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所有女性產後應了解高血壓徵兆!
2020.02.10
所有女性產後應了解高血壓徵兆!
婦女於產後出現高血壓其實並不少見,如果未治療可能導致嚴重結果,包含中風或死亡。最近一份研究強調,不論婦女過去是否有高血壓,產後所有女性都需要了解高血壓的徵兆或症狀。   研究分析於2016年9月至2019年7月間產後因為高血壓再次住院的164名女性的資料。64.6%是在出院後七天內再次住院,其中有39%在出院前並未被診斷出有高血壓。   研究作者表示,身為醫師,他們不斷找尋方法來處置這個問題以降低死亡人數。在其執業的醫院中許多婦女在產後因為高血壓而再次住院,即使他們過去沒有高血壓病史。這份研究指出在婦女出院前醫師應該教育他們—不是只教育高風險婦女—關於高血壓徵兆及症狀的重要意義。   研究指出,目前對於導致產後高血壓的原因及誰是高風險者尚不清楚,故還需要更多研究來了解。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2.0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防曬產品化學成分的確會進入血液!
2020.02.07
防曬產品化學成分的確會進入血液!
去年5月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小型研究指出,防曬產品中的化學物質被吸收到人體中,而且濃度高到足以引起安全疑慮(見報導)。   FDA延續這項研究,再次證明防曬產品的化學物質,有一定程度地進入血液中。但FDA和皮膚癌專家都強調,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防曬成分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傷害,人們還是應該繼續使用,以防止曬傷並降低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大多數防曬產品中的活性成分包括:阿伏苯宗(avobenzone)、羥苯甲酮(oxybenzone)、奧克立林(octocrylene)和依莰舒(ecamsule)等化學物質,這些成分會吸收紫外線,達到防曬的的效果。   在台灣,除了含有二氧化鈦成分的防曬類化粧品以「一般化粧品」管理外,其餘防曬劑成分以「含藥化粧品」管理,亦即上市前必須向衛生福利部辦理查驗登記,而含有禁止使用之成分或使用成分不符限量規定者不予核准。   研究怎麼做? FDA這項最新研究召募了48名自願受試者,在四種防曬噴霧或防曬乳中,每名受試者被隨機分配使用一種。第一天在整個身體上塗抹產品,然後在接下來的三天裡每天塗抹四次。研究人員對防曬產品中的六種活性成分進行測試,發現全部都吸收進入受試者的血液中,而且是超過FDA所定產品無須進行額外安全測試的門檻數值。   研究發現,在大多數參與者中,單次使用後活性成分吸收量就超過了FDA所定的安全數值。而且它們會殘留在體內,50%以上的使用者中,阿伏苯宗、辛磺酸鹽和辛氧酸鹽的數值持續升高長達7天,而高滲酸鹽和羥苯甲酮則長達21天以上。   FDA指出,這項研究的限制在於人工實驗室的條件。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在戶外擦防曬產品,因為這些產品暴露於熱和陽光下,可能會影響吸收。   是否對人體有害 還需要更多測試 FDA藥物評估與研究中心主任Janet Woodcock博士表示,成分被皮膚吸收並進入人體的事實並不意味著該成分是不安全的,還需要進一步的測試,以確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尤其是長期使用的時候。   還有其他防曬選項 雖然還需要更多實驗來證實對人體的影像,但是如果對化學防曬產品安全性有所疑慮,可以選擇礦物防曬產品。礦物防曬產品透過氧化鋅和二氧化鈦來反射陽光,而不是像化學防曬產品一樣吸收,這類產品的安全性目前已有證據支持。     編譯來源:REUTERS(2020.01.22)、Health Day(2020.01.21)、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20.01.2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陰道有分泌物是正常現象嗎?
2020.02.06
陰道有分泌物是正常現象嗎?
頻繁的陰道分泌通常是正常的現象。它是陰道和子宮頸內的腺體製造出來的液體,例行公事地冲掉死亡的細胞和細菌,以保持陰道的清潔、潤滑,且無感染。   這些分泌有顏色、氣味和數量的不同,根據月事週期、哺乳、排卵或性興奮而定。甚至藥物,如抗生素或類固醇,灌洗或使用某些肥皂,泡沫浴也會改變分泌物的本質。   分泌物有以下的狀況時,則需要諮詢醫療專業: 1)顏色不正常(正常的顏色,由清澈到白且黏) 2)氣味改變 3)分泌物的黏稠度和平常不同 4)特別是陰道會癢、紅腫,流血污斑或灼熱   這些症狀可能是性傳播感染,如未治療,可能會散播到子宮、卵巢和輸卵管,而且會傳染給配偶。     和陰道分泌物相關的,最普通的兩種性傳播感染,淋病和披衣菌,也可能是細菌性陰道炎、子宮頸炎、骨盆腔發炎、念珠菌感染,或者是忘了取出的衞生棉條。有時候,雖然不常發生,陰道分泌物可能是癌症的跡象。   生育年齡的婦女最常見的陰道感染之一是細菌性陰道炎,乳白色分泌物,有強烈魚腥味。相反地,念珠菌感染的分泌物則無味,白色且濃稠。   不論有否分泌物,維持陰道健康的方法如下: 1)如厠後,衛生紙由前方往後方擦拭 2)穿棉製的內褲 3)避免公共熱水浴池,灌洗陰道、女性清潔噴劑、彩色或香水衛生紙及除臭衛生棉   不管任何原因,陰道分泌物以及潛在的問題都可以治療。若有不正常的分泌時,必須經由醫療人員確診後進行適當的療法,不可自我診斷導致誤診。   編譯來源:Healthy Women (2020.01.2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法國鬆綁 女人都可以做人工生殖
2020.02.05
法國鬆綁 女人都可以做人工生殖
法國於日前修訂了《生物倫理法》,對器官移植、醫療協助生殖等部分的規定進行修改。新法將允許單身女性、女同性戀伴侶進行體外人工受精,這是總統馬克宏推動的重大改革之一。   根據法國現行法律,體外人工受精僅限於異性伴侶,並且需有不孕或其他醫療情形才適用。甫通過的《生物倫理法》放寬有關醫療輔助生殖的規定,對象擴及所有女性,包含單身女性、女同性戀伴侶等,都可以藉由醫療介入獲得自己的孩子。   修法過程面臨強烈反彈聲浪,曾有數萬名反對者上街抗議。保守派團體批評,該法「剝奪了孩子擁有父親的權利」。法國主教團主席Georges Pontier曾表示,所有公民都有義務站出來對抗這條新法。部分反對者擔心,這將為代理孕母的合法鋪路。   台灣《人工生殖法》未適用同性伴侶 在台灣,人工生殖目前僅適用於異性夫妻,同性婚姻合法之後,也成為討論焦點。國健署王英偉署長曾表示,人工生殖法最初立法基準不是為同志婚姻關係,同志是否適用需再研議,將儘速召開專家會議。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生育屬女人的身體自主性,是否有婚姻關係或有無伴侶,不應視為門檻。至於孩子需不需要有父及母,那是異性戀者的價值觀,也不該是阻止女同性戀者生育自主的藉口。   編譯來源:REUTERS(2020.01.23)、FRANCE24(2020.01.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武漢疫情真如世界衛生組織相信的那樣?
2020.02.04
武漢疫情真如世界衛生組織相信的那樣?
2020年1月31日發表在柳葉刀 (LANCET) 期刊的研究指出:中國武漢市將近有76,000人已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估計數量遠遠超過迄今為止報導的病例數。   根據上週五中國衛生當局表示,被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人數近10,000例,到目前為止,已有213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終於發佈,疫情是國際公共衛生突發事件。   新的電子計算模式估算研究透露更多的壞消息:武漢人已將新型冠狀病毒帶到中國的幾個主要城市,其數量足以引發當地流行病。   研究人員強調,這表明需要迅速增加重要的公共衛生控制措施,以預防武漢以外地區的重大流行病。   香港大學教授兼公共衛生專家梁啟超說:許多感染者可能不在正式記錄中。因為並非每個感染了新冠狀病毒的人都需要或尋求醫療救助。同時,新型病毒流行快速增長的緊急需求,可能超出醫療系統容量限制時,有些人無法就醫。   研究者指出:「我們對新病毒感染的模型估算值與武漢確診病例的實際數量之間明顯存在差異,也可能是由於其他一些因素造成的。 這包括從感染到症狀發作之間的時間差,感染者尋求醫療救助的延遲以及通過實驗室測試確認病例所花費的時間;所有這些都可能影響中註冊和治療的全數。”   研究人員還說,他們的模型顯示,如果可以降低2019新冠狀病毒的傳播能力,那麼中國所有城市的增長率和地區性流行病的規模都可以降低。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01.2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法官對強暴認知不足將難伸正義
2020.02.03
法官對強暴認知不足將難伸正義
2017年被數名女性指控強暴的電影製作人Harvey Weinstein,終於在紐約法庭上被制裁。根據那些被他強暴的婦女具象的敘述,很難阻止一個人想像,如果一個133公斤的男人利用權勢操弄一個女人陪同他進房後,再次突然全身赤裸地衝向自己,她該怎麼辦。尖叫?反擊?試圖逃脫?   除非你就是那名女性,否則不可能確定將如何反應。我們的身體對眼前危險的反應是不理性的。身體會釋放出大量的荷爾蒙,這些荷爾蒙會觸發身體的反射,大腦掌管思考的部分幾乎難以控制這些反射。幾十年來,我們認為當人面臨危險時的反應是「戰或逃」,但這種觀念其實是建立在以男性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研究結果。由於女性的月經週期影響荷爾蒙波動,科學家常認為女性作為研究對象太複雜而將之排除。   近代對於一個人面臨創傷時的神經生物反應的知識遠非如此。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戰或逃」只是複雜的荷爾蒙混合物引起多種反應中的一種而已。其他荷爾蒙,如:「皮質醇」可以增進能量、「鴉片類荷爾蒙」可以減輕身體和情緒上的痛苦、「皮質類固醇」可以降低能量、「催產素」可以提升正面的感覺等。   當婦女遭受強暴時,她可能會戰鬥或逃跑,但作為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她的身體也可能使她無法動彈並顯得毫無情緒—科學家稱此為「緊張性麻痺」或「強暴引發的癱瘓」。從進化觀點來看這種反應等同於裝死。研究指出,多達50%的倖存者遭受強暴時會經歷這種情況。此外,身體自然的鴉片類荷爾蒙會阻止倖存者將發生的事情編碼到他們的記憶中,這使法律辯護團隊很容易質疑其證詞的可靠性。   數十名表示被Weinstein強暴的婦女描述了以下反應:反擊、逃到浴室而Weinstein在門外不斷捶門、只是躺在那裡或毫無反擊等。所有這些都是對強暴犯的常見反應。但是,僵住的反應容易被誤以為是願意屈服,並在關於什麼構成和不構成強暴和同意的行為上產生了社會迷思。兩年前一項強暴案中一名辯護律師質疑「她為什麼不尖叫?」,似乎這是對強暴的唯一合理反應。   「同意發生性關係」的法律定義是明確的:某人有能力且自由的情況下通過選擇同意發生性行為。當某人感到害怕或威脅、酒醉或入睡時,無法給予同意。   民眾,尤其是老一輩,對這個定義的了解很少。三分之一的人(65歲以上的人中有44%)認為,如果婦女不同意性行為但沒有肢體暴力,通常不是強暴;四分之一的人(65歲以上的人中有三分之一)認為,在長期關係中未經同​​意的性行為通常不是強暴。法庭上的陪審團無疑也會有這些觀念。不過,蘇格蘭強暴危機的倡議活動「#ijustfroze(我就是僵住了)」旨在教育人們,女人遭受強暴時不必然會出現肢體抵抗的反應。   但是,不僅僅是公眾不了解什麼是強暴罪,一些資深法官也不了解。2019年8月,60多歲的男性法官Robin Tolson在家事法庭中對一項兒童監護權案件中做出判決,該判決指出一名婦女並未被伴侶強暴因為她沒有以身體反抗。她提起上訴,由高等法院法官Alison Russell審理此案。   Russell在審理時責難Tolson,指出Tolson的判決明顯與法理不符。Russell表示:「這位法官判決背後的邏輯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男人與伴侶發生性關係是合法的並且可以接受的,不管他們的伴侶是否願意。」。Russell的判決還提到許多令人恐懼的細節:Tolson沒有讓這名女子在法庭屏幕後做證、允許該名男子在做證時徵求意見、毫無根據地暗示該名女子有「神經病傾向」,還對具有性威脅的文字「如果你不閉嘴,我會把我的陰莖插進你的屁股」不予理會。   此案能被公共所知唯一的原因是該名女子向高等法院提起上訴。家事法庭訴訟過程是不公開的,並且受到嚴格的舉報限制,限制父母公開談論發生的事情,這是為了保護兒童的隱私。但是籠罩著家事法庭的保密規定,意味著Tolson這樣的態度將不被檢視而長存。   這就是為什麼長期報導家事法庭的記者Louise Tickle倡議提高透明度的原因。Tickle指出,這並不是Tolson第一次被高等法院裁定他在家庭暴力案件上做出非常錯誤的判決,未來他還會再聽到數十起類似案件的陳述,而他對這些案件的判決將不會公開,因此我們不可能知道這影響將會多深遠。Tickle表示:「女人(有時是男人)經常聯繫並告訴我,家事法庭的法官在判定案件是否屬於家庭暴力時濫用程序。」。   家事法庭法官的責任不容小覷。他們必須在不公開、有時證據有限的情況下對兩名父母之間發生的事情做出「相對可能性的衡量(balance-of-probability)」裁決,亦即判斷一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否比沒有發生的可能性大。這些裁決將決定父母與子女之間有多少聯繫。   但是,Tolson有意或無意地利用了家事法庭的保密規定,認定受害者要有身體反抗才構成性暴力,而無視有關家庭虐待和性暴力的法律定義,並做出可能使婦女和兒童受到嚴重傷害的判決。為何Tolson能被允許再次對案件進行判決?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01.2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