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19.12.14
陰蒂的作用不只是為了樂趣?
長久以來一直以為陰蒂是人類器官中唯一為享樂而設計的.然而根據權威科學家,它事實上在生殖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已有宣稱,刺激這個性器官啓動改變,讓身體內在的環境有助於受孕.包括增加陰道血液的流暢和潤滑讓性交更愉快,協助精子游向卵子;也使得女性的生殖系統內增加氧氣和溫度,維持精子一路上的健康.刺激陰蒂如何有助受孕?性學專家專家Dr.RoyLevin指出,刺激陰蒂會促成子宮頸位置的變化,也就是子宮開口處,精子存積的地方.子宮頸是一個位在陰道上端的小通道.性交時,陰道會拉長,也把子宮頸往上拉,預防精子太快進入子宮,使精子有時間變得更機動活躍來和卵子受孕.精子存積在陰道後,其尾巴的活動被壓制著,直到非常接近卵子.這樣給予精子在能量未用盡前,可以有更多達到卵子的機率.Dr.Levin的研究報告是檢視1966到2017年間15個研究,所得到的結論,直接打臉一堆研究認為陰蒂的功能只是享樂.Dr.Levin藉這個研究來痛斥去除女性陰蒂的手術,野蠻的挫傷性交.使得婦女不易受孕,並受到極大的痛苦和影響長期的精神健康.一般這個手術以刀片或剃刀來進行,有時候完全沒有麻醉.哲學家ElizabethLloyd談女性高潮時指出,若要有意義的探索女性的性慾,必須是樂趣可以單純的享有,不必以男性為中心來思考.如果將女性性交時的樂趣,視為有助於生殖,就會變成一種適應機制,把所有的樂趣都視為物種服務的副產品.編譯來源:DailyMail(2019.11.06)-------------------------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2.13
人工流產是健康議題,不是犯罪!
本週四(12日)英國大選登場,日前英國工黨及自由民主黨的選舉宣言都提出要將人工流產除罪化,這對英國女性來說是令人高興的好消息!人工流產除罪化不只是一個為贏得選票的政見承諾,而是對包括皇家助產士學院、皇家婦產科學院及英國醫學會等組織做出了明智的回應,更將使英國與其他文明國家,如加拿大,站在同一行列.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成年女性終於擁有自己身體的主體性.人工流產是一個醫療議題,而非犯罪行為!我們不會強迫女人把她的腎臟捐給她生病的小孩,不是嗎?但現今的法律卻仍然強迫女人在違反其意志下,繼續懷孕妊娠直到生產,讓女人的身體變成只是一個容器.英國現行人工流產法律英國現行的《人工流產法案》(AbortionAct)僅微調1861年《侵害人身罪法》(OffencesAgainstthePersonAct)內容,並在1967年開始施行至今.其規定人工流產僅能在妊娠24週前,並且需有兩位醫師的同意許可才可進行.唯二不受前述限制的例外狀況是,胎兒有重疾或身心障礙、或是母體因懷孕生產有生命危險時可人工流產.法律要求應該經由醫師同意的部分,將可否人工流產的同意權從女性身上奪走,交由醫師掌握.若觸法,最重可罰終身監禁.同時,法律亦規定人工流產藥物不可在一般外科手術時取得,僅侷限在可進行人工流產的醫療院所,這往往導致女性需等上好幾周,而延遲了人工流產的時間.放寬人工流產,不代表數量會增加英國工黨的政見承諾要將人工流產除罪化,取消周數的限制,而民主自由黨則保留24週的限制.事實上,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女性會因為人工流產變容易後就去人工流產.在加拿大,人工流產於1988年除罪化後,數量並未增加,甚至在過去十年中,人工流產比率呈現逐漸下降.然而,支持生命權的陣營不願意將人工流產除罪化,更進一步希望把可施行週數限縮至妊娠12週之前.這是在誤導視聽!有時候女性知道她有時間可以做決定,代表著她可以選擇繼續懷孕妊娠,而不用倉促地在法定的週數期限內去人工流產.因為實際上,有許多女性可能是在懷孕晚期階段才會發現出了什麼狀況,人工流產週數限制愈嚴格,將使她們在不知道胎兒是否可健康存活之前被迫做出決定,有可能因此就阻止了一個健康寶寶的誕生.這是為什麼人工流產不該有時間限制是非常重要的.在懷孕晚期階段,胎兒因健康因素無法存活而須人工流產,是很殘酷又可怕的經驗.女人只有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時候才會那麼做,這絕不是因為她們對懷孕改變了心意,況且也沒有醫生喜歡執行晚期的人工流產.數字可以說明一切─在2018年,英國國民健保署(NHS)補助的人工流產,有80%都是在妊娠10週內進行的,超過24週以上的,僅佔0.1%.所以,女性不該再因為想要獲得完全掌控自己身體的權利而被視為罪犯了!編譯來源:TheGuardian(2019.12.01)-------------------------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60429172218_Aspirin-1200x600.jpg)
2019.12.12
治療糖尿病藥物含致癌物?!
近日,美國食藥局正在調查治療第二型糖尿病藥物"Metformin"是否含有"亞硝胺"類的致癌物"NDMA",以及其含量是否超過了每日可接受的96毫微克.他們與業者合作檢驗目前在市面上的Metformin是否含有致癌物,如果發現高含量的NDMA,將建議召回,屆時將即時提供患者及醫事人員最新消息.美國食藥局藥物評估和研究中心主任JanetWoodcock博士表示,已有國家查出某些治療第二型糖尿病藥物的成分Metformin含有少量的NDMA,雖然其含量並未超過某些食品和水中自然存在的含量,但一些國家,如:新加坡的監管機構,正在召回某些Metformin.針對這起事件,台灣食藥署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國內含Metformin成分之降血糖藥共有140款,其中110款有實際生產,已要求生產Metformin的藥廠Metformin原料藥必須檢驗合格,才可輸入台灣;同時針對市售降血糖藥產品的原料藥進行回溯性檢驗,但因檢驗量相當大,並未訂定檢驗期限.在調查結果出來以前,美國食藥局建議有在服用Metformin的患者應繼續服藥以控制糖尿病,醫師也應繼續在需要時開立Metformin,因為沒有其他藥物以相同的方式治療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若未與醫師討論即自行停藥可能是危險的.過去一年半已發現幾種藥物,包括:降血壓藥"血管張力素II型受體拮抗劑(ARB)"和胃藥"雷尼替丁(ranitidine,如:善胃得)",含有少量的致癌物,如NDMA.這類致癌物會損害細胞中的遺傳物質.編譯來源:HealthDay(2019.12.06)-------------------------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2.10
染髮劑、直髮劑增乳癌風險?!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指出,使用永久染髮劑和化學直髮劑的女性比不使用這些產品的女性有更高的乳癌風險,並且越頻繁使用風險越高.研究人員分析"姐妹研究(SisterStudy)"中46,709名婦女的資料,發現那些在參加研究前一年經常使用永久染髮劑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比沒有使用的婦女高9%.使用暫時染髮劑或半永久染髮劑的人乳癌風險則幾乎沒有增加.研究還發現,在非裔美國女性中,每5到8周使用一次永久性染髮劑的人,乳癌風險增加60%,白人女性使用相同頻率者風險則只增加8%.此外,每5到8周使用一次化學直髮劑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約30%.研究作者表示,科學家一直在研究染髮劑與癌症之間可能的關聯,但結果總不一致.這份研究顯示,染髮劑使用可能會增加乳癌的風險,這種影響在經常使用這類產品的女性中更明顯.若女性擔心是否應該停止染髮或使用直髮劑,研究人員提醒,生活中有許多因子可能增加乳癌風險,沒有任何單一因子可以完全解釋女性面臨的風險,因此雖然在提供堅實的建議方面還太早,但儘量少用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是另一個女性預防乳癌的方法.未參與研究的科學家提醒,這份研究的分析對象的姊妹都患有乳癌,因此研究結果可能無法推及一般人口,還需要更大的研究樣本中進行確認.更多相關閱讀染髮劑過敏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12.04)、DailyMail(2019.12.04)-------------------------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2.09
刷牙和心臟病有關?
最近一項韓國研究指出,每天刷牙三次以上可能降低心臟疾病風險.過去研究發現,不良的口腔衛生會導致血液中有細菌,引發人體發炎.而發炎會增加心房顫動和心臟衰竭的風險.此研究欲了解口腔衛生與發生這兩種心臟疾病的之間的關聯.研究分析了161,286名40-79歲韓國人的資料,他們沒有心房顫動或心臟衰竭的病史.這些人的資料乃收集於2003年至2004年之間,紀錄包括:身高、體重、實驗室檢查、疾病、生活方式、口腔健康和口腔衛生習慣.經過約10.5年追蹤後,有4,911名(3%)發生了心房顫動,7,971名(4.9%)出現了心臟衰竭.研究發現,每天刷牙3次以上的人,心房顫動風險降低10%、心臟衰竭風險降低12%.在考量了其他可能影響結果的因子—性別、年齡、社經地位、運動習慣、飲酒習慣等後結果仍然一樣.雖然該研究並未解釋背後原因,但一種可能是頻繁刷牙可減少牙齦生物膜中的細菌,從而防止其轉移至血液中.研究作者表示,這份分析僅限於韓國,並且由於是觀察性研究因此不能證明因果關係.但這是對一大群人進行長期研究,其結果的可信度較高.評論這份研究的文章指出,建議民眾勤刷牙來預防心房顫動和心臟衰竭還為時過早.雖然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口腔健康對心血管健康可能有影響,但仍需要進行臨床試驗來支持公共衛生策略.更多相關閱讀女性牙周病恐增加癌症風險?!男性患有牙周病較難勃起!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12.02)-------------------------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2.07
母乳出現微量致癌物質
光引發劑(PIs,photoinitators)常用於食品紙盒包裝上的印刷油墨,這些物質已經證明會滲透入食物,並在食用後進入人體.最新研究發現母乳中含有光引發劑,但嬰兒透過母乳攝入的光引發劑含量不太可能引起健康問題,不必過度驚慌.研究人員蒐集了60名美國婦女的母乳,他們檢測了15種不同的光引發劑,濃度範圍很廣:從0.46ng/mL到81.7ng/mL.其中,二苯甲酮(BP,Benzophenone)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質,佔總光引發劑的79%,在97%的母乳中被檢測到.研究人員指出,二苯甲酮是一種天然物質,也存在於葡萄等水果中.根據不同年齡嬰兒的平均母乳哺餵量,一個月以下的嬰兒每天攝入的光引發劑最多.但是,研究人員計算得出的二苯甲酮最大攝入量仍比歐洲食品安全局設定的安全水平低約4倍,顯示母乳餵養的嬰兒沒有或僅有很小的健康風險.研究人員表示,未來應該對同時暴露於幾個光引發劑所引起的潛在風險進行研究.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11.20)-------------------------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