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12.07.18
美醫師薪資與工時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美國耶魯管理學院(the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研究表示,男女醫師的薪資呈現性別差異,女醫師的平均時薪比男醫師低,且女醫師的工作時數低於男性同事。
M. Keith Chen及Judith
Chevalier教授分析上千筆男女醫師及男女醫師助理的薪資與工時資料,計算兩項職業的淨現值(Net
present
Value),評估長期投資的獲利對照成本花費是否值得。結果顯示,成為醫師的淨現值中位數,男醫師約2.3百萬美元、女醫師約1.67百萬美元;而醫師助理的淨現值中位數,男性約1.9百萬美元、女性為1.68百萬美元。顯然男性成為醫師會比當醫師助理的所得高出許多,但女性卻不見這樣的現象。
淨現值會出現性別差異,除了薪資不平等之外,男女在工時上也有差距。研究發現,在職業生涯的高峰階段,女性的工時比男性短,31-35歲男醫師的每週工時中位數為50小時,但女性只有40小時,這個差距持續維持到55歲左右。
研究表示,女醫師在職業初期的工時與男醫師差異不大,但到了結婚生育後會縮短工時,這可能是造成醫師的薪資與工時出現性別差異的原因之一,而決定成為醫師的理性因素相當多,但就經濟層面來說,仍對女性不利。
資料來源:人力資本期刊(Journal of Human Capital)
+ read more

2012.07.17
美妝保養產品恐增加女性糖尿病風險
近日一項波士頓伯拉罕與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研究發現,女性體內的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濃度與糖尿病風險呈現正向關係。鄰苯二甲酸酯是一種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常見於一般個人美妝保養產品中,如潤膚乳液、指甲油、肥皂、髮妝品、及香水,其他像是黏著劑、電子產品、玩具等等產品,也同樣含有該成分。
這項研究由該醫院婦女健康部門的Tamarra
James-Todd教授領導,共分析參與國家健康與營養檢視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中2,350位女性尿液的鄰苯二甲酸酯濃度。結果發現,體內鄰苯二甲酸酯(指mono-benzyl
phthalate與mono-isobutyl
phthalate)濃度最高的女性,糖尿病的罹患風險,是濃度最低的兩倍。
這項研究控制社會人口、飲食與行為等因素,但糖尿病資料屬於婦女自我呈報性質,研究也特別小心避免過度解讀而產生反因果關係。James-Todd教授表示,鄰苯二甲酸酯也存在於某些治療糖尿病的醫療儀器與藥物治療當中,這可以解釋為何在糖尿病女性身上發現的鄰苯二甲酸酯濃度比較高,但這都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資料來源:美國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read more

2012.07.12
停經症狀發生時間與心臟病、中風的關聯
過去已有研究懷疑更年期女性的熱潮紅與夜間盜汗症狀,是否就代表心血管健康狀況不佳。2011年曾有研究指出,婦女如果只有在停經初期階段出現停經症狀,會比停經好一段時間後才出現熱潮紅、或始終沒有熱潮紅的婦女,發生中風、心臟病或死亡的機率低,近日一項美國研究也得到類似的發現。
這項研究關注體內與心血管風險增加相關的指標,包括血壓、膽固醇、胰島素、血糖、血管功能異常的血液標記、及白血球數量。研究分析近六萬名參與WHIOS研究的停經女性之回溯性資料,將這些婦女依據她們發生熱潮紅與夜間盜汗的時間階段分成四組。
結果發現,在開始停經後一直有停經症狀、以及在停經一段時間後才出現症狀的婦女,血壓及白血球數值都較高;且一直都有停經症狀的婦女,血糖及胰島素濃度較高,因此較有可能罹患糖尿病。但研究沒有發現停經初期有症狀,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表示,目前還不清楚為何在停經後的不同階段出現停經症狀,會影響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低,但如果是在停經後一段時間才出現症狀的話,這可能會影響心血管的健康。
資料來源:第94屆美國內分泌學會年會(The Endocrine
Society’s 94th Annual Meeting in Houston)
+ read more

2012.07.12
停經症狀發生時間與心臟病、中風的關聯
過去已有研究懷疑更年期女性的熱潮紅與夜間盜汗症狀,是否就代表心血管健康狀況不佳。2011年曾有研究指出,婦女如果只有在停經初期階段出現停經症狀,會比停經好一段時間後才出現熱潮紅、或停經後一直都有熱潮紅的婦女,發生中風、心臟病或死亡的機率低,近日一項美國研究也得到類似的發現。
這項研究關注體內與心血管風險增加相關的指標,包括血壓、膽固醇、胰島素、血糖、血管功能異常的血液標記、及白血球數量。研究分析近六萬名參與WHIOS研究的停經女性之回溯性資料,將這些婦女依據她們發生熱潮紅與夜間盜汗的時間階段分成四組。
結果發現,在開始停經後一直有停經症狀、以及在停經一段時間後才出現症狀的婦女,血壓及白血球數值都較高;且一直都有停經症狀的婦女,血糖及胰島素濃度較高,因此較有可能罹患糖尿病。但研究沒有發現停經初期有症狀,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表示,目前還不清楚為何在停經後的不同階段出現停經症狀,會影響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低,但如果是在停經後一段時間才出現症狀的話,這可能會影響心血管的健康。
資料來源:第94屆美國內分泌學會年會(The Endocrine
Society’s 94th Annual Meeting in Houston)
+ read more

2012.07.11
高劑量服用維他命D可能可預防老年人骨折
近日一項蘇黎世研究表示,每日固定服用800
IU的維他命D,可降低6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生髖骨及非脊椎骨鬆性骨折的風險。
該項研究回顧分析過去的12個研究,共包括30,011位研究參與者,結果發現,與控制組相較,服用維他命D可降低統計上不顯著10%的髖骨骨折風險、及統計上顯著意義7%(P=0.03)的非脊椎骨鬆性骨折風險。若分析實際維他命D的攝取量,每日攝取792-2,000
IU將可降低30%髖骨骨折風險(RR 0.70, 95% CI 0.58-0.86,
P<0.001)、14%非脊椎骨鬆性骨折(RR 0.86, 95% CI 0.66-0.96,
P=0.007)。研究表示,在排除其他補充品之後,分析仍得到類似的結果。
而這項研究所包含的研究限制包括:缺乏維他命D的基線水平資料,這有可能影響研究結果,以及攝取高劑量維他命D的研究參與者也同樣攝取鈣,但研究卻沒有將兩者區分開來。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

2012.07.09
慶祝婦女健康倡導計畫研究 發表更年期荷爾蒙療法驚人...
過去荷爾蒙療法被用來治療健康停經女性的更年期不適,宣稱使用後可預防心血管疾病、憂鬱及失智等病症,但事實上,是否真的有這些療效都沒有經過研究的證實。婦女健康倡導計畫(Women’s
Health
Initiatives)研究是全美最大型的婦女預防健康研究之一,主要為瞭解更年期荷爾蒙療法的效果,研究歷時十五年之久,所包括的研究參與者超過16萬名女性,該研究主要是在美國非營利組織國家婦女健康網絡(National
Women’s Health Network)的倡議下開始推動進行。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在2002年7月9日發表WHI研究的驚人發現,指出荷爾蒙療法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乳癌的罹患風險,這使得過去的臨床實踐開始轉變,也讓許多女性因為沒有服用不必要的荷爾蒙藥物而免於乳癌的侵襲。雖然WHI研究的證據已得到廣泛的信任,但在之後的十年間,對於WHI研究的攻擊一直存在,有些醫師與專家仍以未經證實的理論證據在各項會議上提倡荷爾蒙療法對女性健康的益處,也有其他研究發現,藥廠會僱用寫手替自家生產的荷爾蒙療法背書。面對這些對荷爾蒙療法持正面看法以及對WHI研究的攻擊,國家婦女健康網絡並沒有因此鬆懈放棄,仍持續關心著荷爾蒙療法對女性健康的影響,並破除迷思讓婦女瞭解荷爾蒙療法的真相。
為了慶祝這個在婦女健康歷史上值得紀念的重要里程碑,國家婦女健康網絡邀請全球的婦女朋友一起站出來,分享妳如何為自己的健康做出決定、荷爾蒙療法及停經研究如何影響妳的健康、以及妳是如何吸取到與媒體或藥廠不一樣的資訊。或者妳也可以拍下妳在外衣上穿著胸罩/只穿胸罩/上身裸身的照片然後上傳,以表達慶祝16萬名婦女因WHI研究的結果而免於乳癌之苦。
台灣女人連線關注婦女健康,我們與國家婦女健康網絡同樣不贊成鼓勵健康女性使用更年期荷爾蒙療法,針對婦女對於服用荷爾蒙療法的多項疑慮台灣女人健康網有專文討論,此外,也持續追蹤國內外有關荷爾蒙療法爭議的研究新聞,提供台灣婦女朋友完整的用藥安全資訊,我們也誠摯歡迎婦女朋友一起響應美國國家婦女健康網絡WHI研究十週年的慶祝活動。
*美國國家婦女健康網絡 活動網頁請上
http://nwhn.org/menopause-and-hormone-therap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