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任何活動甚至睡覺,都比坐著更健康
2023.12.11
任何活動甚至睡覺,都比坐著更健康
一項新的研究證實,沒有什麼比久坐對心臟更糟糕的了!   研究指出,當取代坐姿時,只需五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即可對心臟健康產生顯著影響。那些最不活躍的人可以從久坐行為的改變中獲得最大的好處。   研究者也建立了日常行為的影響層次,其中進行中等強度的活動對心臟健康最有益,其次是輕度活動,包括站立和睡眠,坐著排在最後。   基本上任何能提高你的心率、讓你呼吸加快的活動,即使是一分鐘或兩分鐘都有益。而最有益的是以中度至劇烈的活動─跑步、快步走或爬樓梯代替坐著。   而就心臟健康而言,即使是站立和睡覺也優於坐著。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倫敦大學學院體育、運動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 Jo Blodgett 博士表示,「我們研究的最大重點是,運動方式的微小改變可以對心臟健康產生積極影響,但運動強度很重要。」   心臟病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員表示,2021年,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亡是由心臟病造成的,且自1997年以來,全球患有心臟病的人數增加了一倍。   以活動『速食』形成生活的習慣 資助這項研究的英國心臟協會副醫學主任James Leiper表示:「我們已經知道,運動對您的心血管健康有真正的好處,這項令人鼓舞的研究表明,對日常生活進行小幅調整可以降低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幾率。這項研究顯示,用幾分鐘的適度活動代替哪怕是幾分鐘的坐姿,也可以改善你的體重指數、膽固醇、腰圍,並對身體有更多好處。」   Leiper說:「保持活躍並不總是那麼容易,重要的是做出可以長期堅持並喜歡的改變—任何能讓你心率加快的事情都會有所幫助。」「運用『活動速食』 例如站著或走著講電話、設置鬧鐘每小時起床做一些閉合跳等,這些都是開始在一天中進行活動的好方法,讓您養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的習慣。」   研究怎麼做 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從六項研究中挑選了數據,其中涵蓋來自五個國家的15,000多人。透過六個常見指標來衡量了解一天24小時的運動行為與心臟健康之間的關係。每位參與者都使用大腿上的穿戴式裝置來測量他們全天的活動,並評估他們的心臟健康狀況。   研究結果於11月10日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3.11.14)、European Heart Journal(2023.11.10)      
+ read more
減鹽降血壓
2023.12.08
減鹽降血壓
高血壓是心臟、大腦和腎臟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   鹽被視為是高血壓的主要原因。鹽使身體中留住水,減少鹽份攝取會降低血液中的水分,使得血管壁的壓力減少,降低血壓。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幾乎每個人減少鹽分攝取,就可以把血壓降下來,即使是正在服用降血壓藥物的人。在此研究中,中年到老年的參與者一天減約一茶匙鹽,和他們日常的飲食比較,結果是收縮壓降約6mmHg,和高血壓第一線藥物的效果類似。   這個是調查飲食中減鹽對血壓的影響最大型的研究之一,包括正在服用藥物的高血壓患者。   研究:降鹽降血壓?   50-70多歲的中年和老年人一個星期中,隨機採取「高鹽飲食(一天的日常飲食加上2,200毫克鹽)」,或者「低鹽飲食(一天500毫克鹽)」。一個星期之後兩種飲食對調。   每次研究者來訪前一天,參與者戴上血壓測量器並收集24小時的尿液。213位參與者中,低鹽飲食時,和高鹽飲食時比較,收縮壓明顯降了7-8 mmHg。若和日常飲食相比較,則降了 6 mmHg。   整體來說,72%的參與者在低鹽飲食時,比較他們的日常飲食,收縮壓都有下降。   西北大學Feinberg醫學院的主要研究員之一 Norrina Allen醫師說:「我們發現70-75%的人,不管是否已經在服用降血壓的藥物,如果在飲食中降低鹽(減少膳食鈉攝入量),他們很可能會看到血壓下降。」   Vanderbilt University主要研究員之一的Deepak Gupta說:「減少鹽的飲食影響血壓下降,幾乎所有的人都一致呈現,包括正常血壓、高血壓、服用藥物,或者尚未接受治療。」   正如運動對大部分人都有益,減少現今飲食的鹽對大部分人的血壓都是好的。而減鹽降低血壓很快速,一週內就明顯。   事實上,鹽存在我們不會想到的食物中,如幾片麵包、黃瓜泡菜和一碗湯,我們吃的食物中幾乎都加了鹽,特別是外食及加工食品。在家中煮食,可以讀標籖、計算鹽分,比較能控制鹽的攝取。   Allen 說:「一開始低鹽飲食會讓人覺得食而無味,但味蕾在幾個星期後就能適應了。」   Lewis 說:「令人興奮的是我們使用的低鹽飲食產品,通常都可買到,所以人們可以經由改變飲食,確實改善他們的健康。」   此研究由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西北大學醫學院和在伯明翰的阿拉巴馬大學組成的團隊。   研究發表在11月的《美國醫學協會期刊》。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3.11.11)、Daily Mail (2023.11.11)、CNN Health (2023.11.11)、JAMA(2023.11.11)      
+ read more
超重增加罹癌風險
2023.12.06
超重增加罹癌風險
已知過重或肥胖會增加至少13類型的癌症風險。但是專家一直不清楚主要原因是體重本身,還是肥胖相關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第二型糖尿病。   現在一個將近60萬人的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每增加5點,即使沒有心血管疾病或第二型糖尿病,肥胖相關癌症風險提高11%(包括大腸、乳房和胰臟癌);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則多了17%。   這使得「胖得健康」的理論─承載過多體重,但如果沒有心臟問題或糖尿病,對罹患疾病的風險沒有多少影響─遭到疑慮。   在這個研究中發現,來自英國的344,000人中,過重或肥胖的人和正常體重的人相比較,即使沒有心血管疾病,其發生肥胖相關癌症的風險增加23%。   承載太多體重易引發身體發炎,或有過多的胰島素、助長腫瘤。   研究人員請大家放心,過重或肥胖,即使患有心血管疾病,在每年每10萬人中只會增加50個癌症的案例。   雖然肥胖相關的癌症只佔所有癌症的不到一半,但大腸癌和乳癌是常見的。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大腸癌和乳癌是女性常見的癌症,因此女性更應該注意過重的問題。   癌症研究的國際組織,這個研究的資深作者Heinz Freisling說:「我們時常談到過重但代謝健康,這意指他們沒有第二型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但這個研究顯示這些人仍然有較高的癌症風險,所以也需要維持健康的體重。如果他們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就更高。」   研究的進行及結果 這個研究檢視了英國和歐洲 577,343位中年人,測量他們追蹤之前的BMI,之後平均追蹤近11年,看是否罹患癌症。結果認為每個過重的人必須考慮他們的癌症風險,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   這個研究聚焦在13個肥胖相關的癌症,其中包括停經後女性罹患的乳癌、卵巢癌和子宮癌,當人們超重時,體內脂肪產生的荷爾蒙會加劇這些癌症。包括腸癌、胰臟癌、腎臟癌和食道癌。   罹患這些肥胖相關癌症的風險,在BMI每增加5點,就多了11%,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則多了17%。   這個研究中,心血管疾病的定義是,曾有心臟病發作、因血流減少而中風、心衰竭、冠狀動脈疾病,或心率不整。如果這些人過重或肥胖,BMI高於25,和沒有心血管疾病正常體重的人相比較,罹患肥胖相關癌症的風險高達3.4倍。   這個結果只研究分析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的一組人。   第二組的人從EPIC癌症研究而來,幾個歐洲國家包括英國在內,並無相同的發現。   因而過重或肥胖,加上心血管疾病,和正常體重無心血管疾病的人相比,被診斷出相關類型的癌症風險,增加至68%。   全球癌症研究基金會的研究和政策副總裁 Helen Croker說:「我們已經知道肥胖是癌症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但這些驚人的發現顯示風險的差別,隨著人們是否有心血管疾病而定。無論如何,維持一個健康的體重,對特定的組群可提供更多的好處。」   研究發表在《BMC醫學》的期刊。       編譯來源:Daily Mail (2023.11.22)      
+ read more
台灣孕婦 每6人1人妊娠糖尿病
2023.12.01
台灣孕婦 每6人1人妊娠糖尿病
根據台灣孕產婦產檢資料,大約每6名孕婦,1名有妊娠糖尿病,孕媽咪不可不注意。   公費篩檢看到妊娠糖尿病盛行率提高 在台灣女人連線持續地推動下,國健署於2021年7月起擴大產檢補助內容,除了將產檢次數從10次增加至14次、提高超音波檢查至3次、1次貧血檢查補助外,也增加1次懷孕中期「妊娠糖尿病篩檢」。   根據孕婦產檢資料統計,從2021年7月開始實施至2023年6月30日,在懷孕第24至28週接受產檢妊娠糖尿病篩檢服務者超過23萬人次。初步發現異常率約17.2%,大約每6位孕婦,就有1位有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盛行率從2017年的4.9%到2023年的17.2%,妊娠糖尿病盛行率大大提高。原因為何?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前理事長黃閔照醫師指出可能的原因是:1、高齡及肥胖產婦增加;2、檢驗方式的改變。國健署補助的是一階段篩檢,相較過去常使用的二階段篩檢,陽性率多出近一倍;3、因為政府提供補助,檢測人數增加。   不是懷孕結束就沒事! 醫師常告訴孕婦妊娠糖尿病在生產後就會好了。事實上,妊娠糖尿病不僅影響孕產婦、胎兒及新生兒的健康及生命,對產後女性健康的影響更是長達數10年。今年3月一項跨國研究指出,妊娠糖尿病等懷孕併發症,可能增加女性未來50年內的死亡風險。因此,藉著公費擴大篩檢讓孕婦瞭解自身的狀況,接受醫療處置,至為重要。   對於妊娠糖尿病如何影響母嬰健康以及女性產後健康,目前國內並沒有相關的研究及資訊。透過篩檢補助,除了能將篩檢方式一致化,更能全面系統性地蒐集資料。相關單位應定期檢視篩檢利用情形及成效、醫療處置介入之現況以及產後接受血糖監測及是否合併其他相關疾病,以保障女性的健康。      
+ read more
您可以同時接種Covid-19和流感疫苗,但應該同時接種嗎?
2023.11.28
您可以同時接種Covid-19和流感疫苗,但應該同時接種嗎...
日前政府呼籲人們要打流感疫苗和Covid疫苗。但是這兩個疫苗可以同時施打嗎?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表示,這是一個選擇,但你應該這樣做嗎?   最近對醫療保險索賠數據的一項研究發現,同時接種高劑量流感疫苗和 Covid-19疫苗的老年人中風風險略有增加,但仍然非常罕見。每10萬劑輝瑞二價Covid疫苗中,風險約為3次中風;每10萬劑Moderna二價Covid疫苗中,風險約為3次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其他研究尚未發現同樣的風險,因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目前他們的疫苗建議沒有改變。Covid-19疫苗今年進行了更新,針對的是一種冠狀病毒株,而不是兩種。   除此之外,政府研究報告指出,同時進行兩次注射似乎確實會讓你更有可能對注射產生暫時的反應,最常見的症狀是疲勞、頭痛和肌肉疼痛。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Dr. Mandy Cohen博士說,在同一天接種多種疫苗絕對沒問題。你可以和你的醫生討論什麼適合你。   同時給藥會影響保護力嗎? 最近在波士頓舉行的2023年疫苗會議上發表的一項小型研究發現,與在不同天注射兩種疫苗者相比,醫護人員在同時施打流感疫苗和二價Covid-19疫苗在注射後以及六個月後的抗體反應更高。   主導這項研究的麻州劍橋市高中生Susanna Barouch表示,她認為同時注射疫苗可能會刺激免疫系統對注射做出更強烈的反應。流感疫苗可能是新冠疫苗的佐劑。   此研究是同時接種疫苗會增加抗體水平的研究之一。但令人困惑的是,也有其他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結論,或者發現一起注射疫苗或一次注射一種疫苗基本上沒有區別。   密西根大學研究員Stephen Moss最近主導了一項研究:比較了53名以色列醫護人員的中和抗體反應,他們分別接種了二價Covid-19疫苗或與流感疫苗一起接種。   無論他們是同時接種疫苗還是不同天接種疫苗。這些醫護人員的血液樣本同樣能夠防止Covid-19 和流感病毒感染細胞。   荷蘭六月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與單獨接種疫苗的參考組相比,同時接種者其後的抗體顯示出明顯較低的中和能力。 Moss說,大多數聯合用藥研究都發現抗體「略有增加、略有減少或沒有任何變化」。   他說,這意味著從更廣泛的公共衛生角度來看,建議人們同時施打這兩種藥物可能是個好主意。它減少了看醫生的次數。它減少了您必須接觸醫療保健系統的次數。它還可以減少接種疫苗後您感覺很糟糕的天數。所以你只需要經歷一次而不是兩次。   現實世界的結果 令人欣慰的是,輝瑞研究人員最近進行的一項大型研究觀察了同時或單獨接種流感疫苗和Covid-19疫苗的人的健康結果,發現這些群體之間幾乎沒有差異。   研究發現,兩組的住院率、急診室就診率和醫師就診率相似。總體而言,同時注射兩種疫苗的人群因Covid-19去看醫生或急診室的可能性略高,但因流感而需要醫療護理的可能性較小,這顯示同時注射兩種疫苗可以改善針對流感感染的免疫保護。       編譯來源:CNN(2023.11.24)      
+ read more
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陰莖會發生什麼變化
2023.11.24
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陰莖會發生什麼變化
身體的各部位都會老化,陰莖也不例外。   陰莖外觀或功能的變化可能是潛在健康問題的跡象,並可能影響您的生活品質。因此,了解哪些變化是正常的以及何時尋求幫助非常重要。   以下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您的陰莖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以及何時需要擔心。   我的陰莖會縮小嗎? 無論您讀到什麼,都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您的陰莖長度和周長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變化。   這是因為沒有任何研究能夠追蹤同一成年人的陰莖長達數十年。現有的研究僅比較不同年齡的不同成年人之間的陰莖尺寸。   此外,不同的研究測量陰莖尺寸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拉伸、鬆弛和勃起。這使得比較研究的結果變得困難。   然而,對於某些人來說,與老化相關的疾病可能會導致陰莖長度縮短。這些包括: * 肥胖(隱藏了陰莖根部) * 攝護腺手術的影響(暫時) * 佩羅尼氏症(陰莖纖維層的疤痕導致其異常彎曲)   勃起陰莖長度也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縮短,原因如下: * 勃起功能障礙(無法達到足以進行性活動的勃起) * 陰莖彈性較小,從而減少陰莖的擴張程度。   我還會勃起嗎? 英國一項針對6,000多人的研究表明,勃起功能障礙影響著15%的50多歲男性,幾乎90%的80歲以上男性。現有的健康狀況顯著增加了風險,而對於那些將自己的健康狀況評為一般或較差的人來說,風險增加了一倍以上。   西地那非(威而鋼)和他達拉非(犀利士)等藥物可以提供幫助。但它們並不能逆轉導致勃起功能障礙的潛在血管和神經損傷。最終,其他治療方法—例如注射或陰莖泵—可能是選擇。   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的其他變化包括陰莖敏感性下降,這可能會降低性興奮、射精延遲並且射精次數減少。   精液量和射精力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從射精「恢復」並再次產生性反應所需的時間(稱為射精後不反應時間)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對於33%的70多歲男性來說,達到性高潮「不可能」或「相當困難」。   我的陰莖的形狀會改變嗎? 陰莖的形狀通常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佩羅尼氏症(陰莖異常彎曲或彎曲)變得更加常見。這可能是因為輕傷造成的損害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累積。   這種情況影響6.5%的70歲以上男性,並可能導致短期疼痛和長期勃起功能障礙。   我會尿更多嗎? 隨著年齡的增長,尿失禁、尿流微弱、夜間頻尿及開始和停止撒尿的問題等下泌尿道症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這些症狀在65歲以上的男性中近50%以及80歲以上的男性中佔70%為中度至重度。這可能是由於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前列腺肥大的發生率較高,這會產生多種影響,包括尿液流量。   改變可能會造成損失… 陰莖的物理和功能變化會影響男性的健康和福祉。   如果某人仍想發生性行為,勃起或射精問題可能會降低他們的生活品質。因此,與伴侶進行公開討論、尋求支持和專業建議會有所幫助。   下泌尿道症狀也會影響男性的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   但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勃起功能障礙也可能暗示嚴重的健康問題,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和神經系統疾病。   透過這種方式,陰莖反映了身體其他部位的血管健康狀況。因此,勃起功能障礙可以預測您未來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   下泌尿道症狀也常與性功能障礙有關,並且會增加泌尿道感染和慢性腎臟疾病的風險。   什麼是正常的?我該什麼時候去看全科醫生? 正常老化包括陰莖血管、神經和相關器官(例如前列腺)的變化。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以下情況是正常的: * 陰莖大小和形狀的微小變化 * 勃起功能和敏感度逐漸下降 * 輕微的泌尿症狀,不會困擾您。   保持健康 並定期去看醫生檢查常見疾病(例如高血壓)應該可以減緩這些與年齡相關的變化。其他健康狀況(例如糖尿病)會加速這些變化。   然而,如果出現以下情況,請務必就醫: * 陰莖的大小或形狀發生顯著變化,或出現不尋常的腫塊 * 陰莖內部或周圍有疼痛或不適 * 勃起功能障礙持續存在或困擾您 * 泌尿症狀突然出現或困擾您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3.11.21)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