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13.01.31
                                        IVF婦女有較高血栓風險
                    
                         
刊登在最新一期線上英國醫學期刊(BMJ)的一項瑞典所做橫斷面研究發現,作試管嬰兒胚胎植入術(IVF)的婦女,其靜脈血管栓篩及肺栓塞的風險較一般懷孕婦女高,特別是在第一孕期(懷孕前三個月)時。
 
 研究者在調整抽菸、懷孕年齡、教育及年份後,比較23,498名做IVF的婦女中所出現的栓篩事件,及116,960名年齡配對的控制組,發現IVF婦女在第一孕期發生靜脈血管栓篩的風險是自然懷孕婦女的4倍(HR4.05,
95%CI
2.54-6.46),而IVF婦女在第一孕期發生肺栓塞的風險是自然懷孕婦女的將近7倍
(HR6.97, 95%CI 2.21-21.96)。
 
 研究認為,栓塞原因可能與療程中的刺激階段造成內源性雌激素明顯增加所造成。未來則應該著重在找出高危險群婦女並考慮預防型抗凝治療計畫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2013.01.31
                                        心臟病恐提高年長女性發生非失憶性輕度認知障礙機率
                    
                        最近一項美國研究發現,年長女性有心臟病的話,罹患輕度認知障礙的機率將增為三倍,但男性的心臟病卻沒有相同影響。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共有2719位70歲以上老年人,研究每15個月對參與者進行認知程度及失智的評估,並從就醫紀錄瞭解心血管疾病狀況。最後分析研究其中1450位參與者(49.8%男性、50.2%女性)的資料,這些人在研究開始時都沒有輕微認知障礙或失智症。追蹤中位數四年時間後,348位有輕微認知障礙、18位罹患失智症。認知障礙還分為失憶性的及非失憶性的,失憶性認知障礙是可能罹患失智症的重要預兆。
 
研究分析發現,年長女性有心臟病者得到非失憶性輕微認知障礙(non-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的機率,為沒有心臟病女性的3倍(危險比為3.07,95%
CI, 1.58 to
5.99),即使排除有中風病史的女性並調整其他干擾因子後,關連性仍存在;但男性身上,該數值未達統計意義(危險比為1.16,95%
CI 0.68 to
1.99),顯示可能有其他因子影響無心血管疾病的男性發生輕微認知障礙。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協會期刊-神經病學(JAMA Neurology)
 
                    
                    + read more
                 
                    2013.01.31
                                        心臟病恐提高年長女性發生非失憶性輕度認知障礙機率
                    
                         
最近一項美國研究發現,年長女性有心臟病的話,罹患輕度認知障礙的機率將增為三倍,但男性的心臟病卻沒有相同影響。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共有2719位70歲以上老年人,研究每15個月對參與者進行認知程度及失智的評估,並從就醫紀錄瞭解心血管疾病狀況。最後分析研究其中1450位參與者(49.8%男性、50.2%女性)的資料,這些人在研究開始時都沒有輕微認知障礙或失智症。追蹤中位數四年時間後,348位有輕微認知障礙、18位罹患失智症。認知障礙還分為失憶性的及非失憶性的,失憶性認知障礙是可能罹患失智症的重要預兆。
 
研究分析發現,年長女性有心臟病者得到非失憶性輕微認知障礙(non-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的機率,為沒有心臟病女性的3倍(危險比為3.07,95%
CI, 1.58 to
5.99),即使排除有中風病史的女性並調整其他干擾因子後,關連性仍存在;但男性身上,該數值未達統計意義(危險比為1.16,95%
CI 0.68 to
1.99),顯示可能有其他因子影響無心血管疾病的男性發生輕微認知障礙。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協會期刊-神經病學(JAMA Neurology)
 
 
 
                    
                    + read more
                 
                    2013.01.30
                                        多吃蔬果可能有助降低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罹患風險
                    
                         
過去都假設多吃蔬菜水果應該能使乳癌罹患風險降低,但就目前現有證據仍未有定論,不過最近一項美國研究發現攝取蔬果與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estrogen
receptor-negative (ER-) breast
cancer)風險的降低,存在關連性。
 
乳癌分為好多種亞型(subtypes),其中包括雌激素受體陰性、陽性乳癌等等共五種亞型,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的存活率及受雌激素影響程度都比陽性的要低,約佔所有乳癌的15-20%。
 
這項研究分析20個世代研究,追蹤的最長時間為11-20年。結果發現女性的蔬菜與水果的總攝取量愈高,罹患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風險愈低,但對全類型乳癌及雌激素受體陽性乳癌的罹患風險並沒有影響,顯示蔬果攝取對特定亞型的乳癌可能產生作用。未來研究方向應特別針對受雌激素受體狀態影響的乳癌類型,瞭解其中病因為何。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2013.01.29
                                        糖分攝取量過高恐使體重增加 應少攝取含游離糖食品
                    
                         
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糖分攝取的最新指引指出,糖分攝取量應佔總熱量攝取的10%以內,近日一項紐西蘭研究的結果呼應了世衛的該政策建議。
 
過去研究對於糖分攝取量的上限因多種因素而未有定論,這項研究回顧分析到2011年為止的30個隨機對照試驗及41個世代研究,並排除以減重為目標的研究。研究定義「游離糖」(free
sugars)包括由食品製造業、廚師或是消費者自己加入食物中的單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或雙糖(蔗糖、乳糖、麥芽糖),也包括蜂蜜、楓糖漿及果汁中的糖。
 
結果分析顯示,在追蹤期達8個月的所有研究中,建議參與者降低攝取游離糖量,最後他們的體重平均減少1.76磅(0.8公斤);相反地,提高攝取量,體重平均增加1.67磅(0.75公斤)。
 
該研究也承認,造成過重及肥胖的干擾因素還有很多,且這項結果在孩童身上並不一定適用,因為一般來說孩童未遵照飲食建議,但值得注意的是,含糖度高的飲料會使孩子過重或肥胖的風險相對提高。這項研究結果支持了糖份對成人體重健康的負面影響,但對於應將攝取量上限訂為多少仍是未知數,而醫師與相關健康照顧提供者則應定期瞭解並要求降低病患的糖分攝取量。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2013.01.24
                                        澳研究再次證實 阿斯匹靈恐提高老化性黃斑病變罹患風...
                    
                         
老化性黃斑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一種老年眼睛退化疾病,嚴重可能導致失明。去年12月底已有一項美國研究指出,長時間定期服用阿斯匹靈恐提高該眼疾發生風險,近日另一項澳洲雪梨大學研究再次證實這項風險的存在。
 
這個研究對2,389位參與者進行長達15年的追蹤研究,其中10.8%為阿斯匹靈的長期使用者,研究結果在調整年齡、性別、吸菸狀況後,阿斯匹靈使用者發生黃斑病變的勝算比為2.37(95%
CI 1.25 to 4.49)。
 
在阿斯匹靈使用者中有24.5%得到較嚴重的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該病變會出現黃斑部滲水、出血甚至長出新生血管。分析顯示,定期使用阿斯匹靈者在追蹤的第五、十、十五年,該眼疾的累積發生率分別為1.9%、7%及9.3%,相較之下,未使用阿斯匹靈者則只有0.8%、1.6%及3.7%。
 
此外,這項研究還發現在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身上,該眼部病變的風險會升高四倍,但目前來看,阿斯匹靈仍是心血管疾病治療的最佳藥物之一,因此研究作者認為,除非病患本身就是黃斑病變的高危險群,否則病患在考慮是否要停止使用阿斯匹靈,仍須與醫師溝通討論後再做決定。而這項研究的限制則包括存在可能的干擾因子、以及缺乏說明參與者為何使用阿斯匹靈。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延伸閱讀
長期服用阿斯匹靈恐傷眼睛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