生主管機關對於相應的處理方式、生活中應注意事項等衛教資訊皆付之闕如。
四、超音波骨密檢測結果準確率偏低。許多婦女使用超音波骨密檢測所測出的骨質密度與DXA(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測的結果不一致,如使用超音波檢測時是骨質疏鬆,但使用DXA檢測卻是骨質正常,甚至發生有同一位婦女一個月內測量3次,3次結果都不同的情況(2次超音波測量結果為正常與骨質疏鬆,DXA檢查為骨質流失)。
超音波骨密檢測荒謬百出,檢測結果事實上無法代表民眾的骨質健康,卻會造成民眾的恐慌與焦慮,大花冤枉錢購買不需要的健康產品。面對這些亂象,政府單位不僅未做把關,甚至帶頭舉辦超音波骨測活動,並利用骨鬆檢測吸引民眾前來健檢、做子宮頸抹片,是嚴重失職!台灣女人連線要求衛生署即刻訂定骨質密度檢測的標準作業規範,並主動稽查違法檢測,改善骨質檢測品質。
台灣缺乏本土骨質疏鬆參考值,無法如實反應台灣民眾的骨質健康
由於骨質密度為一比較值,「跟誰比較」相當重要。立委黃淑英表示,因骨質密度受到種族、飲食模式、生活習慣等影響,各國通常會根據本土情況做微調,以真正反應國民的骨質健康。然而,坊間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儀,其內建參考值多為25-29歲白人婦女的骨質密度,台灣並沒有建立本土的骨質疏鬆參考值!加拿大曾有研究發現,同樣是骨質疏鬆篩檢,以美國白人婦女的骨質密度作為參考值,與以加拿大婦女骨質密度作為參考值,前者所得出的骨鬆率,比後者高了3倍!立委黃淑英要求,政府應正視因參考值不同,導致骨質疏鬆盛行率差異大的現象,積極擬定台灣本土骨質疏鬆參考值,使骨質密度檢測結果能如實反應台灣民眾的骨質健康。
台灣無大型且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盛行率研究,統計數字操作空間大
台灣至今尚無大型且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盛行率調查,許多小型研究結果分歧,統計數字的操作空間大,利益團體普遍選擇較嚴重的數字,造成民眾因擔心罹患骨質疏鬆而求診、接受檢測、購買增進骨質的各種產品。立委黃淑英指出,近日一奶粉廠商發佈由其贊助之骨質健康檢測計畫,指稱台灣人每三名就有一名為骨質疏鬆的中高危險群。然檢視該份報告發現,該研究將所有人僅分為低、中、高骨鬆危險群,意即沒有人是正常的!因此,對於該份報告所發佈的盛行率持保留態度。立委黃淑英特別提醒民眾,正因台灣沒有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盛行率調查,我們無從得知台灣真正的骨質疏鬆盛行率,因此對於報章雜誌上聳動的骨質疏鬆率報導,應持審慎態度。
預防骨質疏鬆,根本之道是從年輕儲存骨本並維持良好生活作息
時值骨鬆日前夕,台灣女人連線提醒民眾,隨著年長,骨質會逐漸流失,這是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然骨質疏鬆是嚴肅但不嚴重的問題,它不是一種疾病,而是骨折的一個危險因子,就如高膽固醇之於心臟病。預防骨質疏鬆,根本之道是從年輕開始存骨本、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只要從生活作息中維護骨質健康、適量運動、均衡飲食、並避免不當的減重方式,年老生活也能活動自如!
+ read more
[記者會]拒絕孕婦再當人球!政府應儘速設立生育風險補...
黃淑英委員國會辦公室 婦女團體聯合記者會
拒絕孕婦再當人球! —
政府應儘速設立生育風險補償基金
今年三月底媒體曾披露桃園署立醫院拒絕接生即將臨盆孕婦的案件,顯示台灣的生育環境亟待改進。由於生產過程因存有風險,且關係到孕婦與嬰兒的生命,實務上若缺乏產檢記錄或健保資格,醫生往往因害怕遭遇醫療糾紛而不敢隨意接生或採取防衛性醫療措施。婦女團體為了讓女性有一個安心的生產環境,2001年開始推動生產風險補償機制,2003年起正式提出生育風險補償基金的概念及修法版本,婦女團體的構想,終於在2006年獲得衛生署長的承諾,衛生署開始研擬「生產風險補償基金」,引起社會廣大的迴響。馬英九先生也於總統競選期間承諾將「編列生育風險處理預算」。但遺憾的是,衛生署至今仍未提出任何政策!
值此母親節前夕,為了讓媽媽們可安心生產,黃淑英委員國會辦公室與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及中華民國助產學會等
16
個婦女團體共同連署,呼籲馬政府應儘速履行選舉承諾,立即設立生育風險補償基金!
一、什麼是生育風險補償基金
所謂生育風險補償基金,是由國家設立一個生產風險承擔機制,保障產婦與嬰兒於生產過程中所遭到因不能預期之危險所受之損害。為了能夠讓遭遇風險的婦女及其家屬,能夠儘速獲得補償,規劃採取「無關對錯」(no
fault compensation)
的精神,一旦發生損害,婦女或家屬即能在第一時間獲得基金的補償!
二、儘速補償,避免訴訟讓婦女身心俱疲
醫學的進步雖降低了女人生產的風險,但生產過程當中還是有一些自然風險是無法避免的,且因為生產不是疾病,一般人較沒有風險的概念,因此,比起其它科別,產科比較容易造成醫療糾紛。目前國內醫療糾紛解決以訴諸司法為主,在訴訟的過程當中,為釐清責任歸屬,其過程對於孕產婦、新生兒及其家屬與醫師都是相當大的負擔與折磨,也造成醫師與民眾的對立。
生產應該是產婦運用她的本能,醫師以他的專業協助,一起合作促成新生命的到來。為了讓女性能夠發揮她生育的本能,減少過度醫療,降低醫療糾紛及醫病對立,婦女團體認為,國家應該營造一個友善的生產環境。而生育風險基金的推動,將可讓產婦與醫師之間有一個信任與和諧的夥伴關係,避免讓一個善意的夥伴關係形成對立,並減少彼此的傷害,同時也可避免婦女在釐清責任的訴訟過程中受到二度傷害!
三、鼓勵誠實通報,以提升醫療品質
婦女團體所推動的生育風險補償基金,有另一個重大的精神,是藉此鼓勵醫師/助產人員誠實申報意外發生之經過,累積醫療事故發生之實務經驗與數據,讓事故發生的原因能清楚呈現。無論芬蘭或美國維吉尼亞州的經驗都顯示,在所有醫療糾紛的案例中,生產所造成的風險經常是突如其來、難以預測,同時也是最難判斷責任歸屬、通常賠償金額也會最高的案件。參考國外經驗,由於採用不問誰對誰錯,一律補償的概念,醫事人員不會害怕鉅額的賠償金或司法訴訟,故能鼓勵他們誠實申報意外過程,以蒐集事實瞭解錯誤發生的真正原因,並要求犯錯的醫事人員接受繼續教育,避免再犯相同的錯誤,則可提升整體醫療品質。不問對錯補償並非不檢討醫事人員,而是用「再教育」代替賠錢了事,讓台灣醫療品質能有改善的機會。而相關單位並應於理賠後對個案進行審查,若發現有業務上重大過失或重複發生過失之人員,應依相關法規移付懲處。婦女團體期待衛生署在建立補償機制的同時,也應一併針對事故通報系統、後續處理機制及醫事人員繼續教育都有完善的整體規劃。
四、不要拖延,儘速落實政策以保障婦女生育健康
在討論推動生育風險補償基金的時候,總會提到財源龐大的問題,但若針對產婦、新生兒死亡、傷殘等重大事故補償,根據之前衛生署的推估,僅需要12億。馬政府最近頻頻減稅,總共就減了2016億,顯見政府不是沒有財源,只是政府要不要推動、想不想保障婦女及新生兒健康而已!
婦女團體認為,生育是個人家庭的喜事,也是國家社會的大事。國家應正視女性生育時所承擔的風險,優先推動生產之補償機制。因此,為保障產婦與新生兒的權益,改善國人的生育環境,在此母親節的前夕,婦女團體呼籲:政府應儘速推動生育風險補償基金,不要藉故拖延,以避免再發生醫療院所因臨盆孕婦無病歷或健保而拒絕接生的憾事。
附件 婦女團體連署名單
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助產學會、台灣生產改革聯盟、花蓮縣洄瀾婦女權益發展協會、花蓮縣助產師助產士公會、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早產兒基金會、彰化縣玉蘭花女性權益促進會、台南市女權會、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協會、台中縣環保義工協會、台中縣忘憂草女性成長協會、沙鹿鎮興安社區發展協會、台南市婦女會……(持續連署中!)
延伸閱讀
生育風險補償基金
+ read more
實習醫學生與病人隱私權
如果………
妳在進行大腸鏡檢查時,忽然有一批實習生在未告知、也未取得妳的同意前,就自行進入診間………
妳在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時,主治醫師未告知妳也未經過妳的同意,就讓醫學生在場實習,甚至執行醫療行為………
妳到醫院就診,在問診及檢查的過程中,主治醫師不斷向實習醫學生講解檢查程序及病因診斷,卻未仔細地向妳說明病情………
這時,妳怎麼辦?妳感覺如何?
就醫環境的不友善對許多人來說已經不是新聞,台灣女人連線在舉辦病人安全座談會時,便常聽到婦女提起自己的就醫經驗,許多教學醫院在未告知也未取得病人同意的狀況下,就讓實習醫學生進入診間、參與診療,這讓許多病人感到不適,嚴重影響病患的隱私權。
台灣女人連線自1998年以來,就不斷地向衛生署提出要求,希望針對實習醫學生擬定實習規範,讓病患就診時,隱私權和安全能受到尊重和保障。衛生署最初以「其為教育部的業務範圍」為由,表示對此無能為力;經過7、8年的溝通和協調,此事終於受到衛生署侯署長的重視,願意出面與教育部協商此事;隨後,高教司於2006年6月請醫學院評鑑委員會起草「實習醫學生臨床實習準則草案」。這項草案在數次的醫學校院長會議中引起爭議與討論,最後終於在2007年3月通過「實習醫學生臨床實習指引」。並於2008年8月底發文各相關單位,要求在門診時刻表上註記,或於診間外公告實習醫學生之事宜。
「實習醫學生臨床實習指引」在規範什麼?
一、病人的權利:病人有權利拒絕實習生參與診療,即使在門診進行中或住院病人床邊教學時,都可以隨時提出終止教學、檢查或談話的要求,且主治醫師和實習醫學生必須尊重病人的決定。
二、教學醫院的責任:教學醫院負有照顧病人與醫學教育的雙重責任,但是,若兩者產生衝突,應該以病人的安全為優先考量。此外,院內應設置一委員會,處理病人安全相關事宜,所有決議應以保障病人安全為主。
三、主治醫師的責任:主治醫師必須向病人介紹實習醫學生、說明其參與照顧之目的,並取得病人同意,若病人拒絕,應尊重病人的決定。即使在門診進行中或住院病人床邊教學時,病人提出終止教學,主治醫師亦應接受。此外,主治醫師有責任監督及協助實習醫學生參與診療的全部過程,尤其實習醫學生在執行醫療行為時,主治醫師必須在旁監督及指導。
四、實習醫學生的義務:實習醫學生有義務向病人介紹其醫學生的身份,在進行詢問病史、身體檢查等行為前,必須取得病人同意。診療進行中,若病人提出終止談話及檢查的要求,必須要尊重病人的決定。其中,要強調的一點是,實習醫學生的身份是「學生」,並非「醫師」,所以必須在充分的監督下才可以進行醫療行為。
實習醫學生的第一課:尊重病人
「實習醫學生臨床實習指引」在研擬的過程中引起爭議;即使通過後,也有不少討論。即使如此,身為標榜著「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體系中的一員,徵求病人同意、尊重病人的隱私權和自主性絕對是所有醫學生都應該要學會的第一課。
+ read more
紅斑性狼瘡主要併發症-心臟病
心血管疾病不但是紅斑性狼瘡最主要的併發症,也已經成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最主要的死因。2008年底,美國一個研究團隊分析了「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中的資料,就發現有紅斑性狼瘡的女性發生中風和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是一般女性的2.3倍。
紅斑性狼瘡患者由於其免疫系統功能失調,使體內產生自身抗體(auto-antibodies)攻擊正常細胞,進而造成體內多處發炎,而發炎反應在心臟病的形成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發炎會造成如動脈粥樣硬化、血栓與血管阻塞等症狀。且患有紅斑性狼瘡的婦女,比一般婦女更容易帶有傳統上引發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如糖尿病與高血壓。此外,這些婦女也出現較早停經、較高含量的不安全血脂,如三酸甘油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等現象。這些危險因子都會使發炎反應更加惡化,進而加速動脈硬化的速度與提高冠狀動脈心臟病發生的機率。
除了上述的原因,因身體不適、較缺乏活動的生活形態以及因治療紅斑性狼瘡而使用類固醇等,也可能影響發生心臟疾病的機率。
由於目前對紅斑性狼瘡患者來說,心臟病已成為最主要的死因,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應該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心臟健康,可以藉由運動、戒煙、控制體重、膽固醇等方式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read more
果凍矽膠隆乳
美國在禁止使用矽膠隆乳的14年後,於2006年底再次開放,此舉再度引起社會大眾對矽膠隆乳的討論熱潮。究竟當初矽膠隆乳為何被禁?現在為何又重新開放使用?使用矽膠填充物到底安不安全?這些都是想要進行隆乳手術的女性必須知道的。
矽膠隆乳為何被禁?
矽膠填充物於1963年開始在市場上販售,當時美國尚未建立醫療器材的審查制度,因而對矽膠填充物並無任何規範與限制。其後陸續有研究發現矽膠填充物對女性健康是有危害的,因此,美國的婦女團體、學者、醫師開始出面質疑此產品的安全性,不少接受過矽膠隆乳的女性也站出來闡述自身慘痛的經驗,再加上當時廠商內部有工程師和研究人員出面作證,指稱廠商企圖掩蓋矽膠破裂的研究證據,媒體也不斷報導矽膠填充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和不適。由於廠商無法證實產品的安全性,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1992年宣布禁止使用矽膠填充物,但是由於來自廠商和整形醫師的龐大壓力,FDA讓有醫療需求的女性仍可使用矽膠填充物,一般女性若想要用矽膠隆乳,則被視為臨床試驗的受試者,必須進行後續的追蹤。台灣在1992年也宣布禁止使用矽膠填充物。
「液態矽膠」變身「果凍矽膠」,捲土重來
從2003年開始,美國生產矽膠填充物的廠商陸續向美國FDA重新提出申請。廠商表示,此次申請的產品為「果凍矽膠」(Silicone
Gel-Filled Breast
Implants),與過去傳統的液態矽膠不同。果凍矽膠採用凝聚性較高的矽膠,因此,若填充物破裂,矽膠不會迅速地滲入人體。在這波的審查過程中,除了產品的安全性備受質疑之外,亦不斷出現研究有瑕疵的事件。直到2006年11月美國FDA終於在附帶多項條件下讓果凍矽膠核准上市。而我國衛生署則是在2006年底收到廠商提出上市申請,其間召開多次醫療器材諮詢委員會議,由於諸多安全性疑慮尚待釐清,因此,2008年底僅通過供乳房重建手術患者使用,一般隆乳整形手術尚未開放。
凍矽膠安全嗎?
果凍矽膠填充物雖然已經通過我國醫療器材的審查,可供乳房重建(係指用來取代因為癌症或外傷移除的乳房組織)手術患者使用,但使用上仍有相當程度的風險。根據廠商目前提供給衛生署審查的研究資料,與病人安全相關的風險、副作用等數據如下表,以下為術後三年與六年之數據:
初次重建手術
再次重建手術
3年
6年
3年
6年
副作用
49%
48%
莢膜攣縮
(III、IV期)
8%
14%
16%
25%
漏裂
1%
4%
0%
6%
再次開刀
27%
34%
29%
36%
初次隆乳手術
再次隆乳手術
3年
6年
3年
6年
副作用
37%
50%
莢膜攣縮
(III、IV期)
8%
10%
19%
22%
漏裂
1%
1%
8%
12%
再次開刀
15%
19%
28%
34%
一、高比例的副作用
在植入矽膠填充物後,出現副作用的比例幾乎都高於四成。所謂的副作用包含各種程度的不適症狀,輕微的包括乳房附近的肌肉酸痛、無力、疲勞;嚴重的包括矽膠附近的組織硬化、傷口感染、起皺紋、乳頭知覺改變、填充物破裂等。
二、引起莢膜攣縮,導致再開刀
由於矽膠填充物對人體來說是外來物,並非自有的組織,因此,基於人體自我保護的機制,會在外來物的周圍形成一層薄膜,即為「莢膜」。莢膜會隨著時間慢慢收縮,因每個人的體質、手術過程等因素而異。「莢膜攣縮」大致上可分為四期:第一期即為莢膜形成期,乳房在視覺上和觸感上仍非常柔軟;第二期時,乳房的外觀正常,但摸得出來乳房變硬;第三期時,從外觀就可明顯看出乳房變硬;第四期時,乳房開始變形或移位,並且會感到疼痛。一般約在莢膜攣縮的第三、四期時,就必須再開一次刀將填充物取出或置換。
三、再開刀率高
大多數的病人術後都必須再開刀,差異僅在於再次開刀的次數和間隔會因人而異,但是許多醫師並未意識到這點,也不會告知病人再開刀的機率極高。大致上來說,病人術後再次開刀的原因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為「副作用嚴重」,例如:填充物破裂、莢膜攣縮、血腫等,而最終就是藉由再次開刀的方式解決;第二類為「病人主觀上的因素」,也就是填充物的尺寸不符合預期,後者約佔再次開刀病人的10-15%。
四、隆乳可能導致哺乳困難
產品的仿單中明確指出隆乳手術會影響泌乳,導致日後哺乳困難。
五、對小孩健康影響,未知!
有研究發現低分子量的矽膠和白金等金屬,有可能透過填充物進入乳腺,使母乳中矽和白金的含量提高,但這對女性和小孩的健康影響目前尚未有定論。
六、矽膠漏裂的潛在健康風險,未知!
填充物內的矽膠有可能經由兩種方式進入人體,一種是填充物的外層破裂,另一種則是低分子量的矽膠直接穿透外層滲入人體。而矽膠進入人體後對健康的影響目前也還是未知的。2010年法國因漏裂率高和乳房組織發炎嚴重的情形,要求知名廠商Poly
Implant
Prothese(PIP)將其果凍矽膠填充物產品全面下架,台灣方面有三間廠商非法進口,新北市部分的兩家廠商已查出產品出口至中國,未流入市場,台北市的一家廠商目前仍由台北地檢署偵辦中。
七、可能提高罹患異生性大細胞淋巴瘤的風險
2011年美國FDA表示,不論是果凍矽膠或是鹽水袋的乳房填充物,都會增加與免疫系統有關的癌症「異生性大細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簡稱ALCL)。雖然每一位女性罹患的相對風險非常低,但與乳房填充物相關的發生個案數卻持續增加中,不過尚無足夠資料足以判定乳房填充物是否直接致癌,美國FDA也要求醫生進一步提出確認案例報告。
要隆乳,不可不知!
除了上述提到的安全風險之外,還有一些重要的概念是想要隆乳的女性一定要知道的:
1.
矽膠填充物植入後一定會引起莢膜攣縮,最終都必須再進行一次手術將植入物取出或置換,其他副作用也可能導致必須再次開刀,因此,矽膠填充物不被視為終生使用,且發生副作用和再次開刀的比例會隨著時間累積而增加。
2.
隆乳手術和注射玻尿酸或肉毒桿菌不同,玻尿酸和肉毒桿菌在一段時間後會被人體吸收,整形部位會恢復原狀;但女性在植入填充物後,若附近的組織產生變化或損壞,無法再恢復成手術前的狀態。
3.
美國FDA在通過果凍矽膠時,於產品標示上註明:術後第三年病人必須進行核磁共振攝影(MRI)檢查,此後每隔兩年都應檢查一次。原因在於若矽膠填充物破裂的話,必須立刻進行手術取出或置換,但是,凝聚性高的矽膠難以從外觀或是觸摸來判斷填充物是否破裂,目前僅能藉由1.5泰斯拉(Tesla)磁力以上的核磁共振攝影儀器進行檢測,台灣衛生署亦擬按照美國FDA做相同的建議。因此,女性在考慮是否進行隆乳手術時,亦應考量經濟因素,因為術後所做的追蹤、修正手術等所需的費用,可能高於隆乳手術本身所支付的費用。目前在台灣進行一次核磁共振攝影(MRI)的費用約8,000-15,000元。
4.
隆乳後若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或進行其他胸部檢查或治療時,應主動告知醫師自己曾接受隆乳手術,以免檢查時過度擠壓,導致填充物破裂,或醫師獲得的資訊不足導致誤診。
5.
台灣於2008年7月衛生署核准果凍矽膠隆乳可用於乳癌患者的術後重建,且患者需填寫手術同意書,並仔細瞭解術後矽膠破裂與莢膜攣縮的潛在風險,目前尚未對一般想要隆乳的女性全面開放。
延伸閱讀:
美國在多項附帶條件下通過果凍矽膠
台女連對果凍矽膠的立場與質疑
原址瀏覽數:23948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