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驚!尿布和衛生棉竟含有毒物質
2019.04.05
驚!尿布和衛生棉竟含有毒物質
女性衛生用品衛生棉、以及嬰兒或成人用的紙尿布都是合成塑料。市面上不斷推出強調吸收力強、添加人工香味的新產品。然而,2017年南韓曾有1萬5千名女性因使用某品牌衛生棉,出現皮膚紅疹、感染、經期混亂與經痛,因而對業者提起訴訟。   受到南韓事件啟發,一項研究對市面上11個品牌的衛生棉以及4個品牌的尿布進行檢驗,結果發現這些產品都含有有害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及鄰苯二甲酸酯類(Phthalates),將使數百萬嬰兒與成人使用者的生殖部位因長期與這些物質接觸而危害健康。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不論是對嬰兒或女性,這些產品都是長時間使用的必需品,根據這項研究的最新發現,可能造成使用者慢性中毒。因此,本會將要求政府對市售衛生棉及尿布進行抽驗調查,以確保消費者的健康。   研究過程與發現 研究團隊蒐集來自南韓、日本、芬蘭、法國、希臘及美國市面上11個品牌的衛生棉以及4個品牌的尿布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部分,所有衛生棉與尿布都含甲苯與二甲苯,有2個衛生棉品牌被驗出二氯甲烷。在鄰苯二甲酸酯類成分部分,所有的衛生棉及所有尿布品牌都含有其中的2種類型, 還有1個尿布品牌被驗出有另1種類型。不過這些成分的含量多寡在不同產品不一,且差異非常大,含最多與最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產品間落差達6000倍,而鄰苯二甲酸酯類最多與最少之間則差130倍。   長期接觸對人體健康危害多 長期暴露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下,會提高腦部受損、氣喘、糖尿病、癌症的風險,並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及肝腎運作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則是常見於化妝品、玩具、醫療儀器與塑膠產品中,也已發現與發生氣喘、過動症、乳癌、肥胖、第二型糖尿病、低IQ、神經發展、生殖系統發展及肺功能問題有關。一些研究曾指出,使生殖器直接暴露於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會抑制男性性荷爾蒙睪固酮,孕婦產前接觸該物質與男童生殖器官發展出現異常有關。   女性也要注意棉條 就女性衛生用品來看,棉條和衛生棉主要成分都是經由基因工程並浸泡於殺蟲劑後製成的棉花、或是木漿被漂白後的人造纖維。棉條過去曾被發現因被漂白而含有有毒的戴奧辛。   由於陰道壁具高滲透特性,吸收力比其他器官來得強。女性每月使用棉條或衛生棉一次為期數天至一周,時間將長達約40年之久,意味著當中的有毒物質會長期透過陰道壁被人體吸收。要避免長期暴露較安全的方法,可以改選擇市面上其他不含氯且非人造合成的產品。   相關評論表示,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業者對產品相關成分的揭露往往不清楚,甚至,業者做的產品研究都沒有將這些化學物質的揮發性特性納入考量,僅僅就衛生棉的最外層進行研究而已。女性衛生用品對健康的影響會缺乏研究討論,主要由於社會將談論陰道視為歷史與文化的禁忌所致。   這項研究引出一個問題—那到底什麼是我們該檢視但過去卻一直未做的?答案似乎很清楚,就是在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的同時,我們必須更加關注那些被業者使用來讓產品吸收力增強和香味變濃的合成塑料。美國健康倡議組織因此呼籲民眾寫信向美國國會與食品藥物管理局與國會表達應禁止在女性衛生相關產品及尿布的成分中添加有毒化學物質的訴求,以保護女性與嬰兒的健康。     編譯來源:Environmental Health News(2019.01.28)、Health Impact News(2019.04.03)        
+ read more
男性避孕藥研發又有斬獲!
2019.04.04
男性避孕藥研發又有斬獲!
相較於女性,男性可以使用的避孕方式較少。一直以來,男性避孕藥物的研發也多未有成果。最近一項男性避孕藥臨床試驗通過第一期的安全臨床試驗,顯示每天一粒避孕藥既能降低精子數量又無明顯的副作用。不過,雖然此消息令許多男性引頸期盼,但研究表示還需要約10年此避孕藥才有機會進入市場。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團隊招募了40名健康男性參加第一期為期28天的臨床試驗,其中10名接受了安慰劑膠囊,其餘30名服用了200mg或400mg劑量的避孕藥「11-β-MNTDC」。   「11-Β-MNTDC」避孕藥的運作機制 該藥含有一種黃體素,可以抑制製造精子所需的荷爾蒙LH和FSH。它還含有類似睾丸素的化合物,可平衡由黃體素引起的雄性激素的下降,使需要雄性荷爾蒙的身體部位繼續保持「男性」的樣貌,如:男性型頭髮、低沉的聲音、性慾和功能等。   研究發現,相較於服用安慰劑的男性,服用「11-β-MNTDC」的男性 LH和FSH荷爾蒙水平顯著降低,表明該藥抑制了精子生成。並且荷爾蒙水平於試驗後恢復正常水平。   在試驗期間沒有男性退出臨床試驗或性生活被影響,但有些人經歷了輕微的副作用。4至6名男性表示頭痛、疲勞或冒青春痘,5名男性經歷了輕微的性慾減退,2名男性有輕度勃起功能障礙。   研究作者Christina Wang表示,此藥結合了兩種荷爾蒙活動,既能降低精子生成又能維持性慾。不過,還需要規模更大、時間更長的試驗來確認藥效。   藥廠對研發男性避孕藥興趣缺缺 目前男性可用的避孕選擇有限,為了提供男性多種選擇,科學家測試了多種藥丸、注射劑和凝膠,以尋找能替代保險套和輸精管切除術的避孕方式。而多元的避孕方式不僅被男性所期待,女性也因為不想成為避孕責任的主要承擔者而對此有所期盼。   不過,即使有研究指出男女都很歡迎新的避孕方式,目前男性避孕藥的研究多仰賴公益和學術資助,藥廠對於將男性避孕藥上市興趣很小。   男性生殖醫學專家Allan Pacey表示,男性避孕藥的發展史中失敗的案例多於成功的案例,因此有新的嘗試是好現象。若試驗成功的話,接下來的關鍵就在於藥廠是否有興趣將藥丸上市,但目前看來藥廠對此潛在市場仍信心不高。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3.25)、BBC(2019.03.26)        
+ read more
壓力使同志暴露在體重極端的風險下
2019.04.03
壓力使同志暴露在體重極端的風險下
根據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and UCL 近期的研究,揭露性少數群體在體重上易往極端發展,例如比起異性戀女性,同志、雙性戀女性超重與肥胖的風險正在增加,相反的是同志男性比起異性戀男性卻更容易有過輕風險。   這份發佈在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的研究,是第一份使用英國人口數據探討性取向與BMI(body mass index)關聯性的調查,該研究整合了12份英國國家健康調查之數據並涵蓋93,429人。   來自UEA's Norwich Medical School 的首席研究員Joanna Semlyen 博士透過研究證實了性取向應被視為影響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其指出:『這是項值得擔憂與關注的現象,有鑒於肥胖被視為易導致與冠狀心臟疾病、中風、癌症與早逝,此外,同志男性易於過輕也可能間接造成額外死亡。』   博士認為兩性在BMI 顯著的差異,可能都是因為性少數群體易暴露在社會壓力之下,壓力源包含恐同與異性戀霸權等,皆可能造成同性與雙性戀族群避不開各種負面經驗,進而在其心理健康上造成影響,使其更容易吸煙與酗酒,並產生飲食與身體活動上的風險。   直到 2008年之前,健康調查中都沒有涵蓋性取向對個體之影響,也代表到現在為止專家們都無法確定影響性少數群體的確切有害健康因素,Semlyen 博士認為持續進行研究並搜集更多訊息,能夠幫助社會更進一步衡量其健康狀況,他也呼籲當局者與臨床醫生未來能多方參考各項新數據,在往後診療性少數群體時能提供更客觀、精確且吻合病患情況的診斷。     資料來源:Eurekalert!(2019.02.20)          
+ read more
停經糖尿病患者 飯後走下坡路有助骨骼健康
2019.04.03
停經糖尿病患者 飯後走下坡路有助骨骼健康
最近一項密西根大學的研究發現,對於患有糖尿病的停經女性,在飯後走下坡路,會減少骨骼發生流失作用,但是,如果是在飯前運動或走上坡路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效果。   停經糖尿病患者骨質流失加速 女性在停經後由於體內雌激素減少,骨質會漸流失,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統計,全球有2億女性深受骨質疏鬆症所擾,大約佔所有60歲女性人口中的10%。同時,患有糖尿病的停經女性,骨質流失情形又比一般停經女性來得嚴重。該病症會出現低骨密度、脆弱性提高且易發生骨折,不過還是有方法可以避免或減緩其惡化。研究團隊因此想瞭解在用餐前或後、運動走上坡路或下坡路,是不是會影響停經的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形成與骨流失的情形。   研究對象與過程 研究參與者為15名年齡中位數58歲、已停經約7年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她們被分成五組:在跑步機上走上坡路與下坡路各40分鐘、在飯前與飯後各走1小時共四組,最後一組都沒有運動。研究團隊每小時測量她們的骨形成及流失標記數值、以及葡萄糖與胰島素數值,這些女性也穿著能測量走路效果的特殊鞋墊。   最後結果顯示,最有效降低(有助骨形成的)膠原蛋白流失的方法是在飯後走下坡路,因為當你走在下坡路面,會感覺重力對你產生的拉力比走上坡路要大,負重作用更強,對骨骼健康會更好。   下樓梯是個簡單的選擇 主要作者Katarina T. Borer博士表示,走下坡路的簡單方法就是下樓梯,而一般跑步機只有調整上坡幅度的設定功能,建議可行的作法是拿磚塊放置在跑步機機器後側的底部,讓它傾斜。    Borer認為,未來研究需要再釐清決定是要有多少運動量才可以彌補多少骨密度流失的準確數據,那麼或許未來這個方法將可幫助這些患者降低使用醫療的方法治療骨質疏鬆症。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3.25)、Dailymail(2019.03.25)、Medpage Today(2019.03.25)        
+ read more
血壓高一定不好嗎?
2019.04.02
血壓高一定不好嗎?
一般認為老年人的收縮壓及舒張壓應分別低於140mmHg及90mmHg。不過,最近研究發現,這一假設並不適用於所有高血壓患者。事實上,使用降血壓藥物的80歲以上及曾患有心臓病或中風的老年人,其血壓降低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而醫師在決定如何診斷高血壓患者時,會參考專業指南。不過,目前對於高血壓的定義,各指南有不同標準,例如:美國國家心肺血液機構認為高血壓指收縮壓持續超過140 mm Hg以上;美國心臟學會認為是收縮壓持續超過130mm Hg以上;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認為收縮壓在120-139 mmHg只是高血壓前期。台灣的高血壓標準為收縮壓140mmHg以上及舒張壓應90mmHg以上。   最近一項觀察性研究發現,使用藥物來降低收縮壓及舒張壓至140mmHg及90mmHg不一定會帶來保護效果。   研究怎麼做? 研究使用了BIS(Berlin Initiative Studies)中1,628名平均年齡81歲的男女的資料。這群人於2009年參與研究時都是70歲以上,並都在接受降血壓治療。六年後,研究進行了統計分析,以了解血壓如何影響人的死亡風險。他們也排除了可能影響結果的干擾因素,如性別、生活方式、身體質量指數(BMI)及每人服用多少高血壓藥物。   研究人員發現,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血壓低於140/90 mmHg的人死亡風險比超過140/90 mmHg的人高出40%。而先前患有心心臟病及痛風的參與者也有類似的觀察結果。   而這個現象在130/80 mmHg的狀況更顯著,高出61%。   研究作者Antonios Douros博士表示,結果清楚地表明,在這些患者群體中,應根據個體的需要調整降血壓治療。我們應該放棄專業協會「一體適用」的建議。而下一步,我們希望研究哪些患者群體能真正從降血壓治療中受益。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9.03.11) * Daily Mail(2019.03.13) * Antonios Douros, Markus Tölle et al.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and risk of mortality in a cohort of older adults: the Berlin Initiative Study, _European Heart Journal_. Published: 25 February 2019
+ read more
猶豫是否人工流產的女性  渴望聲音被聽見
2019.04.01
猶豫是否人工流產的女性 渴望聲音被聽見
近半數的懷孕是在非預期的狀況下發生,在挪威,2017年全國共有12,733個人工流產數,同年的活產數為56,600個。挪威科學與科技大學助理教授Marianne Kjelsvik在進行博士工作期間,訪問13名18到36歲的女性,她們都曾經到醫院要進行人工流產,但在那個當下對這個決定非常猶豫,後來又再回家考慮,約有10-20%的女性曾有這樣的狀況。   不談論人工流產的禁忌 讓女性感覺孤單 Kjelsvik提到,這些女性都非常小心選擇她們可以一起討論人工流產的對象,有些人沒有和讓她們懷孕的男人提起過這件事,她們會上網去看一些和她們有相同處境的故事。   當被問及是否有什麼對象她們曾經想找,但卻很猶豫的,有一些女性的回答是她們的媽媽,而其中真的有和媽媽聊過的,有些媽媽本身也曾人工流產過。Kjelsvik表示,當這件事被認為是個秘密,甚至是和身邊很親近的人也無法討論,這說明了女人是如何會感覺到孤單。   介於中間還在遲疑的聲音未被聽見 在理想的狀況之下,一個女人如果想要人工流產應該會對自己的選擇非常堅定,可是常常事實並非如此。她們會發現自己身在一個不利於擁有小孩的處境中,但同時又感覺要去經歷人工流產是非常困難的,最後常是在醫院才作出最後的決定。Kjelsvik發現,人工流產的爭議中我們看不見女性在面對要做人工流產或是繼續懷孕生產這中間的聲音。   宗教常在爭議中被提及,但這個研究中的女性有她們自己的價值觀,當談論她們的價值觀時,宗教從未出現過,反而她們關心的是她們的決定會牽涉到一個人的一生,以及思考是否要過一個擁有小孩的人生。每個人對人工流產都有意見,但對面臨兩難的女性來說,要決定對或錯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期待醫療人員能傾聽她們 這13名女性是從挪威全國6家不同的醫院所招募參與研究。她們都表示在醫院時接受了很好的照顧,感到受尊重,但同時她們也希望醫院人員能以更好的方式處理她們所提出的懷疑,這裡所指的不是給予她們建議方面,而是能夠聆聽她們的聲音,她們非常需要有人可以說說話,有人可以告訴她們這對她們來說是如何困難。相反地,醫院人員對於不以任何方式去評斷或影響這些女性這點則是都非常小心。   Kjelsvik表示,醫院人員都非常忙碌,有幾位提到他們沒有接受過要如何處理女性提出懷疑的相關訓練,如果一天當中有許多這樣的狀況發生,他們的工作可能會亂成一團,因此她認為,需要有更多的時間安排會面機會給這些女性,而且不應由個別護士提供協助。當女性能有自信做出對的決定,這對每個人都是有益處的。   要避免出現批判的態度或影響女性的決定,Kjelsvik建議可以使用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像是「要做出這個人工流產的決定,你的感覺是怎麼樣?」,這樣的問題所釋放的訊息會是關心而非批判。   下最後決定後心中的懷疑仍未消失 即使已經下定決心,有些女性心中還是會有懷疑。Kjelsvik在這些女性做出決定後的4周和12周後進行追蹤訪談,發現她們心中還是會有一些不確定感。選擇繼續懷孕到最後的女性中,有一些會因為她們不喜歡懷孕過程且擔心自己是不是會愛小孩而感到困擾,當初考慮人工流產的原因依舊也還是沒有消失。而一些選擇進行流產的女性,後來則又覺得她們其實可以度過懷孕的過程。   禁忌逐漸式微 但個人的決定還是很私密的 挪威國家醫藥與健康研究倫理委員會副主席Berge Solberg教授認為,會對在人工流產問題上加入外界的看法抱持懷疑論的原因有很多。他說,我們目前正看到一個去迷思及去禁忌的人工流產,有愈來愈多的人會跳出來以鮮明強烈的立場談論它,但即使有很多社會討論在進行,這個議題對真正身在其中的女性來說還是很私密的,對於決定要不要拿出來討論還是會非常小心。   挪威人工流產法律規定 近期「減胎」引發爭議 挪威的人工流產法案在經過一大段爭取婦女權益的歷史戰役後才誕生,立基在女性可以掌控自己身體的概念上。法案規定在懷孕12周結束之前,女性擁有自主決定人工流產的權利,12周之後將會有專家小組針對女性利益和胎兒生命權做出衡量與決定,而往往兩者會出現利益衝突,在大多數案例中女性的觀點並不太被尊重。同時愈靠近預產期會被准予人工流產的條件會愈加嚴格。在挪威,胎兒在出生之前是不具法律地位,出生時才會被認可具有完整人的尊嚴。   近期挪威出現減胎的爭議,也就是懷雙胞胎的女性可以做人工流產取出其中一個胎兒,由於挪威司法公安部解釋人工流產法案的完全女性自決概念可以適用於這些案例中,引發其他保守勢力的反對,要聯合排除自決減胎的可能性,並凍結人工流產法案及生物科技法案。   無論立法如何改變 人工流產比率仍不變 Solberg教授指出,無論立法如何改變,人工流產的實際狀況在各個國家都非常一致,不久前愛爾蘭才廢除一項人工流產的禁令,之前那個禁令所造成的結果就是許多有人工流產需求的愛爾蘭女性被迫得旅行到英格蘭接受手術,由此可知,不管立法如何改變,都不會影響女性的選擇,愈嚴格的禁止只會導致更多危險的人工流產行為,讓更多女性因此受害而已,而不安全的人工流產已是現今主要的全球健康問題。     編譯來源: Eurekalert(2019.03.2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