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一窺臨床試驗引人入勝的歷史
2020.06.22
一窺臨床試驗引人入勝的歷史
世界各地都在進行臨床試驗以測試COVID-19疫苗和治療方法.這些臨床試驗大致可分為兩類:觀察性研究—研究人員追蹤一群人來觀察他們發生了什麼事;實驗性研究—研究人員對人們進行治療然後追蹤他們.這些是數百年來人們嘗試用不同方法治療人們時所產生的研究設計.以下是臨床試驗歷史上的一些關鍵時刻,這些關鍵時刻導致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針對COVID-19的試驗類型.11世紀中國的人參最早的觀察性研究之一發生在近1000年前的中國.在《本草圖集》中記錄的人參的試驗.為評估上黨人參的功效,請兩個人一起跑步.一個給了人參,另一個沒有.他們跑了約1.5公里至2.5公里後,沒有服用人參的人呼吸急促,而服用人參的人呼吸均勻而平穩.這項觀察性研究也是第一個使用對照組的例子.對照組可以是沒有接受任何治療的患者、接受標準治療來與新治療進行比較的患者或接受安慰劑(沒有療效的物質或治療方法)的患者.擁有對照組是現代臨床試驗的基石之一.現在,人蔘可是被認為可幫助男人不舉的問題.18世紀英格蘭的大黃(RHUBARB)大黃的根已被用作瀉藥超過5,000年,包括在18世紀的英國.在巴斯工作的英國醫生C.Parry想知道當地種植的大黃是否和價格更高的土耳其品種一樣好.1786年,他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在不同的時間交換了給每個患者服用的大黃的類型.然後,他在患者吃不同大黃時比較了每個患者的症狀.他得出結論:使用土耳其品種沒有任何優勢.這是第一個公開實例的交叉試驗(一項研究中參與者在不同時間接受不同治療).今天,我們知道大黃的根和莖富含蒽醌(anthraquinones),具有通便作用.20世紀早期的隨機試驗腳氣病是一種對神經系統和心臟有持久影響的疾病,在20世紀初期在東南亞很常見.1905年,吉隆坡精神病院發生了腳氣病爆發.當時W.Fletcher是駐於該地的外科醫生,他意識到這次疾病爆發提供了進行實驗的絕好機會(我們現在知道這有點不道德).每個病人都有一個編號.那些偶數的人被送到一個病房,吃糙米;那些奇數的人去了另一個病房,吃了白米飯.在實驗結束時,吃白米飯的患者中有15%死於腳氣病,吃糙米者沒有人死亡.這是臨床試驗中隨機分派的一個非常早期的例子,分組是以隨機的方式選出來有或沒有接受治療.在良好的臨床試驗設計中,隨機取樣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今天,我們知道腳氣病是由維生素B1不足引起的,而白米飲食中缺乏維生素B1.肺結核和隨機對照試驗英國流行病學家和統計學家SirA.B.Hill於1948年進行了第一項隨機對照試驗.該試驗旨在治療肺結核.Hill使用亂數表來決定一位患者是接受抗生素"鏈黴素"加臥床休息,還是只臥床休息來進行治療.研究人員不知道患者接受的治療方式,細節放在密封的信封裡.患者也沒有被告知他們正接受著臨床試驗.使用密封信封是現在所謂的"分派隱匿"(allocationconcealment)的一個例子,確保研究者和患者都不知道他們正在接受哪種治療被稱為雙盲.隨機對照試驗是臨床試驗設計的"黃金標準".數十年後,研究人員使用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在重度COVID-19患者身上測試藥物ruxolitinib.因此,儘管B.Hill進行了首次隨機對照試驗,這也是奠基於數百年來人們的鑽研,讓他了解為什麼對照組和隨機對照試驗如此重要!編譯來源:TheConversation(2020.06.03)------------------------->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新冠病毒突變後更具感染力!
2020.06.20
新冠病毒突變後更具感染力!
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的特定突變可能大大地提高其感染細胞的能力.這可能解釋為什麼在某些地區較早爆發的疫情,並沒有像在紐約和義大利的疫情一樣使衛生系統不堪負荷.新冠病毒越變越強冠狀病毒外層有一圈看似皇冠的突起就是刺突(spikes),使病毒能夠與細胞結合並感染細胞.具體而言,病毒會與大量存在於肺細胞及血管上的ACE2受體結合,使這些系統成為冠狀病毒最主要的目標.新研究發現,名為D614G的突變病毒株不僅刺突的數量或密度增加了4到5倍,刺突還變得更彈性與穩定.這些特性不僅使病毒更具感染性,也讓病毒擁有現代吊橋所擁有的優勢—搖晃與震盪可能使它彎曲但不會斷掉.病毒與受體結合時間越長,就使其更有機會讓病毒粒進入人類細胞並佔領它,而不會讓病毒散落成碎片.過去研究強調,具有高感染性的病毒株D614G大量地蔓延在義大利、英國及紐約市,這些是世界上感染情形及死亡率最嚴重的地方.不過,研究指出,目前尚不清楚這種小的突變是否為被感染者症狀的嚴重性或是否為死亡率增加的原因.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包括被廣泛認為是臨床試驗的黃金標準的對照研究,以確認他們在實驗中的發現.D614G是怎麼出現的3月一項研究指出,突變的病毒株D614G在2月初開始在歐洲蔓延,並傳播至美國,至3月時這種病毒株成為美國東岸最普遍、最具侵略性的病毒株.位於美國東岸的科學家稱他們擁有現在全世界最強的病毒株.當科學家在3月第一次報告D614G病毒株時,該病毒株在國際資料庫中僅出現7次.同一時間,另一個來自中國感染力較低的病毒株D614傳播至華盛頓州及加州,因此美國同時被兩種病毒株以不同的力道攻擊.一項分析顯示,3月時另一種病毒株G614出現的頻率以令人不安的速度增加,並且其在地理上的蔓延程度清楚顯示前所未有的廣泛性.這顯示在某個時間點,G614突變及D614突變融合成為D614G突變.經過融合後,病毒掌握了主導地位,並變得更穩定,也更具感染性.編譯來源:Reuters(2020.06.15)、DailyMail(2020.06.13)------------------------->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10尊雕像紀念為平等、正義與和平而奮鬥的女性
2020.06.19
10尊雕像紀念為平等、正義與和平而奮鬥的女性
您可能已知奴隸販子EdwardColston的雕像在英國布里斯托爾被取下並扔入海裡的消息.此事件引發了社交媒體上的激烈辯論.許多人認為,在打造紀念碑時應該考慮要選擇紀念誰.自從EdwardColston雕像被取下後,還有許多雕像因為種族歧視而被破壞,包括:殖民者暨航海家的ChristopherColumbus、美國前總統JeffersonDavis和位於美國朴茨茅斯的邦聯紀念碑等.雖然有許多紀念雕像被取下,但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雕像都是在紀念有著可疑聲譽的人物,實際上大多數雕像是在紀念值得被尊敬的人:社會運動家、政治領袖以及許多歷史上的好人.為了證明並非所有雕像都應被拆除,Twitter上的人們開始分享紀念碑的照片,以紀念那些為爭取平等、和平與正義而奮鬥,並在許多社會問題上大聲疾呼的人,即使當時他們處於更加壓迫的時代.這裡是10尊紀念為平等、正義與和平而努力的女性雕像:*LaMulâtresseSolitude於1802年邊懷著8個月的身孕邊發起了反奴隸的抗議行動.她被處以絞刑前最後一句話是:不自由,毋寧死(Livefree,ordie).*家庭主婦DanutaDanielsson拿著提包重擊納粹軍人的頭*Liliʻuokalani皇后是夏威夷王朝被美國海軍不法併吞並推翻後的最後一任皇后.此後她花了很長的時間試圖重拾夏威夷獨立,但後來她為了讓其子民免受血腥衝突而退位.*位於英國都柏林的女性雕像相當具有震撼力.雕像應被用來紀念受難者,而非壓迫者.*WomenofSteelSheffield,England,"鋼鐵婦女"雕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原本在鋼鐵工廠工作的男性被徵招入伍,使得當時很重要的工業中心面臨嚴重的人力短缺.幸運的是,地方婦女及時地站出來補充了人力.然而,她們的努力並未被重視,戰爭結束男性回到工作崗位後她們即被解雇.*AnneFrank安妮法蘭克以日記記錄荷蘭在納粹大屠殺期間仍抱持希望活著*VirginiaCivilRightMemorialme美國維吉尼亞民權運動紀念牆紀念18位促使維吉尼亞州的學校結束種族隔離的倡議者.*紀念在西班牙的法西斯主義抗爭行動.雕像刻著:"比起永遠屈膝地活著,不如昂然地死去."*MarySlessor女傳教士奈及利亞傳教促進婦女權益及拯救嬰兒免於殺嬰.*EmilyWildingDavison在英國以抗爭形式爭取女性投票權此外,StatueofLiberty自由女神像是在慶祝美國奴隸制度的結束而設計,原本是以黑人女性為雕像.此雕像為後來以黑人女性的設計.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6.15)------------------------->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婦團持續檢視「陰道雷射」廣告
2020.06.18
婦團持續檢視「陰道雷射」廣告
台灣女人連線於2018年與林淑芬立法委員召開"停止將女人的陰道當提款機"記者會,指出雷射或電波裝置用於"陰道回春"缺乏臨床科學證據,可能對女性造成傷害.醫療器材業者與醫美診所使用誇大的內容行銷療程,並影射男女、夫妻關係不良是因為陰道鬆弛老化,製造女性恐慌創造需求,政府應該說明相關規範並嚴加取締.衛生福利部食藥署表示,目前國內沒有核准醫療器材用於治療"陰道回春"相關適應症,醫療器材的廣告需依仿單內容.醫事司則說明,衛福部在2016年公告"不正當方式宣傳"的範圍,不得使用"標榜生殖器官整形、性功能、性能力之宣傳",不能進行誇大醫療效能或者類似聳動用語,包括"回春"等文字,2018年再次發函說明.台灣女人連線於2018年至2019年曾對醫美業者之"陰道雷射"廣告進行檢視,並對違規廣告進行檢舉以改善亂象.經過數波檢舉後,約有7成6違規廣告有所改善.2020年再次檢視"陰道雷射"廣告內容,違規廣告之情形已大幅縮減,可見政府除了訂定相關規範,還需要積極取締方能確實約束業者.雖然目前醫美業者違規情形已大為下降,但縣市衛生局仍有裁罰標準不一、辦理檢舉進度緩慢之問題,恐有約束力不足或姑息之虞.未來除了持續對廣告內容進行檢視,亦將監督政府相關作業,確保民眾健康免受不正當宣傳所害.------------------------->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乳房植入物的成分可能導致人體細胞死亡
2020.06.17
乳房植入物的成分可能導致人體細胞死亡
來自荷蘭的研究指出,乳房植入物中的"有機矽(Silicone)"分子可能導致人類細胞死亡.矽膠乳房植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已爭辯了數十年,在某些情況下,植入物可能導致嚴重的疲勞、發燒、肌肉和關節疼痛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但是,一直都沒有科學研究證明有機矽分子可能產生這些副作用.有機矽分子會在人體內移動眾所周知,乳房植入物可能會"滲出",也就是植入物的有機矽分子穿過外殼進入人體.荷蘭奈梅亨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在2016年發現,有機矽分子可以經由血液或淋巴系統在人體內移動.因此追問了下一個問題:有機矽分子對人體細胞有什麼影響?研究怎麼說研究人員在三種不同類型的人體培養細胞中添加了小的有機矽分子,這種分子也存在於矽膠乳房植入物中.一種細胞對有機矽分子的反應比其他兩種細胞更敏感,這表明人類細胞對有機矽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實驗表明,有機矽似乎可能引發細胞死亡的過程.研究人員表示,觀察到類似於細胞程序性死亡的過程,這是一種稱為凋亡(apoptosis)的自然過程,對清除人體細胞有重要功用.而有機矽對細胞的影響似乎取決於劑量和分子的大小,分子越小,效果更強.還有更多問題需要釐清這個發現的延伸出了許多新問題:我們觀察到有機矽會誘導細胞分子發生變化,但是我們還不知道這些變化是否會導致人體的免疫反應,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植入物的副作用;根據這些發現得出結論時要謹慎,因為在研究中使用的是培養細胞,而不是特定的人類細胞,例如腦細胞或肌肉細胞.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釐清更多疑問.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6.20)------------------------->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卵子並不一定同意女人選擇的男人
2020.06.15
卵子並不一定同意女人選擇的男人
進化理論預測,男人和女人都會努力最大化他們一生的生殖成功.因此,人類耗盡時間和精力去選擇他們的伴侶,其實是差強人意的.特別是女人!斯德哥爾摩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者檢視受精前,卵子和精子間的互動.他們想要知道精子對圍繞在卵子外圍的卵泡液(follicularfluid)如何反應?研究顯示,卵子的卵泡液有某種化學信號吸引精子,不同女人的卵子吸引不同男人的精子─但並非一定是她們的伴侶的.伴侶的尋找甚至是在做愛之後還繼續─卵子會選擇精子.這個發現是否能解釋某些不孕的原因,並不清楚.當前,約有1/3的不孕找不到清楚的原因.過去我們並不會去考慮精、卵間化學信號及互動,此研究為這個考量開啟了一扇門了.微視的擇偶(MICROSCOPICMATECHOICE)研究主持人Fitzpatrick副教授說:"一個女性的卵泡液比較能吸引一個男性的精子,而另一個女性的卵泡液比較能吸引另一個男性的精子.".這顯示人類卵子和精子的交互反應是取決於相關男女的特定屬性(specificidentify).卵子並不一定同意女人選擇的伴侶.研究人員發現相較於其他男人的精子,卵子不一定更會吸引伴侶的精子.這到底是卵子或是精子的選擇呢?Fitzpatrick副教授說明了精子只有一個任務─將卵子受精,所以它們沒有什麼理由去挑剔,而卵子能因選擇高品質或基因相容的精子而獲益.MFT教授D.Brison說:"卵子會選擇精子的想法在人類生育學上是非常新穎的.".曼徹斯特大學的榮譽教授補充說:"對卵子和精子互動方式的研究將改進生育力治療,而且最終將助吾人了解目前無法解釋的不孕原因."."卵子發生的化學信號促進了人類謎樣的女性選擇"發表在科學期刊_ProceedingsoftheRoyalSociety_.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6.05)------------------------->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