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別抽電子菸了!對戒煙無效更對健康有害
2014.04.22
別抽電子菸了!對戒煙無效更對健康有害
  電子菸積極被推廣為戒菸的輔助工具,公衛專家也支持其作為降低菸害的策略,但實際效益仍然有許多爭議,過去曾有一項研究就指出透過電子菸達成戒菸效果的比率非常低,只有6-7%。近日陸續出現兩則有關電子菸的最新訊息,也指出電子菸不僅對於戒菸沒有幫助,甚至會對健康造成傷害!   第一項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結果來自2011-2012年間949位吸菸者的資料,發現自我呈報吸電子菸者在一年後並沒有比較可能戒菸(勝算比0.71 ,P=0.35)。   另一則美國疾病藥物管制局(CDC)的報告則指出,在打進美國毒物控制中心反應與香菸相關的通報中毒電話中,過去四年與電子菸有關的共有2405通,而目前數據來看電子菸已佔比例達42%,且其中的58%都跟電子菸造成負面健康影響有關,包括出現嘔吐、暈眩及眼睛刺痛,更有一例是注射尼古丁液自殺死亡。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曾在2010年欲將電子菸列為藥品或儀器以規範,但遭美國高等法院駁回,不過,美FDA仍持續在其他地方將對於菸品的限制規範也同樣放在電子菸上,同時,也表達其立場認為,雖然電子菸並不一定含有菸草所帶有的所有致癌物質,但這並不代表它是完全安全的。   美國尚未禁止未成年購買電子菸,目前購買族群約半數為年輕人,因此電子菸廠商會特別吸引年輕族群設計有各種糖果和水果口味,但這些產品與尼古丁補充液都沒有受到嚴格規範。CDC報告建議應發展監控的策略,避免未來再度發生中毒事件。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死亡率與發病率周報(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 read more
孕婦增重過多或不足 都可能生出過重孩子
2014.04.21
孕婦增重過多或不足 都可能生出過重孩子
  懷孕期間進行有效的體重控制相當重要,因為我們都知道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體重暴增,將會提高產生併發症的危險,去年曾有一項研究就指出,BMI值在30以上的過重女性,出現極早早產的風險會增加,是正常體重孕婦的2~3倍,顯示孕期過重問題對孕婦本身及寶寶的健康都有負面影響。   日前一項美國大型研究更指出,孕婦增重過多或者不足,都可能使孩子在2-5歲間體重會過重。研究分析4,145位不同種族女性的電子健康資料,這些女性在2007-2009年間接受健康調查並於之後懷孕生產。   結果顯示,BMI值正常的女性懷孕期間增重不足者,比依照指引建議增重者,孩子是過重的機率,高出63%;BMI值正常的女性懷孕期間增重超過指引建議者,其機率更多出80%。研究表示,懷孕期間不正常增重將可能永久影響孩子的能量平衡與新陳代謝的管理機制,如:胃口控制與能量消耗,這是對孩子接下來成長與體重有長期影響的潛在原因。研究在BMI值正常女性的身上發現這兩者之間關聯性密切,可能說明孕婦增重對孩童的影響是獨立於基因因素之外。   而根據美國國家研究院醫學研究所(IOM)所建議婦女孕期的增重建議,BMI值30以上者,建議懷孕期間增重控制在5-9.1公斤;BMI值25-29值,6.8-11.4公斤;BMI值18.5-25,11.4-15.9公斤;BMI值小於18.5,12.7-18.2公斤。       資料來源:美國婦產科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女性壓力大 延遲受孕時間、提高不孕風險
2014.04.18
女性壓力大 延遲受孕時間、提高不孕風險
  造成現代人不孕問題的原因非常複雜,較常見的生理因素有排卵異常、輸卵管堵塞、精蟲數量與活動力不足等,過去研究也曾指出飲食失調、工作型態及環境荷爾蒙等會造成女性不易懷孕,另外還有一部分則為不明原因的不孕。 事實上,生活中無形壓力也是造成不孕的重要因子之一,最近一項由美國俄亥俄州大學Wexner醫學中心所進行的研究從女性身上再次得到證實。 研究追蹤501位18-40歲健康且嘗試想受孕的女性,時間長12個月或直至她們懷孕,同時也收集這些女性的唾液並測量唾液中α澱粉酶與皮質醇,這兩項數值是壓力程度的生物標記,當數值愈高,代表壓力愈大。最後結果發現,研究中女性這兩項生物標記的數值較高者,比數值低者,每個月受孕機率減低29%,而且符合臨床診斷不孕定義的機會高出一倍以上。 不過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包括樣本數不多;參與研究的女性種族與學歷同質性高;半數女性在參與研究前已有生產經驗;以及研究蒐集唾液樣本次數過少,導致難以釐清壓力程度的變化與受孕時間長度之間的關連性。   資料來源:人類生殖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online)    
+ read more
國內出現女性服骨鬆藥物發生嚴重顎骨壞死
2014.04.18
國內出現女性服骨鬆藥物發生嚴重顎骨壞死
  一名退休女老師因患有骨質疏鬆症,醫師開立「雙磷酸鹽」藥品治療並提醒應注意口腔衛生,隨時注意口腔不適相關症狀;用藥13個月後,女老師因牙痛、下巴腫至牙醫診所就醫,竟然發現下顎骨嚴重發炎,並有大片壞死和化膿,經多次拔牙、清創治療,仍無法遏止壞死範圍擴大,直到至骨科回診時,才立刻停藥並轉口腔外科積極治療。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提醒,雖然服用該類藥品發生顎骨壞死的風險並不常見,然一旦發生卻可能造成十分嚴重的困擾,用藥者應注意口腔衛生,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倘若需進行拔牙、植牙等牙科手術,必須告知醫師正在使用雙磷酸鹽藥物,一旦出現不適症狀(如:牙齦腫脹、牙齒鬆動、顎骨疼痛…等),應儘速回診原處方醫師。 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的治療骨質疏鬆藥品,如:福善美錠、克骨鬆錠、可骨華錠、骨維壯膜衣錠、善骨實'山德士'膜衣錠、骨力強注射液…等,除具有潛在導致嚴重顎骨壞死之風險,近期研究亦發現,該風險會隨著用藥時間增加而提高,亦有可能發生非典型股骨骨折的風險;我國於94年起,曾多次發布相關安全訊息提醒民眾及醫療人員注意,包含: (一) 100年2月公告應加刊非典型股骨骨折之警語,提醒使用此類藥品後,病人如感覺大腿或鼠蹊部疼痛,醫師應評估是否為股骨骨折; (二) 100年4月加強該類藥品之藥袋標示,包含加刊有關「顎骨壞死」及「非典型股骨骨折」之警語,於處方或交付藥品時提醒病人注意; (三) 100年12月提醒醫療人員注意,處方該類藥品治療前,應考慮先行進行預防性口腔檢查,針對具危險因子(如癌症、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使用類固醇、接受口腔手術、口腔衛生不佳、牙科疾病、貧血、凝血病變、感染…等)之病人,謹慎評估臨床效益及風險,定期為病人安排或提醒其進行口腔檢查。   食藥署提醒,骨鬆藥並非保骨本的保健品,民眾切勿聽信親友介紹,未經醫師處方自行取得藥品服用,不但無法健骨強身,反而讓身體不自覺暴露於高風險狀態,倘不幸發生藥害時亦無法獲得救濟。此外,食藥署提醒醫療人員及病人,發現懷疑因使用(服用)藥品發生不良反應時,請立即通報衛生福利部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網站:https://adr.fda.gov.tw/。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    
+ read more
老年女性做有氧運動 有益大腦健康
2014.04.17
老年女性做有氧運動 有益大腦健康
  日前我們才從一項研究看到如果久坐不動,中老年女性死亡的機率將提高,另一項研究也提到,有良好運動習慣,老年時骨骼才能保持強健有力,這些研究都告訴我們運動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呼應這樣的論點,最近又出現研究指出-老年女性規律的做有氧運動,大腦內的海馬迴區塊將會增大。   海馬迴是大腦中主要掌管語言記憶與學習能力的構造,它和我們形成長期記憶的過程有關,且對老化作用與神經學的傷害非常敏感,是失智症研究的重點之一。   此次這項研究將86位70-80歲患有輕微認知功能障礙的老年女性分為從事不同運動的三組,追蹤時間六個月。研究整理在研究一開始與最後所蒐集到的資料,針對不同運動類型與海馬迴容量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   分析結果呈現,進行有氧運動訓練者,大腦中的海馬迴容量,比接受阻力訓練、平衡與增強訓練者要大。而過去曾有研究指出運動會改善語言記憶力,但在這項研究中卻出現海馬迴容量增加但語言記憶能力卻愈差,因此研究認為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可能比過去認為的還要更加複雜,這將是未來研究應該繼續深入探究的部分。   不過研究確實表示,有鑑於許多研究都已顯示運動對認知功能、腦部整體健康與改善失智症有益處,因此仍建議女性定期做有氧運動可以減緩海馬迴的萎縮,以避免輕微認知退化的發生。       資料來源: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read more
小心抗凝血劑與疾病、藥物交互作用
2014.04.16
小心抗凝血劑與疾病、藥物交互作用
  台大醫院內科  林信男醫師、張博淵醫師 編譯    最新一項研究指出,長期使用抗凝血劑沃法令(WARFARIN)的病人,當罹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合併使用抗生素,都有可能會造成過度抗凝血作用。   美國科羅拉多凱薩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 Colarado)的藥劑師納桑.克拉克(Nathan Clark)在最近一期發表於美國醫學會內科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文章顯示: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用抗生素治療,皆有超過兩倍以上的機會,會使病人的凝血功能的國際標準化比值(INR,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增加到大於或等於5。這種過度抗凝血作用特別出現在同時使用某些會干擾沃法令代謝的抗生素,像是甲硝唑(METRONIDAZOLE) 和磺胺類抗生素(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克拉克和他的同事們檢視從2005年1月到2011年3月,共12006位服用沃法令病人的醫療記錄,分析INR大於5或INR大於3.5兩個族群。一般服用沃法令病患其INR會大5的機會只有1.2%;但若同時有上呼吸道感染則提高至2.6%,合併使用抗生素者更提升到3.2%,幾乎是二到三倍的增加!若以INR大於3.5來分析,一般病患有9.2%的機會,同時有上呼吸道感染增加為15.1%,合併使用抗生素者升高到13.5%,也幾乎是倍數增加!   不過研究團隊也注意到,雖然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使用抗生素的病患,其INR值確有增高的風險,然而大部分先前接受沃法令治療穩定的患者,即使在使用抗生素或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情況下,其INR的變動也不會太大。同時,臨床上相關的出血、血栓栓塞所造成的併發症及死亡也並沒有顯著的增加,因此服用抗生素造成嚴重傷害的絕對風險其實不高。     這篇研究的結論是:原來已經接受沃法令治療的病患,在罹患呼吸道疾病或合併使用抗生素治療時,可能會有過度抗凝血作用的風險,須更密集監測其INR的變化,但卻不需要刻意預先降低沃法令的劑量。       重點整理:   1. 上呼吸道感染會增加過度抗凝血作用的風險。   2. 會干擾沃法令代謝的抗生素,例如:甲硝唑(metronidazole) 和磺胺類抗生素(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等,較可能造成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增加。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參考文章:   Clark N, et al 'Warfarin interactions with antibiotics in the ambulatory care setting' JAMA Intern Med 2014;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3.13957.   Katz M 'Data for a common clinical dilemma' JAMA Intern Med 2014;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3.1348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