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生小孩?吸煙?肥胖?哪一個更容易讓女人變老?
2018.03.01
生小孩?吸煙?肥胖?哪一個更容易讓女人變老?
一項新的研究指出,生小孩讓女人的染色體(DNA)老11歲!   科學家相信,端粒─亦即染色體的末端─的長度與老化的速度、壽命長短和整體健康的狀況是相關聯的。而這個研究發現,生產使婦女染色體的的端粒,縮短了大約4.2%。   研究作者維吉尼亞州喬治梅森大學的 Anna Pollack博士說:「我們驚訝地發現如此驚人的結果。這相當於11年左右的細胞老化加速。」   這種端粒縮短對於女人老化影響的程度遠大於先前研究中所指出的吸煙或肥胖!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由於撫養子女的壓力,特別是在沒有強制性產假的國家,如美國。然而他們強調,需要更多關於母性與遺傳老化之間關係的研究,Pollack博士補充說:我們並不是說『不要生孩子』」。   研究如何進行   喬治梅森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505名在1999年至2002年間參加「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年齡在20歲至44歲之間的女性。其中444人從未生過,而其他參與者的活產歷史則是以問卷確定。   這項調查是由血液樣本測量了參與者的染色體端粒長度。   研究結果發表在人類生殖(Human Reproduction)雜誌上。   這就像在茶匙中加三滴? 此研究結果與對是馬來西亞婦女進行的一項研究相矛盾。後者顯示,有更多的孩子會延長端粒。根據最近的調查研究人員的說法,那可能是由於馬來西亞的研究的參與者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   來自紐卡斯爾大學的Carmen Martin-Ruiz博士認為,母親端粒長度的改變最多只會影響DNA衰老增加三年左右而已,就像在茶匙中再增加三滴一樣。   做愛會減緩女性DNA的老化  去年7月發布的研究顯示,每週至少有一次性行為會減緩女性的衰老,即使他們不喜歡那種親密關係。他們發現,在床單之間活躍會增加女性端粒的長度。   這項研究補充說,無論女性的性關係是否滿足,女性的端粒都會隨著規律地做愛而延長。   來自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藉著緩解壓力並增強免疫系統,做愛可預防女性衰老。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2.26)      
+ read more
每天喝咖啡影響運動表現?
2018.02.28
每天喝咖啡影響運動表現?
咖啡與現代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就像許多人每日早晨用咖啡展開新的一天一樣,也有不少運動員會藉助咖啡因來提高自己的運動表現。然而,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若想受惠於咖啡因帶來的成效,運動員在平時應該避開咖啡與能量飲料,以避免在最需要咖啡因幫助的運動當下不見成效。   咖啡因存在咖啡、茶、能量飲料,甚至部分止痛藥等當代絕大多數人時常接觸攝取的東西當中。咖啡因通過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以減少疲勞和困倦。它也可能有益於鍛煉表現;過去曾有研究表明咖啡因可以提高耐力和增加肌肉力量。因此,咖啡因對於運動員來說是一種受歡迎的表現增強劑並不令人驚訝。   研究是怎麼做的? 來自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健康與人類表現學院的Brendan Egan博士及其同事日前在國際運動營養與運動代謝雜誌上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與結論:運動員應該減少飲用咖啡。   研究測試了咖啡因對18名男性運動選手的影響。參與試驗的運動員皆被要求進行10次40米衝刺。在每次衝刺前,運動員會被要求咀嚼一些口香糖。有些運動員服用含咖啡因的口香糖,其含有的咖啡因含量相當於兩杯濃咖啡;其餘運動員則被給予不含咖啡因的口香糖。   研究人員同時記錄了每位運動員的每日咖啡因攝入量,並考察這是否影響他們在衝刺測試中的表現結果。   測試結果顯示,對於定期飲用咖啡因的男性運動員而言,含咖啡因的口香糖對他們的衝刺表現幾乎沒有影響。   事實上,根據研究測驗結果,即使在咀嚼含咖啡因的口香糖後,每天消耗相當於三杯或更多杯咖啡者的運動表現也會隨著反覆衝刺測試而下降。然而,那些習慣性攝入咖啡因低的人,在咀嚼含咖啡因的口香糖後,每一次的短跑測試表現都維持在相同的水準。   研究人員認為其研究結果表明,日常的咖啡因攝入可能會妨礙咖啡因的性能增強效益。考慮到這一點,他們建議定期喝咖啡的運動員應該減少其攝取量。否則,他們可能不太容易獲得咖啡因補充品的幫助。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8.01.2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Nutrition and Exercise Metabolism        
+ read more
冰島將是第一個禁止割包皮的歐洲國家
2018.02.27
冰島將是第一個禁止割包皮的歐洲國家
如果國會通過,冰島將是第一個禁止割包皮的歐洲國家 今年2月初冰島進步黨國會議員Silja Dögg Gunnarsdóttir提出一個法律草案,將對任何犯有「割除兒童部分或全部性器官」的人判處六年徒刑。他認為這種做法是侵犯了兒童的權利。   他說:「我們談論的是兒童權利,而不是關於信仰自由。每個人都有權信仰他們想要的東西,但兒童的權利高於信仰的權利。」   該項法案說割包皮「涉及對兒童身體的永久性干預,可能導致嚴重的疼痛。」   冰島於2005年通過了一項禁止切割女性生殖器官的法律,此舉的支持者將其與該法相比較。   據估計,冰島約有250名猶太公民和約1,500名穆斯林公民。   如果通過了一讀,法律草案將進入委員會階段,然後才能生效。   宗教團體怎麼說? 然而,猶太人和回教領導人稱該法案是對宗教自由的攻擊。   北歐猶太社區發表聲明譴責這是禁止了信仰 「最核心的儀式」,是在攻擊猶太教。   猶太競選團體Milah UK表示,與女性生殖器殘割的比較是不合理的,因為男性包皮環切對兒童沒有公認的長期負面影響。   冰島回教文化中心的Imam Ahmad Seddeeq也批評了此舉:「這是......我們信仰的一部分,這是...違反了宗教自由」。   主教Agnes M.Sigurðardóttir警告說,猶太人和穆斯林人在冰島可能會感到「不受歡迎」。她說:「如果這項法案成為法律,那麼出現的危險就是猶太教和回教教會成為犯罪的宗教。我們必須避免所有這種形式的極端主義。」   割包皮安全嗎? 雖然這是一個相對簡單的醫療程序,但割包皮並非完全無風險。   醫生可能會建議,如果男性或男孩的包皮異常地緊(稱為包莖),或患有包皮和陰莖反覆感染(稱為龜頭炎),則有需要割包皮。   有一些研究顯示,接受割包皮的男性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較低。   目前還不清楚割包皮是否還可以降低其他性傳播感染的風險,但研究指出,它可能會降低由HPV病毒家族引起的生殖器疣的可能性。   手術的主要風險是出血和感染。據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網站稱,在英國,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在10 分之 1到50 分之1之間,但這個數字是對年齡較大男孩和男人的統計,而不是受冰島禁令影響最大的新生兒。   他山之石? 割包皮在整個歐洲是合法的,儘管這種手術變得越來越具爭議性。   2012年,德國法院在對一名四歲穆斯林男孩進行割包皮導致併發症後,於2012年通過了一項當地禁令,法官稱該機構“永久且無可挽回地改變了”身體。然而,德國政府在同年晚些時候澄清,如果該行為是由經過培訓的從業人員執行的,則該行為是合法的。   第二年,歐洲委員會建議各國在採取包皮環切手術時採取措施確保良好的醫療和衛生習慣。.   而在2016年的英國,法院裁定穆斯林父親在母親不同意的情況下,不能讓他的兒子割包皮。   編譯來源:BBC News(2018.02.19)        
+ read more
「心碎」真的是一種心病!
2018.02.26
「心碎」真的是一種心病!
「心碎」是一種疾病?最近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者表示「心碎」確實是真實的症狀。   「心碎症候群(broken heart syndrome)」是一種「壓力性心肌病變(stress cardiomyopathy)」,肇因於失去所愛、經濟窘困等創傷經驗引起的情緒或身體上的壓力。此疾病的症狀與心臟疾病相似,如胸痛、呼吸急促等,這些症狀多為短暫出現,但隨著年齡越大,心臟衰竭發生的頻率與嚴重程度越高,因此未來「心碎症後群」仍可能再次發生。   這種症狀於1991年在日本首次報導,因為病發時,心臟的形狀很像日本人捕章魚的籠子,所以當時稱之為章魚壺心肌症(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TTC)。自那以後,世界各地都有更多的病例報導。TTC在美國所有住院治療中的診斷率約為0.02%,有可能由於缺乏意識可能導致診斷不足。根據2010年的臨床回顧,超過90%的報告病例年齡在58到75歲之間。   華盛頓大學心臟學博士Zachary Goldberger指出,「心碎症後群」較常發生在中年婦女身上,他們多經歷過失去所愛、經濟困難等容易增加情緒及身體壓力的事件。此外,發生「心碎症後群」的人女多於男。   編譯來源:13wmaz(2018.02.11)、UW Medicine(2018.02.09)      
+ read more
卵巢癌,來自爸爸?!
2018.02.23
卵巢癌,來自爸爸?!
一般人認為卵巢癌如果來自遺傳應該是來自母親,但是,最近,科學家發現父親的一種基因突變,也會遺傳給女兒,增加女性患卵巢癌的風險。   過去的研究觀察到,卵巢癌患者的姐妹似乎比他們的母親容易罹患癌症。這一事實引導研究人員進一步想要了解父親的遺傳基因是否為增加女兒罹患卵巢癌的原因。而因為父親傳給女兒的X染色體是來自祖母,因此,這個研究檢視家族性卵巢癌資料庫中成對的孫女和祖母的資料。   比較罹患卵巢癌186個案例中,研究發現,「與母親遺傳之基因有關」及「與祖母遺傳下來之基因有關」的案例,後者與早發性卵巢癌的相關性較高。研究還檢視了這些卵巢癌患者的X染色體,發現了過去未曾發現的基因突變與卵巢癌風險增加有關,並且與此基因突變有關的卵巢癌患者,罹患癌症的年齡比平均罹癌年齡早6年。此外,研究還發現有此突變基因的男性家族成員,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較高。不過,研究團隊表示,還需要更多研究確定此突變基因的功能。   研究作者Kevin H. Eng表示,由於父親的染色體決並了後代的性別,他的女兒們攜帶著來自父親相同的X染色體基因,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會出現家庭中有多位女性罹患卵巢癌的現象;因此,家族中有3位卵巢癌患者較可能是遺傳了父親(祖母)X染色體突變而非母親BRCA基因突變。   Eng和他的同事認為,許多看似偶發性卵巢癌的病例實際上可能是遺傳的。鑑定與此癌症有關的基因將有助於改善卵巢癌篩查。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8.02.16)      
+ read more
尊重孕產婦 從說話開始!
2018.02.22
尊重孕產婦 從說話開始!
英國專家最近針對第一線接生的助產師制訂了一份「醫療溝通」用語清單,這是為了建立孕婦在生產過程中感到被尊重、有自信做決定的文化。英國皇家婦產科學表示,將在學會的指引中遵循這份清單的原則。   作者表示,有些人可能認為這些新的建議只是「建議」,並不是NHS公告的指引,而且過度強調政治正確的結果。但是,證據顯示正向的溝通可以改善懷孕過程、降低剖腹產率。   協助生產的醫事人員被要求用「你做得很好」來鼓勵正努力生小孩的婦女,而不是過去慣用的「好女孩」一詞。作者表示,為了尊重婦女的想法並增加她能做決定的能力,語言的使用方法很重要。缺乏意識的用語可能反應出潛藏的態度與偏見。若能建立尊重婦女想法與決定的環境,使用適當語詞就會變成一種習慣。   這份常用醫療用語的建議強調協助生產的人要避免打擊孕產婦或使用欠缺考慮的語言,例如「終止妊娠」或是用「失敗」來陳述醫療程序未如預期。除此之外,指引也要求醫療人員以淺顯易懂的語言來陳述某些情況,而非用慣用的代稱,如:用「羊水破了」,而非用醫療詞彙「自發性羊膜囊破裂(SROM)」。指引也將引發焦慮的語言刪除,要求醫療人員避免使用,如「胎兒窘迫」、「巨嬰」等。其他建議包含:以「胎兒心跳的模式改變」替代「胎兒窘迫」、以「看看是否以鉗子幫忙把嬰兒生出來」替「試用鉗子」、當產婦在場時,不要稱呼「她」,而要稱呼「她的名字」。   皇家婦產科學會副總Edward Morris表示,醫療人員讓孕產婦感到能掌控懷孕及生產,並且對發生在她身上的事情有參與感是很重要的,因此皇家婦產科醫學會很歡迎這份指引並且會努力在學會的指引中遵循這些原則。Morris也強調健康專業人員積極關注對孕產婦的用語,因為這能顯著改善女性的生產經驗及產後健康。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最近一期的指引,也強調與孕產婦清楚溝通的重要性。   在台灣,醫療的文化基本上是不重視溝通的文化。這份「醫療溝通」用語清單雖然是針對英國助產士所製作,但台灣的產房裡,不論是醫師或護理師都應參考及應用這份指引的精神及其內容,讓台灣孕產婦面對的醫療環境更友善。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2.09)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