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年輕女性罹患心臟病預後較差
2014.09.04
年輕女性罹患心臟病預後較差
  日前一項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指出,雖然男性因心臟病而入院治療的比率比女性要高,但女性病患發生併發症及其死亡率等的表現都比男性差。   這項研究由Harlen Krumholz教授所領導,分析來自耶魯-紐黑文醫院中心2001-2010年間因急性心肌梗塞(AMI)入院治療的23萬筆患者資料,這些病患年齡在30-54歲之間。研究團隊以性別與年齡為分析變項,欲瞭解這些病患的住院率、以及入院後健康狀況。   分析的結果發現,雖然男性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治療的比率比女性高,但是女性病患一旦住院,她們待在醫院的時間將會比較長,同時會出現較多的併發症,且住院死亡率也比男性高。以年齡作為區分來看,在這十年間,較年長病患的入院比率降低了20%,但年輕病患卻不見任何下降趨勢,研究推測可能是年輕人缺乏心血管疾病意識,控制風險因子情形較差所致。   目前這個研究團隊正探究造成年輕女性心臟病患為高風險族群背後的生理、臨床及社會因素為何,並提醒醫師及相關健康照護提供專家應多向病患、政策制定者與大眾宣導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知識,以降低年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入院率。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學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泡麵增加女性代謝症候群風險 少吃為妙!
2014.09.03
泡麵增加女性代謝症候群風險 少吃為妙!
  現代人工作生活繁忙,有時為了求快速以節省時間,會簡單吃泡麵解肚飢,不過最近一項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提醒女性要小心,常吃泡麵將會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進而容易得到心臟病及糖尿病,因此建議女性少吃泡麵為妙!   這個研究分析來自韓國國家健康及營養檢視調查10,711位成人的資料,其中女性所佔比例超過半數。結果發現,女性不管平日其他飲食狀況是否均衡,只要每週吃泡麵超過兩次以上,血壓、血糖及膽固醇都會上升,這些是代謝症候群的症狀,除了會造成腰部囤積過多脂肪,也將可能引起心臟病與糖尿病,女性不應輕忽。   特別的是,研究發現這個現象只在女性身上出現,同樣的行為對男性卻沒有產生影響,研究推測這可能是由於女性對飲食情形的報告比男性正確、或是女性生理本身對碳水化合物、脂肪與鹽分反應的敏感度比男性高,但確切的因果關係還須未來研究進一步再探究。而到底泡麵可以吃多少的量才不算是太多呢?研究主要作者Frank Hu表示,一個月吃1到2次尚可以接受,但每週都吃個幾次就算是過量。       資料來源:營養期刊(Journal of Nutrition)      
+ read more
泡麵增加女性代謝症候群風險 少吃為妙!
2014.09.03
泡麵增加女性代謝症候群風險 少吃為妙!
現代人工作生活繁忙,有時為了求快速以節省時間,會簡單吃泡麵解肚飢,不過最近一項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提醒女性要小心,常吃泡麵將會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進而容易得到心臟病及糖尿病,因此建議女性少吃泡麵為妙!   這個研究分析來自韓國國家健康及營養檢視調查10,711位成人的資料,其中女性所佔比例超過半數。結果發現,女性不管平日其他飲食狀況是否均衡,只要每週吃泡麵超過兩次以上,血壓、血糖及膽固醇都會上升,這些是代謝症候群的症狀,除了會造成腰部囤積過多脂肪,也將可能引起心臟病與糖尿病,女性不應輕忽。   特別的是,研究發現這個現象只在女性身上出現,同樣的行為對男性卻沒有產生影響,研究推測這可能是由於女性對飲食情形的報告比男性正確、或是女性生理本身對碳水化合物、脂肪與鹽分反應的敏感度比男性高,但確切的因果關係還須未來研究進一步再探究。而到底泡麵可以吃多少的量才不算是太多呢?研究主要作者Frank Hu表示,一個月吃1到2次尚可以接受,但每週都吃個幾次就算是過量。       資料來源:營養期刊(Journal of Nutrition)      
+ read more
助生圓夢?!政府將推人工生殖三階段補助
2014.08.28
助生圓夢?!政府將推人工生殖三階段補助
  少子化一直是影響台灣人口結構的一大問題,近日,衛福部提出了補助人工生殖手術的助生政策,期望能藉此提升生育率,改善少子化的問題。   這項政策被規劃為三階段執行,依序補貼中低收入戶與低收入戶;家戶所得平均70%以下;家戶所得平均130%以下的不孕夫妻進行人工生殖手術,預計將於明年上半年開始實施。   此政策的提出引發了各界議論,畢竟,除了生理上的不孕問題之外,以當前台灣的經濟環境而言,要生養孩子是一大挑戰,這也是很多人遲遲不敢生的原因。政府若真的有心改善台灣的人口問題,除了提出助生政策之外,其他相關的醫療、托育、教育各層面也都應有健全的配套措施,相關環境品質一併提升才能達到實質的功效與意義。       資料來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 read more
「完美爸媽」文化給新手父母莫大壓力!
2014.08.27
「完美爸媽」文化給新手父母莫大壓力!
在過去30年,心理健康專家不斷強調新手媽媽發生產後憂鬱的危險,卻忽視其他周產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父親的角色,最近一項美國堪薩斯大學研究認為,我們應該要提升所有新手家長,包括新手爸爸在內,與周產期有關的心理健康意識。   研究作者為美國堪薩斯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Carrie Wendel-Hummell,她首先提到媽媽與爸爸都應該注意周產期階段的心理健康,如憂鬱症、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精神病及躁鬱症,這些心理問題都與新生兒的來臨有關。研究作者對17名新手爸爸及30名新手媽媽進行深度質性訪談,這些參與者包括來自低收入與中產背景家庭。雖然作者沒有對這些參與者的周產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診斷,但每位參與者都經歷過前述之中至少一項疾病的症狀。   Wendel-Hummell表示,由於過去新手媽媽的產後憂鬱討論都僅歸因於荷爾蒙變化,但實際上相關證據非常有限,而生小孩是生命中的重大變化,也是生活壓力的來源之一,因此有更多證據顯示生活中的諸多風險才是造成產後憂鬱的主因。根據研究訪談,有憂鬱傾向的父母所舉出的困擾包括:社會文化對育兒工作的期待標準過高、與另一半關係緊張、在家庭與工作之間要如何取得平衡、以及環境貧窮,都對他們造成莫大的壓力。   低收入的家長多面臨低薪與工作不穩定,使他們難以負擔有品質的托育照顧、以及安全的交通與居住環境,同時他們也無法支付出心理問題的治療費用。相對來說經濟狀況較佳的家長則反映,必須成為「完美爸媽」給他們很大的壓力,因為常須奔波於家庭與工作之間,盡力想要在兩者間尋求平衡,當這些新手爸媽若無法達到社會期待,會感覺挫敗與罪惡。研究特別提到,大多數人都只重視母親與寶寶,卻忽略父親的角色與他們的情緒問題,尤其是這些新手爸爸常因工作場域未有家庭照顧假的親善政策、及父職準備教育而產生壓力。   Wendel-Hummell最後認為,我們應在懷孕晚期與產後一年之間讓高風險的新手媽媽與新手爸爸一起接受周產期心理健康的篩檢,同時改善育兒假、病假工資及健康照護補助等政策,調整完美父母的育兒文化期待,並鼓勵周遭的親友與社區能提供支持,將被視為個人責任的育兒工作,在社會及家庭政策面上著手進行改變,才會對新手爸媽的心理健康有益。   資料來源:美國社會學協會109屆年會(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s 109th Annual Meeting)        
+ read more
老人照顧工作 女兒做得比兒子多!
2014.08.25
老人照顧工作 女兒做得比兒子多!
  傳統觀念視家務勞動與照顧工作為女人的責任,而婦女運動不斷努力希望能改變這樣的性別規範,讓女人能不再受到僵固的性別角色所縛。日前一項在美國社會學協會上發表的研究指出,雖然美國社會從1970年代開始慢慢走向性別平等,但即使到了2000年代,在家中,依然是女兒會竭盡所能照料好父母,但兒子還是做得很少!   這項由普林斯頓大學Angelina Grigoryeva教授領導的研究分析美國2004年的「健康與退休調查」中2萬6千名50歲以上成年人的資料。結果發現,家中女兒每個月花在照顧年老父母的時間平均有12.3小時,但男性卻只有5.6小時,也就是說,女兒在這上面所花費的時間是兒子的兩倍、或者是多花了將近7小時的時間。   研究指出,針對造成照顧父母的時間長短差異,在女兒部分因素眾多,最主要都與工作或育兒有關,但兒子卻只受家中其他照顧者如姊妹與其中一個家長能否提供照顧影響。根據研究,一旦兒子有一個姐妹,那麼他花在照顧工作上的時間就會減少,但這在女兒身上卻是完全相反,Grigoryeva教授解釋,這表示兒子們會將他們的照顧父母責任轉給了他們的姊妹。   研究提到,許多研究皆已指出家中的照顧者常在自己的工作與照顧工作間蠟燭兩頭燒,一來可能會使照顧者必須放棄工作、或被迫從事較低薪的工作,再者照顧工作也會造成照顧者因必須負擔照顧所需的沉重開銷而可能發生經濟困難。此外,由於女性與家庭的情感連結比男性緊密,家庭照顧工作對女性造成的壓力易使女性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死亡率較高等。由此可知,照顧工作的性別不平等對女性的經濟與健康都有莫大傷害。     資料來源:美國社會學協會年會(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s Annual Meeting)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