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12.04.19
美國預防工作小組建議:不須做例行性卵巢癌檢查
近日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PSTF)提出不鼓勵大部分女性進行例行性卵巢癌檢查的聲明草稿,事實上早在2004年USPSTF已首次反對例行性卵巢癌檢查,主要原因是並無證據顯示卵巢癌檢查使用陰道超音波與CA-125檢查,對女性的益處會大於傷害。
USPSTF在此次聲明中引用多項試驗研究的結果,其中包括PLCO試驗與一項英國尚在進行中的試驗等。PLCO試驗中,雖然接受篩檢發現卵巢癌的比例比控制組高,但兩者接受診斷的時間階段及死亡率並無差別,且這項試驗中有10%的篩檢參與者在某些時間點曾出現偽陽性結果,研究者計算篩檢的正向預測值僅有1%;而英國試驗的初步結果則顯示偽陽性的比例很高;其他研究也證實高偽陽性的問題,並指出這將導致後續侵入性手術與負面事件的發生。
USPSTF於聲明中所下的結論認為,例行性卵巢癌檢查使用陰道超音波或CA-125檢查,對死亡率的改善並無益處,且通常對女性造成傷害,不過如有BRCA1/2基因變異或家族病史的女性則不在此建議對象之內。五月八日USPSTF將會整理收到的所有回應,再發佈完整聲明。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2012.04.12
美FDA:含drospirenone成份之避孕藥增加血栓栓塞風險
美國FDA自2011年5月開始針對含黃體素成分drospirenone的避孕藥之相關研究進行整理分析,最近已完成分析工作,並得到使用含該成份避孕藥會增加發生血栓風險之結論。
但FDA分析這些研究後,並未提供使用含drospirenone成份與其他成份避孕藥風險差別的比較數據,再者,這些研究也沒有說明病患特徵,但這可能會影響醫師處方與導致血栓的風險,因此在某些研究中便很難清楚知道血栓風險的增加是否為drospirenone成份所造成。
FDA此次要求Beyaz、Safyral、Yasmin及Yaz的避孕藥須在藥品標示中載明,「依據一些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含drospirenone成份之避孕藥導致血栓風險,是含levonorgestrel或其他黃體素成份之避孕藥的三倍,不過也有研究並未發現這樣的風險存在。」此外,使用任何避孕發生血栓的風險比未曾使用者高,但相較於在懷孕或產後階段的血栓栓塞發生機率,使用避孕藥的血栓風險還是比較低。
FDA提醒女性應在決定使用何種避孕藥前,先與醫師討論藥物的效益與風險,評估自身血栓發生的風險,醫師也應在開立處方前考慮到這些問題。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目前台灣已核發藥證上市之避孕產品有數十項,含上述美FDA所述成分之品項,包括悅己膜衣錠(Yamin)、安吉麗(Angeliq
Film-coated
Tablets)、以及悅姿錠(Yaz),有用藥需求的女性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藥物相關效益與風險,審慎投藥。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 read more

2012.04.11
電腦醫令系統的用藥警示大部分被醫師忽略
近日在美國醫院醫學會(Society of Hospital
Medicine)年會上,一項美國的回溯性研究發表指出,大多數醫院內電腦醫令系統(CPOE
Systems)發出的藥物警告內容會被醫師所忽視。
研究團隊分析一間使用Meditech的電腦醫令系統且擁有410床的醫療中心之資料,透過電腦醫令系統,發現有6,646位病患的藥令內容事實上有可能會發生藥物交互作用,導致過敏反應、不良反應事件及重複用藥等。
在研究期間的一年之中,該系統發出了40,391個藥物警示,這些用藥警示包括:可能重複用藥佔47%、發生藥物交互作用佔47%、發生過敏反應佔6%、及發生不良反應佔0.1%,卻只有4%被醫師注意並接受。
根據研究主要作者Amy
Knight助理教授表示,在研究中最不常見的警示卻最常被醫師所注意到,但使用電腦醫令系統的醫師常因過度疲勞而忽略許多非常重要的警示,Knight建議發展此系統的設計者應改善用藥警示功能,加強區分警示嚴重程度的高低。
資料來源:美國醫院醫學會(Society of Hospit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2.04.10
BMI值過高恐增加卵巢癌風險
近日一項由卵巢癌流行病學研究小組(the Collaborative
Group o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Ovarian
Cancer)發表的研究發現,一個女性的身高與BMI值可能對卵巢癌的罹患風險有重要影響。
過去雖然曾研究有關人體尺寸與卵巢癌風險,但卻只有約半數研究已發表研究結果,且結論不一,因此這項研究為了深入瞭解這個議題,蒐集並分析47篇已發表與未發表的研究,共包括25,157位卵巢癌患者與81,311位控制組女性,控制組的平均身高162.7公分、BMI值為25kg/m2。
結果發現,沒有使用更年期荷爾蒙替代療法的女性,BMI每增加5
kg/m2卵巢癌的相對風險為1.10(95% CI 1.07 to 1.13,
P<0.001);身高每增加5公分卵巢癌的相對風險為1.07(95%
CI 1.05 to 1.09,
P<0.001),但在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的女性身上卻沒有看到風險增加的傾向。
研究存在的研究限制包括可能還有其他未發表的研究資料存在,但沒有放進這項研究中,其次則是研究篩選已先排除那些控制組為住院病患的回溯性研究,因為這些住院病患通常BMI值已高過一般正常值。研究建議未來應直接研究評估BMI值與荷爾蒙替代療法對卵巢癌風險的影響,探究在其中循環雌激素所扮演的角色。
資料來源:PLoS醫學期刊
+ read more

2012.04.03
挪威研究:乳房超音波檢查導致過度診斷問題
近日一項挪威研究發現,以十年為一個階段,每邀請2,500名女性參加兩年一次的乳房超音波檢查,大約會有6-10位女性面臨過度診斷的問題,這些被過度診斷的女性常因此接受了對存活率無助益的過多治療。
這個研究團隊蒐集挪威全國乳癌篩檢計畫資料,該計畫在挪威於1996年以地區性為基礎開始進行,時間長達九年之久。直到2005年為止,年齡50-69歲的挪威女性,每兩年進行一次乳房攝影檢查的比例為77%。
研究團隊整理橫跨乳癌篩檢計畫開始前與開始後1986-2005年間罹患浸潤性乳癌的個數,發現共有39,888位被診斷出罹患浸潤性乳癌,其中28.6%是在篩檢計畫開始之後發現。研究使用兩種方式分析資料,第一種方式的結果顯示全國過度診斷的比例為25%,第二種方式的結果則顯示過度診斷的比例範圍為15-20%。
研究強調無論過度診斷的比例高低,都應正視過度診斷的問題,未來應發展出較好的工具協助辨別須馬上介入治療或是可留待觀察的癌症細胞,並清楚向女性傳達過度診斷的爭議。研究亦承認無法排除所有潛在的干擾因子、以及此研究沒有包含乳腺管原位癌資料的侷限性。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2.04.02
美FDA更新含citalopram成分之抗憂鬱藥物標示內容
2011年8月美國FDA已針對含citalopram成分藥物發出警訊表示,每日使用超過40毫克劑量可能造成QT波延長,有導致心律不整之風險,因此將原先規定日服最大劑量60毫克降低為40毫克。
上月27日FDA再次更新該成份藥物標示內容,包括:
1.
應避免在有QT波延長風險的病患身上使用,如果一定需要使用,則須持續追蹤病患心臟狀況;
2.
過去禁止有先天性QT波延長症狀的病患使用,但由於發現某些該病症之病患使用低劑量citalopram對病情有助益、或者缺乏其他可行藥物,因此同意從原先列為「禁忌」改成「不建議」使用;
3.
對六十歲以上病患建議每日最大使用劑量為20毫克;
4.
病患使用後發現QTc測量結果大於500ms者,應停止使用該成份藥物。
美FDA建議病患不要隨便停止吃藥,如果每天使用citalopram超過40毫克劑量,應主動與醫師討論劑量問題,正在使用須持續追蹤心律、以及血液中鉀與鎂離子的濃度,使用後如發生心律不整、呼吸短促、昏眩暈倒等副作用應立即就醫,FDA同樣提醒醫師須注意上述事項。
2011年9月台灣衛生署曾發佈相關新聞稿表示,目前核准含citalopram成分之藥品製劑許可證共有12張,核准適應症為「鬱症治療及預防復發、恐慌症」,含該成分之藥物仿單「副作用」已刊載該藥品可能會降低心跳速率,且對於患者本身就有低心跳時,可能造成心搏徐緩。台灣女人連線提醒,正在使用該藥品之病患,勿擅自停藥,若有任何疑慮或不適,應立即回診詢問醫師。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