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美國醫師薪資仍有性別落差
2013.09.04
美國醫師薪資仍有性別落差
  2012年7月曾有研究指出,美國男女醫師的薪資呈現性別差異,女醫師的平均時薪比男醫師低,且女醫師的工作時數低於男性同事。近日又有另一個研究再度呼應這樣的論點,指出雖然在過去25年間,女性在專業領域已有非常大的躍進,但美國男女醫師平均薪資的落差仍然存在。   這項研究分析1987-2010年間6,258位醫師及31,857位健康照護工作人員的薪資資料,比較男女之間的差異,結果發現在1987-1990年間,男醫師的薪資比女醫師高出20%;1996-2000年間,高出比例稍微下降至16.3%;但2006-2010年間則又攀升至25.3%,比第一階段的差距更大,約為5萬6千美元左右。   研究提出的可能解釋包括,女性通常比男性同業工作的時數較短、女醫師可能將心力花在每個病患的時間比男醫師長、女性會選擇較低薪的專業工作,不過研究也提到近期相關研究已指出,即便前述因素已被調整,男女之間的薪資仍不平等。 這項研究雖未對專科、執業類型等變項進行控制,但研究主要作者Seth Seabury助理教授特別表示,雖然要瞭解薪資的性別差異,說明男女的專科選擇與執業類型是重要的,但去看整體未經調整的薪資之性別差異也是同等重要,因為專科及執業的選擇並非單單僅是出自於女醫師的偏好,也可能是由於給予兩性不平等的選擇機會所造成。   舊金山南加州大學Molly Cooke博士評論此篇研究,認為要消弭這樣的性別不平等,應盡力促進薪資分配的透明度,協助女性去爭取她們所應得的部分,並加強投入推動職場的性別平等。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產婦分娩階段的飲食無需受到限制
2013.09.02
產婦分娩階段的飲食無需受到限制
  目前,世界各國仍然有許多醫院在婦女分娩過程執行禁食的措施,近日一篇發表於實證醫學資料庫(The Cochcrane Library)的研究指出:在生產過程中限制孕婦的飲食並沒有為婦女帶來任何益處。   在分娩過程中限制懷孕婦女飲食的做法源自於1946年發表於婦產科學期刊的研究。該研究指出,接受剖腹產手術的婦女必須面臨全身麻醉引起的身體不適與死亡風險,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來自於孕婦胃部的內容物會於手術進行時跑進她們的肺臟中。因此,在分娩過程中進食被視為是非常危險的。   新提出的這份分析包含了5個英國研究,總共有3,130位懷孕婦女參與。每位參與的懷孕婦女都被歸類為不需於生產過程中接受全身麻醉的低風險族群。研究者將受試者分為「限制飲食」與「未限制飲食」兩組進行觀察,除了記錄母親的狀況外,也依據產科醫生與助產士常用的APGAR評分法,從新生兒的心跳、呼吸、反射、肌肉張力與膚色等五個指標,加上血糖的測量來評估新生兒的健康狀況。   研究結果發現,分娩過程中是否進食都沒有對生產情況造成影響,包括不影響寶寶的健康或決定產婦是否需剖腹產。其中一名研究者Gillian Gyte指出:透過研究,並沒有找到任何證據證明限制飲食對進行分娩的婦女是有益的。研究團隊也表示,當代醫學科技已發展出局部麻醉來替代過去進行剖婦產手術所使用的全身麻醉,因此,過去那些進食可能帶來的風險如今已經變得非常的小。   研究表示,雖然有些婦女確實在分娩的過程中不覺得自己有飲食的需求與必要,但是,仍有些婦女曾經因為這項禁食政策而在生產過程中感到不適,因此禁止婦女在分娩過程中飲食不應該是醫院的政策,同時,也不應該指示婦女在分娩時只能食用特定的食物或飲品,應讓婦女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英國的婦產科醫院改變此禁食措施已行之有年,2003年的調查顯示,有47%的英國婦女在分娩過程中都能夠獲得她們所需的飲食。在美國,有些醫療機構亦表示:適度的補充清淡、健康的飲食能讓婦女在生產過程中更為舒適。像是碳水化合物就是幼兒照護中心推薦的食物,它好消化,且能夠逐步的釋放生產所需的能量。      
+ read more
男女有別 重新定義憂鬱症
2013.08.30
男女有別 重新定義憂鬱症
  台灣男女憂鬱症患者比例,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年調查資料顯示,女性佔10.9%,是男性6.9%的1.8倍。世界衛生組織(WHO)2010年報告則指出,全球罹患憂鬱症的女性將近是男性的兩倍。   日前一項美國研究為瞭解憂鬱症的性別差異,提出有別於以往的研究問題,過去研究多關注導致女性容易得到憂鬱症的原因,但這項研究卻是希望找出為何男性比較不會被診斷有憂鬱症。   研究分析國家心理健康調查中3,310名女性及2,382名男性的資料,然後試圖找出非典型的症狀,觀察當這些非典型症狀與傳統症狀同時列入統計,男女憂鬱症患者比例的性別懸殊問題是否會消失,而結果顯示這麼做的時候,男女患者的比例就會接近,男性佔30.6%、女性佔33.3%。   研究指出,由於傳統定義的憂鬱症症狀如悲傷、哭泣、焦慮、愛抱怨等多屬於女性比較會表現的症狀,與社會上要求男性應有的陽剛氣概相衝突,因此會有同樣表現的男性較少。但當將一些比較外顯的症狀如生氣、自我傷害、藥物濫用、酗酒、進行高風險行為一起列入診斷標準,男性在這些項目的比例就明顯高過女性。而生氣攻擊、壓力、易怒及焦慮則是男女相同都會出現的症狀。   研究表示,目前的憂鬱症診斷標準是偏頗的,僅能辨識女性較易發生的症狀,將這些非典型症狀一併納入診斷標準中將可幫助找到男性中的憂鬱症患者,也能促使他們比較願意尋求協助。未來研究亟需做的就是釐清並定義可以判斷男性憂鬱症的症狀。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JAMA Psychiatry)      
+ read more
哺乳期間多數用藥是安全的
2013.08.29
哺乳期間多數用藥是安全的
近日美國兒科醫學會(APA)提出一項最新報告指出,一般因為害怕藥物會透過母乳傷害嬰兒,許多媽媽多半得到不適當的建議,包括應中斷餵哺母乳或停止用藥,美國兒科醫學會因此再次重申大多數哺乳中的媽媽可以放心用藥,無須擔心會傷害喝母乳的寶寶。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2008年已提出要改變藥物標示,目前正在研擬最後版本的規定。過去藥物標示採直接建議哺乳中的媽媽如果正在使用藥物應停止繼續哺乳,或者哺乳就應該停藥,但該報告提議未來的新藥物標示應更仔細說明藥物如何傳遞至母乳中、以及可能對喝母乳寶寶的傷害。這項建議也是FDA亟欲推動的方向,希望要求藥廠應研究用藥如何可能影響母乳哺育,並將此資訊傳達給女性與醫師。   報告中指出,一般常會被擔憂的藥物,如:抗憂鬱藥、抗焦慮劑及抗精神病藥,事實上大部分在母乳中發現的濃度都非常低,此外,媽媽哺乳也可以施打某些活菌疫苗,如輪狀病毒。但其他如HPV疫苗並不適合讓寶寶為早產、寶寶有先天性疾病或慢性呼吸疾病的媽媽施打;由於可能使寶寶成為牛痘高風險族群,報告也不建議媽媽施打天花或黃熱病疫苗。研究亦特別指出,哺乳中的媽媽不要服用草藥產品與非適應症用藥。   報告最後建議女性與醫師應在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LactMed資料庫查詢特定藥物的安全性,資料庫中未討論到的放射性藥品、腫瘤藥物或其他療法則應向專家諮詢。即便某些藥物及哺乳的研究尚未進行,醫師還是可以透過專業判斷藥物分子大小與化學成分,瞭解藥物是否可能經過母乳傷害寶寶。同時,服藥治療時間的長短所產生的風險也應納入考量。       資料來源:美國兒科醫學會    
+ read more
女性吸菸者面臨了更高的出血性中風風險
2013.08.27
女性吸菸者面臨了更高的出血性中風風險
  日前,美國心臟協會發表了一份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吸菸會增加男女的中風風險,但出血性中風的機率提高部分,抽菸女性比同樣有抽菸習慣的男性來的更高。     研究者重新檢驗了1966年到2013年間,超過80份來自世界各國的研究資料,共包括4萬2千個中風案例。發現不論性別為何,有吸菸習慣的人罹患缺血性中風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50%,但是對女性而言,罹患出血性中風的機率遠遠比男性高出17%。     相較於由血栓塊阻塞腦內血管所引起的缺血性中風,研究者指出,由腦內出血所引起的出血性中風具有更高的死亡風險。因此,女性吸菸者所面臨的是更致命且更少見的中風類型。     研究者認為,造成女性吸菸者面臨較高出血性中風風險的原因可能來自於荷爾蒙以及尼古丁對於血脂肪所造成的影響。他們發現女性吸菸者的血脂肪、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都比男性吸菸者來的高出許多。     不過,研究者同時也找到證據證明,不論是男性或女性,戒菸都能使得中風發病的機率顯著下降。研究者雖然證實了吸菸與中風病發之間確有關聯,但是,實際上的因果關係為何,現有的研究尚未找到答案。       資料來源:中風期刊(Stroke)              
+ read more
每天喝超過4杯咖啡 恐增加死亡風險且女高於男
2013.08.20
每天喝超過4杯咖啡 恐增加死亡風險且女高於男
  喝適量的咖啡對心血管健康有益,但如果飲用過量恐怕反而會對健康造成傷害,最近一項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就指出,每週喝28杯以上咖啡,相當於每天超過4杯以上的話,會提高55歲以下男女的全死因死亡風險,而且女性的風險比男性高。   這項研究對43,727位男女進行分析,以瞭解咖啡攝取量與全死因及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間的關連性,全體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43歲,研究平均追蹤時間為16年。研究定義1杯咖啡的容量大約是180至240毫升。 研究結果發現,20-54歲女性,每週喝28杯以上的咖啡,平均大約是每天超過4杯,其全死因死亡的比例,是喝適量咖啡的女性的2倍以上,男性部分同樣兩種狀況進行比較,前者的全死因死亡比例是後者的1.5倍。此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的參與者,研究發現他們咖啡也喝得比較多,這些重度咖啡上癮者通常也常抽菸喝酒且心肺功能較不佳。在研究中,咖啡攝取量愈高,總膽固醇及空腹血糖值都會隨著增高。   這項研究並非發現咖啡與高死亡率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每天喝超過10杯以上咖啡的人,可能同時有容易成癮的性格或者生活壓力大,研究認為這或許才是導致這些人的死亡率比較高的原因。研究的限制則包括咖啡攝取量的測量只有一種、有關咖啡準備、沖泡方式、以及參與者婚姻、教育狀況與活動量都缺乏相關資料。       資料來源:梅約醫院學報(Mayo Clinic Proceeding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