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英國推動職場更年期保護政策
2019.09.02
英國推動職場更年期保護政策
為了母性保護,職場有安胎假、產假、育嬰假等措施,對於更年期,職場是否也應該提供照顧讓女性順利度過呢?最近英國國會正在討論推動保護更年期女性的職場政策。   目前在職場上更年期並未被充分認識,以致於當女性更年期症狀出現時,她們多靠抗憂鬱藥或被要求趕快振作起來。倡議議員認為更年期女性應能夠早退、改變排班或工作內容以緩解症狀。議院在辯論這個議題時多數議員表示支持,因此在立法上是大有可為的。   更年期女性的職場經驗 一份1,132名女性參與的調查指出,94%的人表示更年期症狀對她們的工作造成負面影響,53%表示同事有觀察到她們的工作表現因此下降,51%因此請了病假,19%因此長達兩個多月無法工作。此外,76%表示雇主並未提供任何增加職員認識更年期的討論小組、課程或訓練。另一份調查顯示,20%因此請假,超過一半感到無法在症狀出現時尋求主管協助。   一位醫師表示,女性多沉默地忍受更年期症狀,因為擔心一旦講出來會被笑並被要求繼續工作。但女性可能因為認為症狀不正常而很苦惱,當同事及主管又採取不以為然的態度時可能讓女性感到無助。   如何改善? 英國總工會倫敦地區平等主任表示,該是時候停止將月經及更年期視為禁忌了。工會指出,關於如何改善問題,已經有一些很好的例子可以參考。例如:2017年英國諾丁罕引進了更年期政策,並公布了指引給工作管理階層告訴他們可以考慮女性提出修改制服或工作時段的要求,或建議他們可以提供女性在返回工作前舒緩症狀的空間。   威爾斯政府更在其給職員的指引中寫著:當健康問題可能影響個人工作能力時,所有合理的調整都應被考慮,這包括改變工作地點或內容。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8.2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乳癌藥物臨床試驗應納入男性受試者
2019.09.01
乳癌藥物臨床試驗應納入男性受試者
近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發布一份新指引草案,建議乳癌藥物的臨床試驗受試者應加入更多的男性病患。   乳癌男女病患差異 男性被排除在藥物試驗之外 乳癌在男性身上罕見,人數僅佔乳癌病患總數約1%。但是相較於女性乳癌病患,男性被診斷發現罹癌的時間點往往年紀較大,而且較易有癌細胞轉移至淋巴結情形。   男性因而一直被排除在乳癌藥物臨床試驗之外,他們接受的治療建議並非依據前瞻性的隨機臨床試驗,通常都是沿用在女性身上的試驗結果。而這也導致FDA核准給男性病患的治療選項非常有限。   FDA指引草案重點 指引草案指出,乳癌藥物臨床試驗的合格標準應該要納入男性及女性。若要將男性排除試驗之外,應在試驗計畫中提出有科學根據的理由。 FDA認為以「乳癌男性病患的低預期增加率」做為排除男性的理由是沒有說服力的。   當某些特定乳癌藥物的臨床試驗排除或加入非常少的男性受試者,須符合以下兩個條件:   * 已有早期研發或文獻的資料可以支持藥物的作用機制在男女身上的效益及安全性沒有差異,那麼該藥物可以使用臨床試驗的結果做進一步推斷,把男性病患也納入FDA核准的藥物適應症對象中。   * 當藥物可能涉及男女之間效益及安全性的差異,則須提供進一步的資料佐證,才能將臨床試驗的結果用在男性乳癌病患身上,將其納入FDA核准的藥物適應症對象。對乳癌來說,荷爾蒙治療藥物可能是倚賴或影響體內荷爾蒙的變化,因此,其效益及安全性可能會因性別而異。而這些進一步的資料可以是小型單臂試驗和使用真實世界數據來源的研究。   FDA卓越腫瘤醫學中心執行長Pazdur博士表示,當指引內容確定後,這些建議將讓醫藥產業更清楚要如何透過使用不同資料來源的各式臨床試驗設計,產出能夠支持男性乳癌病患治療的效益及安全性資料。希望能夠鼓勵男性乳癌治療的藥物研發最終可以提供病患更多FDA核准的治療選項。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9.8.27)、FDA Draft Guidance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光療美甲-你應該要知道的風險!
2019.08.31
光療美甲-你應該要知道的風險!
這幾年光療指甲是許多女生都會做的事,但接踵而來就會有許多問題,例如:光療持久力?光療會不會傷甲面?光療需不需要休息期等?光療美甲的優點包括:快速乾燥、有彈性不易剝落、比一般指甲油維持更長時間。然而,這些有光澤、耐久的指甲可能帶來風險,例如感染、皮膚老化和皮膚癌。皮膚科醫生建議採取一些預防措施來保護自己。   風險是什麼? 光療美甲需要用到會發射UVA射線的LED燈,而UVA射線會使皮膚老化、受損及導致皮膚癌。   不過要具體了解光療美甲的風險不容易,原因在於不同沙龍之間所使用的技術不同,因此即使有關於光療美甲的研究,也很難確定研究結果是否可以反映真實情境。   此外,我們對皮膚癌的了解是指來自太陽光對皮膚的危害,而不是放置在距離我們手掌不同距離的LED燈,並且做光療美甲的時間歧異也很大,有的一年一次、一生一次,有的每月一次,甚至每兩週一次。   誰的風險最高? 科學家目前尚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不過有些因子會增加風險,如:遺傳、色素沉澱和癌症病史等任何會增加皮膚癌風險的因子。   在這些風險因子中,許多人不會想到藥物治療。某些類型的化療或抗生素可能使人更容易受到UVA射線的影響。   此外,按理說,那些每月做光療美甲的人會因重複紫外線照射而面臨更高的風險。雖然皮膚科醫生無法訂出明確的限制,但為了健康,光療美甲愛好者應該充分利用他們光療美甲耐久的特色。   如何保護自己? 一些流行的技術可以保護使用光療美甲的人,最常見的是:露指手套和防曬乳。   皮膚科醫師建議使用露指手套,或是任何可以遮蓋皮膚的物件,只要它能防紫外線。   使用防曬乳的缺點很多。首先,光療照射通常要花20分鐘,而沒有人會為了那20分鐘塗抹防曬乳。其次,美甲的程序如按摩、去角質等會讓人不方便塗抹防曬乳,還可能會擦掉你謹慎塗上防曬乳。最後,也是最重要的,LED燈下防曬乳的使用效果尚未確定。所有對防曬乳做的測試都是在類似太陽光的射線下進行的,而從LED燈照射出來的UVA射線比太陽光還強。   在光療美甲前只會用防曬乳的人,建議與美甲師溝通以調整美甲程序,讓防曬乳不會被擦掉。並且要確保在手指上塗抹防曬係數高且範圍廣的防曬乳,包括在指甲周圍的皮膚。   以人為方式使凝膠脫落會傷害指甲 丙酮是用來脫去凝膠的工具,但是凝膠與指甲緊密固化,因此即使只去除凝膠一次也可能明顯使指甲變薄。   皮膚科醫師不建議手動脫去凝膠。通常人們不知道當他們用丙酮去凝膠時,他們正在取下整個指甲。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5.1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棕色脂肪助你減重又預防糖尿病!
2019.08.30
棕色脂肪助你減重又預防糖尿病!
最近科學家發現「棕色脂肪」如何有助於預防肥胖和糖尿病,讓我們更加認識「棕色脂肪」在健康所扮演的角色。這可能引導科學家研發治療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的新藥物。   「棕色脂肪」被認為是產熱的組織。主要分布在人的頸部、鎖骨、腎臟和脊髓等區域。當我們不再是嬰兒,多數棕色脂肪會消失,但是可以透過運動、睡得好及經常讓自己暴露於低溫中產生。身體質量指數(BMI)較低和血糖正常的成人有較多的棕色脂肪。   棕色脂肪的作用 氣候冷時,棕色脂肪會利用血液中的糖和脂肪在產生熱量,可能跟冬天更容易減重有關。   新研究發現,「棕色脂肪」還可以幫助身體過濾並去除血液中過多的「支鏈胺基酸(BCAAs)」。這種胺基酸存在於雞蛋、魚肉、雞肉、牛奶等食物中,有些運動員會補充它們來增加肌肉。   當這些胺基酸在血液中的濃度正常時它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但是若過量,它們與糖尿病和肥胖有關。研究人員發現,沒有或很少棕色脂肪的人無法有效清除血液中過量的「支鏈胺基酸」,可能導致肥胖和糖尿病。   這解釋了為什麼「支鏈胺基酸」補充劑對那些棕色脂肪較活躍的人有益,但對老年人、肥胖和糖尿病患者有害。   接下來研究將確定棕色脂肪利用「支鏈胺基酸」的過程是否可以通過環境因素控制,例如:暴露於溫和的低溫(攝氏18度)、食用辛辣食物或服藥。這可能會改善與糖尿病和肥胖有關的血糖水平。     編譯來源:Rutgers Today(2019.08.20)、Daily Mail(2019.08.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女性與老年人是藥物交互作用的高危險群
2019.08.29
女性與老年人是藥物交互作用的高危險群
依據美國健康及人類服務部門的資料,每年約有3分之1的就醫會有藥物不良事件。依據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研究,開立具交互作用藥物的意外事件每年須承擔1200萬美元的成本,也就是該省的每一個人要負擔一美元,而在美國則可能會多於7元。   最近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使用多種藥物的女性與年長者比較可能會有綜合藥物的危險副作用。 這項研究,是以巴西Blumenau城市33萬4千筆健康紀錄為研究基礎。結果顯示,女性比男性增加60%的藥物交互作用風險,且增加90%的危險藥物交互作用風險。而每四位超過55歲的老年人就會有一位被開立有交互作用的多重藥物處方,70-79歲的老年人每三位就會有一位被開立有交互作用的多重藥物處方。   目前已知有181種不被建議合併處方的藥物,因其會造成危險的交互作用。這些包括常使用於治療胃灼熱的藥物樂克酸(omeprazole)、百憂解、鎮痛藥布洛芬(ibuprofen)以及紅黴素(erythromycin)。在此次研究樣本中,有15,527人被開立此類藥物,包括有500位民眾被開立處方時已知會造成併發症並要求醫護人員特別注意。   主持此項研究的Luis Rocha博士表示,研究結果令人震驚,因為這些藥物不應合併開立早已不是秘密,我們預期老年人的藥物風險比較高,然而性別偏差(gender bias)則完全未預料到。   雖然此項研究並未深究這些有交互作用的藥物會被開立的原因,但巴西公共健康系統無法自行選擇可以開立的藥物可能是原因之一,例如:在開立給女性的抗憂鬱藥物,副作用較少的藥物比較貴,她們無法在公共健康系統中獲得;同樣地,老年人會服用較多的藥物以控制膽固醇,在公共健康系統選擇性很少的情況下,就常會發生危險的合併使用情形。   Luis Rocha博士表示,可能只是因為沒有其他選擇,所以醫師認為開立藥物是利大於弊,而有些醫師可能只是沒意識到其危險性。   身為醫師及健康照護專業人員必須了解性別與高齡者患者面對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我們期望這篇研究可以增加健康照護專業人員的意識。   這項研究發表於數位照護期刊(journal npj Digital Medicine)。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8.1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心臟病症狀男女有別?!
2019.08.27
心臟病症狀男女有別?!
治療心臟病重要的原則是掌握黃金救援時間,因此及早辨識及精準地判別心臟病症狀非常關鍵,這關乎患者獲得治療的時機、方式還有預後。   過去研究指出,女性心臟病患者被誤診、未獲得完整醫療照護的比例高於男性,背後原因可能是未充分認識男女心臟病症狀的差異,因此無法辨識女性的心臟病。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指引指出女性患者比較容易出現「非典型症狀」,並強調認識這些差異能避免女性延誤就醫、被誤診及死亡率上升。   男女心臟病症狀的差異 男女心臟病發作時最常見的症狀的都是胸痛,但是男性比較容易經歷嚴重胸痛、左手臂疼痛,而女性則比較是胸部任意部位感到被擠壓,脖子、下顎、肩膀、上背及腹痛。而且女性比男性容易經歷呼吸短促、噁心、冒汗、不尋常的疲憊、心悸或頭暈目眩等。   新研究:男女心臟病症狀差異不大! 最近一份研究挑戰了女性心臟病症狀有「非典型」的觀念。   研究人員記錄2013年至2017年期間在愛丁堡皇家醫院掛急診的1,941位可能有心臟病人的症狀,並對他們進行了「肌鈣蛋白測試」血液檢測。該測試是測量心臟病發作期間受損心臟細胞釋放的蛋白質。   研究發現,在有心臟病的人當中胸痛是男女最常見的症狀,男女都有93%的人。男女有左手臂疼痛的比例也很相似(48%的男性和49%的女性)。此外,女性比男性容易有下顎或背痛,女性也更容易在沒有胸痛的情況下出現噁心(19%的男性和33%的女性)。   在胃食道逆流、背痛等方面,男性比女性更常發生(41%的男性和23%女性)。   研究人員認為,錯將女性標籤為較常出現非典型症狀,可能促使醫師和護士不對女性冠心病患者進行調查或開始治療。這份研究顯示,女性出現典型症狀時永遠都需要被視為心臟病的警訊,否則可能導致女性被誤診、延誤治療或者獲得較不積極的治療。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強調男女心臟病症狀的差異,目的是要打破心臟病屬於男性疾病的迷思。過去對女性心臟病的了解主要是參考男性心臟病,以致於當女性心臟病患者出現男性較少見的症狀時,她比較不會想到可能是心臟病或是被醫師辨識出來,長期下來形塑男性比較容易得心臟病的錯誤觀念。其實男女發生心臟病時可能經歷的症狀是相似的,只是發生率不一樣。重點是看見差異,才不會因此錯失挽救性命的機會!!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9.08.21) * Amy V. Ferry et al. _Presenting Symptoms in Men and Women Diagnos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Using Sex‐Specific Criteria_.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9;8:e01230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