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沒那麼可怕!乳房攝影檢查的輻射量被高估啦!
2015.07.30
沒那麼可怕!乳房攝影檢查的輻射量被高估啦!
  在今年的美國醫學物理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 AAPM)年會中,來自戴維斯加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候選人Andrew Hernandez發表研究成果指出:女性經由乳房攝影檢查所接收到的輻射量實際上比原先的假設低了30%左右。 人類的乳房由皮膚、脂肪與腺體所組成;由於腺體因輻射受到傷害的風險最大,因此過去的相關研究多集中在此,並且這些研究多假設脂肪與腺體是均勻混合分佈的。但已有研究發現其實不然,而這導致學者高估了乳房所接收到的輻射量。 新的研究使用了219位女性的電腦斷層掃瞄結果做為研究模型,其所涵蓋的不同年齡、種族、乳房密度與大小足以代表更大的群體,研究者藉此得以瞭解乳房中的腺體組織如何分布;更進一步的,得出過去估計女性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所接收到的輻射量比實際上高出25~30%。 Hernandez解釋,因為每個乳房的腺體數量與分布因人而異,所以有些女性接收到的輻射量比原先預估的低了20%,有些女性則低了40%。 決定接受乳房攝影檢查與否需要同時考慮優點與風險;現在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可以知道因施作乳房攝影檢查接收輻射而可能發展出癌症的機率比原先所預期的低了30%。Hernandez表示,下一階段要做的事是更新關於乳房攝影檢查的輻射吸收劑量數據,以反映真實的腺體組織分布狀況。 資料來源: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 AAPM  
+ read more
蔬食先舒心:維持年長女性食蔬量  社會支持很重要
2015.07.29
蔬食先舒心:維持年長女性食蔬量 社會支持很重要
  台灣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且在平均年齡越來越長壽的趨勢下,每個家庭勢必要學習如何妥善照護老年人的健康。若從飲食方面著手,蔬菜通常是老年人降低中風、癌症、憂鬱及失智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有確實達到每日建議蔬菜量的老年人口比例並不高。近日一篇相關的研究發現,在鼓勵老年人增加食用蔬菜的方法上,男女有不同的反應。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Richard Carpiano及其團隊以14,221位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當中有55%為女性,45%為男性。研究假設社會支持能促進老年人健康飲食,並將社會支持分為具體生活實務協助與情緒或資訊協助兩類,前者如協助老年人的購物和烹調,後者則能讓人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並增進生活處理能力。這份研究目的在於了解老年人對這些社會支持的反應與這些反應的性別差異。   研究發現,女性接受到情緒或資訊協助的社會支持時,表現出正向的反應,但並未對具體生活實務的協助有明顯的正向反應。研究主持人Emily Rugel說明,這可能意味著情緒性的協助能夠鼓勵女性為自己烹調,並且在這些自行烹調的料理中的蔬菜量比其他人為她準備的還多。然而,男性不論對哪一種社會支持都不會表現出明顯的正向反應。   Emily強調,這些發現反映了我們應該重視社會支持對老年人食用蔬果意願的效果,並且在照護時應注意性別差異。此外,也建議相關的教育活動對每位關心老年人健康的人強調老年人每日所需的蔬果量,並增加這些老年人照顧者能獲得較便宜或免費的照顧產品。       資料來源: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read more
美國人工流產門檻建造者:美國生命聯盟
2015.07.28
美國人工流產門檻建造者:美國生命聯盟
  人工流產一直是備受爭議的議題,不論國內外,支持與反對團體都不斷在訂定相關條件與規範時挑戰對方的論點。近日有外媒報導指出,美國反對人工流產的團體不斷透過各種方法拉高女性進行人工流產的門檻;其中,美國生命聯盟(American United for Life, AUL)就是各種人工流產門檻背後最大的推手。   美國生命聯盟(AUL) 是推動美國立法保障胎兒「生命權」(pro-life)的主力,對他們而言,人工流產的論辯其實代表一系列的策略與計謀,讓人工流產隨著時間慢慢凋零。AUL的顧問Ovide Lamontagne表示:「擁護人工流產的團體試圖傳遞錯誤的立場給民眾,認為支持女性權力就是反對胎兒生命權,但那卻是個謊言。事實上是擁護胎兒生命權時也是在支持女性的權利。」。這個想法是AUL推動許多立法背後所持的論點,並認為美國的人工流產法太過「激進」,與北韓、中國和加拿大一樣並不理想,導致許多人工流產事業無法可管。   對AUL來說,任何與人工流產有關的死亡是無法接受的。AUL經常利用悲慘的故事引起女性對人工流產的焦慮來推動立法,例如他們呼籲未成年人施作人工流產需要有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即是因為聽聞被性侵的女孩被加害者強迫進行人工流產;同時,不斷地引用Kermit Gosnell於2010年以不衛生的設備為女性提供人工流產,導致女性病患腸胃穿孔及死亡例子,以及其他與人工流產有關但原因未明的死亡案件。   AUL的顧問Lamontagne說明,他們的工作目的不是在讓施行人工流產變得困難,而是試圖讓女性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是訪問AUL的記者Olga Khazan則指出,從AUL的標誌:「人就是人,不論多小。」即可知道,他們所謂正確的選擇就是不施作人工流產。 針對AUL的論點,台灣女人健康網認同女性在施作人工流產時有其風險,但同時我們也認為:風險存在並不代表要不斷提高女性人工流產的困難度,而是需要社會與政府一起建立一個友善的醫療環境。架設這些不合理的門檻反而迫使女性選擇非正式、不安全的管道進行人工流產,導致更多女性受害。而當非預期懷孕發生時,若女性因為人工流產的限制而產下嬰兒,往後的照顧問題也往往發展成社會新聞,甚至增加更多社會成本。因此我們認為,與其限制女性人工流產,更應該重視的是性教育以及避孕措施的普及。   資料來源:The Atlantic        
+ read more
PRP盛行 政府擺爛 全民當白老鼠
2015.07.28
PRP盛行 政府擺爛 全民當白老鼠
PRP盛行 政府擺爛 全民當白老鼠       台灣女人連線與林淑芬委員國會辦公室今天舉辦記者會,指出近幾年來在台灣,富含多種生長因子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不斷出現在醫療廣告及媒體報導中,在醫美,宣稱讓皮膚再生、修補、撫平皺紋;在骨科,可以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或幫助運動傷害修復;甚至還可施打在陰莖讓性能力回春!PRP儼然成為醫學界的新興治療之星。其實,PRP療法的療效在目前仍在驗證中,我們擔心,民眾花了大錢,卻變成白老鼠,得到的可能是無效醫療,甚而可能徒增醫療風險。   PRP療效尚未證實  依法須申請人體試驗     對此,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歐美國家將PRP視為血液製劑,若使用在非血液相關的治療,必須做人體試驗。根據國外的臨床及回顧研究,PRP療法不論用在醫美或關節都尚屬實驗階段,無法確定療效,仍屬發展階段的新醫療技術。   依據我國醫療法施行細則第2條及人體試驗管理辦法第2條規定,新醫療技術或藥物在列入常規醫療處置項目前,應施行人體試驗研究。因此,PRP療法應要進行人體試驗才能在台灣宣稱療效及廣泛使用。早在101年衛生福利部就已針對PRP的醫美療效發文給各地衛生局,表示目前尚無完整堅實之文獻證明PRP具有回春效果。今年5月,衛生福利部召開專家會議也認定,PRP療法效果尚無定論,不論醫美或其他科別若有對外宣稱療效者,一定要申請臨床試驗,進一步將原先對醫美的解釋擴大至所有的PRP治療行為。但是這個國內、外都尚未證實的PRP療法卻已在台灣各醫療院所廣泛的使用,甚而在廣告中宣稱PRP在醫學學術上及臨床上都已達到爐火純青的水準!      違法PRP盛行  廣告氾濫  政府卻擺爛視而不見    然而,醫美使用PRP之情況並沒有因為衛福部101年的宣示而改善,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指出,該會雖多次檢舉,但地方衛生局行政效率緩慢、對PRP療法能否使用或廣告認知不足,無法遏止PRP的濫用。例如:桃園市政府針對PRP療法廣告竟僅要求不得使用高療效或高存活率等字眼宣傳,完全無視於衛福部已宣告PRP不得宣稱療效之規定。       而PRP注射在膝關節的治療上,可能因為已經行之有年,衛福部怕醫院反彈,竟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毫無管理,放任醫療院所不但公然違法廣告PRP,更明目張膽地向民眾收取昂貴的治療費用。根據台灣女人連線調查,至今年5月底,有近7成家醫學中心中(13/19家)、3成區域醫院(26/81家),宣傳該醫療機構有PRP注射治療,並收取昂貴的自費費用,其價格從15,000元至50,000元不等。一個未經人體試驗證實的違法醫療行為,竟然大辣辣的地在各大醫院施行,其中不乏隸屬於衛生福利部立的醫院!甚至有些醫療機構的自費標準還是經由當地衛生局核准!         對於政府的擺爛與無作為,讓人民不但當了冤大頭,又淪為白老鼠!為保障民眾安全及醫療權益,台灣女人連線要求衛福部應立即公告禁止在醫美或骨骼上任何宣稱療效的PRP使用,並訂定PRP使用之管理規範。任何PRP療法應經過人體試驗及主管機關核准,方可常規使用。同時加強取締並嚴處PRP療法之非法廣告,以避免民眾被誤導而受害。       對此,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商東福表示,PRP不得使用於非治療疾病的醫美行為;若要用於治療疾病,例如注射在膝關節,醫師必須明確告知病患,且不得對外宣稱療效,如果對外宣稱療效者,一定要申請臨床試驗,否則地方衛生局可依醫療法開罰新台幣5萬至25萬元罰鍰,一年內若受處罰3次者,可吊銷醫師證書1年。
+ read more
新型殺手:全球每年超過18萬人死於含糖飲料
2015.07.27
新型殺手:全球每年超過18萬人死於含糖飲料
  在過去的三十年,英國含糖飲料的消費快速增長;現今,超過50%的英國人每天都會飲用含糖飲料。飲用含糖飲料已經被證明是引起超重、糖尿病和心血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近來一項最新的研究指出:全球每年超過18萬人死於含糖飲料。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星期從含糖飲料中攝取的卡路里不能超過450卡。然而,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研究,男性平均每天從含糖飲料中攝取的卡路里是178卡,女性則是103卡。基於此研究發現,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助理教授Gitanjali Singh和他的同事開始計算每年因飲用含糖飲料而導致的死亡率。   研究團隊分析了1980至2010年進行的62個含糖飲料消費的研究報告。這些報告來自51個國家,研究樣本超過61萬人。他們特別研究了飲用含糖飲料與糖尿病、心血疾病的死亡人數之間的關係。在他們的研究中,含糖飲料被定義為甜味的蘇打、運動飲料、水果飲料和自製的甜味飲品等,100%的水果汁不包括在內。結果發現,2010年全球共有18.4萬人的死亡與飲用含糖飲料有關,其中包括13.3萬死於糖尿病,4.5萬死亡心血管疾病。   研究也發現年輕人比老人更可能因含糖飲料患上慢性疾病。Singh教授說:由於年輕人是國家的主要勞動力,因此飲用含糖飲料間接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可估計。如果這些年輕人持續飲用含糖飲料,當他們年老時,死於含糖飲料的人數要遠遠多於我們現在估算到的。   另外,研究者也指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國家有著更高的因含糖飲料的死亡率:76%的死亡都發生在這些地區。墨西哥的死亡率最高,每100萬個人中就有405個人是死於不當飲用含糖飲料。英國次之,每100萬人中就有125個。 雖然全球不同地區情況不同,但證據顯示大部分的國家都受此影響。因此,減少含糖飲料的消費應該成為一個全球的共識。       資料來源:Circulation        
+ read more
英: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將成未來主流
2015.07.24
英: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將成未來主流
  在英國,有鑑於NIPT可有效檢測唐氏症且廣為父母接受的優點,英國倫敦大奧蒙街醫院的研究團隊將建議政府疾病篩選委員會,將其納入英國國民保健服務。 參予NIPT相關研究的婦女表示,如果侵入性檢測意味著流產的風險,她們可能不會進行檢測,只提供侵入性的檢測的選項,更會降低產婦參予檢測的意願,降低診斷率。如果能提供NIPT的服務,將使得接受侵入性檢測的人數急遽下降,減少流產風險又能篩選出罹病的胎兒,因此女性民眾普遍給予正面的評價,然而,NIPT的價格將會取決於技術價格的成本和這項篩檢要如何落實。 研究團隊也致力於利用NIPT來診斷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會使女性胎兒暴露在男性荷爾蒙中,導致男性化的外生殖器,是一個自體隱性遺傳的疾病,意味者缺陷的基因必須由雙親同時遺傳給胎兒,才會導致疾病,這是一個孩童常見的腎上腺疾病,影響超過一萬八千個新生兒。在英國,每年有十三位孕婦,有較高風險懷有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的胎兒,而利用NIPT用來偵測胎兒性別,如果是女嬰,則可進一步進行侵入性檢測,幫忙找出是否帶有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的突變基因,再利用子宮內治療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的技術,治療這些產前篩檢出有罹病的女嬰。 未來,該實驗室將鎖定高風險家族的單一基因的變異,利用NIPT幫助單一基因疾病的診斷,包括囊性纖維化、鐮刀型貧血、乙型地中海評血等等,目前侵入性檢測對於這些胎兒疾病的決定性診斷仍是必須的,但預期較安全的NIPT,將會逐步取代侵入性的檢測,成為未來染色體檢測的主流技術。 資料來源: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 (ESHG)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