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女性糖尿病,病況告急
2007.06.25
女性糖尿病,病況告急
一份發表在內科醫學紀錄(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發現,過去25年來,美國男性糖尿病病患的死亡率逐年下降;但是,女性糖尿病病患的死亡率卻不見遞減,使其性別差異越來越大。這份研究目前僅刊登於網站上,預計於八月出刊。  這項研究的主持人Edward W. Gregg發現美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整體死亡率逐年下降,為了瞭解這個趨勢使否也適用於糖尿病患,Gregg和其研究團隊便分析了三份大規模的世代研究資料,其中包括1971-1975、1976-1980、1988-1994的三次美國全國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結果發現男性糖尿病患的整體死亡率從1971-1986年的42.6‰下降到1988-2000年的24.4‰,在男性的總死亡率和男性糖尿病患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也發現相似的下降趨勢。但是,當他們檢視女性的各個死亡率時,卻沒有發現任何明顯下降的趨勢。 期刊的編輯之一Nanette K. Wenger表示,雖然這份研究無法解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性別差異,但是,男性死亡率下降有可能是因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控制得當,或是醫療技術的進步;但是女性的死亡率卻不見下降,可見這也與女性和男性所能接受到的醫療照護品質有關,也就是說如果女性罹患糖尿病和冠狀動脈心臟病,較難接受到適當的治療和照護。 台灣糖尿病的死亡率,過去十年來,除了2002和2004年的死亡率有微幅下降之外,皆呈現上升的趨勢,2005年的死亡率較十年前上升了10‰;女性糖尿病的狀況尤其嚴重,為我國國人十大死因中唯一死亡率高於男性的項目。台灣的醫護人員應該要更積極地促進糖尿病的預防與治療,特別是針對女性糖尿病患。
+ read more
注意!卵巢癌症狀
2007.06.21
注意!卵巢癌症狀
卵巢癌時常被稱為「沈默的殺手」,因為在美國大約有80%的病患無法在早期檢測出卵巢癌,使其存活率一直無法提高。但是,如果可以在第一期就檢測出卵巢癌的話,有90%的機率是可以醫治的。 最近,美國幾個癌症組織,包括美國國際卵巢癌聯盟(National Ovarian Cancer Coalition, NOCC)、婦癌基金會(Gynecology Cancer Foundation)、婦科腫瘤協會(Society of Gynecologic Oncologists)及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針對卵巢癌共同發表了聲明,並列舉出卵巢癌的症狀,將有助於在早期診斷出卵巢癌。 這些列舉出的症狀,是根據華盛頓大學婦科腫瘤學者Barbara Goff的許多研究整理分析而成。和一般婦女比較起來,罹患卵巢癌的婦女較常經歷以下的症狀: 消化系統:腹部鼓脹或疼痛、進食困難或很容易覺得飽、消化不良、便秘 泌尿系統:時常尿急,必須跑廁所 其他:骨盆腔疼痛、背痛、更年期後出血 NOCC的執行長Jane Langridge表示,由於目前並沒有篩檢卵巢癌的工具,因此,醫療人員更應該要瞭解卵巢癌的症狀和後續適當的醫療處置。Goff在去年的癌症期刊(Cancer)中也寫道,有這些症狀的女性應該要進行徹底的檢查,當然並非所有有此症狀的女性都是罹患卵巢癌,也有可能是腸胃或是泌尿系統的問題;但是,女性和醫療人員都應該要認真看待這些警訊,尤其這些症狀出現的頻率超過一個月12次,而且維持了一陣子的話,就應該要就醫,而且最好是去看婦科醫師。
+ read more
流產藥用法不同,效果不一
2007.06.15
流產藥用法不同,效果不一
  人工流產藥物RU486通常要配合前列腺素使用,最常使用的前列腺素為misoprostol;然而,當RU486無法取得時,各種不同形式的misoprostol便被當成人工流產藥物使用;但是,究竟哪一種用藥方式、間隔時間要多久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目前則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 一份發表在六月份刺絡針期刊(The Lancet)的研究,為了要瞭解misoprostol如何能發揮較大的藥效,世界衛生組織(WHO)的Helena von Hertzen與其研究團隊在全球11所教學醫院中進行一項研究,研究包含了2,046位要求進行人工流產的婦女,其懷孕期都在63天以內。研究人員隨機將這些婦女分成四組,每一組婦女都必須使用3劑0.8毫克的misoprostol,其中兩組每隔3、12小時口服一劑,另外兩組則每隔3、12小時使用一劑陰道錠。 研究結果以下表呈現: 用藥間隔 3小時 12小時 服用方法 口服錠 陰道錠 口服錠 陰道錠 人工流產成功率 84% 85% 78% 83% 繼續懷孕率 6% 4% 9% 5% 而使用藥物後出現的副作用,例如,暈眩、作嘔、疼痛等,則會隨著藥劑的使用,症狀會越嚴重,特別是用藥間隔為三小時的組別,不論使用方法為何,在服用第二、三劑後,症狀都會加劇,而使用口服藥的婦女,出現寒顫、發燒、腹瀉的比例又會更高一點。 因此,研究結果很清楚的顯示,人工流產以3小時的用藥間隔成功率較高,但是,副作用也相對的較嚴重;若是相隔12小時用藥的話,則應該選擇使用陰道錠。然而,研究人員仍強調,這樣的研究結果並不一定適用於每一位婦女身上。    
+ read more
糖尿病縮短平均壽命
2007.06.15
糖尿病縮短平均壽命
根據六月份美國內科學誌(Archive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的一份研究發現,女性和男性50歲以上罹患糖尿病的話,女性糖尿病病患的平均壽命比一般女性短8.2年、男性則短7.5年;且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這份研究的Oscar H. Franco教授和其研究團隊,使用的是Framinghan Heart Study的資料,這份資料是針對1948-1951年間5,209位28-62歲的女性和男性,後續追蹤超過46年。研究人員大約每間隔12年做一次追蹤,至今已於1956-1958、1969-1973、1985-1989年間追蹤過三次;追蹤的工作一直維持到參與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或是死亡,而研究人員在每一次追蹤後,都會評估這些參與者的糖尿病病況。 結果發現,若有糖尿病的話,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兩倍;而若糖尿病病患本身原本就已經有心血管疾病的話,女性死亡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兩倍、男性則高1.7倍;女性的平均壽命會縮短8.4年、男性則會縮短7.8年。 患有糖尿病的病患,若年齡超過50歲,不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率會明顯的上升;而不論有沒有心血管疾病,平均壽命也都會比一般人短。可見老年健康的議題宣導和政策推動上,應該要注意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性,而增加運動量和健康飲食就是預防糖尿病很關鍵的策略。
+ read more
妳被醫療化了嗎?
2007.06.13
妳被醫療化了嗎?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社會對於健康和疾病的定義,有了很大的轉變;如生產、老化、更年期、肥胖、酗酒等正常的人生經歷和問題,現在卻被視為一種疾病,必須要透過醫療介入來解決。 美國布蘭迪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的社會學家Peter Conrad,藉由過去三十幾年,有關身材矮小、害羞、更年期、勃起障礙、性傾向等案例,來探討究竟是什麼力量驅使著社會走向醫療化的方向。 Peter Conrad發現,在美國,過去幾十年來,醫師對於醫療化的影響力已經逐漸在減少當中;相對的,藥廠、生物科技產業、醫療保險機構和身為消費者的病患,都變成了醫療化的推手之一;此外,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藥品廣告的普遍,現今的藥品可以透過電視等媒體與消費者做廣告,消費者因此直接成為藥商行銷的對象;過去醫師必須確認藥物對病患的適用性,但是,醫師的角色在現今藥物促銷的模式中卻消失了! 反觀台灣的狀況,藥品廣告在台灣一樣普遍,但是,醫師的角色在藥物行銷中並沒有就此消失;相反的,許多藥商或生科產業找來醫師為其藥物或產品代言,透過此手法,醫師對藥品行銷和醫療化的影響力不減反增。 現在有許多正常的人類行為和經驗已經被病理化,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或差異被視為疾病或是失序,而需要藥物治療;我們正處於這段轉變期中,應該要多思考自己的生命經驗,和醫學對於「正常」、「健康」和「疾病」的定義。
+ read more
MRI和X光攝影哪個好?
2007.06.12
MRI和X光攝影哪個好?
許多研究表示,若由有經驗的醫師或技術人員來操作時,要偵測早期的乳癌或是侵略性的癌細胞,核磁共振攝影(MRI)相較於X光乳房攝影是較有利的;但是,在核磁共振的技術還無法被廣泛使用之前,X光乳房攝影仍然是大部分女性的選擇。 德國波昂大學(University of Bonn)放射學的教授兼副主任Christine Kuhl和其研究團隊,便在美國臨床腫瘤學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的會議上發表一篇研究。研究人員分別使用核磁共振攝影和X光攝影檢查5,960位女性,再使用切片比對檢查結果。研究結果發現X光乳房攝影雖然可以在乳癌早期偵測出乳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但是,卻無法分辨出高度惡性的癌細胞和良性的原位癌;核磁共振攝影相較於X光乳房攝影就敏感且準確的多。  雖然這樣的研究結果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核磁共振還是無法取代乳房攝影成為例行性的檢查,因為並非大部分的醫療機構都有這項高科技的設備,除了儀器的價格和可近性之外,操作這項儀器的技術也是一大考量。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