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美國內分泌醫學會發佈檢測妊娠糖尿病新指引
2013.11.28
美國內分泌醫學會發佈檢測妊娠糖尿病新指引
  由美國內分泌醫學會所組成的專案小組發佈了一份新的臨床診療指引,以幫助醫護人員提供最好的糖尿病照護給懷孕婦女。這份臨床診療指引由五位由美國內分泌醫學會所推選的專家共同撰寫,發布於臨床內分泌學與新陳代謝醫學期刊。   專家小組指出現今平均每5位懷孕的婦女中就有一位罹患妊娠糖尿病,但傳統的檢測方式僅能指認出約1/4的患者。,導致許多婦女沒有被診斷出患病,因而增加這些婦女產下巨嬰或難產的風險。   這份新的臨床診療指引建議所有未曾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的懷孕婦女在第一次產檢時都應接受糖尿病篩檢,研究小組特別強調這項檢測應在孕期13週內完成。   除此之外,專案小組也建議使用較低的血糖濃度來診斷妊娠糖尿病,專家小組主席Ian Blumer認為這種方式有助於檢測那些原先未被檢測出罹患糖尿病的婦女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   專家小組依據數個分析糖尿病與懷孕關係的研究,在指引中針對妊娠糖尿病婦女提出以下建議: 1. 懷孕婦女在孕期24~28週之間應接受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   2. 建議患有糖尿病與有過重、肥胖等症狀的婦女在懷孕前進行減重。   3. 初期的妊娠糖尿病治療應包含醫療營養療養,並且每日運動30分鐘。   4. 如果上述改變生活習慣的作法仍無法改善病況,使用降血糖藥物是必要的。   5. 患有第一與第二型糖尿病的女性必須進行完整的視力檢測,以確保未有因糖尿病而引起視網膜病變。     賀爾蒙健康網絡進一步補充:雖然每個女性都可能發展出妊娠糖尿病,但有些女性罹病的風險較高。例如:   1. 25歲以上的(35歲以上的女性風險更高)。   2. 非裔美人、西班牙裔、美裔印第安人以及亞裔美人。   3. 有過重或肥胖問題的女性。   4. 有前期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   5. 曾生下超過4,000公克寶寶的媽媽。   6. 家族病史中有第二型糖尿病史的女性。   資料來源: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68443.php        
+ read more
立法院11/26三讀通過訂立藥物分級回收機制
2013.11.27
立法院11/26三讀通過訂立藥物分級回收機制
    近幾年家庭廢棄藥品對環境的污染與不利影響已開始得到科學及大眾媒體的關注,在台灣,仍有許多人將吃不完、過期藥品隨意丟棄,且2011年衛生署調查發現,部份民眾還是有將過期藥品丟入馬桶或沖入水槽的錯誤習慣,造成環境的汙染。     昨日(26日)立法院終於三讀通過「藥事法第八十條條文修正案」,規定衛生福利部應訂定回收藥物的分級、處置方法及回收作業實施方式等其他應遵循事項辦法。台灣女人連線欣然見到立法院這樣的修法結果,將廢棄藥品回收處理系統法制化,將使其有法源依據並更加完善。     去年台灣女人連線及來自全國共27個婦女與醫事團體共同召開「第12屆婦女健康行動會議」,當屆以「建構女性用藥安全環境」為主題,所有團體共同擬定行動宣言並遞交給衛生署(現今衛福部)長邱文達。宣言內容的重點之一,特別針對不當處理廢棄藥品造成對土地及河川汙染的問題,提出衛生署與環保署應建立明確的廢棄藥品清除政策,加強向民眾宣導正確分類處理廢棄藥品之訴求。如今立法院通過藥事法中與藥物回收相關條文之修正,希望未來衛福部身為主責機關除了應針對藥物回收處理事項訂定明確辦法,也同時應該加強向民眾積極宣導如何正確處理廢棄藥品,避免再因不當處理廢棄藥品汙染環境並間接影響民眾健康。      
+ read more
補充品預防癌症及心血管疾病證據缺乏
2013.11.26
補充品預防癌症及心血管疾病證據缺乏
近日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PSTF)針對營養補充品發佈一項最新建議的草案,提及目前有關維他命及礦物質補充品能否預防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證據仍不足,所以該單位不提出任何支持或反對的建議,但明確反對服用β胡蘿蔔素來預防心血管疾病與癌症。   USPSTF在2003年針對維他命A、C及E、綜合維他命與葉酸、以及抗氧化劑混合物可否預防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缺乏足夠證據,因此未提出支持或反對意見。這次USPSTF回顧的研究資料更加廣泛,包括維他命D、鈣、硒、及葉酸。這次的建議與2003年大致相同,唯獨因為維他命E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缺乏益處已得到足夠的證據支持,USPSTF因此明確反對服用維他命E做該用途,此外,這次也指出β胡蘿蔔素會增加易感族群罹患肺癌的風險。   最後,雖然有兩項研究指出男性服用綜合維他命會降低癌症發生率,但要作為支持其可預防癌症的證據力仍不足,且在另一項研究裡則發現在女性身上並無此效果。USPSTF認為未來研究應要能夠代表所有族群,或證實補充品在不同群體間是否真正存在差異性。   USPSTF在建議的草案中表示,由於單一營養素的相關研究數量有限,且許多研究的設計都不同,導致難以整理出補充品到底是否有效益的結論。而這次的建議僅適用於一般無營養缺乏問題的健康成年人,準備懷孕的婦女及孕婦則不包括在內。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補充品預防癌症及心血管疾病證據缺乏
2013.11.26
補充品預防癌症及心血管疾病證據缺乏
  近日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PSTF)針對營養補充品發佈一項最新建議的草案,提及目前有關維他命及礦物質補充品能否預防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證據仍不足,所以該單位不提出任何支持或反對的建議,但明確反對服用β胡蘿蔔素來預防心血管疾病與癌症。 USPSTF在2003年針對維他命A、C及E、綜合維他命與葉酸、以及抗氧化劑混合物可否預防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缺乏足夠證據,因此未提出支持或反對意見。這次USPSTF回顧的研究資料更加廣泛,包括維他命D、鈣、硒、及葉酸。這次的建議與2003年大致相同,唯獨因為維他命E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缺乏益處已得到足夠的證據支持,USPSTF因此明確反對服用維他命E做該用途,此外,這次也指出β胡蘿蔔素會增加易感族群罹患肺癌的風險。 最後,雖然有兩項研究指出男性服用綜合維他命會降低癌症發生率,但要作為支持其可預防癌症的證據力仍不足,且在另一項研究裡則發現在女性身上並無此效果。USPSTF認為未來研究應要能夠代表所有族群,或證實補充品在不同群體間是否真正存在差異性。 USPSTF在建議的草案中表示,由於單一營養素的相關研究數量有限,且許多研究的設計都不同,導致難以整理出補充品到底是否有效益的結論。而這次的建議僅適用於一般無營養缺乏問題的健康成年人,準備懷孕的婦女及孕婦則不包括在內。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女人為何願意捐卵
2013.11.25
女人為何願意捐卵
女性捐卵並非易事,除了捐卵者需經過施打藥物刺激排卵的過程之外,取卵時的全身麻醉也有其風險。為了瞭解女性為何願意捐卵的原因,歐洲人類生殖及胚胎學會(ESHRE, 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針對來自11個歐洲國家、60間診所的1423名捐卵者做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各國的比例及情況不盡相同,但整體來看,捐卵者的平均年齡是27.4歲,46%的捐卵者是完全出自於助人的心態,32%除了因為想助人之外也同時是因為可以得到金錢的財務因素,完全出自於金錢誘因則有10%。研究指出金錢仍是重要的誘因,一般而言,多數人會願意幫助不孕者而去捐卵,但金錢會讓她們付諸行動。     資料來源: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releases/263036.php    
+ read more
初經來得早可能是易患糖尿病的警訊
2013.11.22
初經來得早可能是易患糖尿病的警訊
  初經時間較早的女孩較容易在成人時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這份涵蓋8個歐洲國家的研究指出,雖然青春期提早展開並不會導致糖尿病,但是這兩者之間確有關聯。   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者Cathy Elks說:身體在青春期時經歷了很多變化,我們的研究以及過去既有的研究都證明了發育過程中的生理變化在第二型糖尿病發展上確會產生影響,即便這些生理變化發生在糖尿病發病前許多年。   研究團隊檢視了1,500位女性的病歷,發現初經發生於8到11歲之間的女性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較13歲才開始行經的女性高出70%。其他相關的研究則指出月經較早開始的女性更可能面臨肥胖、心臟疾病與癌症等問題。這些研究結果預示了初經年齡較早與新陳代謝疾病的發作有所關連,間接造成了BMI值的增加,不過這並不是唯一可能造成肥胖的原因。   相較於糖尿病,在這些初經較早來臨的女孩身上,肥胖是一個更常見的症狀,因此,研究者也同時檢視了肥胖是否是影響糖尿病病情的另一因素。在研究者移除了肥胖的相關數據後發現,那些初經來臨的較早的女孩在成人後仍有較高的發病風險。雖然過重通常被視為是一個可能的影響因素。   研究者指出,近年來,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有激昇的現象,這個現象同時伴隨著平均初經年齡的下降。不過,初經來潮的年齡若晚於平均年齡(15歲)亦不代表對於第二型糖尿病較具免疫力。   資料來源:糖尿病照護期刊(Diabetes Car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