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非適應症藥物風險知多少
2006.06.23
非適應症藥物風險知多少
每一種藥物在經過核准時,都會明確指出這個藥物是用來治療什麼疾病,即「適應症」(indications)。藥物若被拿來治療其它非適應症,便稱為off-label use或unapproved use,即非官方核准的治療範圍非適應症使用。非適應症藥物因為缺乏足夠的實驗證實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因此常有許多潛在的風險。   衛生署醫事處在民國九十一年公告「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原則,包括需基於治療疾病有正當理由的需要、需符合醫學原理及臨床藥理、應據實告知病人、不得違反藥品使用當時已知的、具公信力的醫學文獻、並以單方為主以免藥物交互作用。雖然衛生署有建議醫師在開這些非適應症藥物時必須據實告知病患,但是真的會向病患說明的醫師少之又少,而民眾向來又對於醫師說的話奉若聖旨,不疑有他。   美國在2001年時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醫師所開的所有處方籤中,每5樣藥當中就有1樣是屬於非適應症使用的藥物,而每年至少有8,000人因使用非適應症藥物而受到生理上的傷害。非適應症使用的問題在美國越來越被重視,美國政府除了要求並加強取締廠商不作非適應症行銷之外,及鼓勵民眾檢舉;同時也不鼓勵醫師使用非適應症藥物。   反觀台灣目前並無任何類似的研究調查,但從病人安全的觀點來看,民眾除了原本就有知的權利之外,非適應症使用之藥物對於病人也非常沒有保障。尤其現在瘦身美容藥物充斥市面,其內容物大多也都是非適應症使用。因此我們除了要求衛生署加強非適應症藥物的立法及管理之外,更要呼籲民眾使用市面上瘦身產品時要加強警覺,以確保自身安全。
+ read more
保險套預防子宮頸癌效果驚人
2006.06.22
保險套預防子宮頸癌效果驚人
正確使用保險套可避孕及避免感染愛滋病毒的效果已相當明確,一項新的研究顯示,使用保險套對於預防HPV(人類乳突病毒)的效果也是非常驚人。   一直以來,主張在校園推行守貞禁慾的保守派人士總是宣稱保險套無法避免HPV的傳染,認為既使男性使用保險套,在保險套以外的部分仍會傳染HPV,因此反對在學校性教育中教導保險套的使用。新英格蘭醫藥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一篇最新研究成果卻顯示,在一項為期三年的追蹤調查後發現,使用保險套對於HPV的預防效果非常良好。   這項由美國華盛頓大學所做的研究,是從2001年開始追蹤82名18-22歲從沒發生過性行為的大學女生,並持續每四個月檢查是否感染HPV。這82名女性共分成兩組,其中42名女性在研究期間內的每一次性行為都會要求男伴帶保險套,另外40名則不加以強制。相較起來,每一次都使用保險套的女性比起使用保險套機率5%以下者,感染HPV的機率降低了70%。   專家表示,目前已知保險套可避免懷孕、預防愛滋病毒、淋病、披衣菌、泡疹等性行為傳染病,此項研究成果明確指出保險套對於預防可導致子宮頸癌的HPV病毒有顯著的效果。至於每次均使用保險套卻被感染HPV的女性,專家認為有可能是使用方式錯誤的問題,例如並沒有從性行為一開始就全程戴上保險套。 子宮頸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的第五殺手,每年有6000多人罹患,約有900多人死亡。子宮頸癌是由HPV─人類乳突病毒─所引起。HPV是一種常見的性病病毒,它的感染通常對身體無害且不持久。一般而言,感染HPV沒有症狀,大多時候不用任何治療,自身的免疫系統就能復原,因此多數人從來就不知道他們曾經感染HPV。然而也有些低危險型的感染會在男、女的性器官周圍引起突疣,有時類似菜花。此外,如果是高危險型的感染沒有自行復原,則可能會在子宮、陰道、外陰部或陰莖等部位導致癌症。   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在2006年6月8日通過Merck & Co., Inc所研發的子宮頸癌疫苗--「Gardasil」,其預防效果約70%,與保險套相當,但疫苗所費不貲,完整接種一次需約12,000元,效果只能持續約3.5年,也需要每年做子宮頸癌篩檢。目前台灣尚未開放此種子宮頸癌疫苗,但此疫苗之成本效益仍有許多爭議。  
+ read more
治療不孕從心理做起 
2006.06.21
治療不孕從心理做起 
美國有一項前驅性的實驗,針對18位20-35歲之間因壓力導致6個月以上月經沒來的婦女進行精神療法,結果顯示80%的婦女在經過治療後,壓力減輕、並且可正常排卵、恢復生育能力。 科學家估計約有5-10%的女性經驗過月經遲來,主要因素為營養不良或過度運動。主導這項實驗的亞特蘭大Emory大學教授Sarah Berga在歐洲人類生產及胚胎學年會(ESHRE)中表示,過度運動成為月經不來的原因,是因為許多人認為藉由運動可以解除壓力,但事實上卻有相反的結果;此外,在家休息也不足以減輕焦慮。 Dr. Berga還發現,女性通常身在壓力中而不自知、或者不願意承認。她正計畫開始進行一項2000-4000人的研究,以確切瞭解壓力對於不孕的影響,提供不孕症更有效的治療。
+ read more
身體意象與心理健康
2006.06.21
身體意象與心理健康
兒童精神病學與人類發展期刊(Journal of 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nt)裡一份針對精神科病患做的研究指出,青少年越在意自己的身體意象,越容易有沮喪、焦慮、自殺傾向等精神健康問題;過於注重自己的身材最有可能患得創傷後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和解離症(Dissociation);總而言之,身體意象失調已經影響到此研究中三分之一的青少年,甚至嚴重到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機能。   為了瞭解身體畸形性疾患、飲食失調和身體意象失調的普遍性和關連性,也藉此瞭解相關的精神疾病,此研究團隊針對208位12至17歲的孩童做評估,這些孩童都是精神醫院裡的住院病人;結果發現達到身體畸形性疾患標準的病患總共有14位、飲食失調有8位,另外有46位孩童很擔心自己的身材、體型,但是臨床上還不構成身體畸形性疾患或飲食失調;而這14位身體畸形性疾患病患裡只有一位的病例表有註明此症狀,另外那46位過度在意身體意象的孩童中,真正過重的只有一位。   這份研究顯示診斷和治療身體畸形性疾患的重要性其實被忽略了,青少年對他們的身體意象感到煩惱、擔心,其實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而這個現象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關心。   名詞解釋: 解離症(Dissociation)指因為環境的外在因素使人的意識、記憶等精神功能遭到破壞,而對生活造成困擾;其中包括的症狀有暫時性失憶、記憶不連貫、喪失自我感、喪失現實感、認同混淆等,嚴重者可能出現多重人格   身體畸形性疾患(Body Dysmorphic Disorder)已經被醫學界認定為一種病狀,病患常會過度關心或憂慮外表上不存在或很小的缺陷,這種症狀通常發生在青春期早期,因為這段時間身體正在經歷外表上的改變。    
+ read more
專家反對IVF植入多個胚胎  
2006.06.20
專家反對IVF植入多個胚胎  
在做試管嬰兒手術(IVF)時,許多醫師會植入2個以上的胚胎,以增加懷孕率,許多國家(包括台灣)都允許每次植入1-4個胚胎。然而,植入越多胚胎表示多胞胎的風險也會越高。目前,IVF手術出現雙胞胎及三胞胎的情形日益嚴重,歐洲陸續有專家表示反對,因為多胞胎對於母親或小孩本身都是不好的。 歐洲人類生產及胚胎學協會(ESHRE)理事長Paul Devroey表示,多胞胎會增加母親生產併發症的風險,胎兒也容易有早產、體重不足的情形,甚至在成長過程也容易出現問題,因此ESHRE將在今年年會中發表聲明,呼籲減少植入胚胎數。Dr. Devroey表示,目前已有研究證實,植入一個胚胎其實與植入兩個胚胎的成功率是差不多的,而且植入一個胚胎不會有多胞胎的風險。
+ read more
食道癌的性別差異
2006.06.19
食道癌的性別差異
一份發表在2006年六月號的「食道疾病期刊」(the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的研究顯示,即使接受相同的治療,男性罹患局部性、末期食道癌的機率仍然比女性高出四倍。 這份研究總共包括235位食道癌病患,研究團隊記錄了食道癌病患在接受術前化學放射治療之後的反應和存活率,然後再比較化療前的資料,藉此釐清食道癌的治療和診斷是否有性別差異;他們根據很少的文獻資料和出版品所做的假設是「治療或診斷食道癌沒有性別差異」,但是研究結果反駁了這個假設,男性可能比女性需要更強烈或特殊的治療方法;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目前原因並不清楚,有可能和生活形態或生理差異有關;此研究團隊希望這樣的研究結果能在生物學和遺傳學界引起學者更多的討論和研究。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