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芬蘭新上任總理 形成另一種新領導風範!
2019.12.21
芬蘭新上任總理 形成另一種新領導風範!
在國際調查中連續蟬連兩屆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芬蘭,是全球極少數擁有女性領導人的國家之一。現年34歲的Sanna Marin於上週宣誓就職,成為芬蘭目前最年輕的總理。在創下這一紀錄同時,社會民主黨緊跟隨另一位年輕、進步的總理-紐西蘭的Jacinda Ardern的腳步。Ardern在2017年大選工黨獲得勝利時是37歲,也是首位在擔任總理期間生產的女性總理。    1906年,芬蘭成為歐洲第一個授予婦女投票權的國家,被左翼人士視為類似烏托邦,或至少是個社會自由主義政府可以達成的光輝榜樣。芬蘭資本充足的普及教育體系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體系之一。在2017至2019年間,它進行了普遍基本收入的首次試驗。今年夏天,一個新的左傾政府承諾到2035年之前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被芬蘭綠黨準確地描述為「可能是世界上最野心勃勃的目標」。   這次芬蘭政治的新聯盟中,其他四個政黨均由女性領導,其中有三位都是30歲的世代;在紐西蘭,眾議院的女性議員佔40%以上。而我們應該將一個國家領導人的個人特質與整個政治文化建立連結嗎?Marin女士及Ardern女士分別都是芬蘭及紐西蘭的第三位女總理,這兩個國家常被視為進步的燈塔,都同樣由女人負責治理,這難道是巧合嗎?   女領導人當然不能保證一個國家或一個政黨有進步的觀念。英國的兩位女總理一直是保守黨;德國總理Merkel女士是一名右派的基督教民主黨人;Marine Le Pen女士則領導法國的極右派。女選民或女政客不見得比男人更自由、社會民主或保護環境。當英國右翼的獨立黨和脫歐政黨在英國女性中從未像在男性中那樣受歡迎,歐洲大陸的民族民粹主義政黨卻沒有同樣的問題,以及美國有53%的白人女性投票支持川普總統。   但是,當許多國家(巴西、印度及匈牙利)的政治生活被強硬派領導人重新塑造的時候,芬蘭和紐西蘭提醒人們可以有其他的選擇。學術證據顯示,更多元的代表性形成的政策會使過去遭邊緣的群體逐漸得到關注而獲益。Ardern女士並沒有因為將來必須依賴對聯盟夥伴而感到束手無策,她表示建立共識是她所喜歡的工作的一部分。暗示所有女性政治家都更擅長這種工作風格,將可能變成一種刻板印象。但是,正如Greta Thunberg的領導風範為氣候變遷運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樣,看到進入政府的新一代女性處理著我們都面臨的許多挑戰是令人振奮的!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12.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媽媽還是醫師比較受孕婦信賴?
2019.12.20
媽媽還是醫師比較受孕婦信賴?
最新研究指出,孕婦更常向她們母親尋求建議與協助,而不是醫學專家。許多準媽媽認為,她們母親的建議跟專業醫學建議一樣好,甚至更好。   來自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社會學系的Danielle Bessett助理教授進行了這項研究,對64位孕婦和23位孕婦的母親進行追蹤調查與深度訪談。   Bessett教授表示,大多數懷孕指導書籍只強調遵從醫師的建議,就算是以對胎兒發育和孕期生活方式逐月指導著稱的書籍也是如此,並認為來自母親或朋友的建議是過時的,這直接或間接地促成孕婦與母親之間的「世代分離」。   不同族群女性 對母親的依賴不同 研究將懷孕女性分為兩組進行觀察:「擁有大學或大學以上學歷的孕婦」和「擁有大學以下學歷的孕婦」。   儘管這兩個群體的母親都對她們有影響,但少數族裔(黑人及拉丁裔)和大學以下學歷且對醫護人員幾乎沒有信任的孕婦,與她們母親的聯繫最強。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孕婦都有採取健康妊娠的行動,並不是反科學或反醫學。但有明確證據指出,相較於受過高等教育的孕婦,醫師和醫療院所對少數族裔與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有較少的傾聽和照護。   教育程度較低女性的回饋有一個共同點:「醫護人員缺乏傾聽」和「經常感到被貶低」,尤其是當她們告訴醫師自己的母親這樣說的時候。這些可能都與她們更強烈地依賴母親並將母親列為最有價值的資訊來源有關,因為她們的母親更願意傾聽她們的話。   Bessett教授說,懷孕指導書籍大多認為孕婦的母親只會提供過時的建議,但這並未考慮到母親所提供的情感依賴價值。   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與她們母親的互動,則和指導書籍中提到的很相似,但並沒有像書中所暗示的那樣完全分離,她們的關係更具體。   研究發現,儘管受過較高程度教育的女性更有可能聽取醫療建議、向醫師尋求更多飲食和檢查方面的建議,但仍會在育兒和情感上向母親尋求支持與建議,並談論很多身體因懷孕而改變的情形。   來自母親的支持不同 教育程度較低的族群有一個特徵是,孕婦的母親上次懷孕時間距離並不長,因此能提供更多的建議和支持。   教育程較低女性的母親常常有一個較小的孩子,如果母女倆相隔18至20歲,那麼母親在女兒懷孕前不久可能還在懷孕或養育小孩,在這方面媽媽的建議仍然很管用。   相反,受過高等教育女性通常在30歲之後才生育,在這種情況下,母親的建議可能有些過時,與當今的現代醫學指南也不太相關。即便如此,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仍能從母親那裡得知身體如何變化,這依然具有很大的價值。並且,母親是與家庭遺傳相關資訊的寶貴來源,這是只有母親才能做出的貢獻。   兩組間最顯著的差異之一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更重視科學資訊和現代技術對懷孕健康的影響。但與其說是「世代分離」,不如說她們傾向和自己的母親一起閱讀懷孕指導書籍,而她們的母親也對科學有著替代性的投入,因為這是她們幾十年前懷孕時所沒有的。這些母親意識到,她們的分娩經歷與當今女性的醫療介入大不相同,因此不太可能嘗試做主或從她們的懷孕經歷出發。   母親的支持無可取代 研究人員指出,在現今這個錯誤資訊漫天飛的情況下,我們必須了解家庭何時可能是這種錯誤資訊的來源,又是在何時為準媽媽提供了重要的意見,因為在某些時候「媽媽真的比較懂」!   Bessett教授表示,指導書籍將醫學奉為唯一的指導,但這並不是女性獲取資訊的唯一來源。相關書籍沒有考慮到在懷孕期間,孕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低壓力、溫暖的互動和情感上的支持,切斷與母親的聯繫會帶來很大的傷害。她補充說:「醫療建議並不總是黑白分明的,醫師及相關人員如果能採用更全面的方法並真正地聆聽患者的聲音,將可以帶來更多情感上正面的支持。」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12.04)、Science Daily(2019.11.2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捐贈的母乳風險大!
2019.12.19
捐贈的母乳風險大!
台灣的母乳庫以提供早產兒等有醫療需求的新生兒為主,許多母乳不足的媽媽可能透過非正式管道獲得別人的母乳來餵養小孩,甚至願意花錢買。美國最新研究指出,非正式管道共享母乳可能比想像的更為普遍,而且多數人錯誤地認為這些母乳沒有風險。   這項研究透過Facebook進行調查,超過600名回答的母親中,64%是透過非正式管道獲得母乳;超過50%表示她們對非正式管道捐贈的母乳沒有任何安全上的憂慮;並且幾乎80%的母親沒有對捐贈者進行醫療篩檢,因為她們選擇相信。   非正式管道的母乳分享可能來自朋友,也可能透過Facebook或line等社交網絡找到私下捐贈或出售者。這樣研究也提出Facebook或line等社交媒體,可能助長母乳共享,導致錯誤訊息掩蓋真實的資訊。   醫界不鼓勵這樣做 美國兒科學會表示不鼓勵非正式管道共享母乳,因為可能將愛滋、梅毒或B型肝炎等病毒傳染給嬰兒,也可能讓嬰兒暴露於酒精、藥物或其他污染物的風險之中。   雖然母乳被認為是新生兒的最佳營養來源,但是對於大多數嬰兒,共享母乳是否比配方奶更健康目前尚不清楚。美國兒科學會表示,目前的科學正證據僅指出在醫院中的早產兒可透過正式管道捐贈的母乳受益,但對於健康足月的嬰兒則尚未有科學證據。因此如果無法母乳喂養,建議採用配方奶。   台灣呢? 台灣目前有三座母乳庫,以住院中的病嬰優先使用,需有醫師填寫的醫囑單才能夠申請,供不應求的情形可想而知。加上政府大力提倡母乳的好處,更讓無法哺餵母乳的媽媽深感焦慮,希望夠過各種方式獲得母乳,才會出現在拍賣網站上販售母乳的情形。   然而,母乳屬於體液的一部份,是禁止販售的,並且非正式管道來的捐贈母乳又有健康上的疑慮。台灣女人連線建議,若真的無法以母乳餵養嬰兒,配方奶也是一種選擇,不要因為對母乳的執著讓孩子承擔更多健康風險。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10.25)、Daily Mail(2019.10.25)、Eurek Alert(2019.10.2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長效的男性避孕藥是否可逆,尚待研究
2019.12.18
長效的男性避孕藥是否可逆,尚待研究
11月底,印度完成了注射型男性避孕藥的臨床試驗,並且印度政府最快將於6個月後使其上市。但是,科學家認為,這個男性避孕方法的可逆性仍不確定,目前它更像是結紮手術的進階版。   該藥名為Risug,是一種可分解的凝膠,給藥方式為在局部麻醉下注射到輸精管中,阻礙精子在輸精管內的前進,達到避孕的效果。研究人員聲稱,這種非荷爾蒙的避孕藥效期長達13年,並且是可回復的。   目前該藥第一階段有效性已完成三期人體試驗。但第二階段—透過注射來分解凝膠以恢復生殖能力,尚未進行人體試驗,僅做過動物實驗。   一些科學家表示,雖然Risug確實可以取代結紮手術,但藥物的可逆性仍需要研究來確認。   藥物的發明者Sujoy Guha也同意這點,他表示他還不會宣稱其可逆性,雖然他有信心在經過人體試驗後能證實可逆性,但目前他將此藥定位在結紮手術的改進,亦及可以降低進行結紮手術時造成的傷害,也不需要任何手術切口。   RISUG的人體試驗結果怎麼說? 臨床試驗對139名41歲以下、育有至少兩子的已婚男子進行單次注射,並追蹤六個月。   結果顯示,133位妻子在沒有避孕措施的性行為後沒有懷孕,6位有懷孕。科學家將懷孕歸因於藥物從注射器滲出或輸精管被穿刺。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教授對試驗提出質疑,她表示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失效案例也很重要。由於副作用和失敗率,可能讓這款藥與結紮手術沒什麼區別,還需要有更多研究來確認其效果及安全性。此外,雖然非常重要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的結果是正面的,但受試者只有139人且追蹤時間只有6個月,因此,至少對許多市場而言,該藥是一種進步,但不會改變遊戲規則。   印度研究人員表示,Risug已完成三期人體試驗,自1990年代初以來已有500多名受試者參加,並且是以國內最好的標準來實驗及測試毒性。30年下來更有12項研究引用這些文獻來說明其避孕的效果。   他們還表示,這種藥將是負擔得起的持久避孕方法,並且受試者沒有報告喪失性慾或重大副作用。印度的藥品監管機構預計將很快地批准該藥品的生產和上市。Guha博士也已授權給非營利組織Parsemus Foundation在美國推出此藥。   此外,在比爾和梅麗娜·蓋茨基金會的資助下,Guha博士在研究注射到輸卵管以避孕的藥物。   男人會因此開始分擔避孕責任嗎? 在印度這樣的重男輕女社會中,男性使用避孕藥的比率仍然很低。根據官方數據,超過90%的已婚夫婦不使用保險套。男性結紮率很低,女性絕育仍然是一種流行的避孕方法。   研究人員認為,對於避孕的態度在全球可能會發生變化。目前男人未積極避孕的原因之一是他們的避孕選項太少。他們的目標是為男人開發一套避孕藥,只有在有這種情況,男人才能真正可以與伴侶分擔避孕責任。時間將證明Risug是否將成為突破性的男性避孕措施。     編譯來源:BBC(2019.12.0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波蘭民間團體發起人工流產計畫協助有需求的女性!
2019.12.17
波蘭民間團體發起人工流產計畫協助有需求的女性!
波蘭是歐洲擁有最嚴格人工流產限制的國家之一,2016年右翼政府提出完全禁止人工流產的提案,在遭遇大規模的抗議後才取消撤回。日前(11日)Abortion Without Borders聯盟團體在波蘭發起了一項計畫,將提供要人工流產的波蘭女性諮詢服務與費用支持,希望確保她們都能夠安全進行人工流產。    波蘭女性人工流產現況 根據波蘭官方統計,每年約有1千名女性進行合法的人工流產,但發起運動的聯盟估計,每年人工流產的真實數目應該大約有1萬5千個,其中包括在懷孕早期階段透過藥物人工流產,或是飛往其他國家進行手術。然而,在歐盟國家,只有定居的居民才能免費進行人工流產,代表波蘭女性前往其他國家做手術須支付約395到1300英鎊的費用(約15,000元到50,000元台幣)。   計畫將如何支持人工流產的波蘭女性 Abortion Without Borders的這項行動計畫包含了來自四個國家的5個團體。團體之一的Abortion Dream Team成員Więckiewicz表示,無法支付人工流產費用不該成為一個人成為父母的理由。   計畫將設立一個求助專線(helpline),提供波蘭女性可聯繫諮詢如何取得安全人工流產的服務,同時若有需要,他們也會支持無法負擔費用的女性前往德國、荷蘭或英國進行人工流產手術的相關支出,包括交通、住宿以及醫療花費。   計畫還強調將不會詢問前來諮詢的女性為什麼會懷孕、為什麼想要人工流產等這類問題,唯一只會問的是已經懷孕的週數是幾週,藉此以提供合適的建議。   鼓勵女性公開談論人工流產以去除汙名 Więckiewicz進一步指出,波蘭2016年當時對人工流產提案所進行的辯論某種程度將人工流產區分為「好的」與「壞的」兩種,凸顯大家對人工流產還是存在非常大的污名,而這項計畫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鼓勵女性更公開地談論人工流產應該是個開放給所有人的選擇。   成員團體之一Kobiety w Sieci的代表Wydrzyńska也表示,唯一有權利決定是否要繼續或中止妊娠的是懷孕的那個人,不是政府、教會,更不是不好的法律或政策。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12.1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全球暖化跟早產有關?
2019.12.16
全球暖化跟早產有關?
過去有研究指出,當溫度升高,懷孕女性發生高血壓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增加。最近一項研究則指出,溫度上升可能跟早產有關。   來自美國的研究團隊分析了1969年至1988年間超過5,600萬筆的出生數據,發現在溫度高於攝氏32.2°C的日子裡,出生率上升了5%。隔天的出生率也有所提高,可能是因為分娩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溫度下降後,出生率下降。   分析結果顯示,氣溫升高影響婦女懷孕時間平均縮短了六天,但有些嬰兒早產了兩週。研究團隊估計,由於溫度上升,每年平均有25,000名嬰兒較早出生。這可能是因為溫度上升影響孕婦體內荷爾蒙變化。氣候變暖加速生育的原因是它增加了母親體內催產素(oxytocin),提早促使子宮收縮,將嬰兒推出來,從而導致早產。   這項研究期結束於30年前,目前的影響可能比預期的還要大。   英國倫敦皇家學院(King's College)的產科教授Andrew Shennan並未參與這項研究,他表示,這份研究結果是有效且經過充分調查,但並未將婦女分娩的原因納入分析。有很大比例的分娩,尤其在美國,是由醫生催生的,可能是引產或剖腹產。這背後有其社會因素,例如婦女因高溫不舒服而要求分娩等,還需要更多的瞭解與分析。   Shennan教授補充,在過去,極端的溫度,不論是高溫還是低溫,都與死產和分娩風險有關,其中的機制尚不清楚。但就像許多健康狀況一樣,溫度會影響人體的基本功能、血液流動和呼吸。在炎熱的天氣時,女性應盡量保持涼爽並補充水分,在寒冷的天氣時則要保溫。考慮到世界各地溫度的差異很大,而且大多數婦女懷孕正常,溫度不太可能成為影響分娩的重要危險因素。     編譯來源:Nature Climate Change(2019.12.02)、Daily Mail(2019.12.02)、CNN(2019.12.02)、abc NEWS(2019.12.0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