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剖腹產會增加母親的死亡率
2006.09.08
剖腹產會增加母親的死亡率
由於醫學的進步,剖腹產已經漸漸成為一個低風險的手術,但是有關母親產後的死亡率,仍然和剖腹產有很大的關連性;根據一篇發表在九月號的婦產科醫學期刊(Obstetrics & Gynecology)的研究發現,母親選擇剖腹生產的死亡率比自然生產的母親高3.6倍。 這項研究使用的是法國一個全國性調查計畫的資料,總共包括1996到2000年269個生產死亡案例;在排除了分娩前死亡、分娩前就已住院治療、本身已有慢性病、多包胎生產等因素後,研究人員將分析著重在其中的65個案例;對照組則是13,478個在1998年法國產期研究(French National Perinatal Study)裡的活產樣本。 研究發現:剖腹產後母親死亡主要是因為靜脈血栓塞、感染和麻醉的併發症所引起,而上面三項都不是自然產母親常見的死亡原因;而一般社會大眾所知的產後大量出血,不論是剖腹產還是自然產都不是主要原因;而且,母親在剖腹產的過程中、或是剖腹產後42天之內死亡的比率明顯比自然產多,即使在研究人員調整了年齡、國籍、產期等變因後,剖腹產和母親產後的死亡率仍然有顯著的相關性。 研究人員表示:醫師和女性在衡量各種不同生產方式的優缺點時,應該將生產所帶給母親的各種風險納入考量,其中當然也包括了死亡率。
+ read more
剖腹產的新生兒死亡率高於自然產
2006.09.06
剖腹產的新生兒死亡率高於自然產
一份發表在生產期刊(Birth)的研究發現,剖腹產的新生兒死亡率比自然產高。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研究人員分析了橫跨四年的生產資料,總共包括五百七十萬個活產和一萬兩千個新生兒死亡的案例;結果發現28天內新生兒的死亡率其實是很低的,大約是千分之一,而其中經由剖腹產出生的新生兒死亡率比自然產高出兩倍,即使研究人員調整了醫療風險、人口分佈等變因之後,結果仍是如此。 研究人員表示許多研究已經證實,在某些狀況下,為了保住母親和嬰兒的性命,及時的剖腹產是一種必要的干涉,但是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准媽媽即使在沒有醫師的建議下,也選擇剖腹生產;從1996到2004年,美國剖腹產率上升了14%,根據美國健康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的資料,2004年剖腹產約佔全部生產方式的29.1%;研究人員呼籲醫師和政策人員應該要正視這個現象,若剖腹產率繼續只升不降,將有可能使新生兒的死亡率增加。
+ read more
精液可能使子宮癌和子宮頸癌惡化
2006.09.04
精液可能使子宮癌和子宮頸癌惡化
一份發表在人類生殖期刊(Journal of Human Reproduction)的研究發現,精液裡含有高量的前列腺素,而前列腺素會加速子宮癌和子宮頸癌腫瘤的生長,因此,建議性生活頻繁的女性,做愛時要使用保險套,減少接觸前列腺素的可能性,以降低腫瘤惡化的風險。 研究人員強調,子宮頸癌通常是因為感染人類乳突疣病毒(HPV)病變所引起的,前列腺素並不會導致癌症,而是有腫瘤的話,可能會加速腫瘤生長。 女性生殖器官內壁的細胞其實都含有前列線素,它能規律細胞的生長、讓子宮壁增厚、在經期時讓經血排出,但是精液裡的前列腺素約是子宮內壁的一千倍;研究人員發現,子宮頸癌前期的細胞可能會吸收前列腺素,若讓子宮或子宮頸內壁接觸過量的前列線素,則會增加細胞成長的速度,同時加速腫瘤生長;但是,也有專家表示這個理論需要更多的臨床實驗證實。
+ read more
父親年紀大,易生出自閉症小孩? 
2006.09.04
父親年紀大,易生出自閉症小孩? 
20年前,每一萬名小孩中會有5名患有自閉症;而現在,每一萬名小孩中則會出現50名自閉症兒童,顯見其升高的趨勢。專家認為,自閉症兒童增加的原因,除了因為民眾意識提高、且自閉症的定義範圍變廣了之外,現在更有研究建議父親的年齡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這篇刊登在9月份的精神病學總覽(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醫療期刊上的報告是由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Abraham Reichenberg所作,他蒐集了以色列1980年代出生的318,506名孩童的父親年齡,以及其中132,271名孩童的母親年齡,發現父親年齡在40歲以上所生的小孩,其患有自閉症的機率是29歲以下父親的6倍。母親的年齡則與小孩的自閉症無關。   Abraham Reichenberg認為,原因之一可能是由於年長父親精子突變的關係;或者是因為父親年紀大,體內保護不受突變影響的生物機制因為年齡而無效。此外,也有可能是因為基因缺陷的關係。但Abraham Reichenberg也同時表示,這個研究只是起步,還需更多的觀察及研究。   此份報告一出來,許多專家學者紛紛對此提出質疑,例如有學者認為此研究沒有把父親本身既有的社交情形考慮在內,而小孩的自閉情形有極大的可能是父親個性的遺傳,未必與父親年齡有直接關係。   日前已有研究表示父親生育年齡大精子易有缺陷、容易導致母親流產、新生兒也較不健康。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關心父親的生育年齡對於小孩健康影響的關係,男性的生理時鐘的確需要關心注意。
+ read more
人工生殖法嘉惠了誰?
2006.09.01
人工生殖法嘉惠了誰?
        立法院衛生環境與社會福利委員會終於初審通過延宕了十餘年的「人工生殖法草案」。其中引起民間爭議的,乃是限定唯有婚姻關係中之男女才能使用人工生殖科技。民間質疑:此法宣稱為確保民眾之生殖權而設,但事實上卻只保障有婚姻關係者,明顯忽視單身者及同志等人之權益,尤其是對同志而言,更是極為不公。然而問題的根本,應該是要從民法開始追究。只要我國民法將「夫妻」的定義仍然只限制於一男一女,不管人工生殖法再如何開放,同志伴侶及其子女永遠都沒有保障。     同志所面臨的問題,是其伴侶關係不被社會承認。在民法仍以一男一女為「夫妻」之定義下,即使同志可以使用人工生殖方式生下孩子,孩子仍只有一個母親或父親,其伴侶對於小孩是無法主張親權。此外,伴侶要透過認領或收養對方的孩子也相當困難。雖然天天與孩子相處,亦肩負起照顧小孩的責任,但在法律關係上她/他仍然是個「外人」。按照現行民法架構,在孩子的生母或父親意外死亡,未指定監護人的情況下,孩子的監護權會回歸到孩子的生母或父親的原生家庭,也就是孩子的祖父母。若其原生家庭不能接受這段關係,該伴侶也不可能有機會收養孩子。而在繼承關係上,在伴侶未立遺囑即死亡後,孩子的生母或父親也無法主張繼承遺產,若伴侶有立遺囑,受遺贈之財產也不能侵犯法定繼承人之特留分,所受保障有限。     雖然賴清德委員版本使用「受術病患」的名詞,但事實上仍是以同居或交往中的一男一女為前提,而非以個人為單位。其實,無論是行政院版或賴清德委員的版本,欲使用接受捐贈生殖細胞以接受人工生殖者,都必須先經診斷為「不孕症」才得以實施。對於不孕症的定義,自有其生理上的定義,若生殖器官機能正常,但不能與異性進行性行為並不認為是「不孕症」。因此,即使在法條中使用「受術病患」的名詞,也並不表示全面開放對於同志、對於單身女性使用捐贈精卵。   最近一些團體對於此法有醞釀抗議的聲音,然而必須要提醒的是,重點不在人工生殖這個特別法,而是在我國的基本法—民法,如果民法不放寬對於伴侶的定義,甚至讓同志享有婚姻的權利,人工生殖法即使開放同志可以藉由人工生殖科技擁有小孩,對於同志伴侶仍是看得到吃不到的大餅。
+ read more
運動能有效縮減脂肪細胞的大小
2006.09.01
運動能有效縮減脂肪細胞的大小
腰腹部脂肪細胞的數目和大小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重要指標,一份發表在國際肥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的研究表示,和控制飲食比較起來,運動更能有效降低腰腹部脂肪細胞的大小。 參與這次實驗的是45位肥胖的女性,研究人員隨機將她們分成三組,一組單就節食的方式控制熱量的攝取,另外兩組除了節食之外還加上每個星期三次的運動量,其中一組從事中等運動,另一組從事較劇烈的運動;經過20個星期之後,實驗結果發現三組女性的體重、體脂肪、腰圍、臀圍都有減少,但是有做運動那兩組女性的腰腹部脂肪細胞的大小降低了18%,而只有控制飲食那一組女性則沒有改變。 研究人員表示,節食和運動會影響脂肪細胞的代謝,只是身體部位不同,影響程度不同,這有可能跟荷爾蒙有關係;而這次的研究結果雖然顯示,運動和飲食控制都能去除脂肪、降低體重,但是只有運動可以優先消耗腰腹部的脂肪細胞;因此,即使在規律的運動後,體重沒有下降,腰腹部脂肪細胞的大小也會改變,這對健康仍是有益的。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