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13.06.13
懷孕期間過重恐提高發生早產危險
在許多地區過重已逐漸取代抽菸成為導致不良懷孕結果的首要可預防性風險因子,曾有兩項研究指出,BMI值在30以上的過重女性,出現極早早產的風險會增加,這次瑞典的大型研究再次呼應這個論點。
這項研究使用瑞典醫療出生登記資料,該資料涵蓋自1973年起瑞典國內98%的生產紀錄。研究主要分析1992-2010年間生產一胞胎的近160萬筆出生數資料,資料內容包括孕婦的身高、體重、BMI值,早產則分為在產程前進行引產、剖腹、或自然性早產。早產程度以妊娠週數為評估標準,有極早早產(在妊娠第22-27週間生產)、早早產(第28-31週)及中期早產(第32-36週)。
研究結果顯示,三種類型的早產比例都隨著母親BMI值增加而上升,尤以極早早產與女性肥胖的關連性最為顯著,研究進一步指出,BMI值在35以上的孕婦出現極早早產的比例(0.35%~0.52%),是正常體重孕婦(0.17%)的2到3倍。
事實上,孕婦懷孕期間過重會產生許多健康問題,包括妊娠糖尿病、先兆子癇、胎兒出現小臉症或為巨嬰等,早產同為其中問題之一,然過去研究對此一直未有定論,這次這項研究證實了過往婦產科醫師的懷疑,並提醒我們應注意女性懷孕期間的過重問題。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3.06.11
睡眠不足影響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性別差異
已有許多的證據顯示,睡眠品質對於健康是相當重要的,晚上的睡眠若低於6小時是慢性病的高風險因子,也會提高發炎機率,慢性疾病則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發炎則為一項可預測心血管疾病發展的因子。已有研究指出,年長婦女的睡眠問題,將可能增加她們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近又有另一個新的研究呼應該結論,指出睡眠不足將特別對女性以及她們的心臟造成傷害。
此份研究包含了約700位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研究對象,來自舊金山聖地牙哥的榮民醫院及九家公立健康診所。男性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66歲,女性為64歲。女性參與者有較高的收縮壓、服用較多的抗抑鬱劑、以及較少服用beta受體阻斷劑、抗血脂藥物或其他治療血壓或冠狀動脈方面疾病的藥物。
參與者在一開始參與研究及研究進行五年後,分別以「非常好」、「相當好」、「普通」、「相當差」、「非常差」自評其睡眠品質。發炎狀況在五年間的改變則以介白素-6、C-反應蛋白與纖維素原作為評估指標。研究發現,自評睡眠品質較差的參與者中,女性睡眠不足與其發炎狀況有明顯關連,這些女性在研究進行的五年間發炎狀況出現惡化的程度是男性的2.5倍;在控制了服用的藥物、心臟功能、生活型態、社經人口變項後,這樣的性別差異仍然存在。
參與此研究的婦女大多已過更年期,因此研究者認為女性體內低濃度的雌激素可能可以解釋睡眠不足與發炎狀況之間的關係;而男性擁有的高量睪固酮則在其中扮演了緩衝的作用。
此份研究結果更顯示,長期地睡眠不足,尤其是過早起床,將惡化心臟病婦女的發炎狀況。但限於此份研究之參與者多為男性,故研究結果可能會低估了真正的影響,另外則建議未來的研究應對睡眠不足與發炎狀況間的性別差異提出解釋,以幫助釐清男女在冠狀動脈心臟病上的差異。
資料來源:精神病學研究期刊(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延伸閱讀
女性更年期失眠恐提高心臟病風險
+ read more
2013.06.10
美國FDA專家會議建議:放寬糖尿病藥物梵蒂雅的使用限...
過去研究資料顯示rosiglitazone成分藥物可能提高心臟病風險,2010年9月美國FDA因此建立「梵蒂雅」(Avandia)新的使用規範,要求病患須透過參加藥物風險管理計畫的特定合格藥局才可取得該藥物。此外,也規定只有過去服用該類藥物能成功產生療效、或使用其他成分藥物(pioglitazone)無法控制病情之病患,才可使用。
2010年FDA曾要求重新檢視之前GSK藥廠對rosiglitazone成分藥物所做的RECORD試驗結果,檢視的結果發現心血管疾病死亡、心肌梗塞及中風的危險比(0.95,
95% CI 0.78-1.17))都與原先的試驗結果(0.93, 95% CI,
0.74-1.15)大致相同。這個檢視的結果在本月初公布,美國FDA隨即召開專家會議再度討論是否要放寬針對「梵蒂雅」的限制。
與會專家共有26位,最後有20位贊成更正藥物標示與藥物分配系統、5位認為應維持現狀、1位要求應將「梵蒂雅」下市。過去有關RECORD試驗的資料、蒐集過程與解讀都備受質疑,而這次的結果已成功說服大部分專家相信「梵蒂雅」的安全性。不過也仍有部分專家認為應進行另一個隨機控制試驗才能解決原先研究設計的問題,希望未來研究的主要對象應是美國正在服用「梵蒂雅」的3,400位病患。
專家意見已經出爐,未來就等待FDA決定是否採納專家的建議,而FDA並未設下一個期限。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延伸閱讀
美FDA:糖尿病藥物恐致心臟病,今年11月美全面下架
+ read more
2013.06.07
女性發生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風險較男性低
最近一項來自哥倫比亞大學護理學院的研究支持了過去愈來愈多的研究證據,顯示女性比男性較不易發生血流或手術部位的感染。
這項回溯性研究蒐集並分析來自美國紐約市3家醫院超過20萬筆的病患資料,結果發現,女性發生血流感染(BSI)或手術部位的感染(SSI)比男性低,男性在這兩部分的感染風險都比女性高出60%。不過,這樣的性別差異在12歲以下孩童及70歲以上老人的兩群人身上就比較不明顯。
研究推測這可能是由於男女皮膚上的生物性差異所致,過去也有一些研究發現在中央靜脈導管置放處的周圍皮膚上,男性出現細菌拓殖的情形比女性嚴重。研究表示,瞭解使病患可能提高感染風險的原因,將可以幫助設計更有效的預防及監控策略,以改善感染率。
資料來源:一般內科醫學期刊(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3.06.05
纖瘦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的風險較高
最近一項美國研究指出,BMI值在40以上的過胖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比BMI值在8.5~22.4的纖瘦女性要低39%。
研究團隊蒐集美國第二次護士健康研究(NHS
II)資料並進行分析,研究時間在1989~2011年,參與者加入研究時的年齡為25~42歲。研究請參與者填寫醫療經驗問卷,當中還包含紀錄參與者在18歲時的身高體重,並在之後的每兩年重新填寫一次問卷。在研究進行期間,共有5,504位女性確診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研究分析的結果發現,研究進行期間正處於過重狀態的女性,其子宮內膜異位風險比較低,同時回頭看參與者18歲時的狀況,該風險減少之數值達41%,這樣的關連性特別是在過去不曾懷孕的女性身上最高。這項研究呈現女性的BMI值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之間存在關連性,但直接因果關係因生理機制不明,所以仍未確立,未來應有進一步研究對此部分進行瞭解。
研究特別強調,這項結果並不是要說過重的女性會比纖細的女性較健康,而比較可能的解釋是肥胖女性通常較易有多囊性卵巢症侯群,或許是這種疾病影響,減少發生子宮內膜病變的機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罹患風險因此就降低。
資料來源:人類生殖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 read more
2013.06.04
香菸在電影中漸匿跡 卻被酒精取而代之
鑒於電影人物使用酒精與菸草的形象將影響青少年之物質使用行為,本研究發現在1998年菸草公司與美國司法部長簽訂了總和解協議(Master
Settlement Agreement,
MSA)前後,從1996年至2009年間,吸菸的行為較少出現於電影情節中,但飲酒行為在以青少年為主要觀眾群的電影中出現的次數卻更為頻繁。
本研究蒐集在MSA通過前後,1996至2009年間每年前100大熱門電影中香菸與酒出現的品牌種類與時間長度,共1,400部,並以電影是否為R級,區分為成人或青少年為主要觀眾群。全部分為906部為青少年電影、494部為成人電影,總計出現500次的香菸品牌、2,433次的酒精品牌場景。
研究發現,從2000年開始至2006年,香菸品牌在熱門電影中出現的頻率每年降7%,在2006
年後每年出現次數在22次左右。香菸在電影中出現的時間長度,在過去14年間呈直線下降,1999至2000年間尤為明顯,在青少年電影與成人電影中分別下降42.3%及85.4%。
不過雖然香菸品牌出現的次數與時間長度都有下降,但酒精品牌在青少年電影的出現頻率卻是上升的,在研究期間大約每年提高5.2次;但在成人電影中酒精品牌出現次數則有些微下降。
研究者建議電影與酒精工業應有自我管制標準。電影工業方面,當電影情節出現的飲酒場景可能引起觀眾對酒精的好奇,或者因而接受不安全的飲酒行為,則應被列為R級;至於酒精工業方面,研究者認為青少年電影不應收取產品置入行銷費用,若有則應全面透明化。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小兒科(JAMA Pediatric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