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20.06.08
國家越富有 人民就越有福相!
研究探討了國家財富與肥胖率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隨著國家的富裕,民眾體重跟著增加。
研究作者D.
Talukdar表示,由於大多數人目前生活在收入不斷增加的中、低收入國家,研究結果突顯了我們迫切需要有效的政策來來打破(或至少削弱)收入增長與肥胖之間的關係。
分析了147個國家的40年資料,研究團隊發現,人均所得增加1%,男性肥胖增加1.23%、女性肥胖增加1.01%。
這項研究指出,全球有21億人(佔全球人口的近30%)超重或肥胖,每年造成的經濟代價約為2兆美元。
研究人員還預測了未來的肥胖趨勢,預測被納入研究的國家,肥胖將以每年近平均2.5%的速度增長。
研究人員指出:「鑑於肥胖對健康和經濟造成的巨大損失以及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深入了解肥胖發生率與國民收入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
研究作者表示,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不損害個人健康及福祉或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經濟增長。
研究建議,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可能包括:國家營養計劃、食品稅和補貼以鼓勵健康飲食。其他途徑可能包括:限制兒童接觸不健康食品以及推動提升民眾健康飲食及運動的計劃。
Talukdar說:「這將需要在當前社會經濟體系的多個方面採取一致的、政策性的努力。」。
編譯來源:Consumer(2020.05.2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05
科學家揭示前所未知的胎盤現象
最近一項研究透過MRI(核磁共振成像)發現,健康孕婦和有妊娠高血壓的孕婦兩者在血液流向胎盤的方式存在重要差異。
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有妊娠高血壓的母親所生的嬰兒通常較小且早產。
MRI掃描還揭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發現:胎盤會收縮以幫助保持血液流動。胎盤功能不正常會導致妊娠高血壓。
研究的進行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以MRI觀察了34位健康孕婦和13位有妊娠高血壓的孕婦的胎盤血流。
研究發現,在健康孕婦身上,血流速度非常慢。研究人員一開始對此感到奇怪,但是數據顯示這是胎盤得以有效運作的方式。而在有妊娠高血壓的孕婦身上,平常血液和氧氣流動的方式變化較大。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個過去從未發現的現象,他們稱之為「子宮胎盤幫浦」(uteroplacental
pump)。
它指的是胎盤及與其相連子宮壁的部分有收縮的功能。它與發生在產前的「假性宮縮」(Braxton-Hicks
contractions)不同。研究者N.
Dellschaft說:「新發現的收縮的功能可能是預防部分胎盤的血液停滯。」。
另一位研究作者P.
Gowland表示,目前尚無可直接評估胎盤功能的臨床工具。他們能做的就是利用超音波評估嬰兒的大小和成長以及臍帶中的血流。
Gowland說:「這項研究指出,MRI是非常有效的工具,能夠提供詳細資訊讓我們了解胎兒和母親之間實際發生著什麼以及了解妊娠高血壓孕婦身上有哪些變化。研究發現了一種會發生在孕期中全新的物理現象也非常令人興奮。我們希望將來臨床醫生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更好地診斷和治療妊娠高血壓。」。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0.05.2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04
從演化上看武漢冠狀病毒如何從動物到人類
對造成COVID-19大流行原因進行研究的科學家們發現,病毒經由改變形狀而具有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變得非常適合由動物傳到人類。
經過基因分析,研究學者確認了武漢病毒最近的親屬是感染蝙蝠的冠狀病毒。然而病毒感染人類的能力卻是經由和穿山甲的病毒交換關鍵的基因片段而變得能夠感染人類。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物種間跳躍是病毒經由改變遺傳物質而具有附著在宿主的能力所造成的結果。打個比喻,就像病毒重新打造了一把能開啟宿主細胞大門的鑰匙。在SARS-CoV-2的例子中,這個鑰匙的關鍵就是在病毒表面發現的突出蛋白,冠狀病毒利用此蛋白附著在細胞上而感染細胞。
就像原來的SARS由蝙蝠跳到水果貍或MERS從蝙蝠跳到單峯駱駝再到人類。這次大流行的冠狀病毒的祖細胞(progenitor)經由基因的演化變異而使它最終能感染人類。
追溯病毒的演化途徑將可幫助遏止將來病毒大流行的發生並指引疫苗的研究。
研究學者發現典型的穿山甲冠狀病毒和SARS-CoV-2差異太大,不可能直接造成大流行。然而它們都有一個會感染人類的受體附著部位(receptor-binding
sites),這個部位會貼合在細胞膜表面叫做ACE2的蛋白而進入細胞。人體內呼吸道、腸道上皮、內皮細胞和腎臟細胞的細胞都富含ACE2。
雖然蝙蝠的病毒祖先和SARS-CoV-2最接近,但它的貼和部位非常不同,所以其本身並不能有效地感染人體細胞。SARS-CoV-2就像是蝙蝠和穿山甲病毒的複合體所打造出的鑰匙,針對貼合部位使人體感染。
研究者Dr. X.
Lee指出,在感染人類和蝙蝠、穿山甲的各種冠狀病毒中有一段相似度極高的胺基酸序列,意味著這些病毒可能也做了類似的宿主選擇,使SARS-CoV-2的祖先能從這些動物傳到人身上。
共同研究者Dr. E.
Giorgi指出:「人們已經檢視了從穿山甲取得樣本的冠狀病毒序列,然而科學界對這種病毒是否在SARS-CoV-2的演化中扮演任何角色仍然意見分歧。」。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病毒變種的能力的確帶給人類新的冠狀病毒的可能,但是這種變種除了來自自然的演化,也可能來自基因研究實驗室的操作。
本研究是由自杜克大學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德州El
Paso的德州大學和紐約大學共同主持。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5.2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03
為什麼這麼多的老年婦女有尿道感染?
尿道感染是女性最常見的細菌感染類型之一,佔所有感染近25%。尿道感染的複發率可以含括年輕女性的16%-36%到停經後女性的55%。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婦女尿道感染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有多種的細菌入侵她們的膀胱壁。
其他導致停經婦女尿道感染發生率升高的因素還包括骨盆器官脫垂、糖尿病、雌激素缺乏、陰道中乳酸桿菌變少以及尿道周圍組織中大腸桿菌含量較高。
研究人員對14名有復發性尿道感染的停經女性的膀胱進行組織切片並分析其中的細菌。研究人員發現,在這些患者中,多種細菌可以進入膀胱壁。
科學家表示,細菌多樣性、抗生素抗藥性和免疫反應在復發性尿道感染中均起著重要作用。
研究作者K.
Orth說:「我們的發現代表了我們對停經後婦女復發性尿道感染有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將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外的方法來治療這種疾病,因為現在我們觀察到這些患者的膀胱壁有細菌的多樣性。」。
Orth說:「復發性尿道感染會降低生活品質、給醫療保健系統帶來了沉重負擔,並導致了抗生素抗藥性。」。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0.05.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02
孕婦需要了解的乙型鏈球菌
乙型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是一種常見細菌,喜歡生活在人類腸道中,並向下遷移至直腸,陰道,有時還遷移至泌尿道。並非每個人都有GBS,但是即使您有GBS,也可能不知道。它可能會導致各個年齡段和不同性別的人患病,但大多數時候不會。
但是,新生嬰兒可能在分娩時從母親的陰道中感染GBS。對於新生兒,GBS是腦膜炎、敗血症和肺炎的主要原因。
大約10%至30%的孕婦有GBS 菌叢,這意味著該細菌可以在婦女體內或體內生存,而不必然感到不適。
台灣在台灣女人連線的爭取下,GBS檢測在數年前列入孕婦的公費產檢項目,以降低新生嬰兒的患病風險。
孕婦的GBS檢測
檢測是在懷孕35-37週左右時進行,要4天時間會有結果。對GBS呈陽性的婦女在分娩時都應使用靜脈注射抗生素,以降低嬰兒出生後不久發生GBS感染的風險。
在英國、丹麥、荷蘭和新西蘭,不建議進行全面篩檢。在美國,建議GBS全面篩檢。在澳大利亞,由健康提供者決定是否由女性決定是否進行檢查。
GBS可以來來去去
問題在於GBS可以來來去去。當孕婦在懷孕後期接受檢測時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但在分娩時沒有檢測。超過60%的確診為GBS敗血症(血液感染)的嬰兒病例發生在對母親進行GBS篩查約36週時檢測為陰性的母親中。
簡而言之:有時GBS檢測意味著不需要抗生素的女性(及其新生兒)使用了抗生素,而其他可能會需要抗生素的女性卻會錯過機會。
但是,新的快速GBS檢查大約僅需要2個小時就可得到結果,這意味著可以在婦女陣痛或破水時進行檢測。不過,這些快速測試尚未在台灣的醫院使用。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快速檢測固然好,但有準確度的問題。
關於GBS抗生素的證據怎麼說?
如果在分娩前四個小時以上使用抗生素,則可以防止91%的嬰兒感染GBS。但是,如果在出生前不到4個小時使用抗生素,則在不到50%的病例中,抗生素可預防嬰兒感染GBS 。
分娩期間的抗生素對減少遲發性GBS疾病(出生後一周或更長時間)沒有影響。
對涉及852名婦女的四個隨機對照研究的一項回顧研究發現,GBS呈陽性的婦女服用抗生素可以降低嬰兒早期發生GBS疾病的發生率,但是和是否會因GBS感染或其他細菌感染而死亡無關。
但是,這些研究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個案少和報告不充分,使得這些結果不可靠。這意味著在分娩過程中,自動給予所有婦女抗生素是沒有確鑿的證據的。但是,如果給有GBS的婦女是可以的。
抗生素對微生物群的影響如何?
對於剛出生的嬰兒,接觸到第一批超量的微生物是在出生時通過的陰道,其中含有約200-300種細菌。
這些細菌有助於播種新生嬰兒的微生物群,從而改善其健康狀況並為感染建立有效的防禦屏障。
陰道的微生物群會隨著懷孕而變化。懷孕中期,荷爾蒙的轉移開始儲存糖原(glycogen細菌最喜歡的食物)。隨著細菌將這種糖原轉化為乳酸,陰道的PH值會降低(像更多的酸),這會阻止GBS等有害細菌的生長。
當嬰兒通過陰道時,他會吸收這種包圍在身邊的保護性細菌,但剖腹產嬰兒則不會有此過程。
在有GBS的狀況,分娩和出生過程中,抗生素的使用會擾亂這種脆弱的微生物群早期成長和嬰兒腸道中微生物群的平衡。這會影響包括肥胖在內的幾種發炎性疾病。
嬰兒感染GBS的跡象
對於新父母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照顧一個身體不適的嬰兒並迅速獲得幫助。GBS感染的跡象包括:
* 體溫過高或過低
* 餵養不良
* 易不安
* 睡得比平常多或不動
* 呼吸急促或呼吸聲大
* 膚色變化(包括看起來有斑點)
* 無法緩解的任何重大的行為改變。
編譯來源:Conversation(2020.05.2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01
冠狀病毒患者在發病11天後會停止感染,即使這樣仍呈陽...
來自新加坡的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冠狀病毒患者的檢查結果仍呈陽性,他們在生病11天後即無法感染他人。
感染者在症狀顯現前2天左右就具有傳染性。然後,在開始顯示疾病跡像後,他們會保持傳染性七至十天,包括出現發燒和新的持續咳嗽。研究人員說,Covid-19無法在疾病的第11天後分離或培養。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和醫學科學院的科學家檢查了73名冠狀病毒患者。研究他們是否會傳染其他人。
有症狀的患者在2週後仍然測試出陽性,這可能是檢測到不具傳染力的病毒。
他們說:「活躍的病毒複製在第1周後迅速下降,而在疾病的第2週後未發現活病毒。」
科學家們希望,他們對這種疾病傳播能力的研究可以幫助醫院弄清楚何時將住院患者送回家。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0.05.2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