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大豆食品降低更年期婦女血壓
2007.06.05
大豆食品降低更年期婦女血壓
美國心臟協會(AHA)表示,有高血壓的婦女得心臟病的機率是血壓正常的婦女的四倍。根據一篇在美國內科學誌(Archive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的研究報告發現,在健康的飲食中,食用大豆食物製品能降低更年期婦女的血壓,或降低有高血壓婦女的膽固醇。 這份研究是由波士頓一所醫學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的Francine K. Welty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所進行,參與者包括60位更年期婦女,其中12位有高血壓。研究人員將其分成兩組,分別進行8週的飲食控制,內容包括:所有透過飲食所攝取的熱量,其中30%必須來自脂肪、15%來自蛋白質、55%來自碳水化合物(醣類),此外,每天必須攝取1,200毫克的鈣質,每個星期要食用兩餐含有脂肪的魚類,例如,鮭魚、鮪魚,而且每天攝取的膽固醇要低於200毫克。實驗組遵照上述的飲食指示,對照組的內容也相同,只是使用半杯的大豆仁(soy nuts)取代25克的蛋白質。研究人員在開始和8週後分別紀錄血壓和採集血液樣本。 結果發現,大豆仁能有效地降低更年期婦女的血壓,除了12位高血壓婦女之外,另外48位血壓正常的婦女中,有40位的血壓也下降了。兩組相較之下,高血壓婦女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下降了9.9%、6.8%,血壓正常的婦女,其收縮壓和舒張壓則下降了5.2%、2.9%。此外,研究也發現大豆食品能使高血壓婦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膽固醇)下降約11%,但是,在血壓正常的婦女身上沒有發現此現象。 若以十年的時間來估算,收縮壓下降12毫米汞柱的話,每11位病患就可以預防一位病患死亡;而這份研究中,高血壓婦女的收縮壓平均下降了15毫米汞柱,這樣的下降率,若以大規模的人口數計算的話,是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率的。研究人員猜測,這樣的差異應該是因為大豆食物製品裡所含的異黃酮素,但是,已經有研究發現大豆異黃酮素的營養補充品對血壓是沒有影響的,所以,必須是天然的大豆食品才會對健康有益。 此外,這份研究的飲食控制是由婦女自行在家進行的,因此,欲降低血壓,食用天然的大豆食品可能是最實際、經濟又安全的方法。
+ read more
大豆食品降低更年期婦女血壓
2007.06.05
大豆食品降低更年期婦女血壓
美國心臟協會(AHA)表示,有高血壓的婦女得心臟病的機率是血壓正常的婦女的四倍。根據一篇在美國內科學誌(Archive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的研究報告發現,在健康的飲食中,食用大豆食物製品能降低更年期婦女的血壓,或降低有高血壓婦女的膽固醇。 這份研究是由波士頓一所醫學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的Francine K. Welty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所進行,參與者包括60位更年期婦女,其中12位有高血壓。研究人員將其分成兩組,分別進行8週的飲食控制,內容包括:所有透過飲食所攝取的熱量,其中30%必須來自脂肪、15%來自蛋白質、55%來自碳水化合物(醣類),此外,每天必須攝取1,200毫克的鈣質,每個星期要食用兩餐含有脂肪的魚類,例如,鮭魚、鮪魚,而且每天攝取的膽固醇要低於200毫克。實驗組遵照上述的飲食指示,對照組的內容也相同,只是使用半杯的大豆仁(soy nuts)取代25克的蛋白質。研究人員在開始和8週後分別紀錄血壓和採集血液樣本。 結果發現,大豆仁能有效地降低更年期婦女的血壓,除了12位高血壓婦女之外,另外48位血壓正常的婦女中,有40位的血壓也下降了。兩組相較之下,高血壓婦女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下降了9.9%、6.8%,血壓正常的婦女,其收縮壓和舒張壓則下降了5.2%、2.9%。此外,研究也發現大豆食品能使高血壓婦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膽固醇)下降約11%,但是,在血壓正常的婦女身上沒有發現此現象。 若以十年的時間來估算,收縮壓下降12毫米汞柱的話,每11位病患就可以預防一位病患死亡;而這份研究中,高血壓婦女的收縮壓平均下降了15毫米汞柱,這樣的下降率,若以大規模的人口數計算的話,是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率的。研究人員猜測,這樣的差異應該是因為大豆食物製品裡所含的異黃酮素,但是,已經有研究發現大豆異黃酮素的營養補充品對血壓是沒有影響的,所以,必須是天然的大豆食品才會對健康有益。 此外,這份研究的飲食控制是由婦女自行在家進行的,因此,欲降低血壓,食用天然的大豆食品可能是最實際、經濟又安全的方法。
+ read more
維他命D和鈣質稍降乳癌風險
2007.06.05
維他命D和鈣質稍降乳癌風險
根據美國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報告,女性服用較多的鈣質與維他命D,更年期之前得到乳癌的風險較低。 美國哈佛醫學院的Jennifer Lin教授與同事針對10,578名停經前與20,909名停經後﹝45歲以上﹞的女性進行健康研究。此研究始於1993年,受試者完成用藥史與生活型態的問卷,另附上飲食頻率問卷,以了解早年飲食習慣的影響。在研究第一年,受試者每六個月回報一次問卷結果,之後每年回報一次;在長達十年的持續追蹤後,共有276位停經前的女性與743位停經後的女性罹患乳癌。結果發現:停經前婦女攝取鈣質與維他命D能些微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但是,對更年期後的婦女則沒有影響。 對於這樣的差異,研究人員猜測可能和鈣質、維他命D與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IGFs)有關。在試管研究中發現:鈣質、維他命D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結合蛋白第三型(IGFBPs-3)會在血液中互相作用,對於乳癌細胞有抑制的效果;但類胰島素的分泌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遞減,這也是為什麼在更年期之前攝取鈣質和維他命D可能會降低乳癌的風險,而在停經後卻無法產生同樣的效果。研究者最後認為:未來的研究將以此發現做為依據,以探究鈣質和維他命D運用在降低乳癌之可能。
+ read more
乳癌患者越運動越健康
2007.06.01
乳癌患者越運動越健康
「女性在被診斷出罹患乳癌後,如果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話,最好開始起身運動囉!如果本來就有運動習慣的話,應該要繼續保持下去,甚至加強自己的運動量。」這是最近一篇發表在Journal of Cancer Survivorship的研究給的建議。 癌症症狀和接受治療後所產生的副作用都會嚴重影響病患的生活,這些不適的症狀包括,容易疲勞、手術後的疼痛;和荷爾蒙相關的症狀包括,熱潮紅、心悸、尿失禁等;心理上也容易產生焦慮、沮喪等情緒,特別是生理上的症狀常會影響心理,使情緒的起伏更不穩定,有時候這些症狀在患者身上會維持二十年之久。 這份研究由俄亥俄州立大學的Catherine Alfano教授所進行,總共包含500位罹患乳癌的婦女,研究的重心放在運動如何影響乳癌的症狀和罹癌後的生活品質。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在診斷後的第6、29、39個月為自己評量,評量的項目包括術後疼痛、荷爾蒙相關症狀、性慾、疲勞、生活品質的等級;此外,研究人員也要求婦女量化研究期間所從事的運動、活動,其項目包括,家事、休閒活動、中等程度運動、劇烈運動等;研究人員預期運動量越高的婦女,不適的症狀會越少、生活品質會越好。 研究結果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在癌前有運動習慣的女性,罹患乳癌後經歷的症狀似乎和不運動的婦女相差不大。但是,在荷爾蒙相關症狀和生活品質上,有沒有運動就有很大的差異了;特別是在接受癌症治療後,若增加運動量的話,疲勞和身體疼動的情況就會減少,身體功能的運作就會較正常;這樣的差異性在運動程度越劇烈的婦女身上越明顯。 這份研究所傳達的訊息其實很簡單,就是:運動永遠不嫌晚。即使在診斷後才開始運動,若能慢慢增加運動量,多做一些較激烈的運動的話,在完成治療後,對於身體狀況和生活品質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 read more
少量運動也能促進健康
2007.05.30
少量運動也能促進健康
一般人都知道心肺健康和心血管等重大疾病的相關性,因此,促進心肺健康,也就可以降低風險;但是,對於運動和心肺健康的相關性卻還沒有確切的定論,究竟要運動多久,才能明顯促進心肺健康? Timothy Church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發表了一篇研究,檢視了不同的運動量對健康的影響,參與者是460位過重或肥胖的更年期婦女,研究人員將所有的參與者分成四組:一組是完全不運動的對照組,和另外三組分別是每次運動18、34、48分鐘、一個星期運動四次,運動方式是使用跑步機或腳踏車機,研究進行了六個月的時間;最後以「最大攝氧量」來檢視參與者的心肺健康。 結果發現運動18、34、48分鐘的組別,最大攝氧量分別增加了4%、6%、8%。表示運動量越大,對心肺健康越好,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連最低運動量的組別,心肺的健康狀況也明顯提昇了;也就是說,即使每天只在跑步機上走路或騎腳踏車機15分鐘,也可以達到運動的效果,促進健康。
+ read more
大豆異黃酮素對乳癌有益?
2007.05.29
大豆異黃酮素對乳癌有益?
大豆的食物製品中因為含有大量的植物性雌激素-大豆異黃酮素(isoflavone),而被認為對健康有正面效益,但是,大豆製品究竟能不能被視為荷爾蒙療法的替代選擇,甚至被認為可以預防癌症,則還有待討論。 伊利諾大學的食物科學與人體營養學教授William Helferich檢視了乳癌和含有植物性雌激素的食品間的關係,而異黃酮素備受矚目是因為它是最活躍的植物性雌激素,可以活化細胞中雌激素接收體。結果發現異黃酮素介入的時間點不同,對女性的健康會有不同的影響。若女性在青春期之前攝取異黃酮素,會刺激乳腺發育,使成年後乳房的細胞較不容易發展成癌細胞;但是,已成形的癌細胞,若是屬於容易受雌激素刺激的類型(estrogen-responsive tumor)的話,異黃酮素則有可能加速癌細胞的生長。 此外,異黃酮素的介入,也有可能會影響乳癌的治療效果,例如,Tamoxifen的藥物反應就有可能受影響。Tamoxifen的作用是與雌激素競爭癌細胞上的荷爾蒙接受體(estrogen receptors),阻止雌激素與接受體結合後的進一步作用;但是異黃酮素的介入,有可能影響Tamoxifen的競爭作用。 Helferich表示,美國五十歲以上的婦女因為停用荷爾蒙療法,使2003年的乳癌罹患率下降了7%,雖然植物性的異黃酮素和藥物性的荷爾蒙療法不一樣,但是,對中年婦女來說仍然可能是一種風險,因為這一類的食物製品上,營養成分和內容通常標示不明,因此,食用的份量很難控制。此外,Helferich也強調,大豆中含有很多會影響生理作用的成分,因此食用大豆時,各種成分會平衡與生理的作用與反應;但是,異黃酮素是單一的粹取物,並不會產生平衡的效果,因此,若只是攝取粹取物的話,則會有完全不同的反應;不過,無論如何,天然的大豆一定比粹取物健康。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