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介紹

補充品預防癌症及心血管疾病證據缺乏
2013.11.26
補充品預防癌症及心血管疾病證據缺乏
  近日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PSTF)針對營養補充品發佈一項最新建議的草案,提及目前有關維他命及礦物質補充品能否預防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證據仍不足,所以該單位不提出任何支持或反對的建議,但明確反對服用β胡蘿蔔素來預防心血管疾病與癌症。 USPSTF在2003年針對維他命A、C及E、綜合維他命與葉酸、以及抗氧化劑混合物可否預防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缺乏足夠證據,因此未提出支持或反對意見。這次USPSTF回顧的研究資料更加廣泛,包括維他命D、鈣、硒、及葉酸。這次的建議與2003年大致相同,唯獨因為維他命E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缺乏益處已得到足夠的證據支持,USPSTF因此明確反對服用維他命E做該用途,此外,這次也指出β胡蘿蔔素會增加易感族群罹患肺癌的風險。 最後,雖然有兩項研究指出男性服用綜合維他命會降低癌症發生率,但要作為支持其可預防癌症的證據力仍不足,且在另一項研究裡則發現在女性身上並無此效果。USPSTF認為未來研究應要能夠代表所有族群,或證實補充品在不同群體間是否真正存在差異性。 USPSTF在建議的草案中表示,由於單一營養素的相關研究數量有限,且許多研究的設計都不同,導致難以整理出補充品到底是否有效益的結論。而這次的建議僅適用於一般無營養缺乏問題的健康成年人,準備懷孕的婦女及孕婦則不包括在內。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女人為何願意捐卵
2013.11.25
女人為何願意捐卵
女性捐卵並非易事,除了捐卵者需經過施打藥物刺激排卵的過程之外,取卵時的全身麻醉也有其風險。為了瞭解女性為何願意捐卵的原因,歐洲人類生殖及胚胎學會(ESHRE, 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針對來自11個歐洲國家、60間診所的1423名捐卵者做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各國的比例及情況不盡相同,但整體來看,捐卵者的平均年齡是27.4歲,46%的捐卵者是完全出自於助人的心態,32%除了因為想助人之外也同時是因為可以得到金錢的財務因素,完全出自於金錢誘因則有10%。研究指出金錢仍是重要的誘因,一般而言,多數人會願意幫助不孕者而去捐卵,但金錢會讓她們付諸行動。     資料來源: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releases/263036.php    
+ read more
初經來得早可能是易患糖尿病的警訊
2013.11.22
初經來得早可能是易患糖尿病的警訊
  初經時間較早的女孩較容易在成人時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這份涵蓋8個歐洲國家的研究指出,雖然青春期提早展開並不會導致糖尿病,但是這兩者之間確有關聯。   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者Cathy Elks說:身體在青春期時經歷了很多變化,我們的研究以及過去既有的研究都證明了發育過程中的生理變化在第二型糖尿病發展上確會產生影響,即便這些生理變化發生在糖尿病發病前許多年。   研究團隊檢視了1,500位女性的病歷,發現初經發生於8到11歲之間的女性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較13歲才開始行經的女性高出70%。其他相關的研究則指出月經較早開始的女性更可能面臨肥胖、心臟疾病與癌症等問題。這些研究結果預示了初經年齡較早與新陳代謝疾病的發作有所關連,間接造成了BMI值的增加,不過這並不是唯一可能造成肥胖的原因。   相較於糖尿病,在這些初經較早來臨的女孩身上,肥胖是一個更常見的症狀,因此,研究者也同時檢視了肥胖是否是影響糖尿病病情的另一因素。在研究者移除了肥胖的相關數據後發現,那些初經來臨的較早的女孩在成人後仍有較高的發病風險。雖然過重通常被視為是一個可能的影響因素。   研究者指出,近年來,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有激昇的現象,這個現象同時伴隨著平均初經年齡的下降。不過,初經來潮的年齡若晚於平均年齡(15歲)亦不代表對於第二型糖尿病較具免疫力。   資料來源:糖尿病照護期刊(Diabetes Care)            
+ read more
初經來得早可能是易患糖尿病的警訊
2013.11.22
初經來得早可能是易患糖尿病的警訊
初經時間較早的女孩較容易在成人時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這份涵蓋8個歐洲國家的研究指出,雖然青春期提早展開並不會導致糖尿病,但是這兩者之間確有關聯。 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者Cathy Elks說:身體在青春期時經歷了很多變化,我們的研究以及過去既有的研究都證明了發育過程中的生理變化在第二型糖尿病發展上確會產生影響,即便這些生理變化發生在糖尿病發病前許多年。 研究團隊檢視了1,500位女性的病歷,發現初經發生於8到11歲之間的女性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較13歲才開始行經的女性高出70%。其他相關的研究則指出月經較早開始的女性更可能面臨肥胖、心臟疾病與癌症等問題。這些研究結果預示了初經年齡較早與新陳代謝疾病的發作有所關連,間接造成了BMI值的增加,不過這並不是唯一可能造成肥胖的原因。 相較於糖尿病,在這些初經較早來臨的女孩身上,肥胖是一個更常見的症狀,因此,研究者也同時檢視了肥胖是否是影響糖尿病病情的另一因素。在研究者移除了肥胖的相關數據後發現,那些初經來臨的較早的女孩在成人後仍有較高的發病風險。雖然過重通常被視為是一個可能的影響因素。 研究者指出,近年來,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有激昇的現象,這個現象同時伴隨著平均初經年齡的下降。不過,初經來潮的年齡若晚於平均年齡(15歲)亦不代表對於第二型糖尿病較具免疫力。   資料來源:糖尿病照護期刊(Diabetes Care)
+ read more
醫師對於人工生殖受孕會有不同醫療建議
2013.11.21
醫師對於人工生殖受孕會有不同醫療建議
   根據美國疾管局(CDC)的統計, 2011年美國實施人工生殖手術成功活產數為47,818次、共61610名新生兒,約略超過總生產數的1%。其中35歲以上女性的活產率為30-35%,35-37歲為25%,38-40歲為15-20%,40歲以上女性成功活產率為6-10%。由於有越來越多人是靠科技的方式懷孕,因此有學者想了解醫療專業對於不同受孕方式的孕婦所給予的照護建議是否有所不同。一項針對以色列及英國163名婦產科醫師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醫師對於自然受孕及透過人工生殖手術受孕的婦女,的確會有不同的醫療建議。   問卷是假設當醫師面對一名37歲懷孕婦女時,會不會建議她做羊膜穿刺手術。由於35歲以上的孕婦生出唐氏症寶寶的機率較高,因此有些醫師會建議孕婦做羊膜穿刺手術,但此手術有些微的風險會發生流產。調查發現,面對自然受孕的37歲婦女,43.5%的醫師會建議做羊膜穿刺手術,但若是透過人工生殖手術懷孕的婦女,僅有19.2%的醫師會推薦此手術。顯然醫師對於珍貴嬰兒症候群(precious baby syndrome)的影響仍無法免疫。     資料來源: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68373.php    
+ read more
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恐與發生青光眼有關連
2013.11.20
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恐與發生青光眼有關連
  視神經受到破壞將導致發生青光眼,該疾病是造成美國民眾發生眼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過去研究曾證實停經婦女體內低雌激素濃度與罹患青光眼之間的關連性,雖然其中原因仍不明。近日一項多國合作的研究則表示,長期使用避孕藥同樣會使雌激素濃度變低,對發生青光眼將可能有類似的影響。   這項研究從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中選取3,406位40歲以上女性的資料進行分析,這些女性服用避孕藥超過三年以上。研究分析的結果顯示,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多年的女性發生青光眼疾病的風險提高5%,比服用時間較短的女性罹患風險高出一倍,其中原因研究推測可能是避孕藥使得女性體內雌激素濃度過低,才提高發生青光眼的機率。   研究表示這不是一項確定性的結論,並未證實兩者之間的直接因果關係,但仍提醒醫師應注意病患是否為高風險族群,若病患正在服用避孕藥,同時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的話,可能須接受定期篩檢。未來研究則應針對避孕藥與青光眼之間的因果關係進一步做瞭解。       資料來源:美國眼科學院會議(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meeting)      
+ read more