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減肥迷思(一):不吃早餐可以幫助減肥?
2021.02.27
減肥迷思(一):不吃早餐可以幫助減肥?
減少攝食來減肥比多運動來得有效,所以不吃早餐可以嗎?   俗話說早餐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是不吃早餐可能有助於減肥嗎?   這項策略背後的基本原理是,每天少吃一頓飯會使卡路里的總攝取量降低。但是,事情似乎並非那麼簡單。   一項於2010年發表的研究分析了2,184位9-15歲的人的食物攝取資訊。20年後,研究人員又再次要求他們提供相同的資訊。   他們將在兒童和成年時期不吃早餐的人的數據與從未或僅在成年時期不吃早餐的人的數據進行了比較。   與其他組相比,在兒童和成年時期不吃早餐的參與者傾向於有較粗的腰圍、較高的空腹胰島素值,以及較高的總膽固醇含量。   有時候,不吃早餐的人在一天當中的剩餘時間裡會吃更多的東西,以彌補這一餐的不足。但是,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不吃早餐並不會導致午餐時間吃得更多。研究作者們的結論是:「不吃早餐可能是減少某些成年人每日能量攝取的有效方法。」   但是,研究人員只有檢視參與者在午餐時(而非晚餐)的食物攝取量。而且該研究僅包含24名參與者,因此在從調查結果中得出可靠的結論方面,我們應該更加小心。   2007年有一項規模較大的研究(包含25,000多名青少年)試圖找出不吃早餐和超重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還評估了酒精攝取量和不活動程度的影響。   科學家發現,不吃早餐與超重的關係比飲酒或不運動程度還要大。   在_Obesity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_期刊上發表的2020年系統綜述與統合分析也同意這個說法。在分析了先前的45項研究結果之後,作者們得出以下結論:   「不吃早餐與超重/肥胖有關聯,且不吃早餐會增加超重/肥胖的風險。」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2021.01.0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為什麼新冠病毒大流行會在世界各地降溫?
2021.02.26
為什麼新冠病毒大流行會在世界各地降溫?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上週全球新冠病毒新病例減少了16%,降至270萬。這是截至1月4日的一周內感染率達到最高峰500萬之後,連續第五週的下降。而與病毒有關的死亡人數,上週在世界各地下降了10%,降至81,340人。   就區域而言,非洲和西太平洋地區的感染率下降最快(20%),其次是歐洲(18%),美洲(16%)和東南亞(13%)。以國家來看,緬甸是案件下降幅度最大的國家(85%),其次是泰國(74%)和獅子山共和國(74%)。   截至2月14日當週,世衛組織唯一出現新冠病毒病例上升的地區是東地中海地區,該地區主要包括中東、中亞和東北非的部分地區。那裡的新冠病毒案件增加了7%。   全球病例和死亡人數正在下降,這一事實突顯了「即使存在變異,簡單的公共衛生措施也能奏效」。   但是,儘管各國採用了極為不同的封鎖策略,關鍵指標仍顯示全球普遍下降。針對這樣的現象,專家們的觀點並沒有一致的共識。   疫苗不是答案 Reading University傳染病專家S. Clarke教授說,到目前為止,疫苗的推出過於零散,在全球數據中,沒有足夠的國家能呈現這種影響。季節性趨勢可能至少是部分原因。   他說:「受北半球COVID-19大流行衝擊的國家,包括歐洲和北美,正從最寒冷的冬季中走出來,這可能會延緩病毒的傳播。歐洲許多受災最重的國家也採取了嚴厲的封鎖措施來應對第二波衝擊。」   「就像許多呼吸道感染一樣,隨著人們因為冷在室內花費更多的時間並與他人緊密接觸,該病毒得以迅速發展。而新鮮、流動和溫暖的氣候降低了傳播的風險。」   「南半球的國家,包括巴西和墨西哥,正處於夏季中期,那裡溫暖的天氣可能減緩病毒的傳播。而限制國際旅行也可能促使全球疫情傳播情形下滑。」   在許多國家,第二波已經超過了去年首波爆發的高峰。數據顯示,整個世界正在走出第二波高峰,令人充滿希望。   第二波是由比原始菌株更具感染力甚至致命的變種所引起的,這意味著以前有效的封鎖措施在第二波是沒那麼管用的。   例如,肯特菌株於12月下旬在英格蘭東南部流行,並已擴散到近100個國家,比在中國首次出現的病毒高出70%的傳播性和30%的致命性。南非和巴西具有類似突變的變異體使這兩國所屬的大陸感染率激增。   世衛組織的最新報告顯示,自大流行開始以來已確診的病例總數為1.08億。但是,發展中國家檢測能力較差,而並非所有人都會有症狀,因此,真實人數可能會更高。    世衛組織最新報告稱,截至2月15日,在94個國家/地區報告了肯特變體(科學上稱為B.1.1.7)增加了8個。    最早在南非發現的菌株稱為B.1.351,在46個國家中有記錄,其中至少有12個國家發生了社區傳播。    在英國尚未發現的巴西「P.1」變種,在21個國家中被發現,上升了6個,在至少2個國家中發生了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1.02.1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運動對心血管的好處沒有上限!
2021.02.24
運動對心血管的好處沒有上限!
我們都知道運動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不過最近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指出,這種好處沒有上限,運動程度最高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低。   過去有研究依照研究對象自我報告的方式發現,運動程度越高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越低,但是相關程度並不確定。對於運動程度最高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此研究是以器械精細測量的身體活動數據來了解運動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關係,是這類研究有史以來最大的規模。研究顯示,運動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可能比我們以前認為的更大。這個發現更加強調了新的WHO身體活動指南的建議:所有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的有氧運動。   研究如何進行?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英國生物資料庫(Biobank)的資料,這些資料來自90,211名沒有心血管疾病的參與者,他們同意在2013年至2015年之間連續佩戴加速規(Accelerometer)來偵測其身體活動。   研究者將運動強度分為:一般強度運動、中等強度運動、劇烈運動及整體運動。平均追蹤了5.2年後,有3,617例心血管疾病。他們發現,運動強度越高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越小。例如:相較於運動強度屬於最低的人,屬於中等強度運動者被診斷有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為71%,屬於劇烈運動的人被診斷有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為59%和屬於整體運動的可能性為46%。   研究作者T. Dwyer說:「這項研究的結果讓人更確信運動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運動程度相對較高的人估計能降低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是可觀的,因此有理由更加重視如何提高運動強度。」。   研究作者R. Ramakrishnan博士說:「我們對研究結果充滿信心,因為運動強度的資料不是得自研究對象自我報告,而是通過更有效的工具客觀地評估身體活動,該工具可以記錄頻率、強度以及運動的持續時間。我們也很幸運能夠使用英國生物資料庫的資料,其中豐富的資料可以回答我們研究問題。」。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01.12)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月經與月亮有關嗎?
2021.02.22
月經與月亮有關嗎?
女性月經是否受到月亮影響已有許多的討論。認為有關的人覺得最明顯的聯繫是兩個週期的長度很相近,但也有反駁的說法指出女性月經週期是平均值,有時長有時短,既使是同一名女性也會經歷不同長度的月經週期,而且如果月經週期與月亮週期有關,難道所有女性都會在同一時間懷孕?   來自德國的時間生物學家Charlotte Förster帶領的研究團隊,研究了22位婦女的月經日記,包括15位35歲以下和17位35歲以上的女性。平均記錄時間為15年,某些記錄長達32年。   結果顯示,在遠古時代,人類的生殖行為、女性的月經週期與月亮週期是同步的,但現代生活方式和夜間可用人造光的增加已大大改變這種同步性。   認識月亮週期 研究小組將月經記錄與月亮週期進行分析比較,在此之前我們需要重新認識一下月亮週期,它並不是們理解的「初一十五不一樣」這樣簡單。   科學上,月球有三個不同的週期,呈現不同的亮度和影響地球的重力:其一,月亮自轉週期平均約29.53天,也就是我們一般在談的「滿月和新月間」的變化;其二,月球繞地球轉,離赤道有時更北、有時更南,這個「南北週期」大約是27.32天;第三個週期來自月球在橢圓軌道上繞地球而轉,離地球「最近及最遠」的週期平均為27.55天。   月光是生理時鐘的動能 「三個月球週期都會影響女性的月經」,這是研究團隊在評估研究參與者的記錄後得出的結論。   當然,並非所有女性都會如此。若觀察月經週期與「滿月/新月週期」同步發生的情況,35歲以下女性中不到25%、35歲以上女性則平均只有10%。   月經與月經週期的同步性不僅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女性夜間暴露於人造光源的程度似乎也有所影響。「夜貓子」夜間人造光的時間更長,其經期與月亮沒有明顯的同步。   此外,研究人員觀察到,在漫長的冬季夜晚,當女性長時間暴露在月光下時,月球與月經週期之間的同步性更高。   月球的重力也参一腳 研究人員提出首次的科學證據,指出月球「重力」也影響女性月經週期。   Charlotte Förster說:「在1961年、1979年、1997年和2015年這些年度的下半年,七分之九的女性月經週期與滿月/新月的變化同步。這18年的間隔恰好對應到三個月亮週期,產生非常特殊的星象,這種結合可能增強了月亮的影響力。」   研究團隊認為所有這些觀察結果都表明,人體不僅可以對重力的快速變化(如平衡系統所感知的)做出反應,也會對緩慢、週期性地、重複發生的重力變化做出反應。   但是,由於這項研究的參與人數相對較少,其研究意義有限,還需要更多對月經和月球週期之間的關係以及人造光對女性影響的研究。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0.01.27)、Eurek Alert(2020.01.2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是流感的3.5倍
2021.02.20
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是流感的3.5倍
新的加拿大研究指出,死於新冠肺炎(COVID-19)的風險是季節性流感的三倍以上。   這個發現與美國和法國最近的研究相似。   多倫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Amol Verma博士說:「我們現在可以肯定地說,COVID-19比季節性流感嚴重得多。」   年輕人不能倖免於新冠肺炎 在安大略省因COVID-19入院的患者的死亡風險比在流感患者中高3.5倍,對加護病房的使用率高1.5倍,住院時間長1.5倍。這些患者也更有可能被戴上呼吸機。   COVID對老年人的衝擊最大。75歲以上因COVID-19住院治療的成年人中,有近40%在醫院死亡。   儘管許多人認為COVID-19主要影響老年人,COVID-19也會在年輕人中引起非常嚴重的疾病。   約有五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年齡小於50歲,而進入加護病房的患者中這一年齡組佔了四分之一。   在第一波大流行中,50歲以下的成年人佔因COVID-19住院治療者的20%。這項研究顯示,近三分之二的50歲以下成年人需要加強照護,近十分之一的人出院後必須重新入院。   研究如何進行 Verma的團隊比較了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多倫多和附近密西沙加的7家醫院中因為流感和COVID-19相關的住院情況。這兩個地區都有大量的人口和COVID-19高感染率。   在研究期間,有763人因流感住院783人次,而972人因COVID-19住院1027人次。在這段時間內,這佔整個安大略省所有COVID-19住院治療的近四分之一。   研究人員說,COVID-19可能比流感要危險得多,因為人們對新冠狀病毒的免疫水平要比對季節性流感低。過去的流感感染和疫苗接種已幫助人們增強了對疾病的免疫力。   Verma說:「希望隨著更多人接種疫苗和更多更有效的治療方法,COVID-19的嚴重程度將隨著時間降低。不幸的是,這種病毒的變種甚至可能變得更加嚴重。」   該研究於2月10日發表在《_加拿大醫學會雜誌》上。_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1.02.1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越來越多的女性禮儀師處理往生者的後事
2021.02.19
越來越多的女性禮儀師處理往生者的後事
隨著人們對性別角色的看法改變,以及越來越多人傾向由女性來處理女性的大體,現在韓國接受禮儀師培訓的女性有增加的趨勢,這是長期以來女性一直被排除在外的領域。   在2000年初時,韓國大約有30%的殯儀員學生是女生,但今天,她們大約佔了班上的60%。   在台灣,截至107年底,禮儀師人數計929人,其中男性549人占59.10%,女性380人占40.90%,女性占比連3年增加。   打破性別的禁忌 在韓國,這個趨勢是在越來越多呼籲打擊對婦女性暴力行為之下發酵的。性暴力行為包含大量的針孔攝影機犯罪、「色情報復」,以及在網路上脅迫婦女和女孩分享自己的性愛圖片,有時甚至是暴力圖片的網絡。   目前19歲,就讀殯儀員研究的Park Se-jung說:「當有異性的同學碰我身體時,我會感到不舒服,就算我有穿好衣服。即使我死了,我一定也不希望他們觸摸、清洗和打扮我的裸身。我很確定我應該成為替其他女人辦一個好的告別式的人。」   韓國乙支大學(Eulji University)遺體防腐學教授Lee Jong-woo說,「從儒家思想來看,死亡過去在韓國被視為禁忌,對於婦女是否可以從事這樣的工作也有負面的看法,但這種想法正在改變。」   年輕人的死亡 禮儀公司表示,他們有陸續收到越來越多人要求由女性禮儀師來辦理後事。   已經擔任禮儀師七年的Park Bo-ram說:「去世的年輕人大多是自殺者,如果是由我們女性來處理大體,喪親者的家屬會感到比較自在,尤其如果是一名女人自殺的話。」   Park說:「我記得一個青少年學生,是個獨生女...自殺了。幫她清洗身體和換裝時,我在她的大腿上看到許多自殘的痕跡,但她的家人都不知道。」   Park回憶說,即使在悲傷中,女孩的父母也很感激是由一位女禮儀師處理女兒的大體。   韓國的自殺率是已開發國家中最高的:2019年每10萬人中有24.6人自殺身亡,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該年統計的平均自殺率為11.3。那年,自殺是青少年和20和30多歲的人的第一大死因。   韓國2019年有超過4,000名女性輕生,包含年輕的女性K-pop藝人具荷拉(Koo Hara)和雪莉(Sulli)。   反對女性在殯葬業的聲音仍然存在 據韓國就業訊息服務社所說,2016年,韓國6,200名禮儀師中有四分之一是女性。由於每年有超過13萬名女孩和婦女喪命,預計家屬對女性禮儀師的要求會繼續增加。   然而,仍有些保守的聲音反對女性在殯葬業服務。   計劃在畢業後到禮儀社工作的21歲的Shin Hwa-jin表示,她曾聽到一位女禮儀師和婆婆的對話。「她的婆婆說:『你竟敢肖想用那雙碰過屍體的手來煮飯給我吃?』」這讓她感到非常震驚。   編譯來源:Reuters (2020.11.1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