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男人自以為是都怪睪丸素?
2017.05.20
男人自以為是都怪睪丸素?
睪丸素對男人的健康很重要,它調節了一些功能,包括精子的生成、性慾、骨骼肌肉的大小和強度等。最近一份研究顯示,睪丸素較高時會使男人更容易不經思考就行動。   此研究由來自加州理工學院、華頓學院、西方大學及ZRT實驗室等單位的人員進行。他們隨機挑選243位男性分成服用睪丸素和安慰劑兩組,再給他們作認知反射測驗(cognitive reflection test, CRT)。接受睪丸素一組的得分比安慰劑一組低了20%,而且服用睪丸素組比安慰劑組更快地給出錯誤的答案而更慢地給正確的答案。並且,服用睪丸素的人比服用安慰劑的人在做大腦測驗(brain tester)時的表現較差。   研究人員檢視睪丸素補充劑所產生的行為效應,發現男性荷爾蒙會增強對直覺的依賴,使男人覺得自信,並認為他們知道的比實際了解的多。   研究發現較高劑量的睪丸素增強了男人的自信以及對本能的依賴,而降低了對認知的反思。亦即在決策過程中﹐不考慮這個對某事的直覺反應是否有道理。   加州理工學院行為經濟學教授Colin Camerer指出,服用睪丸素組的人較快做出判斷﹐然而最初的猜測通常是錯的。睪丸素不是抑制了你「核對工作的思考過程」,就是增加了「我一定沒錯」的直覺。   因為睪丸素分泌會隨著年齡逐漸減少,所以有時會給性慾衰退年紀大的男人服用合成睪丸素。Camerer教授認為這研究對數量正在成長的「睪丸素替代療法」所產生的潛在負面效應提出質疑:「如果男人要用睪丸素來提高性慾,那會有什麼其他效應呢?這些男人會不會變得更大膽而認為他們懂得其實並不懂的東西呢?」   過去的研究顯示睪丸素高低在風險承受上扮演重要角色,而且荷爾蒙分泌高的男人更可能發生婚外性行為,有些研究甚至支持成人犯罪與睪丸素有關的說法。     資料來源:Psychological Science 、Daily Mail    
+ read more
男人自以為是都怪睪丸素?
2017.05.20
男人自以為是都怪睪丸素?
睪丸素對男人的健康很重要,它調節了一些功能,包括精子的生成、性慾、骨骼肌肉的大小和強度等。最近一份研究顯示,睪丸素較高時會使男人更容易不經思考就行動。   此研究由來自加州理工學院、華頓學院、西方大學及ZRT實驗室等單位的人員進行。他們隨機挑選243位男性分成服用睪丸素和安慰劑兩組,再給他們作認知反射測驗(cognitive reflection test, CRT)。接受睪丸素一組的得分比安慰劑一組低了20%,而且服用睪丸素組比安慰劑組更快地給出錯誤的答案而更慢地給正確的答案。並且,服用睪丸素的人比服用安慰劑的人在做大腦測驗(brain tester)時的表現較差。   研究人員檢視睪丸素補充劑所產生的行為效應,發現男性荷爾蒙會增強對直覺的依賴,使男人覺得自信,並認為他們知道的比實際了解的多。   研究發現較高劑量的睪丸素增強了男人的自信以及對本能的依賴,而降低了對認知的反思。亦即在決策過程中﹐不考慮這個對某事的直覺反應是否有道理。   加州理工學院行為經濟學教授Colin Camerer指出,服用睪丸素組的人較快做出判斷﹐然而最初的猜測通常是錯的。睪丸素不是抑制了你「核對工作的思考過程」,就是增加了「我一定沒錯」的直覺。   因為睪丸素分泌會隨著年齡逐漸減少,所以有時會給性慾衰退年紀大的男人服用合成睪丸素。Camerer教授認為這研究對數量正在成長的「睪丸素替代療法」所產生的潛在負面效應提出質疑:「如果男人要用睪丸素來提高性慾,那會有什麼其他效應呢?這些男人會不會變得更大膽而認為他們懂得其實並不懂的東西呢?」   過去的研究顯示睪丸素高低在風險承受上扮演重要角色,而且荷爾蒙分泌高的男人更可能發生婚外性行為,有些研究甚至支持成人犯罪與睪丸素有關的說法。     資料來源:Psychological Science 、Daily Mail    
+ read more
肥胖是疾病!非風險因子
2017.05.19
肥胖是疾病!非風險因子
肥胖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引發疾病的風險因子,非疾病本身,但近日世界肥胖聯盟(WOF)公開一份聲明,表示其立場:「肥胖」是一種慢性、易復發的疾病。   世界肥胖聯盟使用「疾病學模型(epidemiological model)」來定義肥胖是一種疾病。在此模型中,「環境因子」會在人身上作用而導致疾病,而人是否會患病與環境因子的「毒性」及人的「易感染性」有關。   世界肥胖聯盟認為,就肥胖而言,食物是導致肥胖的最主要環境因子-尤其是西方的飲食文化:廉價、美味及便利的食物,會刺激腦部掌管愉悅感受的區域而容易使人上癮。第二主要的環境因子為缺乏活動,此因子快速增加了人口中肥胖的比例。其他的環境因子還有睡眠減少、部分藥物、內分泌干擾物及高齡生育等。   而在人的「易受感染性」方面,目前已辨識出超過100個基因是肥胖的風險因子,例如因基因突變導致先天缺乏能抑制食慾、增加能量消耗的Leptin蛋白質等,在這100多個基因中有些影響力大於其他基因。對於擁有這類基因的人來說,從食物中攝取到但未被身體使用的多餘熱量會變成脂肪細胞中多餘的脂肪。研究團隊說明,脂肪細胞變得越來越大或越來越多來儲存多餘的熱量,這些現象是肥胖的病理性影響。另一項病理性影響是肥胖會使發炎反應增加,研究團隊說明,發炎反應增加是脂肪細胞與腸道中的微生物互動下的結果。   研究團隊表示,雖然肥胖並非傳染性的疾病,但是透過「疾病學模型」,顯示出肥胖與傳染性疾病有許多相似之處–疾病的環境因子及人的易受感染性。研究主持人G.A. Bray博士說明,將肥胖視為疾病主要是希望未來不要再將患者的症狀完全歸因為個人因素,而開始專注在如何處理這樣的疾病歷程。並且Bray博士提到,如果成功地治療肥胖,許多相關的疾病也能被消除。   有些專家對於將肥胖視為疾病表示了疑慮,但有些專家表示贊同。表達疑慮者認為,肥胖一開始其實是一種風險因子而非疾病,將這些症狀醫療化代表有顯著的人口是生病的,這可能引發人們越來越依賴藥物及手術,以及降低強調社會及媒體責任的公共健康措施的重要性。而表示贊同者認為,將肥胖視為疾病可減緩肥胖者內化社會汙名,並改變社會如何歸因肥胖原因,甚至可能改變提供肥胖者醫療補助的機會,例如有些國家的保險項目不包含未被歸類為疾病的症狀。   世界肥胖聯盟的立場與2013年美國醫療協會(AMA)及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所發表的立場相同。   資料來源:Obesity Reviews          
+ read more
法國立法禁止過瘦模特兒
2017.05.18
法國立法禁止過瘦模特兒
法國約有3萬至4萬人受厭食症影響,其中90%是女性。   法國近日立法禁止過瘦模特兒,模特兒需提出醫生證明,說明其整體身體健康狀況。   法案草擬時,訂定了模型兒最低BMI值,但遭到當地模特兒公司抗議反對。最後通過的法案並未設定最低BMI值,而是交由醫生經過體重、年齡、身形等整體考量,來判斷模特兒是否過瘦。   違法雇主可能會受到高達7.5萬歐元的罰款以及最多6個月的監禁。   法國衛生部表示,這是為了打擊飲食失調與不可能達到的身體形象。   法國並不是第一個立法禁止過瘦模特兒的國家,義大利、西班牙與以色列等亦有類似法案。   另一項新法,則是從2017年10月1日起,所有模特兒外觀經過修圖的影像,都必須加註「經修輯圖片」(photographie retouchée)。   法國衛生局局長Marisol Touraine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讓年輕人暴露在有嚴格標準並且和現實脫節的身體形象之中,會導致自我貶低與自尊受創,可能會導致影響健康的行為。     來源:BBC NEWS    
+ read more
蔬菜冷藏VS冷凍,哪個比較好?
2017.05.17
蔬菜冷藏VS冷凍,哪個比較好?
多數人相信,冷凍的過程會使蔬菜中的營養流失,因此在超市/賣場時較傾向在生鮮區而非冷凍櫃選購蔬菜。但是冷藏蔬菜真的比冷凍蔬菜好嗎?   2014年美國加州大學研究團隊比較冷藏與冷凍蔬果的維他命含量,包含玉米、花椰菜、菠菜、紅蘿蔔、綠豆、豌豆、草莓及藍莓8種蔬果。結果發現,冷凍玉米、綠豆及藍莓所含的維他命C比冷藏的含量高,並且冷凍花椰菜的維他命B也比冷藏的含量多,不過冷藏豌豆的維他命B含量較高。整體來看,研究團隊發現冷藏與冷凍蔬果的維他命含量並沒有明顯差異。此外,2015年一份研究比較了上述蔬果的礦物質、纖維含量。結果發現,8種蔬果也沒有呈現出明顯差異。   從研究可知,冷凍與冷藏蔬果的營養含量可能差異不大。其實,蔬果一經採收,水分就會開始流失,進而影響其營養的含量,甚至開始因微生物或生物催化劑(例如酶)而漸漸失去其新鮮。而日新月異的冷藏/冷凍技術能減緩蔬果腐壞的過程,因此雖然新鮮度不比剛採摘的蔬果,但對於生活於都市的人來說仍是暫時留住食物營養的重要發明。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 read more
荷爾蒙補充療法使聽力受損?!
2017.05.16
荷爾蒙補充療法使聽力受損?!
過去研究指出,女性聽力受損的風險顯著比男性低,並且聽力受損的女性中多已進入更年期,影響許多科學家認為聽力受損可能與女性荷爾蒙有關,進而認為HRT可能降低女性更年期後聽力受損的風險。不過,近日一份大型觀察性研究指出,荷爾蒙補充療法(HRT)其實會增加聽力受損的風險。   研究團隊分析參與「護理人員健康研究II」的81,000名女性健康專業人員,他們自1991年開始被追蹤,期間她們以自述的方式說明其聽力受損及使用HRT的情形,其中有23%的女性描述他們有一定程度的聽力受損。   研究發現,相較於從未使用HRT的女性,使用HRT 5-9年的女性其聽力受損風險增加了15%,而使用超過10年者風險更上升至21%,亦即使用HRT的時間越久風險越高。   英國更年期學會Heather Currie博士說明,這項研究屬觀察性研究,因此無法確定其中的因果關係,只能呈現可能的關聯,因此這項研究不應造成女性恐慌,女性是否使用HRT的決定應建立在與醫師討論利與弊的結果上。而北美更年期學會的博士JoAnn Pinkerton也提醒,需再透過隨機臨床試驗確定這樣的結果是否具因果關係。   資料來源:Menopaus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