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09.02.26
腦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
美國心臟醫學會(AHA)與美國中風醫學會(ASA)最近在聖地牙哥舉辦國際腦血管疾病研討會,會議中多篇研究指出腦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
第一份研究指出,暫時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健康問題的警訊,其症狀與中風十分類似,只是症狀較輕微,且通常在短時間之內就會恢復正常。最近一份研究將122,000位65歲以上的TIA病人視為研究對象,其中62%為女性。追蹤的結果發現TIA發作的一個月內,女性發生中風的機率比同齡男性低30%,發生心臟疾病的機率低14%,死亡的機率低26%;而一年內女性發生中風的機率比同齡男性低15%,發生心臟疾病的機率低19%,死亡的機率低22%;但是女性一年內復發TIA的機率卻比男性高6%。
第二份研究則針對中風後的治療作分析。中風大多是因為動脈阻塞,而血栓溶解劑(tPA)是用來分解阻塞物,讓血流恢復暢通。這份研究使用文獻回顧的方式分析了1995-2008年刊登在期刊上有關中風的研究,總共包括18份研究、超過230萬人。結果發現女性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的機率比男性少30%。
過去已經有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接受治療的程度、藥物的藥效等有性別差異,但是,目前醫界對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則尚未有定論。為了增進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治療和照護品質,進一步瞭解和釐清這些原因是必要的。
資料來源:Strok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09.02.25
子宮頸癌疫苗與多發性神經炎的關連尚未釐清
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_ACIP_)在2008年10月的一場會議上表示,民眾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嘉喜)後的不良反應通報已有10,326例,其中包括了6%屬於住院、永久性傷害、有生命危險、或死亡等嚴重不良反應。但ACIP也強調,這些嚴重不良反應與子宮頸癌疫苗之間的關連尚未被確定。而在所有的不良反應中,一直以來爭議最大的是多發性神經炎(Guillain-Barre
sydrome)與疫苗的關連,美國學者Nizar Souayah,
M.D.特別對此做了深入的研究,並表示大多數的患者都是在接種完疫苗後六週內發生多發性神經炎,此一現象絕對不容忽視。
Dr.
Souayah及其團隊在所有不良反應通報中取300例做進一步的觀察,並將這些案例依照與疫苗的相關性分成三個部分:與「疫苗極為有關」、「與疫苗極不相關」、及「不確定」。然而,他同時也強調,由於通報系統缺乏許多重要的細節,因此無法做出確切的結論。
在所有案例中,研究者認為有36例的多發性神經炎可能與子宮頸癌疫苗極為有關,這些人的年齡分佈約為13-50歲。其中四分之三起案例是發生在接種疫苗後六週內發生,其中22起情況極為嚴重並需住院治療,六起則導致殘廢。Dr.
Souayah表示,36起案例中,有16起是病患在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的同時也接種了其他疫苗,但有20起的病患只單純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雖然日前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及疫苗安全臨床評估(_CISA_)皆曾表示無法證實疫苗與神經系統失調有關,但Dr.
Souayah認為子宮頸癌疫苗與多發性神經炎之間關連的問題並未真正解決。雖然如此,他也認為疫苗的好處大於可能的風險,然而,Dr.
Souayah也強調應開誠布公,誠實、清楚、並中立告知民眾目前所知道的情形,讓民眾自己決定是否願意接種此疫苗。
此研究報告預計將在四月的美國神經學學會(_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會議上發表。_
_ _
_ _
資料來源:http://www.medpagetoday.com/MeetingCoverage/AAN/12941
+ read more

2009.02.23
更年期藥物增加乳癌復發風險
Tibolone是一種合成的類固醇,中文藥品名稱為「利飛亞錠」(Livial)。Livial的作用類似荷爾蒙療法,此藥在全球90個國家通過的適應症為減緩更年期現象,在55個國家可用來預防骨質疏鬆,許多乳癌病人會用此藥來減緩癌症治療所導致的更年期不適。Livial與荷爾蒙療法不同的是,過去許多學者相信Livial會降低癌症的風險,但是最近有一份研究發現Livial會增加乳癌復發的機率,這份研究也因為如此被迫提前六個月結束。
這份研究包含約3,100位已經手術過的乳癌患者,研究開始時婦女的平均年齡為52.7歲,這些婦女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每天使用2.5毫克的Tibolone,另一組則使用安慰劑。結果1,556位使用Tibolone的婦女中有237位(12.5%)婦女乳癌復發,使用安慰劑的1,542位婦女中,乳癌復發的有165位(10.7%),顯示使用Tibolone的婦女乳癌復發的風險比其他婦女高40%;且研究發現使用Tibolone的婦女所復發的乳癌多屬於遠端轉移(distant
metastases)的類型,這類型的乳癌危險性通常較高。
研究人員表示,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乳癌患者使用Livial是安全的,醫生不應該開此藥給乳癌高風險的婦女使用。
去年也有一份美國研究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這份研究發現60歲以上的婦女使用Tibolone的話,中風的風險比一般婦女高2.2倍,但是這份研究發現Tibolone會降低乳癌和結腸癌的風險。顯示Tibolone的安全性目前還未有定論。
資料來源:刺洛針腫瘤學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
+ read more

2009.02.23
25歲以上女性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效益可能不大
子宮頸癌疫苗自從上市後便一直爭議不斷,除了安全性的問題遭質疑,疫苗接種年齡的上限也有許多不同的說法。目前台灣核准的兩家疫苗適應症年齡分別為9-26/
10-25歲,然而有些國家則開放到45歲。在2月初的美國婦癌專科醫學會(_Society
of Gynecologic Oncologists_,
SGO)會議上,有專家學者發表研究表示,子宮頸癌疫苗的接種年齡如果是在10-14歲以上者,疫苗的預防效果會大大下降。
研究團隊是使用美國七大醫學中心中診斷出第2、3級子宮頸癌前病變(CIN2-3)的臨床紀錄,並假設從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演變為子宮頸癌前病變(CIN)的時間為5年,同時假設在診斷出CIN2-3前五年若接種疫苗對於CIN2-3的防護力為70%。
研究者Dr. Kinney表示,
10-14歲的女性接種疫苗後,能預防第2、3級子宮頸癌前病變(CIN2-3)的效果約為50%;20-24歲的女性接種疫苗後,CIN2-3的效果不超過45%,有些甚至只有10%的防護力。而40-44歲的女性若接種子宮頸癌疫苗,防護力則低於10%、甚至是0。
對於此篇研究報告,亦有專家表示,年紀稍大的女性接種疫苗有可能會面臨篩檢不足、導致錯失發現癌症的風險。並表示預防子宮頸癌仍是要著重於定期子宮頸抹片篩檢為主。
資料來源:http://www.medpagetoday.com/MeetingCoverage/SGO/12807
+ read more

2009.02.23
更年期藥物增加乳癌復發風險
Tibolone是一種合成的類固醇,中文藥品名稱為「利飛亞錠」(Livial)。Livial的作用類似荷爾蒙療法,此藥在全球90個國家通過的適應症為減緩更年期現象,在55個國家可用來預防骨質疏鬆,許多乳癌病人會用此藥來減緩癌症治療所導致的更年期不適。Livial與荷爾蒙療法不同的是,過去許多學者相信Livial會降低癌症的風險,但是最近有一份研究發現Livial會增加乳癌復發的機率,這份研究也因為如此被迫提前六個月結束。
這份研究包含約3,100位已經手術過的乳癌患者,研究開始時婦女的平均年齡為52.7歲,這些婦女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每天使用2.5毫克的Tibolone,另一組則使用安慰劑。結果1,556位使用Tibolone的婦女中有237位(12.5%)婦女乳癌復發,使用安慰劑的1,542位婦女中,乳癌復發的有165位(10.7%),顯示使用Tibolone的婦女乳癌復發的風險比其他婦女高40%;且研究發現使用Tibolone的婦女所復發的乳癌多屬於遠端轉移(distant
metastases)的類型,這類型的乳癌危險性通常較高。
研究人員表示,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乳癌患者使用Livial是安全的,醫生不應該開此藥給乳癌高風險的婦女使用。
去年也有一份美國研究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這份研究發現60歲以上的婦女使用Tibolone的話,中風的風險比一般婦女高2.2倍,但是這份研究發現Tibolone會降低乳癌和結腸癌的風險。顯示Tibolone的安全性目前還未有定論。
資料來源:刺洛針腫瘤學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
+ read more

2009.02.20
女性心臟病治療可能被延誤
在醫療緊急狀況發生時,大部分人的反應就是立刻撥緊急電話,然後前往醫院的急診室;但是如果妳是一位突然心臟病發的女性,這樣的處置方式對妳來說可能不夠「緊急」。因為最近一份在美國德州所進行的研究發現,女性因為心臟病被送至醫院急診室所需的時間較男性長。
這份研究包含2004年間有使用緊急醫療救護服務的疑似心臟病患者,結果發現女性被延遲送醫的機率較男性高一倍。研究人員表示,醫生是根據病人的症狀來診斷病因,過去研究已經發現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和男性不同,女性經歷的多是噁心、嘔吐、上背痛、呼吸短促、暈眩、消化不良等非典型的症狀,因此,在緊急送醫到給予明確治療方式的過程中,醫療人員要認定症狀的病因為心血管疾病所需的時間較長,可能因此延誤了時間。
在心臟病的緊急醫療處置上,只要耽誤15分鐘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心臟肌肉受損,因此,除了醫療人員之外,婦女也可以試著瞭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症狀等的性別差異。
資料來源: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延伸閱讀:
心臟血管疾病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