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美國癌症協會強調癌症篩檢的風險
2009.10.23
美國癌症協會強調癌症篩檢的風險
乳癌、結腸直腸癌、子宮頸癌等癌症篩檢的確有其益處,但是某些篩檢方式的優點卻被過度強調,而忽略了其也可能帶來的風險。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最近正在修改癌症的治療指引,修改的方向將會強調乳癌等癌症篩檢過度診斷的風險。 過去已經有許多臨床試驗證實乳房攝影檢查(mammograms)的確可以降低乳癌死亡率,但是乳房攝影檢查並不是完美的,它仍然有可能錯失需要接受治療的腫瘤(偽陰性),或是篩檢出不需接受治療的腫瘤(過度診斷),以及出現偽陽性的風險。女性除了知道篩檢的益處之外,也應該瞭解篩檢可能造成的風險。 我國目前有關癌症篩檢的訊息如下: (一)乳癌篩檢:政府補助50-69歲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篩檢費用。 (二)子宮頸癌篩檢:政府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三)口腔癌篩檢:政府補助18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之民眾,每年1次口腔黏膜健康檢查。 (四)大腸癌篩檢:政府補助50-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延伸閱讀 乳房攝影的兩難 乳房攝影有可能過度診斷    
+ read more
肥胖影響年輕女性的生育力
2009.10.19
肥胖影響年輕女性的生育力
最近一份研究針對女性的生育健康和肥胖進行分析,這份研究總共包含1,538位已經接受減肥手術的女性,年齡層介於18-78歲;研究人員蒐集了參與者完整的醫療、生育、節育等記錄。結果發現女性發育到18歲時,出現肥胖情形的話,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和不孕的風險較一般女性高;也比18歲之後才出現肥胖情形的女性高。 資料來源:生育與不孕期刊(_Fertility and Sterility_)
+ read more
骨鬆檢測到處做,政府把關在哪裡?!
2009.10.18
骨鬆檢測到處做,政府把關在哪裡?!
骨質疏鬆是老年婦女健康的重要議題之一,為響應10月20日世界骨鬆日,各界紛紛在10月份透過各種管道宣導預防骨鬆及骨鬆篩檢的重要性。疏鬆的骨骼容易提高老年婦女意外跌倒時的骨折風險,並可能造成胸部壓迫、長期臥床等健康問題,因此,骨質疏鬆防治之宣導非常重要。然而在骨鬆篩檢的部分,台灣女人連線於今年聯合全國各地共10個婦女團體實地觀察骨鬆篩檢的現況後,發現街頭巷尾到處進行的骨質密度檢測不僅過程荒謬百出,準確率也偏低。此外,台灣除缺乏本土骨質疏鬆參考值,也無大型且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盛行率調查,因此,對於報章雜誌上聳動的骨鬆盛行率報導,民眾應持審慎態度。 骨鬆篩檢遍地開花,檢測過程、結果荒謬百出   在骨鬆篩檢的部份,實際檢驗現行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後,我們發現:         一、操作儀器及說明結果的人員,有一半並非合格醫事人員,此已違法。         二、檢測出的數值,其判讀標準竟混亂不一,例如同一個數值在台北市中正區健康中心被判讀為正常,在大安區健康中心卻是屬於骨質已經流失!         三、檢測後的衛教說明不僅片面、錯誤、甚至出現政府舉辦的骨鬆篩檢活動,其檢測結果報告上直接推薦服用特定廠牌健康食品的情形。而若婦女檢測出骨質偏低或骨質疏鬆,衛生主管機關對於相應的處理方式、生活中應注意事項等衛教資訊皆付之闕如。         四、超音波骨密檢測結果準確率偏低。許多婦女使用超音波骨密檢測所測出的骨質密度與DXA(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測的結果不一致,如使用超音波檢測時是骨質疏鬆,但使用DXA檢測卻是骨質正常,甚至發生有同一位婦女一個月內測量3次,3次結果都不同的情況(2次超音波測量結果為正常與骨質疏鬆,DXA檢查為骨質流失)。   超音波骨密檢測荒謬百出,檢測結果事實上無法代表民眾的骨質健康,卻會造成民眾的恐慌與焦慮,大花冤枉錢購買不需要的健康產品。面對這些亂象,政府單位不僅未做把關,甚至帶頭舉辦超音波骨測活動,並利用骨鬆檢測吸引民眾前來健檢、做子宮頸抹片,是嚴重失職!台灣女人連線要求衛生署即刻訂定骨質密度檢測的標準作業規範,並主動稽查違法檢測,改善骨質檢測品質。   台灣缺乏本土骨質疏鬆參考值,無法如實反應台灣民眾的骨質健康   由於骨質密度為一比較值,「跟誰比較」相當重要。立委黃淑英表示,因骨質密度受到種族、飲食模式、生活習慣等影響,各國通常會根據本土情況做微調,以真正反應國民的骨質健康。然而,坊間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儀,其內建參考值多為25-29歲白人婦女的骨質密度,台灣並沒有建立本土的骨質疏鬆參考值!加拿大曾有研究發現,同樣是骨質疏鬆篩檢,以美國白人婦女的骨質密度作為參考值,與以加拿大婦女骨質密度作為參考值,前者所得出的骨鬆率,比後者高了3倍!立委黃淑英要求,政府應正視因參考值不同,導致骨質疏鬆盛行率差異大的現象,積極擬定台灣本土骨質疏鬆參考值,使骨質密度檢測結果能如實反應台灣民眾的骨質健康。   台灣無大型且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盛行率研究,統計數字操作空間大   台灣至今尚無大型且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盛行率調查,許多小型研究結果分歧,統計數字的操作空間大,利益團體普遍選擇較嚴重的數字,造成民眾因擔心罹患骨質疏鬆而求診、接受檢測、購買增進骨質的各種產品。立委黃淑英指出,近日一奶粉廠商發佈由其贊助之骨質健康檢測計畫,指稱台灣人每三名就有一名為骨質疏鬆的中高危險群。然檢視該份報告發現,該研究將所有人僅分為低、中、高骨鬆危險群,意即沒有人是正常的!因此,對於該份報告所發佈的盛行率持保留態度。立委黃淑英特別提醒民眾,正因台灣沒有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盛行率調查,我們無從得知台灣真正的骨質疏鬆盛行率,因此對於報章雜誌上聳動的骨質疏鬆率報導,應持審慎態度。   預防骨質疏鬆,根本之道是從年輕儲存骨本並維持良好生活作息   時值骨鬆日前夕,台灣女人連線提醒民眾,隨著年長,骨質會逐漸流失,這是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然骨質疏鬆是嚴肅但不嚴重的問題,它不是一種疾病,而是骨折的一個危險因子,就如高膽固醇之於心臟病。預防骨質疏鬆,根本之道是從年輕開始存骨本、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只要從生活作息中維護骨質健康、適量運動、均衡飲食、並避免不當的減重方式,年老生活也能活動自如!  
+ read more
哪些鞋子影響女性腳部健康?
2009.10.07
哪些鞋子影響女性腳部健康?
過去不少研究與高跟鞋和關節疼痛有關,但是卻沒有對其他種類的鞋子進行研究。最近美國的研究發現,除了高跟鞋之外,女性常穿的涼鞋和中年以後常發生的腳部疼痛也有很大的關係;大部分腳踝、膝蓋疼痛的女性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中,都常穿高跟鞋、涼鞋等缺乏完整、堅固支撐力的鞋類。 這份研究總共包含了3,300名Framingham研究中50歲以上的男、女性參與者,研究人員提供11種不同的鞋類,並將鞋子分為三種:好的鞋子(運動鞋等)、一般鞋子(膠底鞋子、工作靴等)、不好的鞋子(高跟鞋、涼鞋、拖鞋等),接著要求參與者選出與自己目前正在穿的最相似的鞋子,並且以五年為一個單位,選出各個人生階段自己最常穿的鞋子。此外,研究人員也記錄參與者腳部的健康狀況。研究結果發現有3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出現腳部疼痛的症狀;而穿好鞋子的女性後腳跟疼痛的風險比穿一般鞋子的低67%,顯見女性時常發生的後腳跟疼痛和選穿的鞋子有很大的關係;而男性的腳部疼痛則和鞋類沒有相關性。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每一次走路對腳跟來說都是一種撞擊,而撞擊的衝擊力便會進入腳部,大部分是由腳踝跟膝蓋吸收;因此,好的鞋子會有鞋底或其他的結構可以吸收這股衝擊力,保護腳部。 資料來源:關節炎照護與研究(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 read more
懷孕增加日後代謝症候群風險
2009.10.01
懷孕增加日後代謝症候群風險
懷孕對女性會產生長遠、逆向的生理影響,甚至可能改變女性的行為模式。最近一份研究發現分娩會增加女性未來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包括腹部肥胖、高三酸甘油酯、胰島素抗阻和心血管疾病等的風險都會增加;特別是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風險增加的比例更高。 研究人員利用「年輕成人冠狀動脈風險發展研究」(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CARDIA)的資料來分析18-30歲年輕女性分娩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CARDIA的研究總共包括2,787位婦女,其中1,451位被納入成為此研究的參與者;這份研究包含745位至少懷孕過一次的婦女與706位沒有懷孕過的婦女作為對照組。結果發現生產過一次與兩次以上的婦女,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沒有懷孕的婦女分別高33%與62%;而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懷孕、但沒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高2.5倍。 懷孕造成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增加,有學者推測是因為體重增加和缺乏運動的關係,但是此說法目前尚未獲得證實。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預防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維持健康的生活形態,包括規律運動和健康飲食。 資料來源:美國婦產科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女性心房顫動的風險較高
2009.09.28
女性心房顫動的風險較高
心房顫動在臨床上是造成心律不整的原因之一,雖然男性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的發生率比女性高,但是一份研究發現女性發生心房顫動的症狀較明顯、復發率較高、病發時的心跳頻率也較高,因此,中風的風險也相對增加。 研究人員為了確實瞭解心房顫動的性別差異,將過去二十年有關心房顫動的研究都再次進行性別分析,也因此發現其中的性別差異。研究人員分別列出心房顫動的性別差異,也針對這些差異給予不同的建議: 1. 女性被給予使用抗凝血藥物的比例較低,導致女性血栓塞的高發生率。 建議:針對每一位心房顫動的女性進行風險評估。 2. 女性使用抗凝血藥物後出血的風險比男性高,也較常出現致命性心律不整與心搏過緩的現象。 建議:仔細監測女性使用抗凝血藥物的狀況。 3. 女性血液中鉀的濃度較低,有可能會增加藥物引起心律不整的風險。 建議:仔細監測女性血清與鉀的濃度。 4. 女性對statins類藥物、血管擴張藥物(vasodilators)等治療的反應較敏感。 建議:要特別注意女性肝臟和腎臟功能。 5. 女性較少被認為需要使用心臟調節器等非藥物的治療。 建議:心臟調節器等非藥物治療對女性和男性的成功率是相似的,因此,醫師應該牢記這些治療方式對有症狀的女性病人也是一項選擇 6. 有心房顫動的女性生活品質較差。 建議:仔細評估女性症狀的減輕與適當的心律控制(_rhythm control_)或心速控制(_rate control_)有助於促進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性別醫學期刊(Gender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