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HPV疫苗一針有效?
2020.01.10
HPV疫苗一針有效?
不論是四價或九價HPV疫苗,廠商都建議要施打三劑。然而,對於HPV疫苗接種劑數一直有研究提出不同看法。台灣女人健康網也曾多次就相關研究進行報導:WHO認為研究顯示保護效果相同,因此建議9至13歲青少女接種四價疫苗從三劑減少為兩劑;2015年一份研究指出,四價疫苗接種一劑即可;2016年研究指出九價疫苗接種兩劑也有同樣效果;2019年的澳洲大型研究更指出接種一劑的效果與接種兩劑或三劑是相當的。   最新研究同樣指出,接種一劑HPV疫苗提供的保護力可能跟接種兩劑或三劑一樣。   對資源不足地區 有重大意義 來自德克薩斯大學休士頓醫學中心的Ashish A Deshmukh博士是研究作者之一,他表示雖然研究結果顯示接種一劑可能與現在推薦的兩劑或三劑一樣有效,但目前要依靠單劑疫苗進行保護還為時過早,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許多資源有限的國家缺乏密集的基礎設施來管理兩劑或三劑藥物,使得大多數青少年無法完成建議的系列藥物接種。如果能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單劑量有效,對於減輕這些癌症的負擔可能具有重大意義。   台灣女人健康網也要提醒,HPV疫苗未涵蓋所有病毒類型,除了接種疫苗,更該注意安全性行為及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才能有完整的保護。   研究怎麼說 這項研究分析來自2009年至2016年的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數據,共有1620名婦女的樣本,平均年齡22.2歲,56.5%為白人。其中1004人未接種疫苗,616人接種了HPV疫苗,接種情況:106人接種了一劑、126人接種了兩劑、384人劑接種3劑。   就HPV 6、11、16或18型感染的患病率來看,與未接種疫苗的女性(12.5%)相比,接種一劑疫苗女性的患病率(2.4%)比接種兩劑(5.1%)或三劑(3.1%)的女性都要來得低。一劑對兩劑或一劑對三劑的患病率則沒有顯著差異。   調整後的數據則呈現出,在 HPV 6、11、16或18預測感染可能性上,比起接種一劑疫苗女性的2.4%、接種兩劑的5.7%與三劑的3.1%,未接種疫苗女性最的感染可能性7.4%最高。   而與白人女性(6.6%)相比,黑人女性感染HPV 6、11、16或18型的預測可能性較高(10.8%)。終生男性伴侶超過5個的女性(11.6%)的預測概率也比終生男性伴侶0-5個(3.3%)的女性更高。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9.01.02)、 Health Day (2019.12.27)、Eurek Alert (2019.12.27)、JAMA NETWORK(2019.12.2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美國首例 美白霜引發汞中毒
2020.01.09
美國首例 美白霜引發汞中毒
美國近日出現一名婦女因長期使用一款美白霜,引發甲基汞中毒,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嚴重受損,這是美國首例因保養品造成的甲基汞中毒。   含汞美白霜 長期使用恐損中樞神經 根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的報告,這名47歲婦女7月因皮膚刺痛和手臂無力就診,兩周後又因視力模糊、步態不穩、口齒不清再度就醫,經血液和尿液檢查發現她體內甲基汞量異常高。甲基汞是一種有機汞,毒性極高,會造成神經系統的永久傷害。   這名婦女的家人告訴醫師,這七年來,她每天早晚都使用由墨西哥代購來的旁氏復顏抗皺保濕面霜(Ponds Rejuveness),希望能消除皺紋和斑點。CDC檢測這款面霜,發現含有1萬2千ppm甲基汞,美國禁止販售汞含量這樣高的保養品。   儘管這名婦女接受了治療,情況卻持續惡化,截至12月底這名婦女還得靠鼻胃管灌食。CDC警告民眾汞中毒的危害,如果有疑慮可以主動篩檢美白霜是否含汞。   台灣並未進口此款美白霜 台灣並未進口「旁氏復顏抗皺保濕面霜」,但民眾還是可能透過代購取得。過去也曾傳出多起因自製或來源不明面霜含汞的案例,不過毒性全都沒有甲基汞這麼強。   台灣女人健康網提醒,不要購買來路不明、自製標籤或沒有標籤的保養品,並檢視瓶蓋下的鋁箔保護紙是否完整,如有疑惑,趕緊把產品送驗,千萬別以身試「毒」。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19.12.2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人造子宮知多少?
2020.01.08
人造子宮知多少?
嬰兒在母親子宮外成長的想法已不僅僅存在於小說和電影之中,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正在探索人造妊娠的可能性。例如,台灣女人健康網曾報導,研究人員在人造子宮中培育早產羊。最近,荷蘭的研究人員獲得超過10億元台幣的資金,將開發人類早產兒使用的人造子宮原型。   然而,對於「人造子宮」,除了技術的提升,更需要思考的是可能衍生的道德問題。   胎兒有可能在子宮以外的地方生長嗎? 嬰兒在子宮外生長並不是新出現的技術,當早產兒從媽媽的子宮移到保溫箱中繼續發育時,就是子宮外生長的概念。   人造子宮可以延長胎兒在母體外的孕育生長時間,最終,也許可能完全不需要使用女人的子宮來孕育胎兒。   雖然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許多研究生物生殖技術的科學家認為在必要的科學和法律支持下,人造子宮孕育胎兒是可能的。   人造子宮會包含什麼? 不同於保溫箱,人造子宮可以模擬子宮的環境,提供胎兒生長。人造子宮需要腔室與外殼,那是胚胎植入後生長並保護它的地方。到目前為止,動物實驗已經使用了壓克力缸、塑料袋和從生物體中取出並存活的子宮組織等材質來建置人造子宮。   此外,人造子宮還需要合成羊水替代品,也就是自然懷孕期間子宮中的避震物。   最後,還必須有一套循環系統,也就是讓氧氣和養分進入,二氧化碳和廢物排出。換句話說,研究人員必須建造一個人造胎盤。動物實驗中已經使用了複雜的導管和幫浦系統,目前還有計劃使用葉克膜的迷你版本,進行體外的呼吸和循環。。   一旦這些技術到位,人造子宮可能會像如今的試管嬰兒一樣普遍。試管嬰兒在幾十年前剛出現時也被認為是革命性的,引發許多道德爭議跟論戰,但現在卻十分普遍,人造子宮又有哪些道德考量呢?   人造子宮可以幫助早產兒 關於人造子宮好處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可以提高極早產嬰兒的存活率。   目前,早於妊娠22週出生的嬰兒幾乎沒有存活的希望,23週左右出生的嬰兒可能會留下傷害。   使用模擬母親子宮環境的「密封生物袋」可以幫助極度早產的嬰兒生存並改善健康品質。生物袋可提供氧氣、替代性羊水、臍帶通道以及所有必要的水和養分。如果有需求,還可以提供藥物。這可能使妊娠期延長到子宮外,直到嬰兒充分發育,可以獨立生活並擁有良好的健康情形。   人造子宮可能提供胎兒生長的最佳環境,使其具有適當的賀爾蒙和均衡的營養平衡,也將避免成長中的胎兒受到傳染病等外部傷害。   如果需要,這個技術還可以讓對胎兒進行手術更加容易。並減少早產兒長期住院的情形,從而節省了醫療費用。   人造子宮可能有助於不孕和生育 這項新興的生殖技術可能使出於生理或社會因素而不育的女性有機會生育孩子,也可能為跨性別女性、出生時即沒有子宮的女性,或因為癌症、受傷等醫療狀況而失去子宮的女性提供生育的機會。   那些因為職業、服用藥物或生活方式可能使胎兒暴露於不安全的風險中的女性,也有生育的可能。   同樣,也讓單身和同性戀男人有另類的生育選擇,無需代理孕母而能有下一代。   然而,這是否可能翻轉傳統上認為生兒育女是女性責任的觀念?是否可能消除目前僅對女性產生影響的懷孕潛在風險和生育期待呢?這會消除交易性的代孕嗎?   人造子宮可能傷害女性、加遽不平等並導致歧視 人造子宮可能為許多人帶來希望,但同時也有許多潛在的危害與風險。   對於某些女性,使用人造子宮繼續妊娠似乎是中止妊娠的選擇。但也令人擔心,正在考慮人工流產的女性可能被迫使用人造子宮繼續妊娠,人造子宮是否應該影響女性做選擇的權利已在爭論當中。   人造子宮也可能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富裕的準父母可能會選擇支付人造子宮的費用,而較貧窮的人將依靠女性的身體來生孩子,加深對女性的剝削;不同社會經濟條件的孕婦在營養和病原體等方面的現有差異也可能加劇。   人造子宮會不會成為特權或富裕人士才能獲得的資源,自然生產被標籤為貧困、特殊族群或種族的行為?   同時也出現了資源分配的難題,人造子宮可以得到政府補助嗎?如果是這樣,誰應該決定誰可以獲得補貼?需要設定門檻嗎?   其他問題則涉及通過人造子宮出生的人可能面臨的歧視,我們如何防止歧視或侵犯隱私的報導,確保個人的出生故事不會受到遭受公眾好奇心騷擾或負面嘲笑?   也可能會有人認為人造子宮違反了自然生殖,不該存在。   還有許多事情需要準備 目前,這項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也還沒有人類可使用的人造子宮原型。然而,在急著使用這項生殖技術之前,不僅需要確保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還需要考慮道德和法律問題,思考在不同情況下這是否是正確的選擇。   在緊急情況下使用人造子宮可能較容易有共識,例如挽救極早產兒的生命。但是,在其他情形下使用可能還需要更廣泛的社會討論和政策考量。   如果不先建立明確的法律道德框架和監管機制,人造子宮的開發和使用可能衍生許多問題。在技​​術完全實現並可用之前,我們需要對中止妊娠的權利、生育權和監護權等問題、實驗限制以及其他問題進行討論。而且討論的腳步要盡快,不該讓法律落後於科學。   如果未來這項技術真的可以使用了,可能需要思考以下這些建議: * 透過資金(可能是政府補助的形式)防止基於社會經濟理由的歧視,以確保不同族群都可以使用該技術 * 對不同情況的胚胎和胎兒制訂明確的法律準則,包括如果準父母死亡、離婚或不同意繼續進行時應該如何處置 * 提供指南,以消除公眾對濫用新興生殖技術的擔憂   人造子宮聽起來非常的激進的和未來主義,但重要的是不要被迷惑,停下來反思一下。   儘管這項技術可能解決生殖不平等的現有問題,但還有許多其他問題需要我們立即注意。改善孕產婦保健服務、讓女性在工作場所享有平等機會、提高職場對孕產婦的友善程度,以及減少不良的健康或社會因素對胎兒的影響,這些都是我們現在必須也可以盡快解決的。   更多相關閱讀 人造子宮問世將如何改變社會倫理? 塑膠袋養寶寶?科學家在塑膠子宮內培育早產羊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19.11.1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性別平等了嗎?快來回顧2019年全球重大事件!
2020.01.07
性別平等了嗎?快來回顧2019年全球重大事件!
如果有一張總結2019年的圖片,那可能是一個年輕女子在抗議。當擁有強權的男人們試圖佔領世界時,女性一直在進行反抗並讓她們的聲音被聽見。   我們一起來回顧剛剛結束的2019年裡發生了哪些與性別平等有關、令人永生難忘的重要事件!   * 美國發動人工流產戰爭 今年在美國許多保守的州試圖推動可以有效禁止人工流產的「心跳法案」,使得要獲得安全合法的人工流產變得更加困難。而俄亥俄州贏得了可能是年度最恐怖的提案,要求醫師執行醫學上不可能的手術-「將子宮外孕的胚胎重新植入」,否則將以人工流產謀殺罪起訴醫師。 2020年將是美國生育權另一個重要的一年,總統Trump已經明確表示,迎合反人工流產極端分子將是他爭取連任的核心策略之一。   * 沙烏地阿拉伯女人終於可以自由旅行 這是一項歷史性的改變,沙烏地阿拉伯終於鬆綁了規定婦女必須取得男性監護人允許才能旅行的古老法律。儘管王國在提升女性權益方面已邁出了一小步,但仍有很長遠的路要走。首先,它可以釋放被羈押已超過一年並據報遭受酷刑的女權運動者。   * 全球首次全女性太空人進行太空漫步 美國國家航太總署(NASA)兩位女性太空人原定於2019年3月進行的外星探險,由於其中一位的太空衣尺寸太大不合身,飛行計畫因而延期至10月才進行。兩位在Svetlana Savitskaya成為首位在太空漫步的女人後的35年,完成了全女性太空人在太空中漫步的創舉,這是巨大的躍進。   * 伊朗終於允許女人進入足球場 2019年10月,成千上萬的伊朗婦女,在該國推翻了長達數十年嚴禁女性進入體育館的禁令後,觀看了國家足球隊的現場直播。 而不幸的是,國際足聯(FIFA)悲慘地將伊朗蒙上了陰影:一個名叫「藍色女孩」的球迷,在她因試圖穿上男裝進入德黑蘭Azadi體育場後被判入獄。她因此自焚,最後因傷身亡。   * 女足世界杯帶來歡樂,也帶動討論同工同酬 美國女子足球隊打破了紀錄,贏得了球迷,並在2019年夏季成為世界冠軍。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能是她們如何使「爭取在體育運動中的同工同酬」成為當務之急的議題,並讓群眾們在體育場高呼「薪資平等」!   * 日本女性要甩掉上班穿高跟鞋夢靨 厭倦了必須穿高跟鞋去上班,日本運動者發起了病毒式請願,以擺脫痛苦的服裝規範。它引用了#MeToo,很快就被稱為「#KuToo運動」,並為取自日語中「鞋(kutsu)」和「疼痛(kutsuu)」的諧音。日本厚生省大臣後來針對請願行動表示「穿高跟鞋是必須且合適的」,如此不明智的回應使他躍上了頭版頭條新聞。老兄,要穿那你就自己穿吧!   * 智利反性暴力聖歌席捲全球 智利的運動者們邊走邊唱著「一名在你行走的路徑上的強暴犯」(A Rapist in Your Path)這首歌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它因此成為一首女性主義聖歌。歌詞的其中一部份唱著─『這不是我的錯/也不是我去了哪裡的錯/也不是我穿著的問題/強暴者是你/是警察/是法官/是國家/是總統』。   * 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 台灣同志爭取平權之路漫長,2017年國內大法官做成釋字第748號解釋指出,現行民法規定不允許同性結婚是違憲的,並須在兩年內應完成相關法律修正或制定。其後在2018年又歷經公投表決,同婚議題持續爭議不休。2019年5月24日立院三讀通過規範同志婚姻的「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成為亞洲首部同婚專法,使我國的同性婚姻關係正式合法化!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12.28)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患有癲癇的女性 母乳餵養比率較低
2020.01.06
患有癲癇的女性 母乳餵養比率較低
母乳餵養對母親和嬰兒都有已知的益處。因為大多數癲癇藥物在母乳餵養期間被認為是安全或中度安全的,因此,鼓勵患有癲癇的母親進行母乳餵養,並仔細監測嬰兒。然而,母乳餵養的做法對患有癲癇的婦女來說可能是具有挑戰性的,因為之前建議在服用抗癲癇藥物時不要母乳餵養,而且餵養導致睡眠中斷,這可能增加患者的癲癇發作風險。我們並不清楚,患有癲癇的婦女母乳餵養率是否因此較低?   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相較於未罹患癲癇的女性,罹患癲癇的女性進行母乳餵養的比率較低,但與過去相較,比率已經提升。   與過去相較 比率上升 過去一項對1999年至2004年間女性的研究,42.9%的癲癇患者進行母乳餵養。   而這份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癲癇患者中74.8%進行母乳餵養,沒有罹患癲癇的女性則為89%。與過去的餵養情形相比,母乳餵養比率上升。   研究如何進行? 研究人員對294名癲癇婦女和89名沒有罹患癲癇的健康對照組進行調查,在兩組母親產後的3、6、9和12個月時進行訪視。每次訪視時,婦女報告自己是否進行母乳餵養,並在電子系統中記錄母乳餵養情形。   分娩後的前六個月,癲癇婦女的母乳餵養可能性要比同齡婦女低,但如果她們開始進行母乳餵養,繼續母乳餵養的可能性就沒太大差異。   在3個月時,59.2%的癲癇婦女以母乳餵養,而對照組為78.7%;6個月時,47.2%的癲癇婦女以母乳喂養,對照組為69%。於9個月和12個月時,兩組的母乳餵養率無顯著差異。   藥物不是主要的因素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還不清楚最初的六個月為何存在差距,但似乎不只與用藥有關。研究人員研究了使用的藥物,沒有發現任何差異。另外也對單藥療法與多藥療法之間的差異進行研究,在調整了其他變項後,這些變項也都被淘汰了。接下來將對其他因素,例如癲癇發作控制、情緒和抑鬱進行研究。   研究主持人Elizabeth Gerard博士表示,患有癲癇的婦女要進行母乳餵養有些棘手,因為人們總會告訴新手媽媽要隨時隨地餵養嬰兒,夜間需要每2個小時起床一次,但是睡眠中斷對患有癲癇的婦女來說是非常辛苦的。Gerard博士建議她的患者認真思考並進行規劃,可以將母乳擠出存放,家人便可在夜間協助餵養嬰兒。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9.12.0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吃的膽固醇到底會不會影響心血管健康?
2020.01.05
吃的膽固醇到底會不會影響心血管健康?
自從政府不再建議每日攝取的膽固醇上限後,膽固醇似乎退出了飲食戰場,但最近美國心臟學會提出的科學建議再次引發人們討論食物中的膽固醇到底會不會影響心血管健康。   美國心臟學會表示,政府2016年發布的飲食指引取消了食物中膽固醇的上限,使飲食膽固醇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不再那麼確定。而他們最近分析既有文獻後指出,目前的研究無法確認食物中膽固醇或雞蛋與血液中的壞膽固醇相關,但仍然建議人們盡量少攝取膽固醇。   食物中的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 該學會指出,從觀察性研究獲得的證據整體上並未呈現食物中的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相關;而那些發現有相關的研究,在考量其他飲食成分如纖維、飽和脂肪等後,食物中的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便減弱了。這顯示食物中的膽固醇對心血管的影響很難與其他飲食成分分開,許多含有高膽固醇的食物中其他飲食成分的含量也很高。   研究也檢視了17份隨機控制臨床試驗,發現只有在食物中的膽固醇攝取量高於平均時才會提高血液中壞膽固醇的量,而且這些臨床試驗的受試者樣本數都很小。   雞蛋與心血管疾病 關於吃雞蛋與心血管疾病是否相關,不同研究得出的結論有差異。例如:許多以美國、瑞典及芬蘭人口為研究對象的研究並未發現吃雞蛋與冠心病有關。另一份研究甚至發現相較於每周吃少於一顆雞蛋的人,每周吃7顆以上雞蛋者中風風險降低。不過,美國及瑞典的研究發現,每天吃多於一顆蛋者心臟衰竭風險增加20-30%,但研究結果只能應用在男性身上。   整體來說,不論是食物或雞蛋中的膽固醇,目前的文獻並不支持其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顯著相關。   美國心臟學會建議: * 為了限制膽固醇攝取,選擇液態非熱帶植物油,並慎選植物性蛋白質來源。 * 健康的人每天最多攝取一顆全蛋,血脂正常的年長者最多可吃兩顆蛋。 * 若整體飲食內容富含瘦肉及植物性蛋白質,搭配蝦與貝類是適合的。 * 素食者應在飲食中適量添加更多乳製品和雞蛋。 * 血脂過高的人,特別是患有糖尿病或有心臟衰竭風險的人,仍應對富含膽固醇的食物保持謹慎。   美國心臟學會另外指出,飽和脂肪經常會和膽固醇同時存在,而飽和脂肪(主要來自動物脂肪)比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更大的風險因子。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9.12.16)、Medical News Today(2019.12.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