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女人活得久不見得比較健康
2013.11.19
女人活得久不見得比較健康
  一般認為女性活得比較長壽且比男性健康,但近日一項在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院年會上發表的研究卻對女性是否比男性健康提出疑問,表示雖然女性活得比較久但卻相對得付出一些健康代價,研究發現,女性的免疫系統疾病、過敏及氣喘的風險都比男性來得高。 研究指出,女性的免疫系統比男性健全,好處是對感染有抵抗力,但壞處則是好發自體免疫疾病。在美國西部,自體免疫疾病約佔所有疾病負擔的5%,但女性佔多數此類疾病患者的80%以上。 研究舉例,「自體免疫性低甲狀腺功能症」(Hashimoto's disease)患者90%為女性,該疾病為一種慢性炎症反應,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患者從年輕時就會有輕微甲狀腺腫的問題,但甲狀腺功能的檢查都是正常的,多半在停經後較容易明顯發病。「白斑」(vitiligo)則是另一自體免疫機轉、先天黑色素細胞缺陷所產生的疾病,病徵為皮膚出現境界鮮明、形狀不規則的雪白的斑塊,女性患者比例稍超過半數。其餘女性患者比例界於之間的還包括葛瑞夫茲症(甲狀腺亢進症最常見的一種)、多發性硬化症、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 而氣喘與過敏性疾病雖然在前青春期男性患者比女性多,但進入成年階段後女性患者的比例慢慢會高於男性,這類疾病包括鼻炎、氣喘及食物過敏,研究推測可能是荷爾蒙狀態或脂肪細胞的改變所造成的影響。 研究最後認為,過敏及免疫系統專家與醫師應重視生理性別(sex)在這類疾病差異性表現的重要性,同時也應了解社會性別(gender)也會影響到男女取得健康照護資源的機會與管道。   資料來源: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學院年會(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AI)  
+ read more
女性活得久不見得比較健康
2013.11.19
女性活得久不見得比較健康
一般認為女性活得比較長壽且比男性健康,但近日一項在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院年會上發表的研究卻對女性是否比男性健康提出疑問,表示雖然女性活得比較久但卻相對得付出一些健康代價,研究發現,女性的免疫系統疾病、過敏及氣喘的風險都比男性來得高。   研究指出,女性的免疫系統比男性健全,好處是對感染有抵抗力,但壞處則是好發自體免疫疾病。在美國西部,自體免疫疾病約佔所有疾病負擔的5%,但女性佔多數此類疾病患者的80%以上。   研究舉例,「自體免疫性低甲狀腺功能症」(Hashimoto's disease)患者90%為女性,該疾病為一種慢性炎症反應,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患者從年輕時就會有輕微甲狀腺腫的問題,但甲狀腺功能的檢查都是正常的,多半在停經後較容易明顯發病。「白斑」(vitiligo)則是另一自體免疫機轉、先天黑色素細胞缺陷所產生的疾病,病徵為皮膚出現境界鮮明、形狀不規則的雪白的斑塊,女性患者比例稍超過半數。其餘女性患者比例界於之間的還包括葛瑞夫茲症(甲狀腺亢進症最常見的一種)、多發性硬化症、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   而氣喘與過敏性疾病雖然在前青春期男性患者比女性多,但進入成年階段後女性患者的比例慢慢會高於男性,這類疾病包括鼻炎、氣喘及食物過敏,研究推測可能是荷爾蒙狀態或脂肪細胞的改變所造成的影響。   研究最後認為,過敏及免疫系統專家與醫師應重視生理性別(sex)在這類疾病差異性表現的重要性,同時也應了解社會性別(gender)也會影響到男女取得健康照護資源的機會與管道。         資料來源: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學院年會(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AI)    
+ read more
台灣女人連線出席衛福部國民健康署「103版孕婦健康手冊」專家諮詢會議、「育嬰寶盒」研商會議
2013.11.14
台灣女人連線出席衛福部國民健康署「103版孕婦健康手...
  「103版孕婦健康手冊」專家諮詢會議   台灣女人連線長期關心婦女健康權益,今年10月30日受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之邀,出席「103版孕婦健康手冊」專家諮詢會議,針對該手冊內容修改之篇幅提出意見。當天出席會議人員包括台灣婦產科醫學、台灣周產期醫學會、台灣母胎醫學會、台灣醫用超音波醫學會、台灣兒科醫學會等代表,台灣女人連線及婦女新知基金會為婦女團體代表。   會中台灣女人連線針對手冊所提的意見如下,包括:一、關於要告訴準媽媽生男生女一樣好,不應引用女兒會比較貼心及會照顧年邁、生病父母的研究論點說明生女兒的好處,這樣易將女性與照顧角色連結,加深性別刻板印象。二、簡易評估產婦是否可能有產後憂鬱症的2個問題並非最終的診斷標準,因此於文字表達上不應過於武斷,以避免造成產婦過度的恐慌。三、手冊中母乳哺育章節內容缺乏提供無法或不選擇母乳哺育的媽媽其他哺育寶寶的衛教內容,同時也未說明進行母乳哺育的缺點與母嬰同室的安全風險。四、產後健康管理中避孕方法的部分,缺乏告知婦女子宮內避孕器及口服避孕藥的風險,僅提供效益,正確的方式應是提供婦女用藥的正反面資訊,供婦女依照需求與醫師討論再進行選擇。   此外,當天針對「多元生產選擇」章節修改內容,婦女團體皆認同生產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如非醫療因素需求,應盡量避免進行剖腹產,而在文中也是依此邏輯撰寫,惟婦產科醫學會、台灣周產期醫學會與醫用超音波醫學會代表反映,文中陰道產及剖腹產的優缺點內容呈現偏頗,有失平衡,因此婦產科醫學會將再提供相關資料,待國民健康署統整後再重新檢視內容。   「育嬰寶盒」研商會議   近日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欲效法荷蘭贈送懷孕婦女育嬰寶盒之措施,提供新生兒衣物、溫度計等用品,以及給嬰兒一個安全的睡眠環境,根據國健署說法,透過此方式荷蘭的嬰兒死亡率逐年降低。   今年11月13日台灣女人連線受邀出席國健署「育嬰寶盒」研商會議,於會中本會代表與在場多位與會者都針對提供育嬰寶盒與嬰兒死亡率降低之間關係提出質疑,再者,嬰兒發生猝死的原因眾多,發放育嬰寶盒實際上可能也無法真正達到降低嬰兒猝死率之目的。國健署對此表示,嬰兒發生猝死雖原因仍不明,但媽媽與寶寶共床發生意外的人為因素是目前能透過育嬰寶盒來避免的,因此育嬰寶盒強調給予寶寶一個安全的睡眠環境。   國健署擬在婦女懷孕4個月內接受產前檢查時,經過評估後致贈育嬰寶盒,然與會者多認為應考量經濟弱勢及居住偏遠地區婦女可能發現自己懷孕時已經晚於懷孕4個月的時間點,或者因工作需要無暇前往醫院進行產檢,如此一來這些準媽媽將無法受惠於這項政策,因此建議國健署應研擬相關配套措施。   最後,台女連對於此政策僅針對中低收入戶與未滿20歲之懷孕婦女發放,也要求國健署應該要提出這些適用族群的嬰兒猝死率是否真的比一般較高的調查數據,同時將所有未滿20歲的懷孕婦女都歸為弱勢者也是一大問題,可能有歧視之嫌,台女連認為不應以年齡作為界定的標準,而是要去評估個別家庭或懷孕婦女的經濟狀況來進行發放,將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 read more
降血脂藥物史達汀恐提高白內障罹患風險
2013.11.08
降血脂藥物史達汀恐提高白內障罹患風險
  過去針對降血脂藥物史達汀(Statins)的討論包括質疑該類藥物對女性的效益不如男性,以及去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要求該類藥物應加註提高短暫性記憶認知受損、及血糖升高的警語。日前又有一項美國研究指出,使用Statins藥物者比未使用者,發生白內障眼疾的風險來得高,而這個爭議性的發現早在1980年代藥物出現時就曾被提出。   有關於Statins與白內障風險的關係,過去有些研究證實其中因果關係,但也有其他研究卻是發現該類藥物對預防白內障具有保護作用,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由於Statins類藥物愈來愈常被用來作為初級預防用途,且白內障使生活品質受影響及造成美國健康照護支出的負擔也非常大,因此這個問題相當重要。   這項回溯性研究針對過去兩個共包含超過4萬名參與者的研究進行分析,第一個研究參與者的平均年齡56歲、女性佔46%;第二個研究參與者平均年齡,使用Statins為56歲、為使用者為46歲,兩組中的女性各佔40%、52%。   最後分析兩個研究的結果都顯示使用Statins藥物都與發生白內障呈現顯著的正向相關性,壞膽固醇(LDL)的數值愈低時,白內障風險反而卻愈高。其中一個所計算出與未使用Statins相比的風險增加數據為9%(95% CI 1.02-1.17)。   白內障及青光眼主治醫師Anurag Shrivastava評論此研究表示,這項研究無法提供使用Statins藥物的病患預防白內障的建議,但就一般而言,還是以維持均衡飲食、健康的生活型態、不抽菸及減少暴露於紫外線,並對糖尿病進行嚴格血糖控制為基本預防建議,同時,醫師應小心Statins使用者有無併服類固醇,服用這些藥物可能會增加白內障及青光眼的發生。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眼科學(JAMA Ophthalmology)      
+ read more
60歲以下女性罹患糖尿病恐將提高心臟病風險
2013.11.07
60歲以下女性罹患糖尿病恐將提高心臟病風險
一般而言,在60歲以下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同年齡層的女性比男性要低,但最近發表的一項美國研究卻進一步發現,若本身有心臟病的風險因子之一—「糖尿病」,將對這些女性產生與男性不同的影響。 日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針對三份研究中包含超過1萬名男女參與者的資料進行分析,所有參與者皆無心臟病病史。結果發現,60歲以下年輕與中年女性有第二型糖尿病的話,她們得到冠狀動脈疾病的機會就大幅提高,風險增加了將近四倍之多,該風險數值已大概與男性心臟病風險相當。不過,糖尿病影響心臟病風險的情形卻在相同年齡層的男性身上並不明顯。 研究表示,其他風險因子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與吸菸對罹患心臟病的影響在研究中都未被發現有任何性別差異,唯獨糖尿病對女性心臟病的影響遠遠超過男性。研究推測可能有不一樣的基因及荷爾蒙因素影響著不同性別心臟病的發展過程,同時,不同性別對於醫囑與治療的順從程度也不一,這也可能是造成差異的原因之一,未來將須要更進一步研究瞭解。   資料來源:糖尿病照護期刊(Diabetes Care)
+ read more
60歲以下女性罹患糖尿病恐將提高心臟病風險
2013.11.07
60歲以下女性罹患糖尿病恐將提高心臟病風險
  一般而言,在60歲以下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同年齡層的女性比男性要低,但最近發表的一項美國研究卻進一步發現,若本身有心臟病的風險因子之一—「糖尿病」,將對這些女性產生與男性不同的影響。   日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針對三份研究中包含超過1萬名男女參與者的資料進行分析,所有參與者皆無心臟病病史。結果發現,60歲以下年輕與中年女性有第二型糖尿病的話,她們得到冠狀動脈疾病的機會就大幅提高,風險增加了將近四倍之多,該風險數值已大概與男性心臟病風險相當。不過,糖尿病影響心臟病風險的情形卻在相同年齡層的男性身上並不明顯。   研究表示,其他風險因子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與吸菸對罹患心臟病的影響在研究中都未被發現有任何性別差異,唯獨糖尿病對女性心臟病的影響遠遠超過男性。研究推測可能有不一樣的基因及荷爾蒙因素影響著不同性別心臟病的發展過程,同時,不同性別對於醫囑與治療的順從程度也不一,這也可能是造成差異的原因之一,未來將須要更進一步研究瞭解。       資料來源:糖尿病照護期刊(Diabetes Car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