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TO 吃下肚的膽固醇:對不起!
2015.03.09
TO 吃下肚的膽固醇:對不起!
  近日有研究報告建議:美國國家飲食指南應取消飲食上的膽固醇限制,並將「30%熱量來自脂肪的飲食方式」加入飲食建議清單,包括:地中海飲食、素食以及以美國食物為內容的健康飲食。 理由基於:膽固醇飲食影響動脈中的膽固醇以及導致心臟病的論述缺乏研究證據;除此之外,研究團隊認為達到健康不應該侷限於高蔬果、全麥、低脂食物、少加工肉品以及低糖食物等的單一飲食方式,而應該根據個人所需來攝取食物,並且顧及飲食的文化差異。 耶魯大學預防研究中心主任兼美國生活風格與治療組織主席David L. Katz非常認同這樣的建議,並且引用了三項由他主持的研究,證明膽固醇對健康的影響並沒有像過去研究認為的嚴重。 首先,Katz發表於美國心臟期刊的研究指出,不論是食用膽固醇含量高(含有雞蛋)的早餐或是不含雞蛋的典型高澱粉早餐,冠心病患者的總體膽固醇指數以及血壓等並沒有差異。其次,不論是以雞蛋或燕麥作為健康成年人的早餐,六周後皆未觀察到其膽固醇功能如製造膽汁、荷爾蒙、維他命D以及人體細胞維護等出現差異。最後,在要求針高膽固醇者持續六周食用高膽固醇早餐(含一顆雞蛋)的實驗中,亦未發現其身體狀況遭受影響。但是此實驗仍發現,沒有雞蛋的早餐對高膽固醇者來說還是比較健康的選擇。 此外,報告認為飲食指南中除了建議食用瘦肉,也應建議減少食用紅肉、加工過的肉類以及糖份添加物使人免於嚴重的疾病。不過,這份報告並未建議改變飽和脂肪以及鹽分攝取量的標準。對此,美國克里夫蘭心血管治療的主席以及美國心臟學學院院長Steven Nissen表示,以高標準去限制人們食用飽和脂肪可能缺乏嚴謹的實驗根據;另一方面,鹽分攝取量的標準仍存爭議需要被釐清。 然而,Nissen也認為這份報告將改變人們對低脂飲食的態度。過去美國心臟協會等組織對脂肪攝取量有嚴格的標準,但是現在已漸漸顯示這種作法對身體並不健康。當一個人降低脂肪攝取量,結果通常是增加澱粉以及含糖食物,導致更嚴重的肥胖和糖尿病。最後,全球肥胖預防中心的主持人Bruce Y. Lee認為,均衡將會是新的飲食指南的改變重點。但是他也強調,雖然高膽固醇的食物對身體的影響並沒有像過去想的那樣嚴重,也不代表可以毫無節制的飲食。   註:上述David L. Katz所舉出的研究其經費來自於雞蛋營養中心(Egg Nutrition Center,著重研究雞蛋對人體健康之影響的組織)。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  
+ read more
癌細胞怎麼死的?問問橄欖油吧!
2015.03.05
癌細胞怎麼死的?問問橄欖油吧!
  過往研究指出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EVOO)有益於心臟健康的維持;而後也被證實因含有一種叫做Oleocanthal的物質,所以能迅速有效的破壞癌細胞。不過,一直到最近,科學家才揭開Oleocanthal實際上如何作用的神秘面紗。   透過本次研究,科學家發現理解Oleocanthal如何破壞癌細胞的關鍵,在於這項物質與細胞中的溶酶體如何反應。Oleocanthal能夠在30分鐘至1個小時內破壞癌細胞的溶酶體,進一步造成癌細胞死亡,但同時間並不會傷害到健康的細胞。   研究人員解釋這是因為癌細胞的溶酶體膜較健康細胞的溶酶體膜來得衰弱的緣故。「這樣的生物機制使溶酶體膜的通透性成為考量消滅癌細胞機制的關鍵,這是過去沒有被注意到的。」研究人員Paul Breslin說,「現在我們了解了這點,將有助於提升療程的效益。」   這樣的研究發現同時也再次讓人關注使用大量橄欖油的「地中海式飲食」。Breslin表示,已知的研究證實地中海式飲食對於多種癌症都有助於減少罹癌風險,越來越多人為了維持健康的飲食生活而選擇這麼做,想要攝取Oleocanthal,這確實是一種不錯的飲食方式。   資料來源: Molecular & Cellular Oncology.      
+ read more
你的有多大?男性生殖器平均尺寸出爐!
2015.03.04
你的有多大?男性生殖器平均尺寸出爐!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David Veale博士近日發表了最新的男性生殖器尺寸調查結果。並且說明其研究結果證實95%的男性生殖器尺寸都是正常大小。 研究團隊回顧了17個相關研究,總共15,521位17歲以上男性的資料。得出男性生殖器在一般狀態下的平均長度為3.6英吋(9.14公分)、粗度(周長)為3.66英吋(9.31公分);勃起充血時的平均長度則為5.16英吋(13.12公分)、粗度為4.59英吋(11.66公分)。而低於及高於平均值的人則分別佔2.2%與2.3%左右。 David Veale博士表示,進行這份研究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要強調尺寸的重要,而是希望讓人了解多數人的尺寸都在平均值之內,不需要過於擔心。 許多男性由於自認生殖器尺寸不如人,因此感到自卑,甚至引發身體畸形恐懼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伴隨此病症而來的有強迫症、社會焦慮、憂鬱與飲食失調,嚴重影響身體健康與生活品質。研究團隊希望此次的研究結果能有利於相關科別醫師與專業照護者與患者溝通,幫助它們舒緩壓力、重建良好的自我認同。 資料來源:BJU International   
+ read more
七年之「恙」?!更年期症狀到底何時結束?
2015.03.04
七年之「恙」?!更年期症狀到底何時結束?
  熱潮紅與夜間盜汗是婦女更年期間常見的血管舒縮症狀(vasomotor symptoms, VMS)。往往會引起更年期婦女身體不適,造成精神不濟、睡不安穩,也會影響日常生活中社交活動的進行,進一步導致生活品質下降。 究竟這些症狀會維持多久?根據北美更年期協會的說明,VMS的症狀可能持續6個月至2年;不過,同時也有研究指出症狀持續的時間更久,估計為3至5年,剩至有婦女飽受VMS困擾長達10年之久。而最近一項發表於JAMA Internal Medicine期刊的最新研究有更為精確地發現。 研究人員Nancy E. Avis表示,現階段關於女性更年期間VMS發生的時間長短仍缺乏健全完善的估計。此次研究便是為了瞭解女性更年期間頻繁出現VMS(指兩週內至少有6天發作之情況)的平均時間長短,並且找出容易導致VMS長期發作的因素。 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國家婦女健康研究的3302位婦女於1996至2013年間所留下的資料,當中總共有1449人在更年期間頻繁地出現VMS。 研究分析發現,頻繁的VMS平均會持續7.4年。在停經前或更年期初期就出現VMS的女性,其症狀持續最久,平均時間長達11.8年。而在停經後才出現VMS的女性,其症狀持續時間則較短,平均為期3.4年。 分析結果亦可看出VMS持續時間的長短有種族上的差異。非裔美人女性的VMS持續時間最久,平均為10.1年;日裔與中國裔女性的時間較短,平均分別為4.8年與5.4年;非西班牙裔的白種女性時間平均為6.5年;西班牙裔女性的平均時間則為8.9年。  研究人員也發現若第一次出現VMS是在年紀較輕、心理壓力較大、憂鬱與焦慮症狀較明顯的情況下,或是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其症狀持續的時間也會較久。 研究團隊認為他們的研究發現有助於健康照護人員更有效的幫助更年期婦女。並且,本次研究發現的VMS平均年限也能作為短期賀爾蒙療法療程指引的參考建議,同時證明了長期療法安全性的重要。 資料來源:JAMA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運動要在晚餐後
2015.02.25
運動要在晚餐後
  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人由於血糖與血脂的濃度較高,因此同時也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如中風、心臟病。對於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運動是一項常見的處方。不過,鮮少有人關注運動的時間點是否影響運動所能帶來的效益。   美國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學者近日發表研究成果,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若欲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選擇在晚餐後運動將能獲得較大的效益。   研究團隊找來一群肥胖且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人參與實驗。首先,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在晚餐前運動;另一個階段則要求參與者將運動時間改至晚餐後45分鐘。運動內容多為鍛鍊腿部、腹部肌力;實驗期間,參與者晚餐時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也受到研究人員的控制。   結果發現,與沒有運動的日子所測得的數據相比,餐前運動僅能幫助參與者降低血糖濃度;不過,若是在餐後45分鐘運動,參與者的血糖與血脂都濃度都同時獲得了改善。   研究者Jill Kanaley教授認為這次的研究發現證實不光是運動的強度與持續時間很重要,運動的時間點也是影響運動成效的關鍵之一。他相信這次的研究將有助於醫事人員與健康照護者幫助患者擬定合適的生活作息規劃,以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   未來,Kanaley教授計畫繼續針對早晨與晚餐後運動的效益差別,以及,人體賀爾蒙分泌狀況對於運動成效的影響進行更進一步的探討。   資料來源: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 read more
生活品質,藥不藥?
2015.02.17
生活品質,藥不藥?
  隨著多外食、少運動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常態,心血管疾病也逐漸成為當代的文明病。藥物是目前預防或控制心血管疾病發生最普遍的解決方法。不過,藥物與生活品質的關係一直缺乏相關研究,因此,日前即有學者針對吃藥-包含取得藥物、每天記得吃藥以及實際吃藥等行為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做了調查。   此研究以電子郵件問卷的方式進行,研究團隊在信中設計了三個假設性問題:   1. 你願意減少多少壽命來換取終生不服用心血管疾病藥物的生活?     答案選項分別為:一周、兩周、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一年、一年半及兩年。   2. 你現在願意花多少錢來換取終生不服用心血管疾病藥物的生活?   3. 當選擇不服用心血管疾病藥物時,你願意承受多大的死亡風險?     答案選項分別為:10%絕對死亡的風險、輕微死亡風險及不願冒任何風險。   並且註明藥物是免費且無任何副作用的,要求填答者在此假設下作答。   研究團隊總共發出18,780份調查邀請,收集到1,000份答覆,當中有79%的人每天服用至少一粒藥、有59%為女性、63%為白人及28%的人沒有大學學歷,並且平均年齡為50歲。   結果顯示,人們平均願意用12.3周的壽命換取終生不服用藥物的生活。具體而言,有8%的人願意用兩年的壽命,21%的人願意用一周至一年的壽命,而有70%的人不願用任何時間換取終生不服用藥物的生活。此外,人們平均願意花1,443美元來交換終生不服用藥物的生活,以比例來說則有21%願意花1000美元、約10%願意花5,000至25,000美元,而有43%不願花任何錢。最後,有9%的人願意承受絕對死亡風險,有13%願意承受輕微死亡風險,而有62%的人寧可吃藥也不願承受任何死亡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願意付出代價以換取終生不服用藥物的人多是老年人以及非白人,同時,他們服用藥物的頻率較高,而非白人獲取藥物也比他人更困難。   研究主編Robert Hutchins醫學博士說明,依此研究數據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將有助於相關研究更為精準地反映治療與生活品質間的平衡。不過他也表示研究進行時,無法確定參與調查的民眾是否在假設藥物是免費且無任何副作用下作答,並且此研究結果不適用於非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方法。(此研究的經費來自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研究員宣稱與產業無任何關係。)     資料來源: 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