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221101.png)
2022.11.01
歐洲藥品管理局:施打 mRNA COVID 疫苗會月經失調
究竟接種mRNA疫苗會不會引發月經失調一直有爭議。繼2021年,今年6月歐洲藥品管理局
(EMA) 再度表示無證據支持它們之間的關連。
然而10月28日EMA委員會改變立場,建議將嚴重月經出血加到
Moderna和輝瑞 (BNT) 製造的 mRNA
COVID-19疫苗副作用列表中。
EMA
表示,在臨床試驗期間、從現實世界的病例和醫學文獻中都觀察到mRNA疫苗施打後,有出血量增加和/或經期時間增長的現象,並影響生活質量。
它補充說,這些通報的病例發生在施打mRNA疫苗的第一、第二或加強劑量之後。大多是非嚴重和暫時的。
EMA現在得出的結論是,至少有一種「合理的可能性」,即月經過多與這些疫苗有因果關係。
Moderna
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該公司已經注意到有關其疫苗與痛經或與亂經的報導。但是,他們尚未確定與
Moderna COVID-19 疫苗的因果關係。
輝瑞和 BNT 沒有立即發表評論。
EMA
還表示,並沒有證據顯示這些人所經歷的月經失調對生殖和生育能力有任何影響。
EMA 緊急工作組進行的一項審查指出,mRNA
疫苗不會對孕婦或其嬰兒造成妊娠併發症,並且它們在降低孕婦住院和死亡風險方面與非孕婦一樣有效。
該機構重申,總體而言,根據整體數據持續顯示,這些疫苗的益處遠大於風險。
月經失調發生的原因可能有多種,包括潛在的醫療狀況以及壓力和疲勞。而衛生當局特別強調,在感染
COVID-19 後也發生了這樣的病例。
編譯來源:REUTERS (2022.10.29)
延伸閱讀:COVID疫苗會影響女性的月經和生育力嗎?(2022.10.03)
mRNA 疫苗不會使月事中斷
(2022.06.20)
+ read more

2022.10.28
降低血壓可以預防失智
一項全球性的研究顯示,在晚年降低血壓可以降低患失智症的風險。這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
The George
Institute的「全球腦健康倡議」計畫失智症項目負責人
Ruth Peters
博士說,在失智症治療缺乏重大突破的情況下,降低患這種疾病的風險將是向前邁出的可喜一步。
她說:「鑑於人口老齡化和照顧失智症患者的巨大成本,即使是減少的很小也可能產生相當大的全球影響。」
「我們的研究顯示,使用現成的治療方法來降低血壓是目前我們應對這種潛在疾病的『最佳選擇』之一。」
失智症正迅速成為一種全球流行病,目前影響全球約
5000 萬人。預計到 2050 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兩倍
—主要是由於人口老齡化。目前估計每人每年需要花費的費用為
20 至 40,000 美元。
Peters
博士解釋說,雖然許多試驗都著眼於降低血壓對健康的益處,但涵蓋失智癥結的試驗並不多,安慰劑對照的試驗更少
。因此,此研究被認為提供了最好的證據。
「由於血壓降低對心血管的顯著影響,大多數失智症的試驗都提前終止,因為心血管疾病往往比失智症的跡象更早發生。」她說。
研究如何做
這項試驗共納入來自 20 個國家的 28,008 名平均年齡為
69
歲且有高血壓病史的人。在這些研究中,追蹤時間約超過四年。
為了更密切地檢查血壓與失智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分析了五項雙盲安慰劑對照隨機試驗,這些試驗使用了不同的降血壓治療方法,並追踪患者直至患上失智症。
Peters
博士說,「我們發現在這個老年族群中,降低失智機率的治療與血壓持續降低有顯著關聯。」「我們的結果顯示,無論使用哪種治療方法,血壓降低與失智風險降低之間存在廣泛的線性關係。」
研究人員希望這些結果將有助於設計公共衛生措施,以減緩失智症的進展,並為治療提供訊息。
Peters
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最高級別的現有證據,顯示多年來的降血壓治療可以降低患失智症的風險,我們沒有看到任何有害的證據。」
她補充說:「然而我們仍然不知道,對於已經控制良好或在已經開始治療的人來說,進一步降低血壓是否會降低患失智症的長期風險。」
The George Institute全球腦健康項目主任 Craig Anderson
教授認為,這項工作是臨床試驗的重要基礎,可以可靠地估計預防性處理的益處和風險,以及如何最好地將它們應用於不同人群。
該研究刊登於《歐洲心臟雜誌》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10.25)
+ read more

2022.10.25
死產基因可能由男性親屬遺傳
死產對父母來說是令人心碎的悲劇。一直以來,我們都繞者女人身體狀況或懷孕過程找答案。但究竟是什麼增加了死產的風險仍然難以捉摸。
孕婦的某些健康狀況可能是一個因素,但日前,新的研究得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死產風險似乎是通過雙方家庭的_男性_成員遺傳的!
研究合著者、University of Utah的婦產科醫師Dr. Jessica
Page說,「死產是那些非常悲慘和改變生命的問題之一,當你對它發生的原因沒有一個好的答案時,尤其令人沮喪。」
瞭解這些原因可能使我們有機會改變我們對人們進行風險分類的方式,並通過預防降低他們的風險。
從未見過的趨勢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研究了 1978 年至 2019
年間發生在猶他州的 9,404 例死產和 18,808
例活產。這些病例記錄在猶他州人口資料庫中,包含了與健康、出生和死亡記錄相關的家譜資訊。
研究人員發現,390
個家庭的多代死產數量過多,這顯示死產可能存在遺傳原因。
然後,研究小組比較了受影響家庭嬰兒的一等、二等和三等親屬與未受影響家庭的相同親屬的死產發生率。根據這項研究,他們的分析顯示,男性親屬會增加死產風險,這是以前從未見過的趨勢。
研究的主要作者 Tsegaselassie Workalemahu
說,「我們能夠評估胎兒死亡以及母系和父系譜系的多代趨勢,以提高我們的能力偵來測家族累積死產。」
「過去,由於缺乏數據,沒有多少研究可以分析死產的遺傳風險,現在,猶他州人口資料庫讓我們能進行比過去更仔細地評估。」
接下來找出增加死產風險的特定基因是重要的下一步。有朝一日可能會促成更好的診斷和預防。Workalemahu
說,了解家庭模式可能有助於遺傳諮詢師向家庭提供有關其風險的建議。
台灣死產的現況
台灣死產率千分之九,比中國及越南等低,但比美國及日本等高出近一倍。
產婦高齡、高血壓、先兆子癇、糖尿病及羊水異常等是死產的風險因子。目前約有三分之一的死產病例無法解釋。
此研究限制包括缺乏多樣性,因為數據庫人口主要是北歐血統。
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BJOG雜誌上。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10.19)
+ read more

2022.10.24
檢查眼睛可救命!
眼睛是健康之窗。一位65歲住在俄亥俄州的女性患者Barbara
Krupar,因眼睛的檢查而直接受益。
Krupar在經歷困擾的視力改變後,和她的眼科醫師約了時間。Dr.
Nicole
Bajic偵查到可能中風的早期警號。她勸Krupar馬上到急診室做頭頸部的影像。
急診室醫師發現她的頸動脈85%阻塞,中風的風險迫在眉睫。眼睛的檢查可能救了她一命。
從眼睛看透你的身體
檢查眼睛可以看到一些嚴重的健康狀況,包括心臟病、糖尿病、癌症、高血壓、多發性硬化、自體免疫疾病、性病和阿茲海默症。
根據美國眼科學會,眼睛的血管和神經可以反映身體其他部位的狀況,嚴重的疾病可從眼睛偵測到。
眼科醫師Bajic說:「Barbara的經驗強調了每年檢查眼睛的重要性。預防是最好的照護。如每年的牙齒檢查。我們想要發現潛在的問題。」
眼科學會對維持健康的視力和整體健康,提供了一些忠告。
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豐富的綠葉蔬菜和多色水果對眼睛好。食物有豐富的維他命C和E、鋅、葉黃素、玉米黃素和 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某些眼疾的風險,包括黃斑部病變、白內障和乾眼症。
不要跳過規律的眼睛檢查。40歲時即使視力看起來還好,仍需做一個完整的眼檢。65歲之後,每年或每兩年檢查眼睛。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10.18)
+ read more
.png)
2022.10.23
直髮劑易罹子宮體癌
一項大型的研究指出,頻繁使用直髮產品可能大幅增加子宮體癌罹患風險。
研究人員追蹤33,947不同種族, 35-74歲的婦女,平均將近11年。在這期間,378位婦女得子宮體癌。
估計從未使用直髮劑,到70歲得子宮體癌的婦女約1.64%;而頻繁使用的人,風險增加至4.05%。
頻繁使用直髮產品一年超過4次的婦女,得子宮體癌的機率超過2.5倍。
過去一年內較少使用直髮劑者的子宮體癌風險也提升,但統計上的差異並不明顯,表示可能由於偶然。
先前的研究已顯示直髮劑含有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並且已知與乳癌、卵巢癌較高風險有關。
此次的發現是,在流行病學上,第一次將直髮產品的使用和子宮體癌連結在一起。我們需要有更多研究來指證促使這個連結的特定的化學物質。
在此研究中,直髮劑的使用和子宮體癌的相關,並沒有種族或年齡的區別。
雖然子宮體癌比較上是少見的癌症。根據美國疾病控防中心,子宮體癌在美國是最普通的婦科癌,而且比率一直在上升,特別是黑人婦女。
NIEHS的Che-Jung
Chang說:「黑人婦女比較其他種族和族裔更會使用直髮產品,也更傾向於很年輕時就開始使用。因此,這些發現對她們來說可能更重要。」
子宮體癌在台灣
根據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子宮體癌標準化發生率每10萬人17.0人,是我國婦女癌症中居第5名;110年死亡率統計中,子宮體癌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2.3人,是婦女癌症死因第10名,子宮內膜癌更是其中最常見的癌症。
編譯來源:Reuters (2022.10.18)
+ read more

2022.10.19
女性真的比男性更善於尋找和記住單詞嗎?是的!
女性真的比男性更善於尋找和記住單詞嗎?一個大型的統合分析現真章!據研究人員稱,女性較好。女性的優勢在時代和壽命上是一致的,「但相對較小」。
為了瞭解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如何導致認知能力的性/性別差異,以及其背後的大腦機制。 挪威University
of Bergen的 Marco Hirnstein
Hirnstein教授和他的同事進行了「統合分析」,他們分析了所有博士論文、碩士論文以及在他們可以找到的科學期刊上發表之研究綜合數據。這項統合分析包含來自
350.000 多名參與者的 500 多項測量。
研究人員發現女性確實更好。但是優勢不大。在過去
50 年和個人的一生中始終如一。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發現女性優勢的程度取決於主要研究者的性別/性別:女性科學家報告的女性優勢較大,男性科學家報告的女性優勢較小。
我們認為女性更好 —而且確實如此!
性別/性別差異的來源;先天與後天
—以及這些差異的潛在後果一直是社會大眾辯論的主題,例如:男人和女人在不同的職業上有不同的天賦嗎?
教科書和科普書籍認為女性更擅長找詞是理所當然的。例如,在命名以字母“F”開頭的單詞時,或者屬於某個類別的單詞,如動物或水果。女性更善於記住單詞也被認為是「事實」。
然而,實際研究結果與教科書所說的有時不一致:有些研究發現女性優勢,有些研究發現男性優勢,有些則沒有發現任何優勢。
「大多數智力技能在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平均表現上沒有差異或差異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平均而言,女性在某些任務上表現出色,而男性在其他方面表現出色。」
這些各打50大板或平分秋色的論調聽起來像是在陳述顯而易見的事情,但
Hirnstein
和他的同事指出了,在某些情況下,了解存在根本差異可能很重要。他們的發現在診斷和醫療保健中相當重要。
與失智診斷的關鍵
此研究的結果至少在兩個方面是有意義的。首先,它們有助於澄清女性優勢是否真實存在。其次,了解這種性別/性別差異對於解釋診斷評估的結果很重要,在這些評估中,這些能力經常被測試。
例如,失智症是否會因女性在語言能力強而在評估測試中的表現優於平均水平而被低估,或者在語言表現比較不佳的男性被過度診斷?瞭解性別的差異有助於誤診的發生。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10.13)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