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性/情慾
安全性行為
避孕
性傳染病
其他性與情慾
生育健康
月經
懷孕/生產
嬰兒哺育
不孕/人工生殖
流產/人工流產
更年期
其他生育健康
慢性疾病
肥胖
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糖尿病
紅斑性狼瘡
失智症
其他慢性疾病
癌症
乳癌
子宮頸癌/HPV疫苗
卵巢癌
肺癌
其他癌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
情感關係
性別氣質/認同
其他心理健康
瘦身美容
身體意象
醫學美容
瘦身
美容
其他瘦身美容
生活飲食
運動
飲食
其他生活飲食
LGBT+
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用藥安全
醫病關係/倫理
健康政策
妨害性自主
武漢肺炎
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2015.08.25
「課綱變調!教材荒謬!檢視國/高中健康教育課綱與教...
立法委員林淑芬國會辦公室、台灣女人連線
課綱變調!教材荒謬!
檢視國/高中健康教育課綱與教材
新聞稿
台灣女人連線長期關心性別與健康議題,目前國家教育研究院將於10月研修十二年國教健康與體育/護理領域課程綱要,因此,我們檢視了當前國/高中的健康教育,結果發現無論是課綱、教科書或教師手冊出現違反性別教育平等精神,甚至錯誤的內容,而且在自我健康管理也缺乏完整的教學。我們呼籲教育部應重新思考國/高中健康教育課綱,相關出版業者亦應修正教科書與教師手冊內容,以提供國/高中學生與生活接軌的完整、正確之教學內容。
課綱、教材、教師手冊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
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第18條:「教材內容應平衡反映不同性別之歷史貢獻及生活經驗,並呈現多元之性別觀點」,但我們的健康教育卻違反條文精神。首先,國/高中課綱在定訂交往原則時,僅規範要討論異性戀關係,以致於教科書不但缺乏其他性傾向之生活經驗內容,而且還出現將同志定義為「超過18歲,曾和自己同樣性別的伴侶有過多次肉體上接觸並達到性高潮的人」[1]以及將「有罪惡感」、「有孤獨感」[2]列為同志之指標等汙名化內容。其次,教材裡充滿了性別刻板形象,如:教科書討論自慰時,僅談及男性會有自慰行為[3],不提及女性的自慰;而教師手冊,則出現「女性較柔順甜美、輕聲細語,所以比男性適於從事服務業」[4]等,非但未能教導老師如何破除性別刻板印象,反而強化性別刻板印象的內容。
再者,雖然國/高中課綱明訂須「教導安全性行為及對婚前性行為負責任『作決定』之生活技能」,然大多數的國/高中教科書或教師手冊均以「拒絕婚前性行為」為主,以婚前性行為會導致未婚懷孕、性病、婚後性冷感[5]之內容等負面資訊企圖恫嚇青少年。此舉不但過度美化婚姻關係,導致同志的性被問題化,更弱化了「安全性行為」無論在婚前或婚後的重要性。令人相當錯愕的是,在教師手冊中出現諸如:「曾有過婚前性行為的人較容易發生婚外情,因為他們是較任性、不能自制的」[6]、「教導安全性行為是失敗的性教育的內容」[7]等內容,甚而大量引用某宗教的出版物作為教學參考。
性的美好確實建立在穩定的感情與負責的態度之上,但是結婚卻不一定與穩定的感情與負責的態度畫上等號,在多元選擇的價值下,國家應尊重婚姻是個人生涯規劃的選擇方式之一,國家教育不應再把拒絕婚前性行為作為教導性觀念的核心,而應在尊重多元價值及生活經驗下,更重視安全性行為之教導與實踐,以避免國人曝露於健康風險中。
國/高中教材未建立完整之基本健康知能
國/高中之健康教育是要教導青少年完整之全人健康知識,讓學生具備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然目前國/高中健康教育課綱並沒有完整的規劃。例如:在慢性病防治的課綱中,僅要求「以代謝症候群或癌症任一為例」。然無論癌症或是代謝症候群均是國人重大的疾病,國家也有相關預防政策,如大腸癌、乳癌、口腔癌等篩檢或部分縣市已開始給國中生公費施打HPV疫苗等,因此,每個人都應該要學習並養成這些疾病預防的生活習慣,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再者,老人骨質疏鬆是嚴重的問題,因為骨質隨著老化的流失是一不可逆的過程,因此,必須建立年輕時期「存骨本」的觀念,但在現有之教材版本中,卻僅有1個版本提及。
健康促進我們知道預防勝於治療,從小做好健康習慣可以減少很多醫療資源。
錯誤、荒謬的內容恐誤導學生
令人更遺憾的是教科書及教師手冊中充斥錯誤資訊,例如:「35歲以上不能服用避孕藥」[8]、「菜花的併發症是子宮頸癌」[9]、不存在的法案名稱「生育保健法」、「愛情是當好感和吸引力都喪失時,自己還願意和對方在一起」[10](國中教科書)「每年陰曆七月許多女性憂鬱症發作及各寺廟的嬰靈都與墮胎後遺症有關」[11]、「即使有固定使用保險套,仍有10%─43%的機會感染病毒,而且保險套無法防止其他病毒(如披衣菌)的入侵..」[12](教師手冊)等。然而,教育青少年健康知識應有科學或醫學上的根據,不應出現錯誤或涉及道德、宗教意識型態的內容,因此我們認為健康教育應以更客觀的方式陳述,避免灌輸青少年特定宗教的觀念。
雖然,107年十二年課綱草案並沒有出現目前課綱中偏頗的核心價值,但是,從本會檢視結果來看,由於教育部對於教科書及教師手冊的審查不夠嚴謹,就算課綱條目沒有問題,教材內容仍會出現錯誤及荒謬的狀況,甚而有出現違反課綱之現象。因此,未來直接影響教學的教科書及教師手冊的內容將如何呈現,是我們最擔心的。有鑑於此,本會要求:
1.
課綱之擬定及教材之審查,應邀請女性或具性別敏感度之代表參與,以建立性別平等且多元之健康觀念。
2.
課綱應教導預防癌症及重要慢性病的知識,並落實於生活中,以建立青少年全人的自我健康管理。
3.
國/高中教材中應正視青少年情慾發展,加強安全性行為的教育以及對性負責任的態度。
-------------------------
[1] 高中幼獅版下冊
[2] 高中泰宇版下冊
[3] 高中幼獅版下冊
[4] 高中教師手冊新文京版
[5] 高中教師手冊育達版
[6] 高中教師手冊智業版
[7] 國中教師手冊翰林版
[8] 高中育達版
[9] 國中翰林版二下
[10] 國中翰林版二上
[11] 高中教師手冊智業版
[12] 國中教師手冊翰林版
+ read more

2015.08.25
飽和脂肪真的會影響心血管健康嗎?
脂肪是主要營養素之一,它在人體進行新陳代謝上扮演重要腳色,人們主要從食物中獲取所需脂肪,然而,脂肪以好壞區分包括三類:不飽和脂肪、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含不飽和脂肪的食物來源包括酪梨、杏仁、腰果、花生等;飽和脂肪則來自肉類、蛋黃、奶油、牛奶、鮭魚;含反式脂肪的食品主要有人造奶油(植物性奶油)、包裝的烘培食物與點心。
目前北美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飽和脂肪佔了總熱量攝取約10%,而反式脂肪約佔1~2%。根據北美飲食建議,要降低缺血性心臟病與中風風險,飽和脂肪攝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10%以內、反式脂肪則應少於1%。但已有愈來愈多的研究挑戰了「飽和脂肪的攝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這樣的觀念。
日前一項系統性回顧研究指出,反式脂肪會提高死亡與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而飽和脂肪並不會。在研究中,研究者整理分析過去討論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兩者和全死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缺血性中風及第二型糖尿病之間關聯性的多項研究。
結果顯示,雖然無法完全排除其他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因子,但研究中並未發現飽和脂肪高攝取量與健康問題之間有清楚關聯性;但攝取反式脂肪卻會增加34%全死因死亡率、21%心血管疾病風險及28%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承認不同研究之間存在包括可能準確性低、不一致性高的問題,因此現階段的結果尚未為定論,未來相關研究應改善這方面的信度。研究團隊也建議飲食指引應該仔細考慮其他能取代反式脂肪及飽和脂肪的營養素。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2015.08.20
拜口服藥物所賜:人工流產候時縮短、施作提前
挪威是目前全世界以口服藥物方式進行人工流產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而近幾年發現,由於終止懷孕藥物較過去普及,使得挪威女性等候人工流產施作的時間縮短,並且也促使女性在懷孕初期即做人工流產。終止懷孕藥物也讓在家人工流產成為可能,且調查發現九成以上的挪威女性對在家人工流產的方式感到滿意。最後,研究還發現即便是懷孕第9周以後的婦女,使用口服藥物人工流產的成功率高但疼痛感強烈。
挪威的人工流產在1998年僅6%以終止懷孕藥物Mifepristone處理,但至2013年已上升至80%以上。而隨著藥物的普及,婦女等候人工流產的時間也從1998年的11天以降至現今的7天以上;並且在懷孕第九周以前做人工流產的比率也從1998年的50%以下增加至近80%。
隨著藥物終止懷孕率逐年增加,挪威Haukeland大學附設醫院自2006年開始提供在家人工流產的服務。接受服務的婦女會先在醫院服用Mifepristone,並被給予前列腺素misoprostol在家服用,因此實際的人工流產會發生於家中。雖然有人擔心在家人工流產會導致創傷且會讓婦女感到孤單,並使婦女無法獲得必要的健康協助,但是挪威公共健康組織人工流產註冊心中的主治醫師Mette
Løkeland說明,在訪問過1018位女性以後,發現那些在懷孕第9周做人工流產的女性中有95%以上回應對這種人工流產方式感到滿意。
除此之外,目前多數國家僅允許在懷孕9周以前的婦女使用藥物終止懷孕,但Mette
Løkeland及其研究團隊在Haukeland大學附設醫院進行了一項開創性的研究─在孕婦懷孕第9周至第12周時給予服用終止懷孕藥物,發現254位參與者中有92%的人以藥物成功終止懷孕,僅8%仍需要經由手術完成。然而,其中有7位參與者經歷出血且需要藉由手術止血;並有多數參與者需要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疼痛。多數參與者表示他們並未預期在懷孕第9-12周人工流產會如此疼痛,但即便如此,他們對人工流產的流程仍感到滿意。
資料來源:Information Centre for Gender Research in Norway
+ read more

2015.08.20
孕期也可以安心接受影像攝影檢查嗎?
在懷孕期間約有5-8%的女性會遭受骨折、肌肉撕裂傷等創傷,為了診斷和評估其傷勢,醫師通常會建議照X光片或使用其他影像掃描技術。最近一份研究指出懷孕的女性受傷時,影像診斷檢查若使用得宜,是相當安全的,這些攝影檢查的輻射劑量遠低於目前所訂出的標準值。
創傷後適當的診斷和治療對孕婦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創傷是女性在懷孕期間因為非產科因素致死的主要原因;母親通常很擔心暴露於輻射中對胚胎的影響,而且可能認為這些檢查的風險很高,但是這份研究指出:事實上這些檢查的風險很低,婦女不應該因為擔心風險而不做檢查。
研究人員表示,X光檢查和其他影像掃描儀器會射出兩種輻射:一種是非游離輻射(nonionizing
radiation),另一種是游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在相當高的劑量下,游離輻射可能會導致胚胎缺陷、流產或增加癌症風險,但是游離輻射對胚胎的影響取決於相當多的因素,例如檢查的部位、影像檢查的方式、輻射的種類和劑量、檢查部位和胚胎的距離、妊娠期和胚胎的大小、相關的保護措施等。
目前包括超音波檢查和核磁共振攝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對懷孕婦女來說是相當安全的檢查方式,對胎兒也幾乎沒有影響;一次性的X光檢查也不會對胚胎造成傷害;相反的,骨盆腔的電腦斷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對胎兒的輻射量比較高,就需要更多的評估和考量。
資料來源:美國整形外科手術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 read more

2015.08.19
「粉紅小藥丸」闖關成功-行銷戰勝醫學?!
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在今天核准了Flibanserin(俗稱女性威而鋼)的上市申請,這項於製造抗憂鬱藥物過程中被意外研發出來的新藥宣稱能改善女性的性欲減退症(hypoactive
sexual desire
disorder,HSDD);新藥的名稱為Addyi,而根據藥商Sprout
Pharmaceuticals,
Inc.(Sprout)的官方訊息,在今(2015)年的10月17日,女性就能購得此藥。
FDA核准Addyi上市的決定引起嘩然,許多學者專家對於該藥仍持保留態度。事實上,專家還沒有辦法完全明瞭何以有些女性會經歷性慾減退;同時,對於Addyi是如何運作以促進女性性慾一事也尚未有肯定的答案。但是,顧問委員會表示,由於今年6月聽聞許多支持團體對於女性患者受HSDD所苦之情緒性描述,因此,即便藥效有限,委員們終於以「有總比沒有好」的心態決議通過。
美國國家婦女健康網絡(The National Women’s Health
Network)對此相當不認同,在2010年與2013年的審查過程中,她們便已向FDA表示該藥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尚存疑慮,當時FDA也聽到了她們的訴求。而今,Addyi可能引起的嚴重副作用-低血壓、暈眩與使人疲勞-仍未獲得解決。且與其他物質(如生育控制藥物、酒精)之間的交互作用也未明確;藥商日前規劃25人參與的飲酒安全性測試當中,僅有2名受試者是女性,不足以具備代表性。
我們同意,若有藥物能幫助改善女性性慾減退的症狀,對於受此所苦的女性將是一大福音。但是,要為了「些微」的改善而拿女性的身體健康冒險,不是我們樂見發生的事。
資料來源:FDA、Sprout、NWHN、Bustle、IBT
+ read more

2015.08.18
挪威:重複人工流產比率高且多學歷及競爭力較低者
挪威公共健康組織人工流產註冊心中的主治醫師Mette
Løkeland,運用了註冊中心的資料研究做人工流產的女性的學歷、工作競爭力以及他們人工流產的次數。結果發現,在2013年的資料裡,50%做人工流產的女性中過去也做過一到兩次的人工流產,重複人工流產的比率較挪威周圍的國家高且高於挪威過去的數據。至於學歷與工作競爭力,有過一次以上人工流產的婦女,其學歷確實比只有過一次經驗者來得稍低。
Mette
Løkeland說明,關於重複人工流產率的結果有3種解釋,其一為人工流產比率確實有上升,其二為現在的婦女較過去容易談論自己人工流產的經驗,其三為現今的資料庫系統較過去能完整蒐集資訊。並且Mette
Løkeland補充,政府需要關注挪威重複人工流產比率高的事實,建議政府提供長效型荷爾蒙避孕藥的相關補助,降低挪威人重複人工流產的比率。
最後Mette
Løkeland提醒,雖然從比率來看學歷及工作競爭力低者占重複人工流產者的多數,但不要忘了當中也有高學歷及工作競爭力高的女性,應避免這樣的調查結果使學歷、工作競爭力低者被汙名化。
資料來源:Information Centre for Gender Research in Norwa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