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久坐」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AHA:少坐多動缺一不可!
2016.10.26
「久坐」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AHA:少坐多動缺一不可...
許多人知道規律運動是維持身體健康的要素之一,但是你知道即使有規律運動的習慣,久坐仍然會對其心/血管健康帶來影響嗎?去年已有研究指出:久坐傷身運動嘛嘸效;最近美國心臟學會(AHA)則公布了科學性聲明(scientific statement),說明久坐本身可能會增加心臟疾病及中風的風險。   該份聲明指出,久坐可能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及全因死亡率增加有關。美國洛杉磯的凱薩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行為研究主任及此份科學性聲明的主席Deborah Rohm Young博士說明,不論一個人做了多少運動量,久坐仍然對心/血管健康有負面影響,換言之,即使是強度中等或高等的運動仍無法取消久坐帶來的影響。   目前對與久坐相關的重要因素仍缺乏了解,既有的研究中僅能呈現久坐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但無法證實兩者具因果關係,因此無法得知坐多久對健康不利。美國心臟學會認為,目前還無法提出有關久坐的具體建議,但是仍鼓勵民眾少坐、多動,兩者缺一不可。   此外,該份聲明已提出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希望能藉此吸引更多研究探討久坐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與其中的機制,待獲得更有效的實證後將有助於提出給予民眾的健康建議或指引。   資料來源:_Circulation_    
+ read more
調漲部分負擔--以分級醫療作為包裝?
2016.10.24
調漲部分負擔--以分級醫療作為包裝?
  『調漲部分負擔』--以分級醫療作為包裝的錯誤政策?   衛福部與健保署日前宣布,以促進分級醫療為由,意欲調整健保部分負擔,民間監督健保聯盟與消基會、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等,於今日(24日)上午十點共同於立法院中興大樓103會議室,召開記者會,表示督保盟支持「轉診/分級制度」,但不認同「提高部分負擔」作為手段。由於目前的基層醫療環境存在一些對於婦女丶老人身心障礙者之障礙,讓這些弱勢者只好選擇大醫院。這些障礙必須由政府的政策及作為來改善,而不是、也無法以經濟手段讓人民就範。政府應先著手基層醫療環境的改善,再研議是否有必要提高部分負擔。但是,如果提高部分負擔其實是健保財務的考量,就請政府真實以對,不需拐彎抹角!。   部分負擔,阻礙就醫公平性 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調整部分負擔政策不僅違背健保精神,政府還忽視民眾購買力持續下降、醫療負擔卻不斷上升的事實。蔡英文競選總統政見之一:健保費採取家戶總所得與健全社區醫療服務之主張,然而執政黨不僅未修法改正過分由薪資所得支撐的健保費,與提出完善社區醫療服務的施政計畫,還直接調漲部分負擔,從民眾口袋再多拿錢,帶頭阻礙民眾就醫的可近性與公平性,漠視人民權益!   部分負擔無助醫療分級,支付制度才是金鑰 部分負擔調漲能夠達到分級醫療嗎?歷史已經告訴我們,部分負擔的調整,無助分級醫療!健保開辦至今21年,部分負擔共計調漲五次,最近一次是在民國94年,同步調漲各級醫院門診與急診的部分負擔,多年多次微調,不但越調越多大醫院,且並未改變醫院與基層的門急診就醫分佈。   不是不分級,是分不了:至基層就醫困難重重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代表劉金鐘先生以自己與傷友的親身經歷表示,傷友95%以上都是輪椅使用者,且有許多因為脊髓損傷的後遺症多次嘗試至家裡隔壁的基層診所就醫,但卻常因診所無障礙設施嚴重不足而進不去,或因檢查設備(如X光機)無法提供身障者使用等改而奔波至醫院。幾次下來,已不敢再去基層診所。此外,多數傷友本身原是經濟支柱,受傷之後無法賺錢,如果為了分級醫療而漲部分負擔,實在不公平,也非常殘忍。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代表李碧姿主任也說,社區中很多老人,可能必須坐輪椅,或是因為疾病的治療而要進行多項檢驗,無論是照顧者或是長者本人,也無法負荷多次診所與醫院的奔波。   督保盟召集人、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曾有血友病患者反應,並非他不願意至基層,而是診所的醫師都會直接請他去醫學中心看;黃淑英再以胃食道逆流的治療藥品耐適恩處方為例,醫師處方耐適恩前必須做胃鏡檢查,但絕多數診所都沒有胃鏡檢查設備,因此必須上醫院,病人在診所與醫院間轉來轉去,病人和健保都不會省錢,更別提全台有一半鄉鎮基層沒有婦產科醫師,醫療資源較為缺乏的地區,如何至基層就醫或生孩子?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消基會、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等全面反對政府以分級醫療做為包裝,實施違反全民健保精神的部分負擔調漲,並強烈呼籲,有為的政府應該優先提出從對提高民眾就醫品質與效率的醫療制度改革面著手,而非便宜行事,要求民眾先付錢等改革。   更多新聞連結: 聯合報:反對調漲急診部分負擔 督保盟轟 – 錯誤政策 自由時報:督保盟批調漲部分負擔,健保署長 :尚未定案 記者會新聞稿連結:http://twl.ngo.org.tw/category/144/article/2689          
+ read more
肉毒桿菌很安全?
2016.10.20
肉毒桿菌很安全?
魚尾紋與皺紋讓許多人失去自信,希望能有方法回到年輕時的樣子。有些人嘗試整型手術,另外有人則考慮注射肉毒桿菌,消除他們明顯的老化狀態。   注射肉毒桿菌是使用小針將少量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到皮膚中,通常需要幾天的時間起作用。經過證實,肉毒桿菌在較大劑量下會有異常的毒性,是由與食物中毒相關的細菌自然產生的。肉毒桿菌的效果很強大,劑量是以萬億克計算。如果劑量不正確,可能產生疼痛的副作用,如腫脹,瘀傷和頭痛。   將肉毒桿菌從臉部的不同部位注入,通過阻斷神經信號工作,讓臉部肌肉收縮、減少皺紋,從而隱藏衰老。這會暫時麻痺肌肉並使皺紋平滑幾個月,之後需要再注射。   但許多人擔心這可能對身體其他部位造成損害,因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的研究團隊在今年證實了肉毒桿菌毒素會移動的疑慮,肉毒桿菌毒素比預期的目標細胞擴散得更遠。   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的皮膚科醫師Alison Bridges表示不需要擔心、這是安全的,也可以隨時停止注射,不會有任何後續的影響。肉毒桿菌注射對年輕人最有效,但並不代表65歲以上的人不能注射,她說:「他們應該要知道肉毒桿菌的限制。」   Alison Bridges醫師在接受訪問時表示:「為了要確保安全,你應該只在有豐富經驗的醫師照護下注射肉毒桿菌,例如經過認證的皮膚科醫師、整型外科醫師、眼整型外科醫師或耳鼻喉科醫師,而這些人必須親自為妳看診過。這些專科醫師擁有專業知識,能盡量減少併發症。如果真的發生併發症,會為你治療。」   但即使是高達台幣一萬五千元左右的療程,也只是暫時的效果,可能不能撫平你所有的皺紋。如果有人選擇停止使用肉毒桿菌,那麼他們的皺紋將恢復到治療前的狀態。英國國民健康署(NHS)提出警告,老化還是會發生在臉上的其他部位,例如下垂的演瞼。   並且,英國國民健康署及美國醫療保險公司,皆不補助為了美容注射肉毒桿菌的療程費用。   台灣女人健康網提醒,在接受美容醫學手術之前務必多方了解可能發生的副作用與風險,切勿只聽取片面說明。若真的決定進行,也應於事前詳閱施術同意書並確實保存,以維護自身的權益。   來源:NHS、Daily Mail    
+ read more
過勞使人病 女生尤其要小心
2016.10.20
過勞使人病 女生尤其要小心
一項由美國與丹麥學者共同完成的新研究指出,過度的辛勤工作確實會讓你生病;並且,這樣的影響對女性來說尤其明顯。   研究人員分析的資料來自數個丹麥製造企業,特別是在1996年至2006年間丹麥製造業出口最為繁榮的時期受惠者。接著,他們利用政府的數據追蹤瞭解任職於這些公司的工人在那些年裡與之後的身體健康狀況。   研究人員發現工人們以更努力工作來回應公司增加的出口訂單 - 他​​們變得更有效率並且工作更長的時間。但他們也開始出現更多的健康和傷病問題,尤其是女工。   那些在出口需求激增的公司工作的婦女日後更有可能因嚴重的憂鬱症進行治療,同時,更可能被醫師開給處方藥以預防心臟發作或中風。   據分析結果,研究人員得出以下結論:對應工廠提升10%的產值,女性員工發生嚴重工作傷害的機會上升了6.4%;中度憂鬱的發生機率增加2.5%;使用抗血栓藥物治療的機率上升7.7%,而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住院的機率則多了15%。相似的狀況也發生在男性員工身上,但是風險增加的程度並沒有像女性這麼嚴重。不過,因較大出口需求而增加工作量確實也導致男性在工作中受傷的風險高出許多。   研究也指出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一家公司的出口需求剛開始成長時,每個員工的病假天數呈下降趨勢;研究人員認為這顯示工廠的員工們即便感到身體不適仍受制於工作量增加的壓力而到班。但是,隨著出口需求增加的情形持續越來越久,不論男女,每個員工的病假天數皆明顯增加。   出口需求增加使員工的個人健康狀況因更高的傷病率而變得不佳。   研究人員提醒雇主需要積極協助員工對抗工作壓力和因工作而造成的健康問題。他們認為:「這種努力可能對雇主正於全球市場迅速擴大的女性勞工而言特別有幫助。 」   資料來源: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s Research in the US、DailyMail    
+ read more
乳房下藏「心」危機:年長乳癌患者的心/血管健康
2016.10.19
乳房下藏「心」危機:年長乳癌患者的心/血管健康
乳癌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近來一直受到科學家關注,不僅發現乳癌的藥物及放射治療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最近一份研究也指出年長的早期乳癌女性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大於乳癌死亡率。   此份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了解現代社會的早期乳癌女性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研究團隊以1998-2012年間被診斷罹患早期乳癌的近10萬名女性為研究對象;利用行政機關及安大略省癌症登記處(Ontario Cancer Registry)的資料庫獲得研究對象在過去的健康狀況,並以生命統計了解其死因,最後分析其健康狀況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關係。   研究結果發現,66歲以下沒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的乳癌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稀少;但是66歲以上的患者在確診罹患乳癌後的10年內死於乳癌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分別為11.9%及7.6%。而關於在罹患早期乳癌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5年內死於乳癌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一樣,5年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便大於乳癌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6.9%、乳癌死亡率14.6%)。此外,66歲以上的早期乳癌女性患者自被診斷後存活了5年以上者,在被診斷後第10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超過乳癌死亡率,變成其主要的死因。   據此研究結論,心/血管疾病對年長有早期乳癌的女性來說,是需要被積極重視的健康風險,這份研究提醒了人們應重視乳癌患者預防心/血管疾病。   資料來源:JAMA    
+ read more
零熱量≠零風險!零卡汽水的健康隱憂
2016.10.18
零熱量≠零風險!零卡汽水的健康隱憂
對許多愛喝汽水卻被告誡要減少糖份攝取以維持健康的人而言,零卡汽水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替代方案。不過,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不這麼認為,過去曾有學者發表研究指出「選用零卡飲品者往往容易發展出補償心理,因而攝取更多的熱量」;而今,更有學者指出零卡汽水對身體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跟普通汽水一樣糟糕。   根據美國Purdue大學一項為期五年的研究,零卡汽水很可能導致肥胖。甚至,對那些未特別進行飲食控制的零卡汽水飲用者來說,發展出糖尿病、心臟病或發生中風的風險將會顯著增加。而若是身形纖瘦的零卡汽水愛好者則很可能會有嚴重的血糖問題。   研究人員表示,即便是他們都對這樣的結果感到驚訝。本篇研究的第一作者-神經科學與心理學者Susan Swithers承認自己過去也認為零卡汽水應該會比普通汽水來得稍微健康一些,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確實,人工甜味劑的熱量較低。然而,Swithers主持的研究也表明,這種人工甜味劑甜度與卡路里不成比例的「假承諾」對身體的判斷機制造成了混淆。關於這點,今年早些時候也有其他研究提出相似的研究發現。   這導致:當習慣飲用零卡汽水的人吃下真正的糖時,他們的身體反而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學者解釋,在喝下夠多的(零卡)汽水後,甜味食物不會觸發身體釋放血糖調節激素的自然反應;這意味著血糖將直接下降,引發飢餓感和對甜食的渴望。除此之外,零卡汽水的高甜度所帶來的大量刺激若持續發生也會逐漸磨損大腦的「獎勵中心」。就像重複使用藥物一般,大腦最終將習慣這種程度的刺激,而變得不易滿足 - 導致你必須吃得更多才能達到相同的滿意度。   想當然,美國飲料協會(The American Beverage Association, ABA)並不認同這份報告,自這份研究報告於期刊《Cell》[1]上正式發表後ABA便不斷質疑其有效性。該協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低熱量的人工甜味劑是目前食品加工業中擁有最多研究數據與審查的成分。根據幾十年來全球各地的科學研究和監管機構,它們是安全和有效的減肥及體重管理工具。   台灣女人健康網在此提醒,近年來確實有越來越多科學家反思這些食品加工成分對人體的影響,也積極的提出各式各樣的研究證據;雖然這些論戰往往讓一般民眾如霧裡看花,不過,注意糖分與熱量的攝取,並盡可能避開人工添加物等,確實是維持良好飲食品質的重要原則。建議大家在選用任何添加人工甜味劑的零卡飲料前再多花一點時間想想是否有其他更好或更健康的選擇。   資料來源:Purdue University、journal Cell、Daily Mail   [1] 生物醫學領域中具指標性的重要期刊;由Elsevier出版集團的Cell Press出版,該社是由Benjamin Lewin於1974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MIT Press)的支持下所成立。一般認為能夠刊登於此期刊中的研究論文都是重要或極具發展潛力的精良作品。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