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五個對女性有偏見的醫療行為!
2019.08.07
五個對女性有偏見的醫療行為!
從藥物試驗只使用男性受試者到對心肺復甦術的錯誤觀念,醫藥領域的性別不平等可能是攸關生死的問題!   心臟病是男人的疾病? 上周一項研究指出,在澳洲,女人比男人較少接受建議使用治療心臟病的醫藥。在英國,心臟病被視為男人的疾病,也造成照護的不均等現象,在過去10年間,有超過8,000名女性死於這樣的性別不平等。   阿茲海默症檢測無法準確辨識女患者 使用於偵測阿茲海默症的語言記憶測驗對女性不利。2016年美國科學家發現,女性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在測驗中表現比男性患者要好,可是這樣的差異卻未被納入考慮,導致女性被確診罹患該疾病的時間被延遲,錯過早期接受治療的時機。   醫學臨床試驗招募受試者以男性為主 自有醫學臨床試驗以來,女人就被排除在受試者之外,導致藥物對她們比較不安全且無效。在美國,於1997-2001年間,8項藥物因在女性身上會發生無法被接受的風險,遭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下架。即使到了今天,醫學研究的代表性依舊偏向男性,並非所有藥物研究在分析結果時都會將性別納入考量。   心肺復甦術(CPR)訓練缺少以女性假人為對象 美國賓州大學2018年研究顯示,當發生心臟驟停時,女性比較少會被身旁路人施行心肺復甦術。目前一般心肺復甦術的訓練都只使用男性假人,如果訓練增加使用女性假人,將會降低擔心心肺復甦術會傷害女性患者、或誤認為女性胸部會阻礙執行心肺復甦術的恐懼。   子宮內膜異位症診斷遭延誤 每十名育齡女性中就有1位深受子宮內膜異位症所苦,但她們卻常晚了7年的時間才得到確診。這其中部分原因是由於女性經期發生嚴重疼痛的症狀常被醫師視為是正常自然的。英國子宮內膜異位症協會的執行長Cox表示,讓女人獲得及時診斷,她們才得以從長年的疼痛、悲傷及受苦中解脫。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7.28)        
+ read more
孕期體重增加多少才是剛好呢?
2019.08.07
孕期體重增加多少才是剛好呢?
懷孕期間體重增加太多,將造成女性在生產後依然體重過重,同時也會讓寶寶出現肥胖及相關併發症的風險提高。可是如果體重增加不足,同樣會有相同的後果。   過去研究曾指出,在饑荒期間出生的兒童,發生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及其他會出現精神病發作症狀的心理疾病,其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最近一項瑞典研究甚至發現,在營養良好的人口中,極端不正常的體重增加也會造成其後代有相同情形,另外還有其他包括寶寶會早產或體重不足的風險。   那麼到底產婦在懷孕期間可以增加多少體重才是剛好的?目前的建議是根據女性在懷孕前的體重來設定,而對於低BMI值的女性,建議值會比一般要高一些。美國國家醫學院的建議值是,體重在正常值以下的女性可增重約12-18公斤;過重的女性則約7-11公斤。將體重控制在這個範圍內也可以幫助限制女性在產後所需要減去的體重數,以恢復到健康的體重。   和妳的醫師討論妳該增加的體重的正確數值,以及哪些是對妳和寶寶健康都有益處的最佳食物來源。記住媽媽的體重不是寶寶一般成長和健康的唯一重要指標,懷孕期間超音波及其他檢測會提供妳更完整的資訊。   編譯來源:HealthDay News(2019.08.02)        
+ read more
女性就業記憶力退化較慢!
2019.08.06
女性就業記憶力退化較慢!
最近一項研究指出,在工作和育兒間兩頭燒的女性,老年時可能更容易保持記憶力。   這項來自美國的研究調查了6千多名女性,發現相較於職業婦女,全職媽媽的晚年記憶力下降快了61%。研究人員表示,就業可以為女性帶來好處,包括精神刺激、 經濟利益和社會關係,這些都可能影響記憶力。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全職家庭主婦與職業婦女雖然都是辛苦的勞動付出,但女性投入職場必須面臨更複雜的處境,包括因應多元工作的挑戰與變化、處理不同人際互動狀況、擔負完成雇主任務的責任等,這些都會訓練女性腦部記憶功能,可能因此有助減緩晚年記憶力下降速度。   研究怎麼做? 研究人員對6,386名54至84歲間的女性進行分析,女性報告了她們是否有工作、是否結婚、是否有16至50歲間的孩子。當這些女性達到50歲,以後每兩年要進行一次記憶測試。   結果顯示,婚後全職媽媽的女性,相較於職業婦女,在60至70歲間記憶力下降快了61%。而長時間未就業的單親媽媽,記憶力的下降則快了83%。亦即,不論是否有養育孩子,在成年早期和中年間曾經參與有償勞動的女性晚年記憶力下降較慢。   研究作者Elizabeth Rose Mayeda博士表示,雖然是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這證明了參與有償勞動可能有助防止女性晚年記憶力下降。未來的研究應該要進一步評估,促進女性充分參與有償勞動的政策是否能夠成為防止記憶力下降的有效策略。   美國阿茲海默症研究所負責人Jana Voigt博士指出,這些初步研究結果表明就業可能在晚年記憶衰退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目前還無法從這項研究中看出這種聯繫是否有因果關係,然而這些初步研究結果支持了持續努力提高女性進入或留在勞動市場人數的動力。     更多相關閱讀 為什麼阿茲海默症患者女多於男?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7.17)、Washington Post(2019.07.16)          
+ read more
女人別只顧體重,妳更該擔心腰圍粗!
2019.08.06
女人別只顧體重,妳更該擔心腰圍粗!
專家警告,腰圍超過88公分的中年女性即使體重標準,早逝風險仍較高。   研究分析美國157,000名50-79歲停經女性1993─2017的健康資料,發現:體重正常(BMI指數介於17.5-25)但腰圍超過88公分的人,比體重及腰圍皆正常的人高出31%的死亡風險。並且最有可能死於心臟疾病或與肥胖相關的癌症。   研究質疑常用來衡量一個人體重是否健康的BMI(身體質量指數)的有效性。研究團隊強調,BMI只測量體重與身高的關係,並不能區分肌肉與脂肪,也無法提供脂肪分布的資訊。   但是,了解脂肪分布很重要,因為相較於在大腿或臉上的脂肪,堆積在重要內臟器官周圍的腰部脂肪更危險。   研究作者表示,在評估患者的健康風險時,我們應該鼓勵醫生不僅要注意體重,還要注意體形。   根據目前的指引,經BMI判斷體重正常的人,無論其腰圍的肥胖情形如何,在臨床實務上通常被認為是正常的。這可能導致這些高風險群錯失風險評估和治療的機會。   因此,除了BMI之外,在臨床實務指引中加入給體重正常的中年女性測量腰圍的建議。   此外,研究發現較為結實、腰部肥胖較少的女性的身體活躍程度較高。研究建議,不論身材如何,活躍有助於維持健康。     更多相關閱讀: 重複的減重復胖可能傷害妳的「心」 老年肌肉無力且肥胖 跌倒風險增加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7.24)        
+ read more
不是不孕,是時候未到!
2019.08.05
不是不孕,是時候未到!
研究指出,不論是人工受孕成功或失敗的婦女,都有約15-17%的人在5年內自然受孕!   蘇格蘭的科學家檢視2,000多名婦女,他們進行了「體外人工受精」(試管嬰兒)或「單一精子卵質內顯微注射」(醫師將一個精子注射到一個卵子)。有一半以上未受孕或流產,而其中17%在5年以後自然生育。   研究專家希望這可以鼓勵失望的配偶們,誤以為治療不成功就不能有孩子。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一直以來不孕症的醫療定義是「一年內沒有採取避孕措施, 有規律的性行為,而不能懷孕者為不孕症」。這樣定義排除了環境、壓力或其他心理的因子,將「沒有懷孕」疾病化。因此5年內有15-17%自然懷孕的事實正反映了不孕定義應該重新檢討的必要性。   愛伯丁大學的主要作者Dr. McLernon說:「人工受孕的治療對配偶來説是一件十分慎重的事。即使治療成功,在身體和情緒上都是一個很吃力的過程。失敗的話,可想而知也會非常沮喪。...這個研究可以很清楚的讓配偶們了解,即使人工受孕失敗,仍有機會自然受孕。...希望這個資訊有助於他們在治療後做下一步的選擇。」   「人類生殖」期刊裏,研究專家指出在英國有1/6的婦女患不孕症。在美國有1/10的婦女有困難受孕或無法完成孕期。   在1994-2014年間,英國接受體外受精或單一精子卵質顯微注射的人數增加了3倍。體外受精成功的機率也由14%增加到27%   研究是如何進行? 過去,很少有研究去檢視人工受孕失敗後的婦女有多少人後來自然受孕。大部分所做的調查回應少、樣本小。   研究專家這次分析1998-2001年間,2,133名接受人工受孕的婦女,追蹤最多長達15年。有1,060名婦女在治療後生下孩子,剩下的1,073名婦女沒有懷孕或流產。   5年以後,1,073名婦女中有17%未經人工受孕自然成為母親。10年以後,當初未能成功生孩子的婦女中,19%有了孩子。   經由人工受孕生下孩子的1,060人中,15%-17%在5年和10年以後自然懷孕。   專家認為接受人工生殖治療的婦女可能傾向不節育或避孕。年輕的婦女和困難懷孕期間不長的婦女,也比較可能懷孕。   專家強調參與的婦女來自於愛伯丁大學的孕育診所,也許不能代表全國的婦女。他們也未監督婦女避孕或是否積極嘗試懷孕,但任何能更了解人工生殖治療後婦女自然受孕機率的研究,總是令人欣慰的。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7.25)        
+ read more
避孕救地球?!
2019.08.04
避孕救地球?!
為了保護地球、讓後代得以見識到大自然的寶藏,進行新的避孕改革可能是答案,讓目前無法取得現代避孕方法的人口免於意外懷孕。   不斷擴大的人口正在給地球帶來壓力。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已經達到危險等級,導致全球暖化和干擾氣候,並且森林和海洋資源快速枯竭正在破壞自然棲息地,這進一步使氣候變遷惡化。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這些壓力將會增加並使問題變得更加嚴峻。目前地球上有77億人,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人口將達到90億,2100年前可能達到112億。   全球每年有大約兩億一千多萬例懷孕,其中約有40%是意外懷孕。雖然1900年代曾有一波避孕方式的改革,發明了許多有效的避孕方法,但取得避孕措施的容易程度存在巨大的落差。無法獲得完整的性教育和現代避孕方法的年輕女性,是主要發生意外懷孕的人口。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婦產科教授Anderson表示,希望研發出對所有女性來說更容易取得的避孕工具。如果可以降低意外懷孕,可能可以恢復地球的平衡。而現在正是時機成熟的時候。   新的避孕概念正在出現,如:還在臨床試驗階段的男性避孕法。此外,Anderson等人也在研發一種同時能避孕和避病的「多用途預防技術(MPT)」。   Anderson認為,除了研發出新的避孕科技外,若要開展避孕改革,還需要有人帶領、投入研究資金、提供相關教育及家庭計畫服務,只有當大家合作努力時才有可能拯救地球。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7.31)、The Brink(2019.07.31)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