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07.05.16
藥廠罰不怕
一篇來自於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報導,按照目前美國規定,醫師開立藥物使用於非適應症是合法的,但是廠商推銷藥物使用非適應症是違法的,然而對於廠商而言,推銷所帶來的利益遠遠超過其違規所帶來的罰鍰。
美國法院自1997年,將檢察官打擊藥商非法行動所收取的罰鍰作為醫療照護、補助等相關費用,共累積約118億美元。其中以輝瑞藥廠(Pfizer)被處以4億罰鍰最高,因其推銷癲癇藥物Neurontin使用於治療疼痛或精神疾病上,但同時,他們因推銷該產品的獲益則一年為20億美元,罰鍰遠不及廠商推銷所帶來的利益,當然罰鍰也未對其他廠商產生任何警示作用,他們還是照樣推銷藥物於非適應症的使用。
站在民眾的角度上,對於藥物使用上本應特別注意,包含詢問醫師或藥師用藥劑量、副作用、以及是否為非適應症使用,且由於藥物使用非適應症尚未有嚴謹的醫學證據,再者,如果發生意外,也不在目前藥害救濟基金的賠償範圍內,因此,民眾應特別謹慎小心。
+ read more
2007.05.15
年紀大了才會有心臟疾病?
由耶魯大學醫學院的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教授Judith
Lichtman所進行的研究發現,55歲以下的女性常會忽略自己心臟病的症狀,等到真的診斷出來的時候,常都已經太晚了。這份研究即將在美國心臟協會(AHA)於華盛頓特區所舉辦的論壇(Scientific
Forum on Quality of Care and Outcomes Research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Stroke)中發表。
這份研究是一份先驅研究,研究對象是24位18-55歲已經罹患心臟病的女性,其中88%的女性有家族心臟病史,但是一半以上的女性認為自己不是心臟疾病的高風險群;此外,90%的女性出現了胸痛或胸悶的明顯症狀,但是只有42%的女性懷疑可能是自己的心臟有問題。除了胸痛的症狀之外,58%的女性表示有下顎或是肩膀痛、38%有盜汗的狀況、29%有作嘔和缺氧的情形出現。在這些女性就醫時,大約只有56%的醫師表示她們的症狀可能和心臟疾病有關。
Lichtman表示,55歲以下的女性也是有可能得心臟病的,而且可能同時出現典型和非典型的症狀,因此,對於心臟疾病的風險因子應該要特別注意,例如,家族心臟病史、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吸菸、糖尿病等,且在疑似心臟疾病的症狀出現時,應立即就醫,尋求及時的治療或照護。
+ read more
2007.05.11
可以選擇讓月經不要來嗎?
抑制月經有時候會被視為一種醫療行為,例如,婦女若因為子宮內膜異位而常感到月經疼痛、經血過多的話,便會採取抑制月經的方式來減緩不適,但是,因為美國於2003年通過了季經藥,年經藥也即將接受藥審、準備上市,使月經被塑造成一種可以選擇的生活方式,讓不想要有月經或是覺得月經來了很不方便的女性,可以選擇擺脫月經的困擾。但是,月經對女性來說真的是可有可無嗎?抑制月經對女性健康來說安全嗎?有沒有月經真的是一種可以選擇的生活方式嗎?
由於避孕藥的發明,讓女性得以自行減少或是控制月經的週期,傳統的避孕藥一個月要連續服用21天,再加上使用7天的安慰劑,月經還是一年13次,並不會影響到月經週期;但是,另一種口服避孕藥可以連續服用84天,使月經的週期減少到一年四次,因此取其名為「季經藥」。
季經藥的擁護者表示,抑制月經是很安全、甚至是有益的,因為月經其實是多餘的,甚至不健康的;他們相信月經的週期為28天是現代化的結果,也就是現代女性因為飲食、生活方式、生產次數等的改變,使現代人的月經次數較以前增加許多,而這些增加的部分其實是不必要的、多餘的。
事實上,月經對女性來說,除了表示其有生育力外,也是一種健康的象徵,因為女性可能因為不健康、營養不良或是壓力過大而使經期不規律,也有女性藉由月經來確認自己是否懷孕、自己的身體是否正常的運作。而且,使用藥物來控制或是抑制自然的生理作用,對健康會不會有影響都還是未知數。
因此,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應該是這些藥物究竟是不是安全有效?它有可能造成的風險和益處是什麼?哪些人可以使用這些藥物?女性在使用這些藥物前,是不是得到了充足的資訊?
+ read more
2007.05.10
藥廠涉入醫學教育課程
根據美國參議院財務委員會(Senate Financial
Committee)於2005和2006年所進行的一項兩年調查發現,許多藥廠利用財政上的金錢捐助影響醫學院校的課程設計,甚至非法推銷尚未核可的藥品,或是將藥品使用在未經檢驗的用途上。
醫學生於醫學院畢業後,仍須接受醫學繼續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許多藥廠便會贊助負責提供醫學繼續教育課程的組織,藉由這樣的管道拓展新藥的市場。這份106頁厚的報告便發現,為了要維持醫學繼續教育課程的品質,美國醫學繼續教育評鑑委員會(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和藥廠便擬定規範以降低藥廠對這些課程的影響,但是,在76個提供醫學繼續教育課程的合格組織中,有24%的組織違反了規範。
美國參議院財務委員會的委員Max Baucus和Chunk
Grassley便表示,許多藥廠其實已經盡量配合規範的要求,但是,仍然還是會有一些風險存在,例如,收取佣金或回扣、替藥品廣告、試圖影響臨床試驗結果、促銷藥品非適應症的使用等。此外,Max
Baucus和Chunk
Grassley也建議,由於目前醫學繼續教育的課程內容沒有規範,主管機關也沒有例行性地檢視課程資訊,因此,美國醫學繼續教育評鑑委員會和食品藥物管制局(FDA)應該要採取更積極的角色監督醫學院校的課程。
台灣的醫學教育課程也是沒有規範的,使類似的狀況屢見不鮮,許多藥廠藉由捐款之名,補助醫學會開辦醫學繼續教育課程,且其課程可納入繼續教育學分;如此藥廠便得以涉入醫學繼續教育課程內容的編排,並提供其上市或研發中之藥品做為課程教材的一部份,遂行補助之名,行行銷之實,我國主管機關也應該要正視這個問題。
+ read more
2007.05.09
藥廠行銷手法影響醫師開立處方
藥廠人員為了推銷產品,往往從醫師身上打主意,然而這樣的推銷行為,是否會影響醫師的專業判斷?許多醫事人員可能會否認,但根據近期兩份研究發現,藥廠銷售人員可能影響醫師開立處方的選擇。
第一份研究刊登在大眾圖書科學期刊「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journal PLoS
Medicine」即詳述各種藥廠人員與醫師「搏感情」的方法,包括贈送網球拍、小說、70年代搖滾樂、流行雜誌、旅遊紀念品、文化或宗教象徵品等;對於講求證據的醫師們,則以提供其轉載、翻印的醫學文獻;對於經常使用他們藥品的醫師們,以邀請他們擔任講師,或者補助其教育獎學金的方式回饋之。主要研究者Adriane
Fugh-Berman表示,醫師通常認為自己很聰明,但他們忽略其實自身缺乏相關訓練以辨識藥廠的行銷策略。
另一份研究為針對1995~1999年醫師使用癲癇藥物gabapentin(廠牌名:Neurontin)的調查分析,Pfizer公司因其非法促銷藥物使用於非適應症用途,被處以2億美元罰金,這項調查包含116名藥廠人員與97位醫師,他們發現將近46%的醫師,在接受拜訪後,不僅增加使用藥物的頻率,建議同僚使用的頻率也增加。值得令人注意的是,這樣簡短的拜訪可能最長不超過五分鐘,即能產生立即的改變,影響醫師將藥品使用於非適應症用途。而且,除了贈送藥品,他們通常會帶禮物、午餐、新筆、咖啡兌換券,讓醫師在不知不覺中受惠,產生微妙地改變。
目前國內對於醫師與廠商的規範僅有「醫師與廠商間關係守則」,尚處於道德勸說階段,但我們認為道德勸說是不夠的,甚至是忽略事實的消極作法,站在保障病人安全的立場,我們認為政府應正視此現象,制訂相關法規,避免病人淪為商業利益下的犧牲者。
+ read more
2007.05.07
節食減肥,越減越肥
許多人會藉由節食來減肥,但是,以長期來說,節食並非最佳的減肥方式;因為有研究發現,雖然節食者可以在前幾個月達到顯著的減肥成效,但多半在五年內就會復胖回原來的體重。
研究者分析了31位有過節食經驗的個案,持續追蹤2到5年。研究結果發現節食者通常會在前六個月內減掉10%的體重,但是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人卻會在四、五年內復胖;此外,83%的人最後復胖的體重比減掉的體重還多!
加州大學心理學家Traci
Mann指出:節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能達成持續的體重減輕或是健康益處,僅能藉由節食在初期減掉原本體重的5%到10%,但是之後體重還是會回升,大多數的人復胖後甚至會比原本的體重還多出許多,僅有少數人能夠繼續維持減肥後的體重!Traci
Mann分析,這樣的現象是因為,人們在節食時,通常是在和自己的意志力對抗,時間久了之後通常會覺得累,便又恢復為節食前的生活方式。
因此,研究者提醒那些想減重的民眾,應先從生活習慣的改變著手,像是從事自己喜歡的運動,例如,散步、上健身房等,雖然只是很小的改變,但卻能維持減重的成效,不再復胖。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