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政府預算應做合理分配—呼籲地方政府暫緩施打HPV疫苗
2011.11.03
政府預算應做合理分配—呼籲地方政府暫緩施打HPV疫苗
  HPV疫苗(或稱子宮頸癌疫苗)自1996年起陸續在台核准上市後,廠商便強力地對衛生署及中央民意代表遊說公費施打疫苗,不果,遂轉向地方政府及民意代表。在其遊說過程常提供片面、不完整的資訊,誤導政府官員或民意代表對於疫苗的認知及期待。由於疫苗昂貴,僅一個年齡層的公費施打,新北市就動用了全衛生局十分之一的預算!我們對於此種可能會排擠到其他重要公共衛生防治預算的現象感到極為憂心。 台灣女人連線自2006年HPV疫苗在台上市後便不斷追蹤疫苗之相關訊息,亦不斷重申反對公費全面接種之立場。我們至今仍反對公費施打HPV疫苗之理由如下: 1. HPV疫苗有效性到底有多久仍未知,且無法替代子宮頸抹片檢查   HPV疫苗自上市後,各界不斷樂觀看待其有效保護期及防癌效果,但事實上,目前兩家HPV疫苗的保護期就目前人體實驗結果來看,最長只有8.5年,也就是說,一位13歲的少女打了HPV疫苗,在她21.5歲之後可能就沒有保護力,之後是否要再加強注射亦未知。再者,某一疫苗的人體實驗顯示,在施打五年後,其預防18型病毒子宮頸癌的效力已經消失。   此外,施打HPV疫苗後,仍有30%-40%致癌的風險,因此,打了疫苗仍需做抹片。疫苗的經費支出並無法減少抹片的預算支出。在各縣市預算有限的情況之下,將龐大的資源放在無急迫性且仍在觀察中疫苗是否有其必要,需要審慎評估。 2. 施打疫苗並無急迫性   依據國民健康局99年統計,目前在台灣因子宮頸癌死亡的女性從2001年939人下降至2009年657人,反觀乳癌、子宮體癌及卵巢癌等其他女性癌症的死亡人數卻是逐年上升,尤其是乳癌從1149人上升到1588人,上升幅度高達38%,發生率上升幅度更高達50%。再者,子宮頸癌的發展極為緩慢,大約需要15-20年的時間,並不似流感等易爆發之傳染病,且預防子宮頸癌並非只有疫苗一途,亦可透過安全性行為、定期抹片篩檢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加以治療。因此,在有限資源下,為了婦女健康考量,加強乳癌等其他婦癌防治更是負責任的政府的首要之務。 3. 台灣ACIP未建議公費施打HPV疫苗   根據台灣預防接種咨詢委員會(ACIP)之建議,目前在考量施打疫苗優先順序時,HPV疫苗仍被列為自費施打項目。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之下,各地政府如果認為公費施打HPV疫苗有其必要性,應提出足夠評估,向民眾解釋為何施打HPV疫苗應優於其他更急迫之醫療需求,以符合公平正義之原則。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之下,一個政策的規劃勢必會連帶影響到其他政策的資源。子宮頸癌防治非常重要,但婦女健康需求相當多元,包括年年上升的乳癌或心臟血管疾病等也需要政府相當的關注,如果政府未做全面性的評估就將預算以不合比例的數目分配給單一需求,且無法說出其優先性及必要性,那就只是打著「照顧婦女健康」的大旗陷女人於不義。我們呼籲各縣市政府及重視婦女健康之民意代表,暫緩公費施打HPV疫苗,並全盤考量婦女健康需求,將有限的政府預算做合理分配。  
+ read more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後死亡的性別差異
2011.11.03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後死亡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美國回顧性研究指出,女性因某些合併症與風險因子影響,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後30天至3年間的死亡率比男性高1%,且通常進行這項手術的女性年齡多比男性大。 研究表示,過去已指出PCI術後會出現性別差異現象的原因,包括男女身型及動脈直徑大小不同、荷爾蒙差異、非典型症狀呈現。這項研究則分析2003-2009間曾做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13,752位病患資料,進一步找出造成女性出現術後預後不佳的相關合併症與特性。 結果發現,女性比男性較年長(69.0歲: 64.8歲);女性常表現不穩定冠狀動脈症候羣(39.6%: 34.4%);女性高血壓發生率高(91.7%: 85.9%);女性多有糖尿病(47.5%: 38.5%)、腎臟病(5.9%: 5.1%)及多周邊血管疾病(10.1%: 9.1%)等等。另外,女性較可能須要左前降枝介入治療;較常使用傳統支架,而非第一、第二代塗藥支架;在術後30天、1年及3年的死亡比率也比男性稍高。 研究團隊最後認為他們的結果具概括性,因為該研究囊括了多元人種,不過由於這僅是一項回顧分析的研究,因此研究本身對於其它會混淆研究結果的變項因素可能無法提出完整的說明解釋,這是研究的限制。     資料來源:導管及心臟血管介入期刊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 read more
流感疫苗作用不如預期
2011.11.02
流感疫苗作用不如預期
近日一項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指出,流感疫苗雖然具預防功效,但卻未達其原來所宣稱的程度,雖然疫苗可預防生病、住院及死亡,但卻非完全能根除流感的侵襲。 研究團隊挑選共31個研究進行後設分析,其中包括17個隨機試驗研究及14個觀察研究,以評估施打疫苗之後流感風險相對減少的程度多寡。研究結果發現,在美國流感疫苗使用率最廣的三價性非活性成分流感疫苗(TIV),在18-64歲之間的成人身上,預防流感的組合功效(pooled efficacy)為59%,但在2-17歲孩童或65歲成人並無可用資料。另有多數研究顯示,活性減毒病毒疫苗(LAIV)在6個月-7歲小孩身上的效益相對較高,組合功效為83%,但對於年紀較大的孩童與成人則無好的數據資料。 研究認為,疫苗雖有發揮預防的作用,但其實並未達到原來所宣稱的功效,因此希望這項研究能促使藥廠與政府在疫苗產品的改進上投注更多的努力。 目前美國疾病管制局(CDC)針對預防流感,建議6個月以上的民眾每年應施打1次三價性非活性成分流感疫苗(TIV),或健康非懷孕之2-49歲民眾施打活性減毒病毒疫苗(LAIV)。雖然這項研究顯示,活性減毒病毒疫苗(LAIV)在年輕孩童的身上預防流感效果最佳,但CDC目前尚未改變原來的建議。     資料來源:刺胳針傳染病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 read more
篩檢性乳房攝影檢查無助改善存活率
2011.11.01
篩檢性乳房攝影檢查無助改善存活率
近日一項德國研究表示,多數接受篩檢性乳房攝影檢查的乳癌倖存者,不是被過度診斷就是被提早診斷,但卻無助於改善死亡風險。這項研究指出,在50多歲之間篩檢出罹患乳癌的女性,其中只有3-13%是因為乳房攝影檢查最後存活下來。 這項研究調查使用國家癌症機構的資料,評估被診斷10年罹患乳癌的風險、以及20年死於乳癌的風險(每十萬人中有1,910人;每十萬人中有990人)。 結果發現,若假設篩檢性乳房攝影檢查可降低20%的乳癌死亡率,那麼20年間死於乳癌的人數,從每十萬人中1,240人下降至990人,共減少250人,再經過換算之後可以知道,有13%的乳癌倖存者是由於篩檢檢查而活下來。若假設篩檢性乳房攝影檢查可降低5%的乳癌死亡率,那麼則只有3%的乳癌倖存者是由於篩檢檢查而活下來。 研究認為,我們經常假定人們會受到篩檢檢查的幫助,然而實際上這些醫療過程未必真正有幫助到我們。我們應該將關注的焦點轉移,瞭解到篩檢性乳房攝影檢查可助避免死於乳癌的比例可能已低於10%,而認為篩檢可以降低20%的乳癌死亡率的論點其實早已是25年前的研究結論,現今女性已愈早開始做風險評估,且乳癌治療的技術也愈進步,這說明篩檢的重要性將日益降低。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美FDA報告:避孕產品增加血栓風險
2011.10.31
美FDA報告:避孕產品增加血栓風險
美國FDA27日新聞稿表示,據研究顯示荷爾蒙避孕藥增加血栓風險的憂慮並非僅限於含黃體素成分drospirenone的避孕藥而已,避孕貼片及避孕環產品可能導致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也比低雌激素劑量的避孕藥要來得高。 據最新報告,針對835,000位、在2001-2007年間使用避孕產品的女性調查分析,結果發現,與服用低雌激素劑量的避孕藥相比,含drospirenone成分避孕藥致血栓的相對風險為1.74;含norelgestromin/ethinyl estradiol的避孕貼片為1.55;含etonogestrel/estradiol避孕環為1.56。 且34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使用以上產品出現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較高,除了靜脈血栓栓塞之外,35歲以上的女性使用drospirenone的避孕產品,出現動脈血栓栓塞的風險亦顯著增加。今年12月8日FDA將於生殖健康藥物與藥物安全風險管理(Reproductive Health Drugs and Drug Safety and Risk Management)諮詢委員會會議中,提出上述資料供專家討論。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目前台灣已核發藥證上市之避孕產品有數十項,含上述美FDA所述成分之品項,包括悅己膜衣錠(Yamin)、安吉麗(Angeliq Film-coated Tablets)、悅姿錠(Yaz)、以及舞悠(避孕環)(NuvaRing),有用藥需求的女性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藥物相關效益與風險,審慎投藥。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 read more
服用新型複合式避孕藥出現血栓風險較高
2011.10.27
服用新型複合式避孕藥出現血栓風險較高
近日一項丹麥研究表示,女性服用含黃體素荷爾蒙成分drospirenone、desogestrel或gestodene的新型複合式避孕藥,將比舊型含黃體素荷爾蒙成分levonorgestrel,得到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再增加兩倍。   這項研究調查2001-2009年間丹麥國家登記資料,包括130萬名女性的醫療記錄,其中30%的女性不曾服用過避孕藥、70%曾服用過不同成分的荷爾蒙避孕藥。資料中與四肢發生深靜脈血栓栓塞有關的案例高達64%,該病症會出現腿部及手臂腫脹、僵硬或疼痛情形,還有25%發生肺栓塞、約2%血凝塊導致中風。   比較女性使用新舊不同類型的荷爾蒙避孕藥後發現,女性使用舊型含雌激素與黃體素levonoregestrel的複合式避孕藥,血栓栓塞的罹患風險比沒有使用過避孕藥的女性,高出三倍。使用較新型含雌激素與黃體素荷爾蒙成分drospirenone、desogestrel或gestodene複合式避孕藥的女性,該風險攀升為六至七倍,數據為每年約1,000名服用新型避孕藥的女性之中有1位會得到血栓栓塞,顯示新型的避孕藥帶來更高的靜脈血栓栓塞風險。   此外,研究亦指出,服用單獨黃體素避孕藥(含低劑量norethisterone或desogestrel成分)或子宮內避孕裝置,與沒有服用避孕藥的女性相比,出現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並無差別。而除了含drospirenone成分的複合式避孕藥之外,較低劑量含雌激素與黃體素荷爾蒙norethisterone、levonorgestrel、desogestrel或gestodene的複合式避孕藥則可輕微降低血栓風險。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