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09.10.07
哪些鞋子影響女性腳部健康?
過去不少研究與高跟鞋和關節疼痛有關,但是卻沒有對其他種類的鞋子進行研究。最近美國的研究發現,除了高跟鞋之外,女性常穿的涼鞋和中年以後常發生的腳部疼痛也有很大的關係;大部分腳踝、膝蓋疼痛的女性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中,都常穿高跟鞋、涼鞋等缺乏完整、堅固支撐力的鞋類。
這份研究總共包含了3,300名Framingham研究中50歲以上的男、女性參與者,研究人員提供11種不同的鞋類,並將鞋子分為三種:好的鞋子(運動鞋等)、一般鞋子(膠底鞋子、工作靴等)、不好的鞋子(高跟鞋、涼鞋、拖鞋等),接著要求參與者選出與自己目前正在穿的最相似的鞋子,並且以五年為一個單位,選出各個人生階段自己最常穿的鞋子。此外,研究人員也記錄參與者腳部的健康狀況。研究結果發現有3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出現腳部疼痛的症狀;而穿好鞋子的女性後腳跟疼痛的風險比穿一般鞋子的低67%,顯見女性時常發生的後腳跟疼痛和選穿的鞋子有很大的關係;而男性的腳部疼痛則和鞋類沒有相關性。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每一次走路對腳跟來說都是一種撞擊,而撞擊的衝擊力便會進入腳部,大部分是由腳踝跟膝蓋吸收;因此,好的鞋子會有鞋底或其他的結構可以吸收這股衝擊力,保護腳部。
資料來源:關節炎照護與研究(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 read more

2009.10.01
懷孕增加日後代謝症候群風險
懷孕對女性會產生長遠、逆向的生理影響,甚至可能改變女性的行為模式。最近一份研究發現分娩會增加女性未來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包括腹部肥胖、高三酸甘油酯、胰島素抗阻和心血管疾病等的風險都會增加;特別是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風險增加的比例更高。
研究人員利用「年輕成人冠狀動脈風險發展研究」(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CARDIA)的資料來分析18-30歲年輕女性分娩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CARDIA的研究總共包括2,787位婦女,其中1,451位被納入成為此研究的參與者;這份研究包含745位至少懷孕過一次的婦女與706位沒有懷孕過的婦女作為對照組。結果發現生產過一次與兩次以上的婦女,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沒有懷孕的婦女分別高33%與62%;而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懷孕、但沒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高2.5倍。
懷孕造成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增加,有學者推測是因為體重增加和缺乏運動的關係,但是此說法目前尚未獲得證實。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預防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維持健康的生活形態,包括規律運動和健康飲食。
資料來源:美國婦產科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2009.09.28
女性心房顫動的風險較高
心房顫動在臨床上是造成心律不整的原因之一,雖然男性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的發生率比女性高,但是一份研究發現女性發生心房顫動的症狀較明顯、復發率較高、病發時的心跳頻率也較高,因此,中風的風險也相對增加。
研究人員為了確實瞭解心房顫動的性別差異,將過去二十年有關心房顫動的研究都再次進行性別分析,也因此發現其中的性別差異。研究人員分別列出心房顫動的性別差異,也針對這些差異給予不同的建議:
1.
女性被給予使用抗凝血藥物的比例較低,導致女性血栓塞的高發生率。
建議:針對每一位心房顫動的女性進行風險評估。
2.
女性使用抗凝血藥物後出血的風險比男性高,也較常出現致命性心律不整與心搏過緩的現象。
建議:仔細監測女性使用抗凝血藥物的狀況。
3.
女性血液中鉀的濃度較低,有可能會增加藥物引起心律不整的風險。
建議:仔細監測女性血清與鉀的濃度。
4.
女性對statins類藥物、血管擴張藥物(vasodilators)等治療的反應較敏感。
建議:要特別注意女性肝臟和腎臟功能。
5.
女性較少被認為需要使用心臟調節器等非藥物的治療。
建議:心臟調節器等非藥物治療對女性和男性的成功率是相似的,因此,醫師應該牢記這些治療方式對有症狀的女性病人也是一項選擇
6. 有心房顫動的女性生活品質較差。
建議:仔細評估女性症狀的減輕與適當的心律控制(_rhythm
control_)或心速控制(_rate
control_)有助於促進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性別醫學期刊(Gender Medicine)
+ read more

2009.09.22
HRT增加肺癌死亡率
一位醫學專家在知名的醫學期刊寫道:最近一份研究發現複合式荷爾蒙補充療法(HRT)會增加婦女罹患肺癌的死亡率,特別是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有關HRT的研究多年來一直不斷的進行,也陸續發現HRT並不如當初宣稱的「可以永保青春」,不僅如此HRT還會增加乳癌、心臟疾病、中風等的風險,而有關HRT對肺癌的負面影響是近期最新的發現,也因此醫學專家呼籲:究竟HRT在現代醫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嚴肅議題。
這份有關HRT和肺癌的研究源自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包含超過一萬六千位50-79歲的婦女。研究結果並未發現服用HRT的婦女罹患肺癌的風險較一般婦女高,但是,服用HRT的婦女一旦罹患肺癌,死亡率會比一般婦女高出71%。
研究人員表示,在研究陸續發現HRT的風險之後,「常態使用HRT的益處大於風險」的概念已經被打上一個問號。因此,婦女在考慮使用HRT時,除了先前研究已發現的風險外,也應該要思考到肺癌的風險,特別是對有抽煙習慣的女性等高危險族群;且究竟服用多久的HRT對肺癌的病況不至產生影響,目前仍屬未知,因此,對肺癌的高危險群不建議使用HRT。
資料來源:刺胳針期刊(The Lancet)
+ read more

2009.09.22
HRT增加肺癌死亡率
一位醫學專家在知名的醫學期刊寫道:最近一份研究發現複合式荷爾蒙補充療法(HRT)會增加婦女罹患肺癌的死亡率,特別是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有關HRT的研究多年來一直不斷的進行,也陸續發現HRT並不如當初宣稱的「可以永保青春」,不僅如此HRT還會增加乳癌、心臟疾病、中風等的風險,而有關HRT對肺癌的負面影響是近期最新的發現,也因此醫學專家呼籲:究竟HRT在現代醫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嚴肅議題。
這份有關HRT和肺癌的研究源自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包含超過一萬六千位50-79歲的婦女。研究結果並未發現服用HRT的婦女罹患肺癌的風險較一般婦女高,但是,服用HRT的婦女一旦罹患肺癌,死亡率會比一般婦女高出71%。
研究人員表示,在研究陸續發現HRT的風險之後,「常態使用HRT的益處大於風險」的概念已經被打上一個問號。因此,婦女在考慮使用HRT時,除了先前研究已發現的風險外,也應該要思考到肺癌的風險,特別是對有抽煙習慣的女性等高危險族群;且究竟服用多久的HRT對肺癌的病況不至產生影響,目前仍屬未知,因此,對肺癌的高危險群不建議使用HRT。
資料來源:刺胳針期刊(The Lancet)
+ read more

2009.09.18
大豆異黃酮無法預防骨質疏鬆
過去荷爾蒙療法(HRT)不斷宣稱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在研究證實荷爾蒙療法會增加乳癌、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後,不少人轉而使用植物性荷爾蒙,但是,如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s)等植物性荷爾蒙究竟能不能預防骨質疏鬆一直沒有定論。最近舉辦的美國骨質研究協會研討會(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meeting)中,有幾份隨機雙盲的研究發現,沒有證據顯示停經婦女使用大豆萃取物能預防骨質流失。
第一份研究總共包含224位停經婦女,平均年齡為54歲,其中一半的參與者每天使用80或120毫克的大豆補充品、另一半的參與者則服用安慰劑,此外,參與者每天都會服用500毫克的鈣質與600單位(IU)的維他命D。追蹤三年後研究人員針對參與者的年齡、體脂肪、服用方式等變因,分別分析其骨質密度(BMD)。結果發現兩組人的腰椎骨、髖骨的骨質密度降低的幅度是類似的,亦即使用異黃酮或是安慰劑的效果是一樣的;此外,年齡、體脂肪都是骨質疏鬆的指標。
另一份研究包含248位停經婦女,平均年齡為53歲,參與者被分為兩組,一組每天使用200毫克的大豆異黃酮、另一組使用安慰劑,研究追蹤兩年後發現兩組參與者NTx骨質疏鬆尿液檢查的結果是相似的。
研究人員表示,這份研究的結果只適用在大豆萃取物上,大豆製成的食物對女性骨質健康仍是有幫助的。此外,這份研究結果也顯示大豆中所含的植物性荷爾蒙與人體自然產生的荷爾蒙的功效是不同的。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