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子宮內避孕器安全性佳 美研究建議青少女使用
2013.04.15
子宮內避孕器安全性佳 美研究建議青少女使用
  去年11月曾有一項研究表示,裝設子宮內避孕器使骨盆腔因感染淋病或披衣菌而發炎的風險非常低,日前又有另一美國研究呼應子宮內避孕器為安全性佳的避孕方式,裝設後發生嚴重副作用的機率非常低。   美國1970年代的子宮內避孕器(The Dalkon Shield)被發現出現嚴重副作用包括細菌感染、敗血性流產、甚至死亡,因此大眾對避孕器有很強烈的排斥,但這項研究認為現今的避孕器已是改良過的,希望可以清除大家對避孕器過時的污名。   這項研究由美國德州大學醫療部門所作,針對9萬名15-44歲子宮內避孕器使用者的資料進行分析,結果指出裝設後出現嚴重副作用如子宮外孕、骨盆腔發炎的機率小於1%,顯示風險是非常低的,而且青少女的風險與成年女性是一樣的。研究中早期放棄使用避孕器的比例,青少女與成年女性也是相同的,說明前者並沒有比後者較容易出現副作用。此外,在所有年齡層中,裝設荷爾蒙避孕器比銅避孕器,出現併發症以及中途拆除停止使用的比例都較低。   由於子宮內避孕器不像口服避孕藥需要記得服用的時間,相對來說是比較不費心力的避孕方式,而且現今的子宮內避孕器也很安全,因此研究建議應增加青少女使用避孕器的可近性,這將有助於降低非預期懷孕機率。      資料來源:美國婦科產科期刊(Obstetrics & Gynecology)     延伸閱讀 裝置子宮內避孕器引起骨盆腔發炎的風險低    
+ read more
雌激素狀態將影響更年期後女性的脂肪吸收與囤積部位
2013.04.12
雌激素狀態將影響更年期後女性的脂肪吸收與囤積部位
  女性過多的脂肪會囤積於臀部及大腿部位,而男性則是在胃部,但在更年期過後,女性的多餘脂肪也會與男性一樣儲存在胃部周圍。這顯示了雌激素的分泌與脂肪囤積部位是有關連的,這個關連過去曾被指出,但背後的運作機制一直還缺乏相關研究。   為了瞭解其中機制,由康克迪亞大學運動科學系助理教授兼加拿大臨床營養研究主席進行的研究,比較23位女性在更年期前與更年期後的脂肪囤積情形,研究對象都在一定的年齡範圍內,且擁有相同的BMI值及脂肪組成。   研究發現,特定的蛋白質與酵素會在女性的更年期後更為活躍,而這些蛋白質的作用相當於脂肪囤積的效果,換言之,即女性在更年期後會囤積較多的脂肪。此外,更年期後的女性所消耗的脂肪也較更年期前的女性少。   雖然此研究結果非著重於脂肪的腹部囤積,但越多脂肪囤積,則腹部的脂肪也自然會越多。相較於囤積在臀部與大腿,脂肪囤積於腹部會有較高的健康風險,因為這與糖尿病、心臟疾病、中風、甚至其他的癌症有關。   這項研究結果不僅對更年期後的女性及他們的醫師是重要資訊,知道哪些特定的蛋白質與酵素造成脂肪囤積,也提供未來的減重研究一個更明確的目標。       資料來源:糖尿病期刊(issue of Diabetes)      
+ read more
美國更新子宮頸癌篩檢指引
2013.04.11
美國更新子宮頸癌篩檢指引
  在美國,目前對於子宮頸癌篩檢的建議是30-64歲女性每五年應同時做一次細胞學檢查(抹片)及人類乳突狀病毒檢查(HPV Testing)的雙重檢查。美國陰道鏡與子宮頸病理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日前對於子宮頸癌篩檢發現異常的女性其後續追蹤指引做了一些更新,特別要注意的是對於篩檢結果為HPV陰性及最常見的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病變 (ASC-US)者,應該從原本每五年做一次篩檢改為每三年一次。但如果篩檢結果為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病變 (ASC-US)卻無人類乳突狀病毒檢查(HPV Testing)者,再一次的抹片確認時間從原本的6-12個月改為12個月即可。   此外,新指引對於中度細胞病變(CIN2) 鼓勵較不具侵略性的治療,針對21-24歲些微細胞異常的年輕女性則不鼓勵密集的評估與治療。對此,評論者George Sawaya解釋主要是由於中度細胞病變(CIN2)有很高的機率會自行復原,因此不需要太過治療;而21-24歲細胞異常的女性發生癌症的風險低、卻比較可能因治療而受到傷害,因此不鼓勵密集的評估與治療。      完整指引請參考 http://www.asccp.org/Portals/9/docs/ASCCP%20Updated%20Guidelines%20%20-%203.21.13.pdf    
+ read more
紐約法院:事後避孕藥應改為無年齡限制的非處方藥
2013.04.10
紐約法院:事後避孕藥應改為無年齡限制的非處方藥
  本月5號美國紐約法院判決要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事後避孕藥Plan B及與其相同成分的學名藥,改為所有年齡的女性都可以非處方方式購買到的藥品,過去在2009年購買年齡從必須18歲以上下修至17歲,這次完全解除年齡的限制。如果美國政府未提上訴,該判決將在30天內生效,事後避孕藥將正式成為完全的非處方藥物。   2006年Plan B由處方藥改為非處方藥,但只有18歲以上女性可以購買的到,當時此決定已引起女性生育權團體抗議,向FDA提出訴願,於是2009年法院裁決將18歲下修至17歲,但表示FDA對於訴願的否決是不理性的。   2011年美國FDA原先已同意要核准事後避孕藥的新藥可不限制年齡以非處方方式購買,當時已表示產品很安全,青少女使用也具有效益,青少女都瞭解事後避孕藥非正規避孕方式,而且對性傳染病不具保護力。然,美國衛生部部長塞比留斯(Sebelius)依舊反對取消年齡的限制,要求FDA退回該申請,法官認為這是由於當時歐巴馬有競選連任的政治考量,才迫使FDA偏離其原訂的政策方向。   這次法官新的判決推翻了塞比留斯的決定,但仍留待FDA進一步動作,包括是否有必要更新藥物的標示內容,以及一錠與兩錠劑量包裝是否有差異,這將影響開放為非處方用藥的程度。目前美國兒科醫學會、美國婦產科學院、青少年健康與醫藥學會、及計畫生育組織都表示支持法官的判決。   針對美國這項判決,台灣女人連線表示,美國對於使用保險套及避孕藥的教育比台灣更為健全完整,才進一步開始討論事後避孕藥的使用。但以目前台灣民眾進行安全性行為的習慣,我們認為仍不宜全面開放非處方籤使用事後緊急避孕藥,全面開放恐將模糊保險套才是避孕及防止性傳染病的最佳方式。再者,事後緊急避孕藥的作用在於干擾女性體內的荷爾蒙,幫助女性避免發生意外懷孕,長期使用此方式避孕是否可能會對正在發育中的青少女造成健康傷害,也是為何我們會對於大力推行事後避孕藥仍存有疑慮的原因,應該還是由婦產科醫師針對不同女性的狀況進行評估再決定用藥會比較適當及安全。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美研究:服用大豆補充品無明顯改善婦女停經後生活品質
2013.04.09
美研究:服用大豆補充品無明顯改善婦女停經後生活品質
  過去研究假設大豆中所含大豆異黃酮與雌激素的化學構造相似,被認為會減緩更年期婦女的停經症狀,但目前相關研究的結論仍未一致。去年8月一項美國研究就認為,植物性雌激素或纖維對停經症狀的發生並沒有任何影響,而最近又有另一項美國研究指出,以攝取大豆來改善停經後生活品質並沒有發生影響,反而還可能有副作用發生。   研究團隊分析OPUS研究的資料,選取當中403位年紀在40-60歲間、體重正常的停經女性,分為三組,分別為使用安慰劑、每日服用80毫克、及120毫克劑量大豆補充品。研究團隊以停經生活品質(MENQOL)問卷評估參與者使用不同劑量後一年及兩年的生活品質,問卷題目涵蓋四大部分包括血管收縮、心理、生理及性生活狀況,但結果顯示各組的分數並沒有明顯差異。   不過其中卻發現出現兩個嚴重副作用,一位每日服用120毫克大豆的女性,在14個月後被診斷出罹患乳癌;另一位女性每日服用80毫克,在21個月後確診罹患子宮內膜腺癌,但這兩個發現都仍須進一步調查瞭解。   這項結果呼應了那些發現大豆異黃酮無助於改善停經女性生活品質的研究,但由於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因此無法直接與過去研究進行比較。同時,研究還存在一些限制,包括參與者在研究最初的MENQOL分數已相對較低,且體重都在正常範圍內,研究認為或許受益於大豆異黃酮的族群並非在這兩個狀況內;參與者的停經平均時間長度為5年,有可能受益的時間是停經的初期;最後,研究中的大豆異黃酮種類主要是含daidzein成分,其他成分或許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資料來源:停經期刊(Menopause)     延伸閱讀  大豆補充品無助減緩骨質流失或停經症狀    
+ read more
腹部肥胖可能影響女性骨骼健康
2013.04.02
腹部肥胖可能影響女性骨骼健康
  肥胖在過去被認為可能對骨質密度的增加有益,有助預防骨質疏鬆及脆弱性骨折,但近來的研究開始出現質疑並發現肥胖對骨密度有負面影響,尤其是腹部的肥胖,最近一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就顯示,肥胖對骨骼健康可能造成傷害。   研究對象為40位18-48歲未停經的白人女性,參與者的骨密度皆正常且沒有骨折歷史,也沒有使用荷爾蒙避孕藥。研究結果發現,腹部肥胖程度最高的一組比程度最低的一組,海綿骨骨體積少了30%、骨強度較高及皮質骨孔隙度較大,骨骼形成的速率也降低64%,骨頭的力量明顯降弱,顯示腹部肥胖確實與骨骼健康呈現反向關聯。   肥胖在全球的盛行率愈來愈高,研究認為未來的研究應進一步瞭解腹部肥胖導致骨質變差而可能帶來的骨折風險。這項研究的侷限包括無法解釋因果關係,且目前結果無法廣泛適用在停經女性、其他種族及嚴重肥胖(BMI大於40)的女性身上。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