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15.01.08
你有一個容易感冒的鼻子嗎?
美國耶魯大學的免疫生物學教授Iwasaki近日發表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鼻子受寒更容易感冒。
人類的鼻腔由於常接觸外界空氣,鼻腔內的溫度會較人體核心體溫的37度稍低,剛好是造成一般感冒的鼻病毒(rhinovirus)最適宜生存的溫度,因此,大約有1/5的人的鼻腔內平時就帶有鼻病毒。
Iwasaki教授表示,過去的研究都將焦點放在體溫如何影響病毒,現在她和她的研究團隊決定轉而關注體溫對於人體免疫系統的影響。
研究人員採集了老鼠的呼吸道細胞,觀察並比較其在核心體溫(37度)下與在較冷的33度下,免疫系統對於鼻病毒的反應有何不同。結果發現,較低的溫度會降低免疫系統的反應能力,使得鼻病毒較易繁殖。
Iwasaki教授的研究雖然還不足以對這整個過程提出完整的解釋,而且使用的是動物實驗的數據,但是她認為相關的研究證據已足作為後續人體免疫系統研究的線索。同時希望未來能夠進一步的將此次研究發現運用到預防、治療孩童氣喘病症之上。
雖然尚在起步階段,但這項研究確實提供了冬季保暖的好建議:為預防感冒,天冷的時候記得保護好自己的鼻子啊!
資料來源: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read more

2015.01.07
心寬體不胖(上):社會歧視才是惡化肥胖循環的主因
過重的人經常有以下經驗:被店員羞辱或忽略、被朋友排擠、被路人嘲笑、被異性譏諷或被青少年拍照等,這些行為凸顯了文化中對肥胖的歧視。而研究發現,這種文化會導致抑鬱、增加透過飲食進行紓壓的可能性,最終導致肥胖。
英國的體重管理組織Slimming
World研究了2573位減重後的人,了解減重前後人們對他們的態度呈現怎樣的差異。結果顯示,在減重前他們平均每周遭遇一次以上被人們評論、批評或羞辱的經驗。這些遭遇使47%的人感到羞恥、41%感到抑鬱、30%感到自卑,又65%的人試圖以食物緩和情緒低落,而僅2%真正實現減肥瘦身的計畫。另外,有63%的人表示自從第一次因為體型肥胖被嘲弄後,體重持續增加。這些結果顯現,歧視和標籤事實上無助於減重,反而造成肥胖的惡性循環。
而在減重後,61%的人表示經常接受到陌生人的微笑、54%表示多人以眼神向其致意、49%表示經常接收到陌生人的讚美、43%表示多次有人向其打招呼,而有41%的人表示減重後陌生人與其談話的次數增加了。同時,他們也發現相較於減重前平均需要等九分鐘才能拿到餐點的經驗,減重後僅需等待三分鐘。
這項調查顯現了社會對過重的批評是如此普遍,同時不友善且無禮,長期遭受如此對待會使人們的自信心深受打擊並感到愧疚和羞恥;再加上生活中充斥著鼓吹以食物獲得快樂的媒體廣告,這將使羞恥與體重增加的循環持續惡化。
Slimming
World的研究員以及德比大學行為改變與體重管理會主席James
Stubbs教授認為,身為社會的一員,每個人都要更關心我們是如何對待為肥旁所苦的人,並且意識到歧視會如何影響人的感受與生活習慣。不分體重多寡而經常對周遭的人表現善意將有助於消除社會上對肥胖的負面標籤。除此之外,也能幫助過重的人不因自我價值低落而產生愧疚感、羞恥感和抑鬱,打斷肥胖的惡性循環。消除歧視將使人們更容易主動尋求協助,更重要的是使人們相信自己有能力一步步地改變其生活習慣。
為了提升大眾對議題的重視,Slimming
World邀請人們分享經驗並對肥胖者表示支持,並公布其中十個受訪者曾因肥胖而遭受羞辱的真實經驗。
資料來源:Slimming World
延伸閱讀
心寬體不胖(下)肥胖歧視真實在發生
+ read more

2015.01.07
心寬體不胖(下):肥胖歧視真實在發生
英國體重管理組織Slimming
World日前進行了一項關於肥胖歧視的調查,證實這種行為將會對體重過重者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為了提升大眾對議題的重視,該組織邀請人們分享經驗並對肥胖者表示支持,以下為其中十個受訪者曾因肥胖而遭受羞辱的真實經驗:
1. 過路車的語言攻擊
『在我回家的路上,一位坐在車上的男性在我按下行人按鈕時對我吼著:「你為什麼不幫自己買份沙拉,你這肥牛!」』
2. 超市店員對客戶選的商品表示意見
『當時我在一家知名的超市購物,並把一盒餅乾放進我的購物車,一位店員就對我說:「你真的應該吃這些東西嗎?水果和蔬菜對你比較好喔。」。當下我感到非常尷尬並且很想哭。』
3. 服飾店員的無禮對待
當時我正和姊姊逛街想買份禮物,看到一件非常漂亮的上衣因此想進店裡看得更仔細。我才剛踏進店門,馬上就有一隻手抓著我的手肘將我旋轉出門外,並對我說:「這裡沒有適合你這種人的東西。」。
4. 在夜店被男性當作娛樂話題
「我曾經相信別人認為我有張漂亮的臉龐的話是出於真心的,然而當我耳聞他們之間對我的嘲諷後我才明白這一切都是假的。我到現在還很難相信男性的真誠。」
5. 搭公共交通工具時乘客對其坐在身邊表示恐懼
『我還記得有個傢伙在我找尋座位時對我說:「你不能坐在這裡胖子!」』
6. 朋友預設其不想參與而受到冷落
「當我的體型逐漸變大時,人們都會預設我不喜歡從事運動。但是實際上我相當喜歡在鄉間散步和游泳,不過朋友們都會”忘記”邀請我,好像我對那些活動不感興趣一樣。」
7. 為了一份餐點等了很長一段時間
「點餐後我在吧檯等了45分鐘,我確定服務員有接收到我再三催促的眼神,但他始終在服務那些比較瘦的客人。」
8. 青少年會用智慧型手機對其拍照或攝影
「我在一家店裡被青少年嘲笑,他們用手機錄影並一直在店裡跟隨我。我正和當時才六歲的女兒在一起,我們兩個對此都感到相當沮喪。」
9. 雇主只在乎外貌
「我曾經在面試後意外地瞥見面試官的筆記,看完後我感到難過,因為95%的內容是關於我的外貌,而只有5%提到我的能力和適合度。」
10. 人們視你為痲瘋病患一樣
「我當時在學生聯合會工作,並正把文件發給一位學生,當下她表現出很不想碰到我的手的樣子。她和她的朋友離去的同時說,她不想碰觸到我因為不確定是否會被肥胖感染。」
資料來源:Slimming World
延伸閱讀
心寬體不胖(上):肥胖歧視真實在發生
+ read more

2015.01.06
激將法管用? 家人的嫌棄讓人越來越胖
最新的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常常被親友、伴侶嫌棄體重過重的女性更可能增加體重;反之,當女性接收到越多被肯定的正面訊息,其體重維持得更好,甚至能夠減少。
研究主持人Logel教授表示,當我們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滿意時,我們往往會轉向親友、愛人尋求支持與建議。對方給予的回應所造成的影響可能超乎我們的想像。
此份研究的對象為大學年齡的女性(人口統計學上最常對自身體重感到不滿意的族群),研究人員詢問了她們的身高、體重,以及對於自身體重的看法;5個月後,研究人員詢問同一批女性是否有向親友、伴侶述說對於自身體重的擔憂,如果有,對方的反應是什麼;3個月後,再次追蹤她們的體重與期間對自身體體重的看法有無轉變。
平均而言,這些女性的BMI值都在加拿大健康組織的建議範圍內,她們所需要做的僅是維持好自己目前的體重,無須對自己過於嚴苛。但其中仍有許多女性在意自己的體重,而且多數都會向自己的親友、伴侶提起自己的擔憂。
總體來說,整個研究過程中,參與的女性或多或少都有出現體重增加的情形,不過是在正常範圍內。研究結果發現,在分享了對於自身體重的憂慮後,從親友、伴侶處接受到「妳看起來很好」這類正面回應的女性,體重都獲得良好維持,甚至減少;但是,獲得正面回應相對較少的女性體重則平均增加了將近2公斤。
Logel教授說明:許多研究都證實社會支持力量有益於我們的健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知道我們愛的人接受我們原本的樣子。親友、伴侶的正面回應能讓女性更滿意、接受自己的身體,進而變得更有活力且合理進食。同時,正面回應也較不易讓女性感到壓力,而過去已有研究證實壓力是導致體重增加的一個原因。
資料來源:Personal Relationships
+ read more

2015.01.05
英研究證實乳癌預防藥物Tamoxifen有效!?
最新的研究證實,過去二十年來,乳癌預防藥物Tamoxifen降低了約三分之一乳癌罹癌率。英國倫敦女皇瑪麗醫院癌症預防中心的主任Cuzick教授指出,
Tamoxifen對某些乳癌的預防確定是有效的,現在已有研究數據可証明其長期的預防效果。
研究計畫由國際乳癌防治研究(IBIS-I)提出,總共有7154名約35至70歲的婦女參與,其中大部分有乳癌的家族病史。研究人員將受試婦女隨機分作兩組,每日分別服用20毫克Tamoxifen與安慰劑長達5年。療程完畢後平均約16年(最長達20年)的時間,研究人員追蹤所有參與者的健康狀態。追蹤發現,服用Tamoxifen組的婦女有8%罹患乳癌,安慰劑組則有12%。
但聖安東尼奧乳癌學會發表的進一步分析指出,若婦女在服用Tamoxifen的5年之中同時服用女性荷爾蒙,其預防效果會減少,且增加子宮内膜癌的罹癌風險,這也是服用Tamoxifen的副作用。在5年治療期間,服用Tamoxifen的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高出了3.8倍,雖然往後的追蹤期間風險並没有增加。服用Tamoxifen的婦女有5個死於子宮內膜癌。
「我們希望這些結果可以幇助更多婦女,特別是年輕的婦女,家族有病例或者其他主要風險的因素者,能考慮使用預防乳癌的治療。」Cuzick教授說:「乳癌是婦女最常見的癌症,全球約有1.6百萬的患者。雖然乳癌患者的比率一直持續減少,但因乳癌而死亡的比率則未減低。我們需要再十年來追蹤這些婦女,可以更了解Tamoxifen對死亡的影響。特別是Tamoxifen的副作用,子宮內膜癌的案例增加,需要継續追蹤。」
資料來源:The Lancet Oncology
+ read more

2014.12.31
睡不著?睡不好? 3C產品惹的禍!
一份新的睡眠研究報告指出:晚上使用手機、平板等科技產品會對睡眠品質造成負面的影響。計畫主持人Anne-Marie
Chang助理教授解釋:由於科技產品所散發出來的光比自然光含有更多的藍光,因此對睡眠與生理時鐘有很大的影響。
這項研究找來12名自願者,總共歷時兩個星期,在全程受研究者控制的狀況下於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睡眠研究中心進行。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每晚睡前進行4小時的閱讀,並填寫Karolinska睡意量表且接受多重睡眠監測,以利研究人員取得其睡眠期間的腦波、心律、呼吸與眼動情形。
睡前的閱讀內容與方式是本研究重點。研究人員讓受試者自行選擇想要閱讀的刊物,但必須有實質的「內容」,且可被歸類為閒暇閱讀的題材,並且排除圖像與數獨、字謎一類的益智遊戲。閱讀方式分別為iPad與紙本,以5天為一個週期,例如:若前5天的閱讀方式是透過iPad,則接下來的5天就必須改為以紙本閱讀。至於受試者閱讀iPad或紙本的先後順序,則是隨機決定的。
研究結果發現,不論是在哪一輪的實驗過程中使用電子閱讀器,所有的受試者都出現較難入睡的情況,比睡前閱讀紙本的那幾晚多花了將近10分鐘的時間才睡著。同時,睡前使用電子閱讀器會抑制人體退黑激素的分泌、打亂(延遲)身體的晝夜節奏、減少快速動眼睡眠(最深層的睡眠階段)的時間長度或延後其發生;而最讓研究者驚訝且擔心的發現是,受試者都較易疲累且在隔日早晨發生警覺度下降的狀況,換言之,較不易清醒、反應較慢。
Chang助理教授強調:我們現在身處一個睡眠受限的社會,再加上科技產品的影響,長期累積下來將會對人體健康將造成很大的損傷。因此,她提醒民眾注意自身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也呼籲學界重視這個問題,進行更多相關的研究。
資料來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