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15.02.04
「鹽」多必失?美國研究有新看法!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50歲以上的人,每日食鹽量最好不要超過1500毫克」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然而這對飲食習慣已經固定的成年人來說相當難以達成。而最近有研究指出,食鹽量其實與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無關。
美國艾默里大學的醫學博士Andreas P.
Kalogerapoulos為觀察食鹽量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死亡率之間的關係,以2,642位71-80歲的人作為觀察對象,當中涵蓋了51.2%的女性以及61.7%的白種人。經過10年的觀察,有881位去世、572位罹患心血管疾病、398位有心臟衰竭。另外,每日食鹽量在1500毫克以下、1500-2300毫克間以及2300毫克以上的人,其死亡率分別為33.8%、30.7%以及35.2%,各數據之間的差異並不大。
Kalogerapoulos博士說明,對71-80歲的人而言,食鹽量多寡與其罹患或死於心血管疾病和心臟衰竭的可能性影響不大。因此研究團隊建議,在設定食鹽量的標準前,應有更嚴謹的試驗數據支持50歲以上的人每日食鹽量應低於1500毫克的論述。
此外,過去亦有研究指出,鹽可能不是造成高血壓的主因,糖份攝取量或許才是關鍵。而此篇關於用鹽量與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受到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立老年研究院、國立護理醫學研究所與轉譯科學國家中心等機構的贊助。
資料來源:JAMA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5.02.03
老師不教A片教!?危險性行為發生率提高
你知道什麼是危險性行為嗎?危險性行為包含濫交(如:一夜情)、未全程使用保險套、同時擁有多個性伴侶等。來自澳洲的研究團隊試圖了解危險性行為的發生是否與接觸色情資訊(如觀看A片、色情雜誌等)有關,因此,對於17份相關研究進行回顧分析。
分析結果證實,暴露在色情資訊下確實會使得成人從事危險性行為的機率增加。
研究人員強調危險性行為往往會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像是提高感染性接觸傳染疾病的風險。提醒人們性教育的重要性,並要重視色情資訊當中所傳遞的信息內容。
最後,研究人員說明相關領域尚在萌芽階段,此次的回顧分析僅是一個起步。不過已經指出很多更待進一步研究的事項,例如:本次分析未針對受試者的態度進行測量與分析,而那很可能是影響人們從事危險性行為的因素之一。
資料來源: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研究全文下載開放自2015/02/27
+ read more

2015.02.02
你睡不好嗎?小心肥胖與糖尿病纏身!
研究指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即睡眠時有呼吸困難和心律不整等問題)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尤其家族病史中有糖尿病者需格外注意。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因為呼吸道被阻塞,導致吸氣無法連續的睡眠障礙。這往往會導致身體新陳代謝狀況的改變。神經學專家Rossana
Huerta
Albarran說明,由於呼吸中止會導致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使人體失去代謝葡萄糖與脂肪的功能,造成血糖升高與脂肪代謝異常。同時,睡眠品質不好也會讓腦部傳送指令要求身體食用碳水化合物,使得體重增加。
在進食量增加以及代謝失常的相互作用下,很容易造成膽固醇指數上升。睡眠障礙除了導致糖尿病外,也與高血壓以及導致高血脂的三酸甘油脂增加有關。因此在肥胖的人較容易得糖尿病的說法背後,其實睡眠狀況是否良好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Rossana建議有睡眠障礙的人,應尋求醫療協助以獲得正確治療並避免病情發展。同時,他補充說明電子產品是引發睡眠障礙的原因,人們躺在床上準備就寢時,經常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因為腦部對光有所反應而使人難以入眠。
此外,雖然一般普遍認為每人每日需睡滿八小時才健康,然而醫療專家Rafael
Santana表示,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數是依照個人的年齡和身體需求而定,並沒有統一的標準,真正重要的是睡眠品質。
睡眠品質好壞會影響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心情起伏,並且還是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等的關鍵因素。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大家,好好了解自己需要的睡眠時數與睡眠品質,並且改善、維持在最好的狀態,是我們為常保健康而不可忽視的工作。
資料來源:Investigación y Desarrollo
+ read more

2015.02.02
性別研究新勢力:「男性健康與陽剛氣概」研究興起
2014年世衛公報曾發表一篇觀點文章呼籲國際間各國衛生政策應注意男性健康落差問題,盡力改善男性健康才會對婦女及兒童有利。近日《全球健康行動》期刊
發表一篇「性別與健康」評論文章,針對該期刊在去年以同名主題徵稿收件的文章內容進行評論,得到與世衛公報文章相同的發現。
該期刊共徵得13篇文章,圍繞性與生殖健康及權利、性別暴力、性別與老化、氣候變遷等主題,而評論指出「陽剛氣概」是篇數僅次於生殖健康的主題,是未來有發展希望且值得關注的議題之一。
評論文章的第一作者瑞典Umeå大學性別研究中心教授Ann
Ohman表示,當我們談到性別與健康時都會馬上聯想到生殖健康,所以這次的投稿件數以生殖健康佔大宗並不令人意外,但這也可能會壓縮到其他主題的研究發展空間。而這次投稿中比較令人驚訝的是,「男性與陽剛氣概」在其中也佔了5篇。
Ohman教授表示,男性與女性健康兩者存在權力關係,是緊密連結、難以拆解開來看的,如:一篇研究玻利維亞及厄瓜多的青少年男女性行為,結論指出性別平等態度對青少年男女的性與生殖健康都有正面影響;男性酗酒問題及陽剛氣概議題同樣會牽涉性別權力關係。而這些圍繞在男性與陽剛氣概的研究皆指向一個新的理論概念,那就是推動健康的男性氣質,這將會對女性及孩童的健康有益。
除此之外,另一類文章Ohman教授認為也非常重要,那是關於關注印度地區婦女遭受性侵的問題,以及討論社工、研究者及公衛專家在改善印度性別平等上能夠扮演的角色。
資料來源:全球健康行動期刊(Global Health Action)
+ read more

2015.01.29
橘子與橘汁的大戰!
過去有許多健康指引建議民眾不要以果汁替代水果,認為果汁多半含糖量較高,且多半含有人工添加物。但是,一篇近日發表於美國化學協會的研究卻不認為如此。
學者Ralf Schweiggert、Julian
Aschoff與其研究團隊指出,橘子含有類胡蘿蔔素、黃酮類化合物等豐富的營養素,前者為動物無法自行生成的重要營養素,唯有靠食用植物才能獲得;後者為俗稱的維他命P,具有抗氧化、抗發炎與抵抗、減緩腫瘤行程的功效。橘子所含的這些營養成分有助降低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由於許多人為省事,偏好喝橘子汁而非食用整顆橘子。研究團隊因此想了解:撇開果汁含糖量這件事,果汁所能提供的營養成分是否真的跟水果本身一樣?
研究人員發現,雖然在製作橘子汁時,加熱殺菌的處理程序會大幅降低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並且造成類胡蘿蔔素與維生素C的少量流失,但同時,也顯著的提升了類胡蘿蔔素與維生素C被人體吸收的效果,遠遠優於直接食用水果。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大家,現在市面上的果汁多為濃縮還原果汁,含糖量極高。2014年已有研究證實果汁的含糖量對於人體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與可樂等含糖飲料不相上下。但是,本篇研究並未將果汁含糖量納入考慮。
資料來源:AC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read more

2015.01.29
糖尿病研究大出槌!
過去三十年來,糖尿病研究是使用改造成長激素基因DNA小鼠為對象,研究者假設,改造後的DNA不會產生成長激素。然最近的一篇研究發現,這些基改小鼠,卻開始分泌自己的成長激素,且對基改小鼠分泌胰島素有意想不到的影響。
Schuit與Creemers
一如往常在實驗室中使用基改小鼠,但他們卻觀察到這些基改小鼠有類似懷孕的現象。兩位研究人員深究原因發現,這些類懷孕現象是源自於成長激素,而且基改小鼠所分泌的成長激素與懷孕小鼠的胎盤所分泌的賀爾蒙一樣,都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
大約有250篇已發表的研究是使用這些成長激素的基改小鼠,造成研究結果高估或低估,而必須重新檢視與詮釋。
慶幸的是,現今使用的基改小鼠非使用成長激素基因,因此可使用來重新確認過去的研究結果。
檢視過去並修正錯誤假設是科學方法的一部分,Schuit博士表示,我們必須持續用批判的角度檢視我們所使用的方法,即使這樣做會讓我們的研究步伐變慢。對於糖尿病研究來說,人工成長激素的問題可以讓科學家在計畫未來的研究有更清晰的洞察力。
資料來源:KU Leuve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