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05.08.26
剖腹產的小孩容易蛀牙
刊登在美國牙齒研究期刊(the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的一項研究報告表示,與自然產的小孩比起來,剖腹產所生的小孩較容易蛀牙,因為他們缺少接觸母親陰道中細菌的機會,因此本身的免疫力較低,也比較容易發展出口腔中轉糖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的繁殖。
這項研究是由紐約大學的Dr. Yihong
Li所主導,在分析出生於1995-1999年間美國Birmingham地區的156名孩童後發現,剖腹產所生的小孩會比自然產的小孩早將近1年的時間開始長蛀牙。排除母親的社經地位及本身的健康情形後,Dr.
Li認為蛀牙原因還是跟母親是否剖腹產有關,但仍須作更進一步的調查。
+ read more
2005.08.25
24週以前的胎兒有無痛覺?
為了要嚇阻婦女進行人工流產,美國反墮胎人士一直在推動所謂的「胎兒疼痛法案」(Unborn
Child Pain Awareness
Act),裡頭包括規定醫師在為懷孕20週以上婦女進行人工流產之前,一定要向孕婦提醒腹中胎兒會感覺疼痛,因此要對胎兒注射麻醉藥。然而這個說法現已受到挑戰。刊登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AMA)上的一項研究報告表示,24週以前的胎兒由於腦內感受痛覺的神經並未發展完全,並不會感受到疼痛。
當然,這個研究結果是備受爭議的,縱然有許多科學家贊同,反對的也不在少數。阿肯色大學醫學院的Dr.
K. S.
Anand就表示,從23、24週初生的早產兒來看,在他們作抽血檢查時會哭,表示是對於疼痛有反應。然而這項說法也馬上被否認,因為連最輕微的觸碰都可能使這些早產兒大哭,所以哭泣並不一定是受到疼痛的反應。但除此之外,有不少科學家對於以人類現有的科技,是否能如此肯定胎兒對於疼痛的感受,是抱持著質疑態度的。
這個研究的作者,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Dr. Mark
A.
Rosen則表示,對胎兒進行麻醉的手術並沒有那麼簡單,除此之外,這一個不必要的手術也會讓孕婦多冒一些生命風險。Dr.
Rosen認為,政府在制訂政策時應考慮科學證據,而非個人的情感信仰。
+ read more
2005.08.20
胃痛及腹部腫脹是卵巢癌警訊
一般而言,卵巢癌的發生率不高,但死亡率卻是婦科癌症排名第一,因為卵巢癌初期並無症狀,所以一旦發現罹患卵巢癌時通常是已經癌症的末期了。然而美國一項刊登在癌症期刊(_Cancer_)上的研究報告發現,其實卵巢癌初期會有胃痛及腹部腫脹的症狀,只是這些症狀都只會被當成胃病來治療,因此錯過了早期發現卵巢癌的時機。
這項研究回顧分析將近20,000名68歲以上婦女的病歷,發現這些婦女中,患有卵巢癌的婦女在診斷出疾病之前,曾告訴醫師有胃痛及腹部腫脹的問題的比例,是無卵巢癌婦女的2倍,且紀錄最早可追溯至診斷出卵巢癌的1年前。主導此研究的Dr.
Lloyd H.
Smith表示,由於沒有人疑心過胃痛與卵巢癌的關連,因此病患通常只被當成胃病治療,且不過作任何癌症有關的測試。
但Dr.
Smith也特別強調,有胃痛及腹部腫脹情形的女性大部分不是因為卵巢癌,民眾不需過度擔心。但如果胃痛的原因不明,且女性本身是卵巢癌的高危險群(年齡在50-59之間且家族有癌症病史),醫師可建議婦女作個卵巢癌的檢查。
+ read more
2005.08.15
女性常吃止痛藥容易患高血壓
美國一篇刊登在心臟病協會網路期刊Hypertension上的一篇報導表示,一些非處方籤、在藥房即可購買的不含阿司匹靈止痛藥(如:Tylenol、普拿疼)以及非類固醇消炎藥(如Advil等),女性如果每天服用且劑量很高的話,罹患高血壓的機率也會提高。
這項研究是針對5,123名年齡34-77歲之間參與護士健康研究的女性作調查,這些女性在研究一開始都沒有高血壓的問題,但是追蹤研究後發現,沒有用止痛藥的婦女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每年約1-3%,而每天用高劑量不含阿司匹靈止痛藥(含500毫克的acetaminophen)的婦女,三年內罹患高血壓的機率則是2倍。若是每日服用高劑量(含400毫克的ibuprofen)非類固醇消炎藥的女性,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起不用藥的婦女更是有高達60-78%的風險。
研究團隊之一的哈佛研究員Dr. Gary C.
Curhan表示,因為這些藥物是開架式的販賣,因此特別難管制。所以除了要求廠商將此訊息加到藥品的使用注意事項上之外,女性本身如果有這類的用藥習慣,特別是年齡大的婦女可能因為關節炎等病痛而頻繁服用ibuprofen,要自己特別注意,並在看病時要告訴醫師用藥情形,且要定期測量血壓。
+ read more
2005.08.13
初經年齡不是「因」,而是「果」
許多父母會擔心,如果自己的女兒初經來得太早會對於日後的發育造成影響,甚至擔心成年後容易過胖。美國一項新的研究證實,年輕女孩如果體重過重,她的青春期確實會提早報到,也就是說初經的年齡會提前,此外,成年後也比較容易有體重的問題。但是研究中也強調,如果初經的年齡過早但是體重正常的話,並不代表將來會有體重過重的問題。
這項刊登在9月份的小兒科(Pediatrics)期刊上的研究,是由美國波士頓的Tufts醫學院的Aviva
Must所主導,主要分析牛頓女孩研究(Newton Girl
Study)的資料。牛頓女孩研究是在1965年時,招集了美國波士頓區的小女孩,從她們初經來之前開始觀察這些女孩的健康,一直到她們第20次月經為止。而Must則在1995年時,重新再與這些女性聯絡,並又作了詳細的體重、體脂肪等測量。
Must表示,從研究中發現,初經的年齡並非影響成年後體重問題的主要因素,因為初經的年齡是一個身體現象的結果,而非影響身體發展的因素。事實上,比起初經前體重正常的女孩,女性在初經來之前體重已過重的話,將來體重過重的機率是7.7倍。因此,初經的年齡不是問題,而是初經來之前的體重才是影響日後體重的重要因素。父母親如果擔心小孩將來過胖的話,從小就要注意他們的飲食,並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 read more
2005.08.11
熱可可能防止中風及心臟病的發生
科學家們一直以來都在研究巧克力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而就在2005年8月11日,英國一個由Dr.
Denise
O’Shaugnessy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澳洲雪梨舉行的第20屆國際血
栓協會會議(ISTH,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
Haemostasis)中發表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一杯熱可可其實也可預防潛在的血拴、進而防止中風及心臟病的發生。
其實2003年時,意大利和英國科學家就曾在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一項研究成果,表示適量吃不添加奶類的黑巧克力可以增加血液中的抗氧化成份Flavonoid,可以預防心臟病的發生。此外,巧克力也曾被證明可降低體內膽固醇濃度,因為巧克力中的可可脂是可可豆中的天然脂肪,由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其他少量的脂肪酸組成,而所含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中的油酸可降低膽固醇。
熱可可或黑巧克力對心臟方面的好處越來越被科學家們重視,但這些畢竟是高熱量的食物,因此要食用時還是要特別注意適量才行!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