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08.02.18
打?不打?-被喊停的疫苗
從去年開始便強行在保守勢力與家長團體的質疑和不滿聲浪中,強制要求學齡女生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維吉尼亞州眾議院的委員會通過一項將此要求延後至2010年的法案.換句話說,維吉尼亞州政府在2010年之前將不得強制要求學齡女生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此項法案的通過代表州政府在疫苗接種上的立場從硬性要求轉為柔性建議.支持這項法案的立法者表示,此舉一方面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瞭解這個由德國默克集團(Merck&Co.)所研發的疫苗,在這些女性接種者身上所可能發生的各種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讓另一個正由英國葛蘭素史克藥廠(GlaxoSmithKlinePLC)研發當中的同類型疫苗有合理的競爭空間."許多人對這件事都很關心,我們想確定該疫苗對於人體是有益的.而去年州政府所做的決定看來是太過倉促了",蒙哥瑪利郡的代表DavidNutter如此表示.許多全國性的醫療團體,如"美國醫學協會"、"美國癌症學會"和"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等,雖然支持對學齡女性施以子宮頸疫苗,但是並不覺得應該要以"強制要求"的方式來推行."支持、贊成疫苗的施予是一回事,強制要求或命令民眾去施打疫苗是另一回事",美國癌症學會,癌症篩檢部的主任RobertSmith博士如此表示.他認為維吉尼亞州政府應該教育民眾更多關於此類型疫苗的知識,並且籌措足夠的經費以確保那些"想接種",而不是"需要接種"疫苗的人能獲得該疫苗.
+ read more

2008.02.18
懷孕婦女應注意甲狀腺症狀
最近有越來越多的醫學資料顯示,懷孕期間若發生甲狀腺機能減退的狀況的話,有可能會導致流產、妊娠性高血壓、早產、胎盤早期剝離、胎兒生長障礙等問題.然而,典型的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狀幾乎和懷孕時所出現的症狀相同,例如,容易疲勞、便秘、痙攣、掉頭髮,而且會怕冷、皮膚乾燥、體重增加、失眠等,使婦女很有可能會因此忽略甲狀腺疾病的警訊.因此,美國臨床內分泌協會(AmericanAssociationofClinicalEndocrinologists)和美國臨床生化學會(NationalAcademyofClinicalBiochemistry)建議懷孕婦女和有計畫要懷孕的婦女,應該要進行甲狀腺檢查.
+ read more

2008.02.15
男性年齡影響後代?
英國的BBC新聞和每日報(DailyMail)最近報導了一篇有關男性年齡與生育健康的研究,這份研究發表在人類生產醫學期刊(HumanReproduction),其指出男性年紀越大生的小孩會越健康,甚至連60歲以上的男性都不例外.相反的,年輕的男性有小孩的話,胎兒早產和死亡的機率越高,尤其青少年爸爸,胎兒早產、體重過輕、體型過小的風險都比一般人高.但是研究中所分析出來的生產風險差異並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這是一篇回溯性的世代研究,資料來自於1995-2000年美國的人口登記系統,排除不合標準的樣本後,總共包括超過兩百萬筆資料.分析數據時所考量到的變因包括:父母親的背景、過去的生產史、產前健康狀況、母親的生活方式、產檢資訊、孕婦產期、嬰兒一歲前的健康狀況等,但是這些變因並未考量到父親的生活方式,因為缺乏這方面的資料.雖然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結果有可能是因為生理因素,也就是說年輕男性(20歲以下)精子的品質和成年男性不同,導致日後生產風險的差異.但是也不排除其他可能的社會經濟因素,例如:年輕爸爸來自於經濟弱勢家庭的可能性較高、教育程度較低,此外,家庭暴力、藥物與酒精濫用、吸菸與二手菸等都有可能對生產造成負面的影響.而且這些社會因素對胎兒健康所造成的影響似乎遠大於父親的年齡.
+ read more

2008.02.14
被忽略的一群
根據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NicholasFisk和RifatAtun兩位教授所做的研究發現,從1980年起至今,被列為研究中和已上市的藥品總數約超過37,000種,而其中針對孕婦健康所研發的藥物卻只有17種.這個數目還不到心血管疾病專用藥物種類數的3%,甚至連葛雷克氏症(LouGehrig’sDisease)這種罕見疾病專用的藥物數量都有34種.如此巨大的差異其背後可能的成因與所代表的意義都值得我們去深思.Fisk教授表示,製藥界對婦產科相關藥物的研發缺乏興趣的原因,可能是為了避免日後許多與生產相關的醫療訴訟及其所需的龐大費用.此外,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產科所提供的市場利益較少,以及非適應症(off-labeluse)藥物管理系統的限制.目前全世界每年有將近五十萬名婦女與七百萬名嬰兒死於與懷孕或生產相關的疾病.面對這樣的統計數字,現行的藥物管理政策、研究補助辦法與製藥商的經營模式似乎需要更進一步的檢討與改進.資料來源:公共圖書科學期刊(PublicLibraryofSciencejournal,PLoSMedicine)
+ read more

2008.01.30
醫師沒告訴你的甲狀腺資訊
甲狀腺疾病在女性身上的發生率是男性的5-10倍.但是,病人就醫時,許多醫師可能不會和病人說明甲狀腺疾病的風險因子、症狀、診斷結果或是治療方式,因此,女性應該要瞭解這個普遍、但卻受到忽略的健康問題.美國積極爭取病人權益的作家MaryShomon蒐集了書籍、網路上與甲狀腺疾病相關的資訊,彙整出十點"醫師忘了告訴你的事":一、即使許多醫師都說診斷和治療甲狀腺疾病必須要進行"促甲狀腺素測試"(TSHtest),但是,事實是不同的醫師對TSH的正常濃度會有不一樣的標準.舊的標準值為0.5-5.0,而新的標準值為0.3-3.0.至於哪一個標準較準確,目前醫界還沒有共識.二、"促甲狀腺素測試"僅檢驗腦垂體所分泌的一種激素而已,也就是"促甲狀腺素".但是,甲狀腺疾病並不只和促甲狀腺素有關,因此,若病人有甲狀腺症狀,但"促甲狀腺素測試"卻呈現正常時,應進一步要求進行甲狀腺抗體測試.因為先前有研究指出,若病人對甲狀腺抗體的反應呈現陽性,應該尋求治療,以免進一步成為甲狀腺機能減退.三、內分泌醫師不見得最適合治療所有的甲狀腺疾病.四、市面上治療甲狀腺的藥物,不見得越貴越有效,許多便宜的藥也可以達到一樣、甚至更好的效果.五、不孕也可能是甲狀腺疾病的症狀,但是大部分的醫師並不會進行甲狀腺問題的檢測.六、每一位女性在懷孕前和懷孕的時候,都應該要檢查甲狀腺的狀況.一旦發現有甲狀腺疾病就必須尋求額外的照護,因為婦產科醫師對於甲狀腺疾病可能不熟悉.七、性慾下降有可能是因為甲狀腺荷爾蒙缺乏.八、甲狀腺疾病若受到忽視或是治療不當的話,可能會影響食慾或運動計畫.九、如果有高膽固醇或是已服用藥物,但卻無法降下膽固醇的話,有可能是因為甲狀腺疾病治療不當或是被忽視.十、有一些對健康有益的物質或食物,卻不適合有甲狀腺疾病的病人使用,例如,氟化物和大豆.
+ read more

2008.01.28
神奇小紅莓
一直以來,小紅莓在預防女性尿道感染方面的功效都只停留在一般坊間說法的層次,缺乏較具體的科學根據.不過最近根據一份由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TelAvivUniversity)的ItzhakOfek教授所做的研究結果顯示,小紅莓不只是在預防女性尿道感染上有明顯的功效,它在預防感冒、齲齒與胃潰瘍上也有相當程度的幫助.小紅莓對於這些疾病的療效主要是來自於一種稱為"非可透析物質"(non-dialyzablematerial,NDM)的分子.這些分子會包覆在一些細胞或組織的表面,形成如同特夫龍(Teflon)一般的保護膜,以防止感染源或細菌的入侵.不過比較令人驚奇的是上述的功能似乎不會影響體內一些好菌的活動.而由於這樣的特性,小紅莓在防止或抑制細菌之依附與成長上能發揮相當可觀的功效.藉由其成分中的NDM所形成的保護膜,小紅莓汁可有效的預防齲齒的形成.相同的功效也展現在抑制引起胃潰瘍的幽門桿菌的生成上.數據顯示,當與抗生素一起服用時,小紅莓汁可有效的降低胃潰瘍的復發率.此外,小紅莓汁可有效的防止引起感冒的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進而減低感染感冒的機率.比較重要的是,小紅莓對於上述這些疾病的預防功效似乎只有在女性身上比較顯著.目前還不清楚為何會有這樣的性別差異,不過在解開這個疑問之前,還是建議每個人一天至少飲用兩杯小紅莓汁,以預防一些感染的發生或形成.資料來源:分子營養與食物研究期刊(MolecularNutrition&FoodResearch)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