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冷凍卵子超過十年必須銷毀,違反人權?
2019.03.22
冷凍卵子超過十年必須銷毀,違反人權?
在英國,依據「人類胚胎及受孕法案」冷凍卵子最長可以保存的時間是10年。超過10年,這些冷凍卵子 必須銷毀。若女性被診斷為「早發性不孕症 」就可以排除在10年毀損規定之外,允許將卵子保存至55歲。最近,這個規定引起反對聲浪。   台灣針對冷凍卵子規範之相關法規為「人工生殖法」,該法主要是針對捐贈精、卵或是不孕夫妻進行人工生殖療程做規範。   依照「人工生殖法」的規定,捐贈之精卵若有活產一次,其餘精卵即必須銷毀;或保存逾十年也必須銷毀;而夫妻因實施人工生殖所有之生殖細胞(包括精子 、卵子或胚胎),若持有者要求銷毀、死亡、夫妻離婚、保存逾十年(但得經提供者之同意延長期限保存)皆須銷毀。若未婚女性依其意願冷凍卵子,目前「人工生殖法」並無相關銷毀年限之規定。   女性的心聲 英國女性團體所屬律師認為,冷凍卵子最長保存10年的規定是武斷、過時的,且違反了人權。   提出質疑之一的女性—化名「安蒂」表示,凍卵子是我可以擁有我生物學上小孩的最後機會,但醫療機構卻告訴我,它們即將於幾個月後被銷毀,我很難描述當被告知我的卵子將被銷毀我的混亂及類似於喪親之憂傷。我認為女性應該擁有自己決定何時可以有小孩的權利,而不應該因為憂慮未來可能的不孕,而在她們未準備好前就懷孕。   質疑現行規定的女性認為,冷凍卵子的保存期限應放寬到該名女子55歲。 Salima Budhani律師表示,自1990年通過「人類胚胎及受孕法案」之後,醫學已有重大發展,社會環境也已變遷,但對於非與醫學理由相關的凍卵規定卻仍然沒有改變。   英國衛生部發言人表示,政府現在沒有計畫重新審視此一法案。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3.15)    
+ read more
最新鈉攝取量標準出爐!
2019.03.21
最新鈉攝取量標準出爐!
過去對於成人每天可以吃多少鈉一直有爭議,而最近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份新報告改變過去對鹽的規範,由「攝取量上限美國國家科學院於2005年的《營養素建議攝取量》指出,鈉攝取量的上限是每日2,300毫克。」改為「可以降低慢性疾病風險的攝取量」。更新的原因是委員會認為,目前沒有充分的科學證據可以確立健康人攝取多少鈉或鉀會有慢性疾病的風險,因而無法確定其上限,但是鈉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仍然存在中度至強度的因果關係及劑量反應關係。   因此,最新的報告以降低慢性疾病風險的攝取量來取代鈉攝取量的上限。新的標準為:健康成年人每日攝取的鈉若降低至2,300毫克(5.8克鹽,約為1平茶匙鹽)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若降至每日攝取1,500毫克(3.75克鹽,約為半茶匙鹽)則可以再進一步降低風險。   由於美國人每天平均鈉攝取量為3,400毫克,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報告對鈉攝取量不足的擔憂很少,但仍然提供了不同年齡層所需攝取的鈉含量建議,例如:14歲以上的人的每日鈉攝取量應高於1,500毫克、6個月及以下的嬰兒每日鈉攝取量應高於110毫克(約為0.275克鹽)。   該報告還降低了1歲以上的人的鉀攝取量。現在大多數男性為每日3,400毫克,大多數女性為每日2,600毫克。目前證據不足以訂定任何鉀攝取量的上限或確定能夠降低慢性疾病風險的水平。    這份報告與美國心臟學會和其他著名公共衛生組織多年來所說的是一致的:我們必須少吃鹽。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2,300毫克,而理想上是不超過1,500毫克。   此外,報告也點出食品工業在減少人們鈉攝入量方面的角色,並指出飲食中大部分的鹽不是來自家庭料理,而是來自食品工業對食品和飲料的加工過程。為了降低人的鈉攝取量,食品工業界必須更加注意於食物製造過程中減少添加鈉,消費者也需了解應攝取多少鈉及如何選擇對健康有益的飲食。   這份報告鼓勵美國食藥局盡速向食品工業界公佈自主減鈉目標,而學校也應該注意鈉攝取量並拒絕美國農業部近日鬆綁學校膳食中的鈉標準的建議,繼續為學生提供更健康的食物。這兩項行動將推動食品行業界進行創新以使用更少的鈉。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9.03.05)          
+ read more
更年期婦女服用HRT得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高
2019.03.20
更年期婦女服用HRT得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高
過去有研究指出更年期荷爾蒙療法(HRT)增進認知功能。但是最新研究則有不同的結論:更年期婦女長期服用 HRT,產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會更大。   更年期一般發生在40歲晩期至50歲初期,HRT 供給了身體停止製造的雌激素(estrogen) ,以減輕更年期的症狀。專家強調HRT對大部分人是安全的,但必須了解風險,且限制治療的期限。   HRT和阿茲海默症的關連 這項研究是由赫爾辛基大學主導,研究對象為170,000位婦女。他們發現HRT和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有關連。   結果顯示,每一萬名婦女服用HRT,每年會多出9至18位婦女得到阿茲海默症。對大部分的婦女而言,只有服用HRT超過10年,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才會增加。   在60歲以前開始服用HRT的婦女,如果服用雌激素-黃體素(estrogen-progestron)療法超過10年,其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關連增加20%;服用只含有雌二醇動情素(estradiol)的則增加7%。如果婦女在60歲以後才開始服用,服用不到3年則開始增加風險。雌激素-黃體素增加20%的風險,雌二醇則增加13%。   研究團隊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的結論:雖然阿茲海默症的絕對風險只有小幅增加,我們的結論仍應該加入現在和未來荷爾蒙服用者須知。   其他的專家強調大部分因為更年期症狀受苦的婦女,益處仍多過於風險。阿茲海默學會研究負責人James Pickett認為,大型和控制良好的研究顯示一些婦女在服用荷爾蒙時增加了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但這樣的風險很小,不應該警惕或防止婦女接受治療,特別是短期服用的。   Helen Stokes-Lampard教授、皇家大學家醫科主任指出,有很多証據顯示HRT對大多數的婦女是有效且安全的。但任何藥物都有風險,重要的是婦女能夠意識到,且和醫師在治療開始之前做出知情的決定。   將風險降到最低,對婦女來説最好的方式就是,處方時用最少的荷爾蒙劑量,在最短期間內,達到滿意減輕症狀的目標。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3.06)          
+ read more
又有超過200名使用乳房植入物的女性考慮提出控告
2019.03.19
又有超過200名使用乳房植入物的女性考慮提出控告
台灣女人健康網日前報導,有15名使用乳房植入物的法國女性於2月初對政府和製造商提出刑事訴訟,指控欺騙和危及生命。無獨有偶,近日在英國,超過200名使用Allergan乳房植入物的女性正考慮採取法律行動,她們表示並沒有被充分告知Allergan絨毛面植入物的風險。   49歲的Irene Kennedy在使用乳房植入物的8年後診斷出罹患ALCL。Kennedy已將植入物和周圍的疤痕組織切除,但她仍然擔心癌症復發的可能性,並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乳房植入物相關的風險。   另外有三名女性為了預防乳癌的高遺傳風險進行預防性乳房切除,並使用乳房植入物,但她們現在卻要擔心可能會罹患不同的癌症。   Sarah Moore律師正代表這些女性進行調查,她說許多女性表示她們沒有得到ALCL的風險警告或警告不足,如果她們知道便不會選擇進行這個手術。   「許多人都非常生氣,本來是選擇一項提高自尊和幸福感的手術,但卻可能威脅生命,而且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癌症!」Moore律師表示。   去年,英國美容整形外科醫師協會建議其成員停止使用Allergan乳房植入物,作為預防措施,但表示目前的科學證據並未支持需要移除或更換任何現有的植入物。     更多關於BIA-ALCL: 專家呼籲對乳房植入物的使用進行監控 美國FDA提出更多與乳房植入物有關的癌症報告 歐盟禁售「愛力根絨毛矽膠乳房植入物」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3.10)        
+ read more
台灣婦團前往聯合國展現台灣婦權驕傲
2019.03.19
台灣婦團前往聯合國展現台灣婦權驕傲
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Commission on the Status of Women,簡稱CSW) 於3月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第63屆會議。台灣雖不是會員國,但民間婦女團體每年皆積極參與由非政府組織於CSW會議期間舉辦的NGO CSW的平行論壇以增加國際能見度及加強與各國婦女團體的合作。   今日(美國紐約時間3月18日)台灣女人連線以「生育權應包含生產事故救濟之規劃」(Reproductive Rights Should Include Childbirth Accident Relief Measures)為題舉辦平行會議,由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分享台灣婦女團體如何倡議、推動生產事故救濟機制,並促成世界首例以保障女性生育風險的法案—「生產事故救濟條例」之立法相關經驗與社會運動策略;同時,特別邀請二位國內外學者專家擔任與談,分別為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RCO)衛生資深督導王宗曦以及國際女醫師協會聯合國代表Padmini Murthy教授。   生產無後顧之憂也是生育自由重要的一環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指出,當大家談到生育權或生育自由的時候,總是聚焦在正面的情境,如:要不要生?何時生?如何生?生幾個?以及滿足這些需求的政策配套等,而忽略了生產有風險的事實。風險變成事故時,如何撫慰身心創傷的產婦、防止同樣的事故再發生,讓女性無後顧之憂地孕育下一代,也是生育自由重要的一環。而「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即是將生產事故補償制度法制化,由國家承擔女人生產風險,這是世界首次以保障女性生產風險的立法先例,很值得與其他國家的婦女團體分享一路以來,從觀念、倡議到立法推動的種種歷程。   生產不但是個人的事,更是社會、國家的事 黃淑英表示,「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的核心價值是:生產不但是個人的事,更是社會、國家的事。然而,生產一直都存在著生死難測、難以控制、也不會消失的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來自醫療的不確定性、醫師或醫療院所裡系統性的疏失或錯誤、國家政策的不當或不足、女人個人的體質或行為。不管事故的原因來自何處,承受傷痛的就是女人。當女人為自己也為社會、國家生育下一代,為「永續生存」的使命甘冒風險,無私地付出時,國家應該站出來承擔這個風險的發生。因此,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在制度設計上,包含以下幾個重要的原則:   * * 以女人為主體,無論產婦生產事故發生的地點是在家裡、在途中或醫療機構,只要是和生產有關或無法排除和生產有關,皆予補償; * 國家設立救濟基金。當生產發生不幸的事故時,如產婦或新生兒重大傷亡,即時予以產婦或家庭補償,撫慰傷痛,降低醫病對立,避免訴訟的二度傷害; * 採「不責難,有責任」的精神:如果事故是發生在醫療院所,不處罰醫護人員,讓他們願意呈現真相;而醫療體系應負起「除錯」的責任,亦即,檢討事故原因並提改善方案,以提升生產醫療的安全及品質。 * 政府應建立外部監測機制監督醫療院所「除錯」的執行。   台灣女人連線等婦女團體推動了13年,其中幾經轉折,至2015年12月終於通過,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的通過亦表示台灣社會肯認「生育不只是女人的事,同時也是國家大事」,是台灣社會性別平權的一大步。   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RCO)衛生資深督導王宗曦表示,2012年開始實施「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後,經評估後發現有效降低醫療糾紛與日益高漲的醫病對立關係。因此,當時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的提出正是時候,欣見本條例完成三讀,並順利執行。   國際肯定台灣「生產事故救濟條例」 Padmini Murthy教授非常肯定台灣在「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的立法,除了是世界首例之外,同時落實CSW63所強調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特別是目標3,其3.1為「到2030年,全球孕產婦每10萬例活產的死亡率至70人以下」、3.8「實現全民健康保障…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人群的福祉」以及目標5「實現性别平等,婦女和女童的權能」。女權即人權,台灣在性別平等的進步值得各國參考。   與會的各國婦女團體對於台灣生產事故救濟條例概念上的創新印象深刻,同時從參與平行會議中,獲得與推動法案、社會運動策略有關的經驗,希望能以此為借鏡,在自己的國家推動這樣的制度,以落實對女性生育權的保障。   觀看全程實況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twlandtwh/videos/2060146824038842/              
+ read more
衛福部公告BIA-ALCL加入乳房手術說明書
2019.03.15
衛福部公告BIA-ALCL加入乳房手術說明書
台灣女人連線近年來持續追蹤國際對與乳房植入物相關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BIA-ALCL)之最新研究發展與討論,並於日前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要有積極作為,以監測植入物與ALCL及其他健康問題的關聯,並提醒女性朋友注意相關風險。   早在2018年9月,為了提高考慮進行乳房手術的女性對BIA-ALCL的認識,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便於行政院性平會小組會議中提案,要求衛福部研議將BIA-ALCL相關說明加入手術說明書。歷經半年,衛福部近日公告於手術說明書中增列「乳房植入物相關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之風險」。然而,對於BIA-ALCL的說明不盡理想,缺乏發生機率,建議的處理方式對民眾而言也不太容易理解。   並且,檢視乳房整型及重建手術說明書範本,其提供的資訊不盡正確、不完整亦不妥當。例如,未提及術後三年應進行磁振造影檢查(MRI)等「術後須知」;「乳房整型手術說明」中所述之包膜(莢膜)攣縮風險為3-18%及「乳房重建手術說明」中所述之莢膜攣縮五年風險約30%與仿單內容並不一致;乳房整型與重建手術說明中提及「手術費用均以當次為限,如須再次手術或後續治療時費用將另行採計」不妥當。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很高興終於看到衛福部有所動作。然而在文件上揭示風險只是第一步,後續的追蹤監測才能更全面地照護女性健康。期待政府能積極規劃,早日建立全國乳房植入手術登錄制度。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