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20.04.24
冠狀病毒藥物首次試驗失敗,希望破滅?!
人們普遍希望瑞德西韋(remdesivir)可以治療Covid-19。但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不小心發布的文件草案,一項在中國試驗顯示該藥沒有成功。報告指出,這種藥物不能改善患者的病情或減少血液中病原體的存在。
支持該藥物的美國公司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表示,該文件對這項研究進行了錯誤描述。
我們對這項研究了解多少?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瑞德西韋臨床試驗數據之詳細信息,又將其刪除。但在那之前,有關試驗失敗的消息已經傳開了。此後,世衛組織已確認報告草稿被錯誤上傳。
研究顯示,研究人員對237名患者進行研究,
158名患者使用了該藥,其餘79名患者接受安慰劑。
一個月後,服用該藥的患者死亡13.9%,而接受安慰劑的患者則為12.8%。由於副作用,該試驗被提早終止。總結指出:「雷德西韋沒有臨床或病毒學上的益處」
消息傳出後,美國三大主要股指均從逾1%的漲幅跌回。
藥廠怎麼說?
吉利德科學公司對世衛組織的貼文提出異議。吉利德公司的發言人說:「我們認為WHO的公布的文件引用該研究的內容不恰當。」
他補充說,「由於受試者參與率低,在統計上沒有意義,因此該試驗提前終止。雖然數據的趨勢顯示瑞德西韋具有潛在的益處,特別是在疾病早期接受治療的患者中,但是,研究結果尚無定論。」
這並不意味著該藥的發展道路就此終結。一些持續的試驗很快將為該藥的使用提供更清晰的畫面。
編譯來源:BBC NEWS(2020.04.2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4.23
什麼是武漢病毒的感染劑量和病毒載量?
最近,兩個基本的病毒學概念受到了廣泛關注-武漢肺炎的病毒(SARS-CoV-2)的「感染劑量(infectious
dose)」和「病毒載量(viral load)」。
什麼是「感染劑量」?
感染劑量是引發感染所需的病毒量。視病毒的種類而異,對於流感病毒而言,人們只要暴露在10個病毒顆粒就會生病,而其他的病毒則可能需要多達數千個。
科學家們不知道觸發SARS-CoV-2感染需要多少病毒顆粒,但是它顯然具有極強的傳染性,但這可能是因為感染所需的顆粒很少(傳染劑量低),或者是因為已感染的人在其環境中釋放出許多病毒。
什麼是「病毒載量」?
病毒載量是患者的檢測的採體中某特定病毒的量。對於武漢肺炎,這是指在患者的鼻咽採體中檢測到多少病毒基因組。病毒載量反映了病毒在感染者中的複製情況。在患者採體中檢測到的SARS-CoV2高病毒載量代表著患者體內存在大量冠狀病毒顆粒。
病毒載量高與嚴重的肺炎或死亡風險較高相關嗎?
我們直覺地會認為,病毒越多,疾病越嚴重。但實際上情況是更複雜的。
以過去的SARS或流感來看,一個人是否會出現輕度症狀或肺炎,不僅取決於其肺部有多少病毒,還要看其免疫反應和整體健康狀況。
目前我們還不清楚SARS-CoV-2病毒載量能否告訴我們誰將患上嚴重的肺炎。《刺胳針》雜誌上的兩項研究報告指出,罹患較嚴重的肺炎的人在首次入院時通常平均病毒載量較高。
這些研究還報告說,患有更嚴重疾病的患者的病毒載量持續的天數較久。但是,差異並不明顯。事實上,病毒載量相似的人也會發展為輕度和重度疾病。
令人更困擾的是,其它研究發現,一些無症狀患者的病毒載量與有武漢病毒症狀的患者相似。這意味著僅病毒載量並不能明確預測疾病的預後。
另一個普遍的問題是,在感染時有較高的病毒劑量,例如:醫護人員因為長期接觸病人而被感染,是否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現在,我們無法回答。
高病毒載量會增加將病毒傳播給他人的能力嗎?
通常,儘管人與人之間存在很大差異,但呼吸道中攜帶的病毒越多,呼氣或咳嗽時釋放的病毒就越多。多個研究已經報導,患者在被確診時,其病毒載量最高。
這意味著SARS-CoV2患者在疾病開始時,甚至在他們知道自己生病之前就可以有效地傳播病毒。這是壞消息。這意味著看起來健康的人可以將病毒傳播給他人。
為什麼很難回答有關SARS-COV-2病毒數量的基本問題?
通常,研究人員可以結合對動物的實驗研究以及對患者的流行病學觀察,來確定病毒的特徵。
但是由於SARS-CoV-2是一種新病毒,因此研究界才剛剛開始進行管控實驗。因此,我們獲得的所有信息均來自觀察患者,這些患者均以不同方式感染,具有不同的基本健康狀況,年齡和性別均不同。這種多樣性使得僅憑觀察數據就很難得出適用於所有人的強有力的結論。
病毒載量和感染劑量的不確定性告訴了我們什麼?
研究病毒載量和感染劑量可能對於醫療服務提供者在做出更好的決定時很重要。而對於我們其他人,無論患者的SARS-CoV-2病毒載量或感染劑量如何,上上策都是減少暴露在任何數量病毒,因為很明顯的,病毒在人與人之間會有效地傳播。
當前的社會保持距離的做法以及限制封閉空間中人的接觸將減少SARS-CoV-2的傳播。此外,使用口罩會減少症狀前和無症狀個體釋放病毒的數量。
一句話,請待在家裡並保持安全。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0.04.1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4.22
是過敏還是COVID-19?讓專家告訴你
今年春季,過敏季節和冠狀病毒大流行重疊。我們要如何辨別哪一個可能是讓你感到不適的原因?
過敏症專家R.
Shah博士說:「由於COVID-19的大流行,這個春季的過敏季節尤其具有挑戰性。我的許多患者及很多過敏患者可能很難區分什麼是過敏和什麼是COVID-19症狀。」
季節性過敏的典型症狀包括眼睛癢、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水和鼻涕倒流。COVID-19的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疲勞、肌肉酸痛、腹瀉、喉嚨痛,有時甚至失去味覺、嗅覺。
過敏和COVID-19的最大區別在於那些發癢的症狀—眼睛癢、鼻子癢。如果您遇到這些症狀,而且沒有發燒,則很可能是環境過敏引起的,而不是COVID-19。
Shah博士指出,許多過敏症患者也患有氣喘。氣喘讓人比較容易在感染COVID-19後出現更嚴重的症狀,因此針對自己的過敏和氣喘,要有新的因應計劃。通常,當人們狀況良好時,他們對遵循治療計劃會變得比較鬆懈,Shah博士敦促患者必須準確地按醫囑服用藥物,並準備額外的吸入器和補充用品。
為了減緩春季過敏症狀,請盡量避開過敏原,如:保持窗戶關閉、回到室內後要潤濕衣物或換衣服等。目前許多防止冠狀病毒傳播的規定
(如:待在家裡)
也有助於減少今年春季的過敏和氣喘症狀。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0.04.1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4.21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需要更擔心COVID-19?
如果您或您的親友患有糖尿病,您可能已經注意到糖尿病總是會出現在COVID-19高危險群中。您可能想知道為什麼。
好消息是,任何類型的糖尿病患者感染該病毒的風險似乎沒有比較高。壞消息是,如果糖尿病患者感染了病毒,他更有可能出現較嚴重的症狀。
美國糖尿病協會理事長R.
Eckel說:「最近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 (CDC)
的數據顯示,確診COVID-19的人群中,只有10%患有糖尿病。不過,如果染病的糖尿病患者因此住院,他的狀況可能更嚴重。」
美國所發生的狀況,可能在世界其他地區也是如此。
英國里茲大學的醫學教授P.
Stewar表示,糖尿病患者感染COVID-19的風險並沒有更高。他於五月的《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誌》特別指出,患有某些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可能讓人在感染COVID-19後面臨更多的風險,如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似乎更有可能死於感染。儘管目前尚不清楚這是不是因為患有糖尿病或其他因素,或這本身可能只是受到年齡影響,而不是糖尿病。
Eckel理事長指出,中國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較高實際上可能是由於潛在的心臟病所致。但是,直到研究者有更多的資料和時間來解釋這些資訊以前,我們無法確定糖尿病本身是否會導致較嚴重症狀。
那麼,這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兩位專家都表示,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循的規則跟其他所有人一樣。首要關鍵是要避免感染。
也就是要經常洗手、避免觸摸臉部、盡量待在家裡、與他人保持距離
(CDC建議至少保持183公分的距離)
及在難以與他人保持距離的公共區域佩戴口罩。
Eckel理事長表示,如果您患有糖尿病,並且感染了嚴重的COVID-19,最好將治療用品如胰島素、血糖監測耗材及連續性皮下胰島素注射耗材(insulin
pump
supplies)等帶到醫院,特別是如果您依賴胰島素,因為醫院可能沒有所有類型的胰島素。
Eckel理事長補充,有些醫院可能不允許您攜帶治療用品,如果是這種情況,則需要遵循醫院的規定。如果您的狀況夠好,那麼有些醫院將允許您繼續自行治療糖尿病。
Eckel理事長對糖尿病患者的最終建議是:「要聰明、採取預防措施、要安全。」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0.04.1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4.20
享用壽司也享用了寄生蟲!
研究發現,自1970年代以來某種寄生蟲的數量增加了283倍,這種寄生蟲會透過人們吃下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鮮進入人體。
這種寄生蟲叫「海獸胃線蟲 (Anisakis worms 或herring worms)
」。海獸胃線蟲存在於各種海魚和魷魚體內,其長度可達2公分。其數量的驟增可能對人類和海洋哺乳動物的健康都有影響。
儘管海鮮加工商和壽司廚師擅長從魚類中尋找和去除此寄生蟲,但可能仍有漏網之魚,因此研究作者C.
Wood建議,如果在吃壽司時擔心寄生蟲,請將每一塊切成兩半然後進行檢查。
當人們吃下海獸胃線蟲時,它會侵入腸壁並引起類似食物中毒的症狀,例如噁心、嘔吐和腹瀉。Wood表示,在大多數情況下,寄生蟲會在幾天內死亡,症狀便會消失。
Wood指出,大多數「海獸胃線蟲症」並未被診斷出來,因為人們認為症狀是食物中毒引起的。
研究分析了有關海獸胃線蟲的線上文獻。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這種寄生蟲對人類帶來的健康風險相對較低,但可能會對海豚、鯨魚和海豹等海洋哺乳動物產生重大影響。
Wood表示:「這項研究的重要意義之一是,現在我們知道海洋哺乳動物面臨著巨大的、不斷上升的健康風險。很少人認為寄生蟲可能是某些海洋哺乳動物數量無法回升的原因。我希望這項研究促使人們將腸道寄生蟲視為可能限制瀕危和受威脅的海洋哺乳動物數量成長的潛在因素。」。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0.04.1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4.19
剖腹產後 還能選擇其他生產方式嗎?
選擇剖腹產,是否代表之後的生產都只能剖腹?最新一項研究指出,如果能提供關於生產方式風險與益處的說明,即使經過剖腹產,多數準媽媽會選擇陰道產。
研究怎麼做
研究人員從資料庫中尋找在2005年4月至2017年8月間至少有1次剖腹產經驗的1,086名孕婦。其中,有735名符合研究條件,這些條件包含:以前只有過一次剖腹產、前次剖腹產是子宮下段橫切剖腹產、沒有產科上禁止陰道分娩的理由、單胎妊娠、胎兒頭先露、無子宮肌瘤切除病史等。為這些產婦提供生產方式風險和益處的詳細說明,讓每位婦女考慮並在妊娠34週時做出決定。
在735名準媽媽中,471名(64.1%)選擇了陰道產,264名(35.9%)選擇了再次剖腹產。在選擇陰道產的女性中,430名(91.3%)陰道分娩成功,而41名(8.7%)則因為併發症的原因無法進行陰道分娩,最後選擇了剖腹產。在這一組中,三名婦女(0.6%)經歷了子宮破裂,但未發生產婦或新生兒死亡。
來自日本的研究作者Kaname
Uno博士表示,這項研究結果證實了先前的研究,剖腹產後的陰道產是一種安全的選擇。但大多數的女性都會選擇進行重複剖腹產,這可能是由於對分娩的風險和益處缺乏足夠的說明所導致。研究結果表明,應鼓勵衛生專業人員與孕婦進行持續的討論,提供訊息讓她們選擇。
在剖腹產後進行陰道分娩的潛在風險是子宮破裂,而剖腹產有出血、感染和其他併發症的風險。早期破水、在開始宮縮之前進行、妊娠超過40週是導致剖腹產後陰道產失敗的重要危險因素。
不過Uno博士指出,由於這項研究內容直接取決於每個待產母親的選擇,這可能會受到個人想法、以前的經歷和所在地區的影響,因此還無法廣泛推廣。並且,由於只有三名婦女發生子宮破裂,還需要進一步調查以評估是否為潛在併發症。
編譯來源: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2020.03.24)、Eurek
Alert(2020.03.2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