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14.12.26
不只是生育問題 精子品質與多種疾病有關
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精子品質差的男性,其健康狀況也較差,在皮膚、內分泌與心血管等方面都較易發生病變。
這項研究總共有9,387名有生育障礙的男性參與,大多數的年齡介於30至50歲之間。這些男性在1994年至2011年間都曾因為不孕而定期提供精子樣本讓史丹佛醫學中心進行評估。其中約有一半的男性不孕是由精子品質不良所引起。研究者將這組年齡中位數為38歲的不孕男性樣本與健康男性的樣本相比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精子品質低劣與特定的疾病之間有顯著關聯,例如代謝循環問題、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計畫主持人Eisenberg助理教授表示過去的研究從未發現這樣的關聯性。同時,精子品質有缺陷的男性發生皮膚病變、內分泌失調的可行性也會增加。
由於這份研究旨在找出有缺陷的精子與看似無關的疾病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性,因此,未能提出劣質精子如何影響這些疾病生成。對此,Eisenberg助理教授提出幾個自己正在驗證中的假設,首先,人類基因組中有15%的基因與生育相關,多數同時作用於其他身體系統;其次,有些時候可能是生育機能障礙與其他疾病的治療方式相關聯,而非影響疾病本身。
最後他強調:男性的健康與他們的精子品質有非常緊密的關聯。目前大約有15%的伴侶面臨生育方面的問題,其中有一半都是因為男性的精子有缺陷。我們必須對這些男性投入更多的關注,不孕是一個警訊,生育方面的問題很可能代表整體健康狀況都不佳。整體來說,不孕男性的死亡率較高,死因與心血管疾病關聯的機率也較高。
資料來源:Fertility and Sterility
+ read more

2014.12.26
不只是生育問題 精子品質與多種疾病有關
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精子品質差的男性,其健康狀況也較差,在皮膚、內分泌與心血管等方面都較易發生病變。
這項研究總共有9,387名有生育障礙的男性參與,大多數的年齡介於30至50歲之間。這些男性在1994年至2011年間都曾因為不孕而定期提供精子樣本讓史丹佛醫學中心進行評估。其中約有一半的男性不孕是由精子品質不良所引起。研究者將這組年齡中位數為38歲的不孕男性樣本與健康男性的樣本相比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精子品質低劣與特定的疾病之間有顯著關聯,例如代謝循環問題、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計畫主持人Eisenberg助理教授表示過去的研究從未發現這樣的關聯性。同時,精子品質有缺陷的男性發生皮膚病變、內分泌失調的可行性也會增加。
由於這份研究旨在找出有缺陷的精子與看似無關的疾病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性,因此,未能提出劣質精子如何影響這些疾病生成。對此,Eisenberg助理教授提出幾個自己正在驗證中的假設,首先,人類基因組中有15%的基因與生育相關,多數同時作用於其他身體系統;其次,有些時候可能是生育機能障礙與其他疾病的治療方式相關聯,而非影響疾病本身。
最後他強調:男性的健康與他們的精子品質有非常緊密的關聯。目前大約有15%的伴侶面臨生育方面的問題,其中有一半都是因為男性的精子有缺陷。我們必須對這些男性投入更多的關注,不孕是一個警訊,生育方面的問題很可能代表整體健康狀況都不佳。整體來說,不孕男性的死亡率較高,死因與心血管疾病關聯的機率也較高。
資料來源:Fertility and Sterility
+ read more

2014.12.26
心血與來潮:初潮年齡影響心血管疾病風險
月經作為女性健康指標之一,不只關乎生育健康,更與身體其他部位的運作狀況有關。過去已有研究發現初潮年齡過早的女性成年後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較高,最近的研究數據則指出初潮年齡可能影響女性罹患心臟病、中風與高血壓的風險。
英國牛津大學癌症流行病學的研究團隊,花了十年蒐集來自英國130萬名50-64歲婦女的數據,發現初潮年齡在10歲以下以及17歲以上者,較初潮年齡13歲者患得心臟病、中風和高血壓的機會各上升了27%、16%和20%。即便將參與實驗者的體重、吸菸習慣和社經地位等變項納入考量,此結果依然成立。
日前哈佛醫學院亦有研究指出,初潮年齡與心血管疾病有關。此研究從1,638位40歲以上的婦女樣本獲得實驗結果,發現初潮年齡越早,患得肥胖症的可能性越高,進一步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面對這些風險,英國牛津大學癌症流行病學的研究團隊領導人Canoy博士建議,在年幼時控制肥胖可以避免初潮年齡下降的趨勢,進而降低患得心臟疾病的風險。
資料來源:Circulation
+ read more

2014.12.25
女人小心趁機「坐」大
由於現代人的工作時數拉長,因此工作習慣對於人們的健康影響重大。美國研究發現,坐著辦公的時間長短與人體肥胖有高度相關。
研究小組於2012-2013年間訪問了1,891位來自美國密蘇里州四個城市的居民,其年齡在21-65歲間,且每周在公司工作20小時以上。研究者請他們自述上班中的坐時,再觀察其與BMI值的關係,同時比較此關係是否有性別和種族差異。
研究發現,坐時與BMI值確實存在關係,但只有女性容易因為坐時變長而增加肥胖的可能性。在女性的樣本中,相較於每日上班中的坐時在30分鐘以下者,坐時在30-180分鐘間者,其肥胖機率是前者的1.53倍;而每日坐時超過360分鐘的女性,其肥胖機率更增加至1.70倍大。男性在此研究中則未顯現出其坐時與BMI值存在關係。研究者認為這可能與運動習慣存在性別差異有關。
另外,此項研究亦發現坐時與BMI值的關係存在種族差異。相較於白人女性,黑人女性容易因為坐時變長而肥胖。至於男性樣本中是否也存在種族差異,由於黑人男性樣本數太少,因此無法定論。
雖然此篇研究的樣本來自來自特定地區、缺少亞洲人的數據,並且是以參與者自述的方式進行,可能造成研究上的限制,但研究者強調上班是主要坐時增長的原因,建議從減少上班中的坐時開始,更有助於減緩肥胖的發生。另外,近來亦有研究發現,會議中採站姿可能提升工作表現。因此,提醒女性上班族宜多注意平時之運動習慣,以避免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疾病纏身。
資料來源:_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_
+ read more

2014.12.24
抽菸將導致Y染色體流失 更易罹癌
過去已有研究發現抽菸是增加罹癌機率的風險因子,近日,來自瑞典的最新研究證實,抽菸將會導致血液細胞中的Y染色體流失,專家認為這正說明了有抽菸習慣的男性罹癌風險較高的原因。
研究小組表示,他們於稍早的研究發現罹癌風險上升、壽命較短都與Y染色體的減少有關,因此著手調查可能導致此種基因損害的原因。
研究小組分析了年齡、飲酒行為、血壓、糖尿病與抽菸習慣等變項,試圖找出男性流失Y染色體的原因。結果發現抽菸與Y染色體流失之間存在劑量上的相關性,菸抽得越兇,Y染色體流失的可能越多。研究人員同時發現,這樣的狀況只出現在持續有抽菸行為的男性身上,已戒菸的男性與從未抽過菸的男性期Y染色體流失的狀況是一樣的。
過去的研究結果顯示抽菸對男性健康的傷害比女性來得大,但未有明確的解釋,這項抽菸與特定基因損傷之間具有關聯的新研究結果正好足以解釋之前的研究發現。研究主持人Dumanski教授解釋:只有男性擁有Y染色體,這可能是男性平均壽命較短且較易因抽菸危害到健康,使其更容易罹患癌症的原因。
醫學專家目前尚未確定Y染色體流失致使罹癌風險上升的原因,一個可能是Y染色體的減少導致免疫細胞喪失能力抵禦癌細胞。但研究人員認為已知的研究結果已足以說服人們戒掉抽菸這項惡習。
資料來源:Science
+ read more

2014.12.22
孕期:寶寶健康的關鍵 英將制定照護指引
根據英國嬰幼兒論壇(ITF)的報告,孕前與孕期是影響、改善下一代健康的關鍵時期。已有研究指出:母親從孕前到孕期的體重與營養攝取狀況對於孩子的健康、未來罹病的風險都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婦女在這些階段接受的健康照護是重要的。
但是,專家認為目前婦女在這方面所能獲得的資源仍不足以幫助她們善用這個可貴的機會,發揮最大的效益。
根據一項針對健康照護專業人員的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有72%的健康照護專業人員認為孕前與懷孕過程中的營養是重要的,卻有三分之一的照護人員沒有受過相關的訓練;只有4成的照護人員經常提供孕婦關於營養與運動方面的建議;三分之一的照護人員表示,向孕婦解釋肥胖所帶來的風險並說服其採取健康的行為最為困難;一半的人樂意接受更多的訓練&衛教手冊。
嬰幼兒論壇的主席Singhal博士表示現階段重點是針對孕期與孕期的照護內容制訂出清楚的指引,給予健康照護專業人員足夠的支持與培力,讓他們可以幫助婦女把握住孕前、孕期及哺乳這幾個關鍵時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讓寶寶有一個健康的開始。
第一部分關於孕產婦飲食建議之照護指引已公布於嬰幼兒論壇官網。
資料來源:英國嬰幼兒論壇(Infant & Toddler Forum,
ITF)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