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喝紅酒真的對心臟有益嗎?
2019.06.05
喝紅酒真的對心臟有益嗎?
多年來,研究顯示飲用適量紅酒與良好的心臟健康有關,但專家表示,在喝酒之前了解背後的含義是什麼很重要。   一直以來,並沒有研究證明飲酒與改善心臟健康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相反地,研究只是發現紅酒與降低心臟病死亡風險等益處「有關」。目前尚不清楚是紅酒本身還是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可能是喝紅酒的人有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而且,你可能甚至不需要喝紅酒就能獲得好處,適量的啤酒和烈酒也與降低心臟病風險有關。   一種常見的假設是紅酒因為含有抗氧化劑,如葡萄皮中的白藜蘆醇,因此可能對心臟有益。一些研究指出白藜蘆醇可以降低膽固醇和降低血壓。不過,白藜蘆醇是否真的具有心臟保護性、需要攝取多少白藜蘆醇才有效果都存在爭議。若要獲得白藜蘆醇可能帶來的心臟保護效果,可能意味著要飲酒過量。   適量飲酒代表可以喝多少? 美國心臟學會建議,如果要喝酒,請適量飲酒。具體而言,男性每天飲酒不超過一到兩杯,女性每天飲酒一杯。(一杯代表355ml啤酒、118ml紅酒、44ml酒精濃度40%烈酒或30ml酒精濃度50%烈酒)   飲酒過量的壞處 研究發現,適度飲酒可能會帶來一些健康益處,如提高「好膽固醇」水平、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然而,過量飲酒會導致許多健康問題,包括:肝臟損害、肥胖和某些類型的癌症和中風,更不用說它對心臟的負面影響。酒精過量對心肌細胞有毒,它可能導致高血壓及引發心律失常、心肌病和心力衰竭。   很難證明飲酒可以改善心臟健康狀況 證明飲酒可以改善心臟健康需要一項大型的前瞻性研究。不僅要將人們隨機分配至不飲酒的控制組和適度飲酒的實驗組,還要比較不同類型的酒—紅酒、白葡萄酒、啤酒、烈酒,以確定哪一種酒比較有效。   接著必須控制各種因素—年齡、性別、心血管風險和他們的飲食習慣,並且必須追蹤他們多年。這種研究還會遭遇倫理困境—讓不喝酒的人喝酒。   因此,此類的研究比較難執行。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05.24)      
+ read more
女人沒有小孩或配偶更快樂!
2019.06.04
女人沒有小孩或配偶更快樂!
我們可能都早已經這樣想-單身未婚而且沒有小孩的女人,是所有人口中最幸福快樂的一群!如今它獲得科學的證實,根據幸福研究專家,這些女人還比已婚有孩子的同年齡其他人活得更久。   英國政治經濟學院行為科學教授Dolan在最新著作《Happy Ever After》中,引述美國時間使用調查(ATUS)的研究證據,該資料主要是比較未婚、已婚、離婚、分居以及守寡的人快樂與悲慘的程度。證據顯示,傳統用來衡量成功的指標,特別像是結婚和生養小孩,已經無法和是否幸福快樂畫上等號。   該研究發現,只有當已婚者與他們的配偶同時在受訪當場的時候,他們回答快樂的程度會比未婚者高;如果配偶沒有同時在場,他們感覺糟透了的程度就會比未婚者高。   結婚對男女的影響不同 未婚單身女健康風險較低 分析一些好的縱向研究資料追蹤同一群人一長段時間,Dolan教授因此對男女提出不一樣的建議:「如果是男人,你應該要結婚,至於女人,那就免了!」他提到,男人會從結婚中獲得好處,因為他們「冷靜了」,承擔較少的風險,工作賺更多錢,然後活得更久。相反地,女人需要去忍受婚姻,會比她沒有結婚,要更早死亡。   雖有研究曾指出男女結婚一般會得到的財務和健康的益處,包括有較高的收入與情感支持,因此讓已婚者可以承擔風險並尋求醫療協助。但Dolan教授認為,男人因為結婚會承擔較少的風險,比女人得到更多的健康益處。雖然大多數女人的健康不受婚姻影響,不過中年已婚婦女和同齡單身女性相比,她們發生心理與生理疾病的風險還是比較高。   單身汙名依舊讓未婚女性不快樂 即便女性單身沒有孩子的生活型態有好處,但現存的「結婚有小孩是成功的」論述意味這個汙名還是會讓一些單身女性不快樂。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5.25)        
+ read more
#YouKnowMe:女性捍衛人工流產的自主權
2019.06.03
#YouKnowMe:女性捍衛人工流產的自主權
2019年五月中旬對美國女性的生育權來說是可怕的一周:阿拉巴馬州禁止人工流產、密蘇里州已經通過了懷孕8周以上禁止人工流產的法案。在美國總統川普的帶動下,右翼加強了對人工流產的戰火,1973年美國承認婦女人工流產權的羅伊韋德案(Roe v Wade)非常有可能會被推翻。   然而,不只是反人工流產的倡議者正在動員,婦女權益團體也收到創紀錄的捐款,且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精力,他們正在努力保護婦女控制自己身體的權利。這些倒退的新法律也引發了成千上萬的女性在社群媒體上用標籤#YouKnowMe分享她們的人工流產經歷。   #YouKnowMe活動發起人是演員和脫口秀節目主持人Busy Philipps,目的是擺脫仍然圍繞著人工流產的羞恥感。Philipps表示:「美國有四分之一的女性曾經人工流產,但很多人認為他們不認識有人工流產經驗的人,但是#YouKnowMe。所以,讓我們這樣做:如果你也在那四分之一的女性中,讓我們分享這個經驗並開始結束恥辱。使用標籤#YouKnowMe並分享你的真相。」   大量女性(和跨性別男性)加入行列,其中包括一些名人。   利用社群媒體上的標籤進行社會運動曾引來很多嘲諷,不過正如#MeToo已經證明的那樣,網路上的討論可以改變現實世界。人們分享的#YouKnowMe故事使政治變得非常個人化。這些經驗呈現出一幅非常有力的圖像—人們選擇人工流產的各種原因,有些是創傷性的、有些是平凡的,而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YouKnowMe也掌握了對人工流產的詮釋權。反人工流產倡議者用羞恥和責備的態度談論人工流產,並將自己描述為「支持生命」。女性與#YouKnowMe分享的真實故事提醒人們,那些反對人工流產的人只是想要限制女性的生育權,他們不是「支持生命」,而是「支持控制他人」。   雖然#YouKnowMe很強大,但它也令人深感沮喪。婦女不應該需要以公開揭露隱私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人生。他們不應該需要找理由來要求身體自主權。   他們不應該需要公開他們的個人故事,以提醒立法者他們不只是可以孕育生命的個體,他們是「人」!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5.18)        
+ read more
不要忽略高密度乳房的乳癌風險!
2019.05.31
不要忽略高密度乳房的乳癌風險!
一般提到乳癌的風險因子,你會想到哪些呢?可能有初經及停經的年齡、生育數及第一次足月生產的年紀、家族病史等。但你可曾想過乳房組織的密度也是風險因子之一,如果你不知道,這可能並不意外,因為最近有研究發現,美國超過半數以上的基層醫師與專科醫師也都沒意識到。   乳房組織密度本身是獨立的風險因子,它有可能會掩蓋乳房腫瘤,使得乳房攝影檢查無法有效偵測腫瘤。台灣女性的乳房密度較高,應加強其風險意識。   近日,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團隊進行的一項研究指出,與專科醫師相比,一般醫師比較少注意到,女性乳房組織的密度愈高將會提高乳癌的風險,或是州法規定醫師要告知乳房攝影相關的乳房密度風險及補充性篩檢的選項。   大多數美國乳房密度相關法規定,病患須與她們的基層醫師討論乳癌風險與篩檢的選項,但不幸地,至今仍未有對高密度乳房女性進行篩檢的規定,因此只有一些州會要求保險給付額外的乳房影像檢查。   研究團隊還發現,研究中三分之二的醫師認為有必要有更多與乳房密度相關的教育,其中尤其有85%的基層醫師這麼認為。這個極佳的教育機會將會有利於許多被告知有高密度乳房、乳癌風險提高的女性。   該篇研究刊登於女性健康期刊(_Journal of Women’s Health_)。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5.23)
+ read more
你的防曬,擦對了嗎?
2019.05.30
你的防曬,擦對了嗎?
防曬乳可以保護皮膚避免受到陽光侵害以及皮膚癌,但是你有正確的使用嗎?   美國皮膚病學會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在戶外時會每兩小時補擦防曬乳。當防曬乳逐漸失效或是不正確的使用,有可能導致皮膚癌。   皮膚科醫師認為一般人沒有正確的使用防曬乳,指出一般常見的錯誤及如何避免錯誤的使用方式: * 請閱讀防曬乳使用說明,你應該選擇SPF30以上並且是廣效性、防水的防曬乳。 * 大部分的人只塗抹約25%或是50%的建議使用量。一個成人約需30cc的防曬乳來塗抹全身,或者像是30cc的量。防曬乳應當塗抹在衣物未覆蓋的部位。出門15鐘前、流汗後、游泳後都需使用防曬乳並且每兩小時補擦。 * 多數人認為陰天時不必使用防曬乳,但其實紫外線可以穿過雲層,即使是陰天,每次出門都應該塗抹防曬乳。   另外一個常見的錯誤是使用舊的防曬乳。防曬乳通常至少可維持三年的效力,如果你的防曬乳過期了,或者不確定到底何時買的可以丟棄。假設購買的防曬乳沒有標示有效期限,在購買的時候可以寫下購買日期,提醒自己何時須停止使用。   防曬乳是一個在皮膚照護上相當重要的產品,可以預防皮膚癌、曬傷、以及皮膚老化(包含皺紋以及老人斑)。但是醫師提到,為了確保最好的防禦效果,使用前請遵照使用說明。   醫師補充:「沒有一個防曬乳能夠百分百阻斷紫外線。即便使用防曬乳,尋找遮蔽物以及穿著輕薄長袖、長褲、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來防曬也是相當重要的。」   根據美國皮膚病學會,在美國,皮膚癌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五人之中就有一人罹患皮膚癌。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根據衛福部105年癌症統計 (男女合計),皮膚癌也是國人罹患十大癌症之一。     編譯來源:HealthDay(2019.05.26)        
+ read more
跨性別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漸增
2019.05.28
跨性別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漸增
近日發表的一項大型荷蘭研究顯示,與順性別男性(生理與性別認同均為男性)相比,使用荷爾蒙治療的跨性別女性(生理是男性,性別認同是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漸增。 相反地,研究結果顯示與順性別女性(生理與性別認同均為女性)相比,跨性別男性(生理是女性,性別認同是男性)罹患乳癌的風險較低。   儘管跨性別女性罹癌的風險在接受相對短期的荷爾蒙治療後有增加的趨勢,但罹癌風險仍低於順性別女性。 研究人員表示,跨性別族群罹癌的絕對風險仍低於一般順性別女性群體。因此,目前乳癌篩檢指南對於接受荷爾蒙治療的跨性別族群仍適用。 跨性別族群歷經自身性別認同與出生時生理性別之間的不一致。因此,會以接受賀爾蒙治療的手段來調整他們期望的身體和生理特徵變化。   之前的研究表示,荷爾蒙替代療法會增加更年期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這可推論接受荷爾蒙治療的跨性別女性罹癌的風險很可能會增加。 但我們對於跨性別女性罹癌風險的了解,目前還非常有限。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小組調查接受荷爾蒙治療的跨性別族群和罹患乳癌風險之間的關係。他們主要關注跨性別族群中乳癌的發病率和特徵,並與荷蘭的整體人口做比較。 該研究分析了1972年至2016年間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專科接受「性別肯認」(gender affirming)荷爾蒙治療的2,260名跨性別女性和1,229名跨性別男性。研究小組使用國家醫療紀錄的病例來辨識這群人當中有罹患乳癌的群體。   研究發現 跨性別女性當中開始接受荷爾蒙治療的平均年齡為31歲,跨性別男性開始接受治療的平均年齡則是23歲。 跨性別女性的平均治療時間為13年,跨性別男性平均治療期間為8年。 在2,260名跨性別女性中,15例侵入性乳癌的個案是在平均50歲時診斷確立,並且這些個案已接受大約18年的荷爾蒙治療。他們罹癌的風險高於一般順性別男性—即性別認同與出生的生理性別相符合的男性人口。但這風險低於一般順性別女性—即性別認同與出生的生理性別相符合的女性人口。 在1229名跨性別男性中,有4例侵入性乳癌個案確診。這些個案平均年齡為47歲,確診時間大約在接受荷爾蒙治療15年後。 他們罹癌風險較順性別女性低。 儘管樣本量很大,這項研究僅是觀察性的研究,並無法推測必然的因果關係。研究人員同時強調此研究的局限性,比如我們並不清楚研究對象接受荷爾蒙治療的種類、家族病史、基因遺傳資訊、香菸和酒精的使用狀況和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奠基於這項研究,研究者得出結論:「跨性別族群中乳癌的絕對風險仍然很低,因此對於使用荷爾蒙治療的跨性族群而言,就如同順性別的族群,可參考並遵循一般的乳癌篩檢指南。」 由於在相對較短的荷爾蒙治療期間,跨性別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研究者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需要更全面且詳細地檢視接受賀爾蒙治療的跨性族群罹患乳癌的原因。」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5.14)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